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侯夫人聽了不由驚訝,道:“老祖宗,為什麽不住那個新府邸啊,反正都已經差不多完工了,那三進的宅子,咱們這麽多人,如何住的下?”
雖然新府邸裏有不少東西是按侯府的規製做的,但在建的時候就考慮到了將來降爵承襲時更改的事,所以那些規製都是好撤除的,到時隻要將庶人不能用的規製弄下來,他們住在裏麵也不會違規啊,既然如此,有大地方不住,住到小地方做什麽?
國太夫人看不提她果然不明白,不由苦笑道:“本來的確該去新建的那個府邸的,畢竟這麽一大家子,不去那個府邸,哪裏裝的下,但是,如今咱們收入大減,肯定會遣散一些下人的,人少了後,住那麽大的地方,怎麽管理得過來,沒足夠的下人打理,府裏勢必不成樣子,到時別人過來了,看家裏亂糟糟的,荒草遍地,像什麽樣子,反正已經成普通人了,還不如住普通的地方,正合適。”
老侯夫人點頭明白了,不過還有些不明白的人,驚訝地道:“收入大減?怎麽會?那兩處官莊收了回去,咱們是會減少一些收入,但咱們還有其他田地莊子,節約點,也還過得下去啊。”
說話的是個平常頗討國太夫人喜歡的年輕小媳婦,不過不光她這樣想,在場不少人大概都是這樣想的。簡安英多少明白點,但因國太夫人和老侯夫人這幾天沒少罵她是個禍害。鼓動著王柏之導致了這樣的滅頂之災,所以這會兒她縱然明白,也不敢多說什麽。
國太夫人看明白的人少,暗道真是富貴久了,不知道膏梁稼穡之艱辛了,搖頭道:“你可真是糊塗了。咱們家以前每年冰炭孝敬有多少。那可是一大筆收入,如今奪了爵,誰還會給我們孝敬,沒了孝敬,又沒了官莊和俸祿,如何不是收入大減?就憑那剩下的田地莊子,一年能有多少出息?”
國太夫人的話。讓眾人這才想起這一茬子事來,在豁然明白的同時,心頭也不免有些沉甸甸的,暗道是啊,沒了那些孝敬,又沒了官莊收入,收入的確會大降特降了。收入一降。生活自然也會跟著難過了,由奢入儉難,這讓過慣了好日子的眾人能不心裏沉甸甸的嗎?
於是國太夫人便道:“所以既然住不了,我已打算將新府邸賣了,省得在那兒荒著,越留越荒蕪。越荒蕪越不值錢,早點賣的話。還能回收一大筆銀子,再去買些田地莊子補充點收入,免得剩下那點田地莊子以後不夠開支。”
幾人剛商量妥當,外邊便傳來官兵的聲音,顯然其他地方估計搬的差不多了,要搬這兒了,於是國太夫人便帶著簡安英等人,出了侯府。
府外雇來的馬車、挑夫等已經將物什一件件挑著在前麵走了,簡安英回首,看著這個住了幾年的恢宏府邸,心中不由有些酸酸的。
想當年,她費盡了多少心力才住到了這裏來,成了這兒高高在上的侯夫人,卻如今,赫赫揚揚一場,竟然空歡喜一場,成了庶人之妻,心裏隻覺五味雜陳。
不光她五味雜陳,國太夫人等人更是五味雜陳,特別是國太夫人。
想到當年,自己丈夫因軍功獲封國公該是多麽榮耀的事,後來兒子幫新帝即位,那也是值得大書特書的事,本以為會富貴安榮一生,結果卻葬送在了簡安英這個禍害手上,奪爵出府,國太夫人想到這兒,陰霾的眼神轉向簡安英,戳的簡安英不由頭皮發麻,不光是國太夫人,不少人的目光都轉向她,國太夫人說是她害了永定侯府,其他人一想,竟是各個都覺得是這樣,於是恨她的人便不知道有多少了,恨的簡安英不由暗暗咬牙,卻也不敢辯駁什麽。
