燕軍大將朱能和戰死的張玉最為交厚,此時眼見這個敗軍之將竟如此強項,忍不住怒火萬丈,拔出三尺長劍便欲上前將其斬殺當場,給張玉報仇雪恨。平安曆經北平,白溝河,東昌等數次大戰,燕軍中數員大將且是喪生於其手中,一時間肅立兩側的燕軍將領們紛紛汙言穢語喝罵不止,鼓噪著要求燕王將這個倔強的匹夫碎屍萬段,以儆效尤。
朱棣眼見這個生平大敵如此冥頑不靈,腦海中不禁回想起被自己倚為左膀右臂,戰死於東昌的張玉,回想起昔日東昌城下自己慘敗逃亡時,險些落入此人手中的往事,也忍不住怒火萬丈。
朱權眼見朱棣麵色鐵青,當即邁步來到其身側,低聲說道:“四哥,軍中俘獲的朝廷將校士卒無算,若是此時將其殺之,隻怕……”
朱棣聞言之下目光掃過空地上跪滿一片的南軍將領,腦海中登時一清,暗自思忖道:老十七所言不錯,我軍俘獲極眾,若是將這匹夫殺之,故能泄一時之憤,卻難免使得其餘將校心生畏懼,不利我安撫一眾降將之心。更為重要的是南下尚有盱眙,揚州等城池須得攻打,若是貿然殺俘,豈非讓那些可能投效於本王的官員無路可退,死戰到底?主意打定後強自按捺胸中怒火,揮了揮手,製止了麾下一眾燕將的吵嚷,轉頭看了看那些麵帶驚疑之色的南軍降將,沉聲說道:“奉天靖難,乃是本王為朝中奸佞所迫,不得已而自保為之。昔日爾等奉朝廷之命,實乃情有可原,自今日起效忠本王,便可既往不咎,仍舊官居原職,統領舊部。”說著話揮了揮手,讓親兵千戶紀綱將平安押了下去。
南軍一眾降將眼見燕王殿下如此胸襟氣度,竟連平安這個他最為深恨之輩也放過不殺,心中登時大定,再聞聽朱棣言語,得知自己性命官職皆可保全,不禁甚是心折,紛紛表示願意投效。
朱權自追隨朱棣靖難以來曆經大戰,有過東昌城下大敗而走的慘痛,也有過今日靈璧之戰的大勝,深知平安和朱棣仇怨太深,非是三言兩語可以化解,此時眼見他強抑怒火下饒其不殺,不禁輕輕歎了口氣,回想昔日老師荊鯤所言,不禁暗暗思忖道:昔日老師所言當真不錯,自製乃是一個領軍將帥最為重要的品質,不會自製的人縱有項羽力拔山兮氣蓋世之勇,不過一介鼠目寸光的匹夫之勇,最終難逃一敗。若是朱老四是一個容易被勝利衝昏頭腦的家夥,他也走不到今天這個地步,更來不到此地。
眼見眾將散去後紛紛各自歸營,朱棣突然輕笑道:“老十七,昔日漢高祖劉邦便在距此不遠處的垓下大敗楚霸王,使得項羽烏江自刎,由此開創大漢數百年基業。今日我軍在此與朝廷大軍決戰,僥幸而勝,莫非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不成。”
“楚霸王項羽坑殺秦軍,一把火燒掉了阿房宮。漢高祖劉邦曾和關中父老約法三章,此中高下立判。昔年父皇亂世之中曾嚴明軍紀,不得妄殺,比之劉邦猶有過之。故此能掃滅苟安一隅的張士誠,不可一世的陳友諒。得民心者得天下,由此可見絕非虛言。那些說什麽僥幸之輩,根本不懂人心為何物。也唯有短淺之輩,才將他人的成功和勝利盡皆歸於僥幸二字,藉此掩飾自己的無能。”朱權嗬嗬笑道。聽朱棣說起垓下之戰,他心中不禁也是感慨萬千,忖道:洪武皇帝朱元璋,漢高祖劉邦二人可謂中國千年曆史長河中,經曆最為相似之人。二人成功之道便是真正搞懂了亂世中人心所向。
德州以北一百餘裏之外,連綿的南軍大營中,一匹汗出如漿的戰馬飛馳著前行。來到帥帳外十餘丈處,駿馬哀鳴著四蹄軟到,滿麵塵土的騎士顧不得再去看一眼力竭倒地的坐騎,手足並用的爬起身來,手持形式特殊的令旗朝前疾奔而去。
約莫半個時辰後,南軍帥帳之中,曆城候,平燕將軍盛庸眼見軍中眾將奉令齊集,皺著眉頭沉聲說道:“方才得軍情急報,朝廷大軍敗於靈璧,燕逆大舉南下,轉道前往盱眙。”
一眾南軍將領陡然聞得這個噩耗,情不自禁的紛紛站起身來,麵上驚惶,失望,震怒之情各自有之。以目下大軍行程估計,都指揮平安,何福隻須將叛軍牢牢阻於靈璧四五日,盛庸麾下十三萬大軍便能銜尾追擊而上,反賊朱棣千裏奇襲下孤立無援,腹背受敵下絕無勝機,此時前無阻礙,燕逆勢必長驅直入,進入江蘇腹心之地。
武定侯郭英抱拳躬身問道:“將軍,我等是否急速南下,追擊逆賊?”
盛庸轉頭看了看高掛一側,由幾張羊皮拚接而成的地圖,默然良頃後指了指曲折蜿蜒的淮河,緩緩搖頭說道:“若是我軍尾隨追擊,勢必在淮河被賊軍所阻,此時若想援救盱眙,揚州已是力所難及。”長江天塹並非處處適宜大軍橫渡,他自獲悉朱棣在宿州轉道後,已是洞若觀火的看出了朱棣此舉意在避開鳳陽府方向前來堵截的朝廷援軍,意欲拿下揚州,高郵兩座重鎮,掃清外圍後進攻京師應天。
沉吟片刻後,盛庸手指自鳳陽府右側劃過,緩緩說道:“目下賊軍大勝之際士氣高漲,且有數萬精騎,我等縱然追上敵軍,曠野力戰也難操必勝,唯有改道速行,借水師之力,在長江之畔與之決一死戰。”原來盛庸麾下的騎兵皆由都指揮平安統率,靈璧一戰幾乎全軍覆沒,目下追擊而來的大軍皆為步卒,與朱棣麾下大軍曠野交戰,數萬燕軍騎兵足可決定勝敗。而江淮流域大小河道縱橫,勢必拖慢燕軍行進,揚州縱然不濟也能拖延數日,隻要自己率軍疾行,想來能在朱棣渡江之前趕到浦子口,六合一線,以逸待勞,決一死戰。
南軍眾將也皆為久經沙場之輩,深知朱棣騎兵的厲害,此時聽得盛庸解說戰局,也深覺依據江河,配合水師與燕軍決戰方為上策,紛紛頷首讚同。
“諸位回營傳本將軍令,明日將不必要的輜重盡數拋棄,大軍輕裝疾行,於沿途府縣補充糧草南下。”盛庸目光掃視眾將,沉聲說道。原來朱棣兵臨城下後雖則並未強攻徐州,卻命朱能率軍將運河一線運糧北上的官船大肆劫掠,無法帶走的糧草也盡數一把火焚毀,用以拖慢尾隨追擊而來的朝廷大軍。
一眾南軍將領轟然領諾後,轉身疾步而去。
靈璧一戰,南軍可謂全軍覆沒,朝廷倉促之間難以集齊大軍。燕軍趁勢渡過淮河後長驅直入,攻克盱眙後一路直下,直奔揚州而來。奉旨守禦揚州的監察禦史王彬本想抵抗,為屬下官員所叛,趁其沐浴時綁縛之。五月十八,揚州不戰而降。數日之內,高郵亦降,朱棣不費吹灰之力,連克兩座重鎮,燕軍聲勢大振,京師應天震動。
午夜時分,應天紫禁城禦書房內,依舊是燈火通明。身穿五爪龍袍,容色憔悴的建文皇帝朱允炆對書桌前一個容貌身穿文官服飾的中年之人問道:“賊軍連得揚州,高郵,迫近長江,吾師可有妙策破敵?”自獲悉平安,何福在靈璧慘敗的噩耗,他已是夜不能寐,將齊泰,黃子澄再次貶黜後命其二人與練子寧、黃觀、王叔英等眾外出募兵返京勤王。今夜召集方孝孺,卓敬商議軍情。
方孝孺麵露凝重之色,沉吟片刻後緩緩說道:“目下城中軍民人心大亂,以微臣之見,陛下不如且下罪己詔安撫百官,軍民之心。目下賊軍迫近京師,不如姑且行緩兵之計,遣使往見,暫許以割地求和,待各地勤王兵馬到來,再行剿滅。”
“陛下,此計萬萬不可。”戶部侍郎卓敬聞得方孝孺這番緩兵之計,大驚失色下躬身奏道:“京師應天乃太祖高皇帝經營數十年之久,可謂固若金湯,堅如磐石,城中尚有十萬兵馬,堅守待援絕無可慮。想那燕賊擁兵二十萬之眾,尚奈何不得濟南,陛下隻須每日早朝,決意與反賊死戰,自可安撫百官之心。想那朱棣老奸巨猾,深諳詭詐之道,此等緩兵之計豈能將其瞞過?弄巧成拙下反倒示敵以弱,徒然亂我軍心。”原來朱允炆昔日雖則極為不喜卓敬以遷居之計緩行的削藩之策,卻也深知其人頗有幹才,昔年便為自己的爺爺,父親所看重,故此於兩月之前降旨將其擢升為戶部侍郎。