不大會兒便來到侯府名下的那處三進宅院。
三進宅院其實占地已不算小了,但侯府幾百口人更多,一進去就將院子擠的滿滿當當的了,這當然住不下,所以進去後,國太夫人第一件事,便是讓人將下人的花名冊拿過來,準備遣散些下人,要不然不說以後沒錢雇這麽多下人,單是晚上沒法安排這些人的住處就要頭疼了。
主要是將些非家生子全遣散了,家生子的,願意走的也不強留,於是人終於少了一大半,剩下的,老太太讓王柏之夫妻以及姬妾住第一進,她和老侯夫人,帶著簡安怡的兒子,以及其他庶子女住第二進和第三進,至於老侯爺以及國公爺當年的姬妾,跟她們關係還行或有子女的,就留在府上,沒有的就全送到了莊子上。
就這樣,府裏也擠的滿滿當當的,可是有什麽辦法呢,已經奪爵了,以後的生活水平肯定會大降的,這還隻是開始罷了。
早先赫赫揚揚的永定侯府,一瞬間便從京城上層圈子裏消失,落入了塵埃,並且,除非王家子弟有出息,要不然估計永遠也爬不起來了。
簡安英和王柏之站在第一進裏,兩人臉色都不怎麽好。
第一進正房三間,左右各一耳房,東西各三間廂房,一共十一間房子,要說也不少了,但跟以前侯府他們夫妻兩人就住了一套三進的院子比起來,顯然要擠多了。
雖然剛才搬家的時候,不少好東西被那些官兵撈去了,但三進院子的東西到底還有不少,如今要濃縮在這小小的十一間房子裏,更甭提這兒還有其他姬妾丫環住的地方,能放東西的地方實在太少,於是東西再怎麽減少了,也顯的太擠了。
正房三間,西邊做書房,東邊做小夫妻倆住的地方,中間是客廳;東西兩邊廂房。除了中間的廳,剩下四間各住了王柏之的一房妾室;兩間耳房,一間住著簡安英的丫環,另一間住著小妾們的丫環,均是大通鋪,不像在侯府時。簡安英的丫環也有單獨的住處。至於媳婦婆子們就隻能住到這院子最後麵的後罩房裏,也是擁擠不堪。
看看這樣住下來,東西放哪兒?根本沒地方放啊,所以把個房間擠的滿滿當當的,看起來實在是醜陋不堪,哪像以前住在侯府時,東西擺的錯落有致。光是看那些物件擺放,都是一道風景。
本來老侯夫人和國太夫人說禍根都出在簡安英身上,是她攛掇著他搞什麽從龍之功搞出禍事來的,王柏之並不認同,因為這事是他先提起的,隻是得到了簡安英的認同罷了,當時認同時。他還覺得簡安英真不錯。與他誌同道合呢,所以這時看母親和祖母責怪簡安英,他雖然不好反著母親祖母的意思,但心底並不覺得這樣,但這時,看著這擁擠落魄的家庭。王柏之心裏堵得慌,對簡安英也有些不滿了起來。暗道妻賢夫禍少,當初簡安英要是勸阻自己,這會兒自己也不會這樣了――人們有時候總愛將錯誤歸到別人身上。
簡安英並不知道王柏之已將錯誤推到她頭上了呢,這時看著滿院子亂象,想起從李二娘那兒聽說的李元娘所在的誠郡王府的做法,於是便道:“這東西根本放不下,要不將東西廂房每個房間隔斷一下,變成兩個,然後四位姨娘在一邊廂房就能住下了,剩下的另一邊廂房,就用來放咱們這些東西,夫君看怎樣?”