方孝孺乃昔日開國文臣宋濂的親傳弟子,和朱標可謂師出同門,亦且在朱允炆幼時便諄諄教導之。當此燕軍大舉迫近之時,朱允炆方寸大亂之間內心之中不由自主更信任這個自幼便極是尊崇的老師,思忖片刻後終於還是打定了主意,降旨遣慶成郡主前往燕軍大營,表示自己願意割地求和,另下數道旨意,命平燕將軍盛庸於長江之畔攔截燕軍,蘇州、寧波、徽州等地知府火速率兵勤王。
卓敬行走在皇城的禦道上,仰望漆黑一片的蒼穹,回想方孝孺所竭力恢複的井田製,心中悲憤難以抑製,暗自忖道:頗有文采的方先生不過空談誤國的腐儒之輩,在翰林院修書倒也罷了,卻來摻和什麽軍國大事,當真誤國誤民。
數日之後,燕軍大營帥帳之中,一個年約三旬,容貌秀麗的華服女子對帥案後的朱棣娓娓言明來意。
端坐一側的朱權聽聞這個奉旨而來,洪武皇帝朱元璋的侄女,朱老四和自己名義上的堂姐傳達的建文皇帝朱允炆意欲割地求和的意思,不禁緩緩搖頭,麵露微笑。盛庸大軍尚在,各地勤王兵馬不日便會蜂擁而來,目下燕軍雖則已然迫近長江,看似兵鋒正銳,卻也陷入了逆水行舟,不進則覆的極大險境之中。看來這位年輕的皇帝陛下是真把朱老四和自己當做了三歲頑童般糊弄。
“此等緩兵之計,不過朝中奸佞之輩巧言令色,以待各地兵馬到來而已,本王豈能坐以待斃?”朱棣嗬嗬大笑著站起身來,看了看自己這個堂姐後斷然說道:“本王奉天靖難而來,意在清君側,盡除朝中佞臣,待大軍兵臨城下之時,諸位兄弟姐妹宜往孝陵托庇於父皇英靈,以免亂軍之中多有誤傷。”
慶成郡主也是個潑辣性子,此時聞得朱棣不但不允議和,竟還這般威嚇自己,不禁勃然大怒,嗬斥道:“當今皇帝陛下乃洪武先皇昭告天下,名正言順的大明皇帝。大哥昔日待爾等皆可謂親厚,你等即是清君側,誅奸佞,待進了京師,且看你能將他如之奈何也罷。”言罷狠狠瞪了一側的朱權一眼,怒氣衝天的拂袖而去。
朱棣聞得慶成郡主此言,回想自己這數年雖和朝廷大軍殺得血流成河,險死還生,卻一直遵循老師道衍之謀,以奉天靖難清君側的名義昭示天下。自己若是兵敗身死倒也罷了,若有朝一日當真率軍攻克京師應天,又該如何麵對這個被自己深深畏懼的父皇詔告天下,接替大位,名正言順的大明朝皇帝呢?左思右想下隻覺棘手至極,饒是他極富智謀,被慶成郡主怒罵後念及此事,也不禁甚為頭疼。偏生此事還不能在眾將之前宣之於口,當真可謂是啞子吃黃蓮,有苦難言。
朱權轉身出帳,遙望慶成郡主的馬車揚塵而去,心中不禁有些好笑,一麵優哉遊哉的緩步回帳,一麵暗自忖道:凡事有其利必有其弊,咱們造反作亂的這個奉天靖難清君側的旗號,使得不少朝廷將校首鼠兩端,不願死戰,俘獲後易為招降。卻也給朱老四實現心中夢寐以求的夙願,立了一塊大大的絆腳石,當真可謂是作繭自縛。反正我是隻求打進京師,保住老命,這個難題就留給意欲君臨天下的朱老四自己頭痛去吧。
朱棣眼見這個生平大敵如此冥頑不靈,腦海中不禁回想起被自己倚為左膀右臂,戰死於東昌的張玉,回想起昔日東昌城下自己慘敗逃亡時,險些落入此人手中的往事,也忍不住怒火萬丈。
朱權眼見朱棣麵色鐵青,當即邁步來到其身側,低聲說道:“四哥,軍中俘獲的朝廷將校士卒無算,若是此時將其殺之,隻怕……”