覺得簡安英的主意不錯,王柏之剛才對簡安英的埋怨也消了些,暗叫慚愧,自己一個大男人,一人做事一人當,怎麽把錯誤往她身上推了?於是便道:“成,就這麽辦吧,現在就弄,看著這麽多東西就煩。”
簡安英聽了忙吩咐人先用屏風隔一下,明天再找工匠將隔斷做好,為了不讓其中一人要從另外一人房裏經過,到時在靠廳的牆壁上再各鑿一個門就是了。
一下子多了三間放東西的房子,簡安英便將那兒權當庫房,將些笨重東西全塞了進去,直塞到放不下為止,這下三間正房總算像那麽回事了。
而那幾位姨娘自然是氣壞了,本來麽,知道府裏日子差了,沒院子各一間房也就罷了,現在可好,一間房還沒有,竟搞什麽隔斷,讓她們住那麽小的地方,讓她們本來就擺不下的箱籠更擺不下了,怎能不氣?但就算氣壞了又如何,如今家裏就這麽大地方,王柏之身為男主人,肯定不會委屈自己的,她們就算想申訴,王柏之也不會理她們的,所以她們隻好將埋怨堆到了簡安英頭上,畢竟這主意是簡安英提出來的,不怪她怪誰?
對於那些人的想法,簡安英就懶得管了,她本來就想像小說裏寫的那樣,把那些姨娘鬥掉,到時丈夫隻屬於自己一人的,隻是那時候剛過府不久,還沒來得及收拾這些姨娘,現在出了這樣的事,侯府,不,王家風光不再,估計以後也沒什麽交際應酬了,整天沒事做,倒是有的是時間可以收拾這些女人了,以前王柏之是侯爺,要有幾個女人也算正常,現在王柏之已成了普通人,自己沒踹了他另攀高枝就算了,要還跟一群女人分享一個普通人,也未免太可笑了,她自然不會再容她們存在。
好歹在新居住下後,眾人便按本來打算的,將那個差不多要建好、本來準備這個月請客慶祝新居落成的新府邸賣了,回收點資金過日子。
不過要賣的話,肯定得快點了,得趁著沒變荒蕪前賣掉,免得過一段時間不打理,裏麵雜草叢生,就賣不了好價錢了,畢竟眼下是春天不是嗎?隻要一兩個月沒人處理,裏麵就會荒蕪一片的,所以自然得趕緊處理。
可是像這種豪宅,可不是誰都能買得起的,因市場範圍有限,且還沒完全完工,他們又因怕時間放長了荒蕪更賣不出去急著出手,再加上人家都知道永定侯府敗了,被奪爵了,如今是平民了,所以在誰都敢欺負他們、又不是賣方市場存在價格打壓的情況下,那回收的資金,能有先前投入的一兩成就算不錯了,幾十萬兩銀子蓋出來的豪宅,隻回收了幾萬兩,簡直是虧的不能再虧了。
不過好歹有了點收入,於是一大家子本來要請客慶祝新居落成的永定侯府人,這時倒的確進了新居,不過可惜不是豪宅,而是個三進的小院子。
像這種搬家的事,也叫遷新居,該要請客吃酒的,不過灰頭土臉地從占地頗廣的定國府裏搬進一個普通三進的宅子,又被奪了爵,誰還有心情請客吃酒,再說了,就算請,又還有誰敢來他們家?所以這搬到新地方,也是默默無聞的,一大家子的人不但沒有喬遷新居的喜氣,相反,全是怨氣――無論是王柏之的祖母,還是母親,都怪簡安英不好,說是她慫恿的,要不然王柏之也不會跑去搞什麽從龍之功,如果沒摻和奪嫡的事,如今永定侯府也不會奪爵,總歸都是她的不是。她們不會說王柏之的不是,所以就將一切罪責都推到了簡安英的頭上。
而簡安英呢,看自己汲汲營營了這麽多年,終於得來的成果,卻在眨眼間便成了泡沫,所有的榮光頃刻灰飛煙滅,不但沒讓永定侯府更進一層成為國公府,讓簡安寧看著羨慕嫉妒恨,反而奪了爵,讓她成了沒地位、不會有人瞧得起、另外因為跟二皇子有瓜葛所以別人不敢來往的庶人之妻,這天翻地覆的變化,簡安英心中會有多激蕩可想而知了,心裏對簡安寧恨的要死,想著等過一段時間一定要再送些胭脂給簡安寧,務必要讓簡安寧死在生產關口,一想到不過短短幾天時間,她跟簡安寧的地位來了個大逆轉,如今她成了人下人,簡安寧卻成了人上人,她嫉恨的自然想馬上滅了她,因為她一想到簡安寧比她風光,就一分鍾也等不了。
雖然新府邸裏有不少東西是按侯府的規製做的,但在建的時候就考慮到了將來降爵承襲時更改的事,所以那些規製都是好撤除的,到時隻要將庶人不能用的規製弄下來,他們住在裏麵也不會違規啊,既然如此,有大地方不住,住到小地方做什麽?
國太夫人看不提她果然不明白,不由苦笑道:“本來的確該去新建的那個府邸的,畢竟這麽一大家子,不去那個府邸,哪裏裝的下,但是,如今咱們收入大減,肯定會遣散一些下人的,人少了後,住那麽大的地方,怎麽管理得過來,沒足夠的下人打理,府裏勢必不成樣子,到時別人過來了,看家裏亂糟糟的,荒草遍地,像什麽樣子,反正已經成普通人了,還不如住普通的地方,正合適。”
老侯夫人點頭明白了,不過還有些不明白的人,驚訝地道:“收入大減?怎麽會?那兩處官莊收了回去,咱們是會減少一些收入,但咱們還有其他田地莊子,節約點,也還過得下去啊。”
說話的是個平常頗討國太夫人喜歡的年輕小媳婦,不過不光她這樣想,在場不少人大概都是這樣想的。簡安英多少明白點,但因國太夫人和老侯夫人這幾天沒少罵她是個禍害。鼓動著王柏之導致了這樣的滅頂之災,所以這會兒她縱然明白,也不敢多說什麽。
國太夫人看明白的人少,暗道真是富貴久了,不知道膏梁稼穡之艱辛了,搖頭道:“你可真是糊塗了。咱們家以前每年冰炭孝敬有多少。那可是一大筆收入,如今奪了爵,誰還會給我們孝敬,沒了孝敬,又沒了官莊和俸祿,如何不是收入大減?就憑那剩下的田地莊子,一年能有多少出息?”
國太夫人的話。讓眾人這才想起這一茬子事來,在豁然明白的同時,心頭也不免有些沉甸甸的,暗道是啊,沒了那些孝敬,又沒了官莊收入,收入的確會大降特降了。收入一降。生活自然也會跟著難過了,由奢入儉難,這讓過慣了好日子的眾人能不心裏沉甸甸的嗎?
於是國太夫人便道:“所以既然住不了,我已打算將新府邸賣了,省得在那兒荒著,越留越荒蕪。越荒蕪越不值錢,早點賣的話。還能回收一大筆銀子,再去買些田地莊子補充點收入,免得剩下那點田地莊子以後不夠開支。”
幾人剛商量妥當,外邊便傳來官兵的聲音,顯然其他地方估計搬的差不多了,要搬這兒了,於是國太夫人便帶著簡安英等人,出了侯府。
府外雇來的馬車、挑夫等已經將物什一件件挑著在前麵走了,簡安英回首,看著這個住了幾年的恢宏府邸,心中不由有些酸酸的。
想當年,她費盡了多少心力才住到了這裏來,成了這兒高高在上的侯夫人,卻如今,赫赫揚揚一場,竟然空歡喜一場,成了庶人之妻,心裏隻覺五味雜陳。
不光她五味雜陳,國太夫人等人更是五味雜陳,特別是國太夫人。
想到當年,自己丈夫因軍功獲封國公該是多麽榮耀的事,後來兒子幫新帝即位,那也是值得大書特書的事,本以為會富貴安榮一生,結果卻葬送在了簡安英這個禍害手上,奪爵出府,國太夫人想到這兒,陰霾的眼神轉向簡安英,戳的簡安英不由頭皮發麻,不光是國太夫人,不少人的目光都轉向她,國太夫人說是她害了永定侯府,其他人一想,竟是各個都覺得是這樣,於是恨她的人便不知道有多少了,恨的簡安英不由暗暗咬牙,卻也不敢辯駁什麽。
不大會兒便來到侯府名下的那處三進宅院。
三進宅院其實占地已不算小了,但侯府幾百口人更多,一進去就將院子擠的滿滿當當的了,這當然住不下,所以進去後,國太夫人第一件事,便是讓人將下人的花名冊拿過來,準備遣散些下人,要不然不說以後沒錢雇這麽多下人,單是晚上沒法安排這些人的住處就要頭疼了。
主要是將些非家生子全遣散了,家生子的,願意走的也不強留,於是人終於少了一大半,剩下的,老太太讓王柏之夫妻以及姬妾住第一進,她和老侯夫人,帶著簡安怡的兒子,以及其他庶子女住第二進和第三進,至於老侯爺以及國公爺當年的姬妾,跟她們關係還行或有子女的,就留在府上,沒有的就全送到了莊子上。