朱棣聞言之下目光掃過空地上跪滿一片的南軍將領,腦海中登時一清,暗自思忖道:老十七所言不錯,我軍俘獲極眾,若是將這匹夫殺之,故能泄一時之憤,卻難免使得其餘將校心生畏懼,不利我安撫一眾降將之心。更為重要的是南下尚有盱眙,揚州等城池須得攻打,若是貿然殺俘,豈非讓那些可能投效於本王的官員無路可退,死戰到底?主意打定後強自按捺胸中怒火,揮了揮手,製止了麾下一眾燕將的吵嚷,轉頭看了看那些麵帶驚疑之色的南軍降將,沉聲說道:“奉天靖難,乃是本王為朝中奸佞所迫,不得已而自保為之。昔日爾等奉朝廷之命,實乃情有可原,自今日起效忠本王,便可既往不咎,仍舊官居原職,統領舊部。”說著話揮了揮手,讓親兵千戶紀綱將平安押了下去。
南軍一眾降將眼見燕王殿下如此胸襟氣度,竟連平安這個他最為深恨之輩也放過不殺,心中登時大定,再聞聽朱棣言語,得知自己性命官職皆可保全,不禁甚是心折,紛紛表示願意投效。
朱權自追隨朱棣靖難以來曆經大戰,有過東昌城下大敗而走的慘痛,也有過今日靈璧之戰的大勝,深知平安和朱棣仇怨太深,非是三言兩語可以化解,此時眼見他強抑怒火下饒其不殺,不禁輕輕歎了口氣,回想昔日老師荊鯤所言,不禁暗暗思忖道:昔日老師所言當真不錯,自製乃是一個領軍將帥最為重要的品質,不會自製的人縱有項羽力拔山兮氣蓋世之勇,不過一介鼠目寸光的匹夫之勇,最終難逃一敗。若是朱老四是一個容易被勝利衝昏頭腦的家夥,他也走不到今天這個地步,更來不到此地。
眼見眾將散去後紛紛各自歸營,朱棣突然輕笑道:“老十七,昔日漢高祖劉邦便在距此不遠處的垓下大敗楚霸王,使得項羽烏江自刎,由此開創大漢數百年基業。今日我軍在此與朝廷大軍決戰,僥幸而勝,莫非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不成。”
“楚霸王項羽坑殺秦軍,一把火燒掉了阿房宮。漢高祖劉邦曾和關中父老約法三章,此中高下立判。昔年父皇亂世之中曾嚴明軍紀,不得妄殺,比之劉邦猶有過之。故此能掃滅苟安一隅的張士誠,不可一世的陳友諒。得民心者得天下,由此可見絕非虛言。那些說什麽僥幸之輩,根本不懂人心為何物。也唯有短淺之輩,才將他人的成功和勝利盡皆歸於僥幸二字,藉此掩飾自己的無能。”朱權嗬嗬笑道。聽朱棣說起垓下之戰,他心中不禁也是感慨萬千,忖道:洪武皇帝朱元璋,漢高祖劉邦二人可謂中國千年曆史長河中,經曆最為相似之人。二人成功之道便是真正搞懂了亂世中人心所向。
德州以北一百餘裏之外,連綿的南軍大營中,一匹汗出如漿的戰馬飛馳著前行。來到帥帳外十餘丈處,駿馬哀鳴著四蹄軟到,滿麵塵土的騎士顧不得再去看一眼力竭倒地的坐騎,手足並用的爬起身來,手持形式特殊的令旗朝前疾奔而去。
約莫半個時辰後,南軍帥帳之中,曆城候,平燕將軍盛庸眼見軍中眾將奉令齊集,皺著眉頭沉聲說道:“方才得軍情急報,朝廷大軍敗於靈璧,燕逆大舉南下,轉道前往盱眙。”
一眾南軍將領陡然聞得這個噩耗,情不自禁的紛紛站起身來,麵上驚惶,失望,震怒之情各自有之。以目下大軍行程估計,都指揮平安,何福隻須將叛軍牢牢阻於靈璧四五日,盛庸麾下十三萬大軍便能銜尾追擊而上,反賊朱棣千裏奇襲下孤立無援,腹背受敵下絕無勝機,此時前無阻礙,燕逆勢必長驅直入,進入江蘇腹心之地。
武定侯郭英抱拳躬身問道:“將軍,我等是否急速南下,追擊逆賊?”