就這樣,府裏也擠的滿滿當當的,可是有什麽辦法呢,已經奪爵了,以後的生活水平肯定會大降的,這還隻是開始罷了。
早先赫赫揚揚的永定侯府,一瞬間便從京城上層圈子裏消失,落入了塵埃,並且,除非王家子弟有出息,要不然估計永遠也爬不起來了。
簡安英和王柏之站在第一進裏,兩人臉色都不怎麽好。
第一進正房三間,左右各一耳房,東西各三間廂房,一共十一間房子,要說也不少了,但跟以前侯府他們夫妻兩人就住了一套三進的院子比起來,顯然要擠多了。
雖然剛才搬家的時候,不少好東西被那些官兵撈去了,但三進院子的東西到底還有不少,如今要濃縮在這小小的十一間房子裏,更甭提這兒還有其他姬妾丫環住的地方,能放東西的地方實在太少,於是東西再怎麽減少了,也顯的太擠了。
正房三間,西邊做書房,東邊做小夫妻倆住的地方,中間是客廳;東西兩邊廂房。除了中間的廳,剩下四間各住了王柏之的一房妾室;兩間耳房,一間住著簡安英的丫環,另一間住著小妾們的丫環,均是大通鋪,不像在侯府時。簡安英的丫環也有單獨的住處。至於媳婦婆子們就隻能住到這院子最後麵的後罩房裏,也是擁擠不堪。
看看這樣住下來,東西放哪兒?根本沒地方放啊,所以把個房間擠的滿滿當當的,看起來實在是醜陋不堪,哪像以前住在侯府時,東西擺的錯落有致。光是看那些物件擺放,都是一道風景。
本來老侯夫人和國太夫人說禍根都出在簡安英身上,是她攛掇著他搞什麽從龍之功搞出禍事來的,王柏之並不認同,因為這事是他先提起的,隻是得到了簡安英的認同罷了,當時認同時。他還覺得簡安英真不錯。與他誌同道合呢,所以這時看母親和祖母責怪簡安英,他雖然不好反著母親祖母的意思,但心底並不覺得這樣,但這時,看著這擁擠落魄的家庭。王柏之心裏堵得慌,對簡安英也有些不滿了起來。暗道妻賢夫禍少,當初簡安英要是勸阻自己,這會兒自己也不會這樣了――人們有時候總愛將錯誤歸到別人身上。
簡安英並不知道王柏之已將錯誤推到她頭上了呢,這時看著滿院子亂象,想起從李二娘那兒聽說的李元娘所在的誠郡王府的做法,於是便道:“這東西根本放不下,要不將東西廂房每個房間隔斷一下,變成兩個,然後四位姨娘在一邊廂房就能住下了,剩下的另一邊廂房,就用來放咱們這些東西,夫君看怎樣?”
覺得簡安英的主意不錯,王柏之剛才對簡安英的埋怨也消了些,暗叫慚愧,自己一個大男人,一人做事一人當,怎麽把錯誤往她身上推了?於是便道:“成,就這麽辦吧,現在就弄,看著這麽多東西就煩。”
簡安英聽了忙吩咐人先用屏風隔一下,明天再找工匠將隔斷做好,為了不讓其中一人要從另外一人房裏經過,到時在靠廳的牆壁上再各鑿一個門就是了。
一下子多了三間放東西的房子,簡安英便將那兒權當庫房,將些笨重東西全塞了進去,直塞到放不下為止,這下三間正房總算像那麽回事了。
而那幾位姨娘自然是氣壞了,本來麽,知道府裏日子差了,沒院子各一間房也就罷了,現在可好,一間房還沒有,竟搞什麽隔斷,讓她們住那麽小的地方,讓她們本來就擺不下的箱籠更擺不下了,怎能不氣?但就算氣壞了又如何,如今家裏就這麽大地方,王柏之身為男主人,肯定不會委屈自己的,她們就算想申訴,王柏之也不會理她們的,所以她們隻好將埋怨堆到了簡安英頭上,畢竟這主意是簡安英提出來的,不怪她怪誰?