盛庸轉頭看了看高掛一側,由幾張羊皮拚接而成的地圖,默然良頃後指了指曲折蜿蜒的淮河,緩緩搖頭說道:“若是我軍尾隨追擊,勢必在淮河被賊軍所阻,此時若想援救盱眙,揚州已是力所難及。”長江天塹並非處處適宜大軍橫渡,他自獲悉朱棣在宿州轉道後,已是洞若觀火的看出了朱棣此舉意在避開鳳陽府方向前來堵截的朝廷援軍,意欲拿下揚州,高郵兩座重鎮,掃清外圍後進攻京師應天。
沉吟片刻後,盛庸手指自鳳陽府右側劃過,緩緩說道:“目下賊軍大勝之際士氣高漲,且有數萬精騎,我等縱然追上敵軍,曠野力戰也難操必勝,唯有改道速行,借水師之力,在長江之畔與之決一死戰。”原來盛庸麾下的騎兵皆由都指揮平安統率,靈璧一戰幾乎全軍覆沒,目下追擊而來的大軍皆為步卒,與朱棣麾下大軍曠野交戰,數萬燕軍騎兵足可決定勝敗。而江淮流域大小河道縱橫,勢必拖慢燕軍行進,揚州縱然不濟也能拖延數日,隻要自己率軍疾行,想來能在朱棣渡江之前趕到浦子口,六合一線,以逸待勞,決一死戰。
南軍眾將也皆為久經沙場之輩,深知朱棣騎兵的厲害,此時聽得盛庸解說戰局,也深覺依據江河,配合水師與燕軍決戰方為上策,紛紛頷首讚同。
“諸位回營傳本將軍令,明日將不必要的輜重盡數拋棄,大軍輕裝疾行,於沿途府縣補充糧草南下。”盛庸目光掃視眾將,沉聲說道。原來朱棣兵臨城下後雖則並未強攻徐州,卻命朱能率軍將運河一線運糧北上的官船大肆劫掠,無法帶走的糧草也盡數一把火焚毀,用以拖慢尾隨追擊而來的朝廷大軍。
一眾南軍將領轟然領諾後,轉身疾步而去。
靈璧一戰,南軍可謂全軍覆沒,朝廷倉促之間難以集齊大軍。燕軍趁勢渡過淮河後長驅直入,攻克盱眙後一路直下,直奔揚州而來。奉旨守禦揚州的監察禦史王彬本想抵抗,為屬下官員所叛,趁其沐浴時綁縛之。五月十八,揚州不戰而降。數日之內,高郵亦降,朱棣不費吹灰之力,連克兩座重鎮,燕軍聲勢大振,京師應天震動。
午夜時分,應天紫禁城禦書房內,依舊是燈火通明。身穿五爪龍袍,容色憔悴的建文皇帝朱允炆對書桌前一個容貌身穿文官服飾的中年之人問道:“賊軍連得揚州,高郵,迫近長江,吾師可有妙策破敵?”自獲悉平安,何福在靈璧慘敗的噩耗,他已是夜不能寐,將齊泰,黃子澄再次貶黜後命其二人與練子寧、黃觀、王叔英等眾外出募兵返京勤王。今夜召集方孝孺,卓敬商議軍情。
方孝孺麵露凝重之色,沉吟片刻後緩緩說道:“目下城中軍民人心大亂,以微臣之見,陛下不如且下罪己詔安撫百官,軍民之心。目下賊軍迫近京師,不如姑且行緩兵之計,遣使往見,暫許以割地求和,待各地勤王兵馬到來,再行剿滅。”
“陛下,此計萬萬不可。”戶部侍郎卓敬聞得方孝孺這番緩兵之計,大驚失色下躬身奏道:“京師應天乃太祖高皇帝經營數十年之久,可謂固若金湯,堅如磐石,城中尚有十萬兵馬,堅守待援絕無可慮。想那燕賊擁兵二十萬之眾,尚奈何不得濟南,陛下隻須每日早朝,決意與反賊死戰,自可安撫百官之心。想那朱棣老奸巨猾,深諳詭詐之道,此等緩兵之計豈能將其瞞過?弄巧成拙下反倒示敵以弱,徒然亂我軍心。”原來朱允炆昔日雖則極為不喜卓敬以遷居之計緩行的削藩之策,卻也深知其人頗有幹才,昔年便為自己的爺爺,父親所看重,故此於兩月之前降旨將其擢升為戶部侍郎。