對於那些人的想法,簡安英就懶得管了,她本來就想像小說裏寫的那樣,把那些姨娘鬥掉,到時丈夫隻屬於自己一人的,隻是那時候剛過府不久,還沒來得及收拾這些姨娘,現在出了這樣的事,侯府,不,王家風光不再,估計以後也沒什麽交際應酬了,整天沒事做,倒是有的是時間可以收拾這些女人了,以前王柏之是侯爺,要有幾個女人也算正常,現在王柏之已成了普通人,自己沒踹了他另攀高枝就算了,要還跟一群女人分享一個普通人,也未免太可笑了,她自然不會再容她們存在。
好歹在新居住下後,眾人便按本來打算的,將那個差不多要建好、本來準備這個月請客慶祝新居落成的新府邸賣了,回收點資金過日子。
不過要賣的話,肯定得快點了,得趁著沒變荒蕪前賣掉,免得過一段時間不打理,裏麵雜草叢生,就賣不了好價錢了,畢竟眼下是春天不是嗎?隻要一兩個月沒人處理,裏麵就會荒蕪一片的,所以自然得趕緊處理。
可是像這種豪宅,可不是誰都能買得起的,因市場範圍有限,且還沒完全完工,他們又因怕時間放長了荒蕪更賣不出去急著出手,再加上人家都知道永定侯府敗了,被奪爵了,如今是平民了,所以在誰都敢欺負他們、又不是賣方市場存在價格打壓的情況下,那回收的資金,能有先前投入的一兩成就算不錯了,幾十萬兩銀子蓋出來的豪宅,隻回收了幾萬兩,簡直是虧的不能再虧了。
不過好歹有了點收入,於是一大家子本來要請客慶祝新居落成的永定侯府人,這時倒的確進了新居,不過可惜不是豪宅,而是個三進的小院子。
像這種搬家的事,也叫遷新居,該要請客吃酒的,不過灰頭土臉地從占地頗廣的定國府裏搬進一個普通三進的宅子,又被奪了爵,誰還有心情請客吃酒,再說了,就算請,又還有誰敢來他們家?所以這搬到新地方,也是默默無聞的,一大家子的人不但沒有喬遷新居的喜氣,相反,全是怨氣――無論是王柏之的祖母,還是母親,都怪簡安英不好,說是她慫恿的,要不然王柏之也不會跑去搞什麽從龍之功,如果沒摻和奪嫡的事,如今永定侯府也不會奪爵,總歸都是她的不是。她們不會說王柏之的不是,所以就將一切罪責都推到了簡安英的頭上。
而簡安英呢,看自己汲汲營營了這麽多年,終於得來的成果,卻在眨眼間便成了泡沫,所有的榮光頃刻灰飛煙滅,不但沒讓永定侯府更進一層成為國公府,讓簡安寧看著羨慕嫉妒恨,反而奪了爵,讓她成了沒地位、不會有人瞧得起、另外因為跟二皇子有瓜葛所以別人不敢來往的庶人之妻,這天翻地覆的變化,簡安英心中會有多激蕩可想而知了,心裏對簡安寧恨的要死,想著等過一段時間一定要再送些胭脂給簡安寧,務必要讓簡安寧死在生產關口,一想到不過短短幾天時間,她跟簡安寧的地位來了個大逆轉,如今她成了人下人,簡安寧卻成了人上人,她嫉恨的自然想馬上滅了她,因為她一想到簡安寧比她風光,就一分鍾也等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