方孝孺乃昔日開國文臣宋濂的親傳弟子,和朱標可謂師出同門,亦且在朱允炆幼時便諄諄教導之。當此燕軍大舉迫近之時,朱允炆方寸大亂之間內心之中不由自主更信任這個自幼便極是尊崇的老師,思忖片刻後終於還是打定了主意,降旨遣慶成郡主前往燕軍大營,表示自己願意割地求和,另下數道旨意,命平燕將軍盛庸於長江之畔攔截燕軍,蘇州、寧波、徽州等地知府火速率兵勤王。
卓敬行走在皇城的禦道上,仰望漆黑一片的蒼穹,回想方孝孺所竭力恢複的井田製,心中悲憤難以抑製,暗自忖道:頗有文采的方先生不過空談誤國的腐儒之輩,在翰林院修書倒也罷了,卻來摻和什麽軍國大事,當真誤國誤民。
數日之後,燕軍大營帥帳之中,一個年約三旬,容貌秀麗的華服女子對帥案後的朱棣娓娓言明來意。
端坐一側的朱權聽聞這個奉旨而來,洪武皇帝朱元璋的侄女,朱老四和自己名義上的堂姐傳達的建文皇帝朱允炆意欲割地求和的意思,不禁緩緩搖頭,麵露微笑。盛庸大軍尚在,各地勤王兵馬不日便會蜂擁而來,目下燕軍雖則已然迫近長江,看似兵鋒正銳,卻也陷入了逆水行舟,不進則覆的極大險境之中。看來這位年輕的皇帝陛下是真把朱老四和自己當做了三歲頑童般糊弄。
“此等緩兵之計,不過朝中奸佞之輩巧言令色,以待各地兵馬到來而已,本王豈能坐以待斃?”朱棣嗬嗬大笑著站起身來,看了看自己這個堂姐後斷然說道:“本王奉天靖難而來,意在清君側,盡除朝中佞臣,待大軍兵臨城下之時,諸位兄弟姐妹宜往孝陵托庇於父皇英靈,以免亂軍之中多有誤傷。”
慶成郡主也是個潑辣性子,此時聞得朱棣不但不允議和,竟還這般威嚇自己,不禁勃然大怒,嗬斥道:“當今皇帝陛下乃洪武先皇昭告天下,名正言順的大明皇帝。大哥昔日待爾等皆可謂親厚,你等即是清君側,誅奸佞,待進了京師,且看你能將他如之奈何也罷。”言罷狠狠瞪了一側的朱權一眼,怒氣衝天的拂袖而去。
朱棣聞得慶成郡主此言,回想自己這數年雖和朝廷大軍殺得血流成河,險死還生,卻一直遵循老師道衍之謀,以奉天靖難清君側的名義昭示天下。自己若是兵敗身死倒也罷了,若有朝一日當真率軍攻克京師應天,又該如何麵對這個被自己深深畏懼的父皇詔告天下,接替大位,名正言順的大明朝皇帝呢?左思右想下隻覺棘手至極,饒是他極富智謀,被慶成郡主怒罵後念及此事,也不禁甚為頭疼。偏生此事還不能在眾將之前宣之於口,當真可謂是啞子吃黃蓮,有苦難言。
朱權轉身出帳,遙望慶成郡主的馬車揚塵而去,心中不禁有些好笑,一麵優哉遊哉的緩步回帳,一麵暗自忖道:凡事有其利必有其弊,咱們造反作亂的這個奉天靖難清君側的旗號,使得不少朝廷將校首鼠兩端,不願死戰,俘獲後易為招降。卻也給朱老四實現心中夢寐以求的夙願,立了一塊大大的絆腳石,當真可謂是作繭自縛。反正我是隻求打進京師,保住老命,這個難題就留給意欲君臨天下的朱老四自己頭痛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