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12-12-14
“好,既然皇兄這樣說那臣弟就逾越一回,希望臣弟之花沒有任何冒犯皇兄之處,冒犯皇祖之處。”
崇禎鼓勵地向張瑞點了點頭。
整理了一下思緒,張瑞張口說道:“皇兄,其實,就算臣弟不說皇兄你也清楚朝廷的弊端和中原的戰事,或許皇兄之前不一定了解,但是關外一行相信皇兄一定知道了不少隱秘以及一些皇兄之前隻在在宮內而不知的事情,而且我猜測皇兄禦駕親征之意也並不隻是為了振奮士氣而已。”
“從皇兄登基的第一年開始就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旱,從此,皇兄就開始了與天災、與人禍的較量,天災固然可怕但是人禍卻更毀根基。當然,很多東西都不是皇兄的原因,這裏麵固然有很的因素相信皇兄比我更明白其中的一些道道,這也是為什麽皇兄登基以來這樣的勤政,說實在的,雖然我對現在的現狀很不滿意但是對於皇兄的所作所為還是很欣賞甚至欽佩的。皇兄,你確實是個好皇帝。”
“皇弟,你這是在恭維我?”
“皇兄,你覺得我會嗎?”張瑞並沒有直接回答隻是反問了回去。
崇禎搖了搖頭。
“所以咯。”張瑞聳了聳肩膀道:“不過,這也隻是臣弟對皇兄治理國家的看法,雖然皇兄你很是勤勉甚至對違法亂紀的官吏可以說得上殘酷,但是奈何根基已毀徒增奈何。”
聽到這,崇禎的眉頭皺了皺但是並滿意說什麽。
見到自己這樣說,崇禎都未有任何怒氣,張瑞再次說道:“神宗的怠政聚斂,熹宗的昏庸荒淫,加上內亂外患、兵戈不息、軍費浩繁、宦官專權、黨爭不息、加派重征使得社會動蕩、政治黑暗,在這樣的亂世生存實屬不易,雖然皇兄你致力改變這樣的狀態但是不管你做了多少努力卻仍隻能延緩其崩潰而難以改變最基本的根源,因為這些根源根本就不是因為皇兄而起,而是整個朝廷、整個製度讓這樣的亂世更亂。”
“天災連連,人禍當道,試問誰不會為了能吃飽穿暖而掙紮?不反也是死,反也是死;不反,那絕對死,反,或許還有一絲活甚至活得更好的希望,皇兄,換作是你,你怎麽選?”
“我……”崇禎不知道怎麽選,因為他根本就沒有這樣的意識,對於張瑞說的這些他雖然都聽過但是卻不覺得有什麽大問題,因為自己根本就沒有經曆過這樣的狀況怎麽可能知道那些掙紮在社會最底層的需求?在自己看來,他們反,那麽自己就隻能殺、殺、殺……根本就不需要知道那麽多他們是為了什麽而反。
“皇兄你也不要做出回答,我想你是不會了解的,畢竟,人沒有經曆過那種時候他是不可能知道在那種時候一個人最需要的是什麽,在那個時候,就算是一根稻草,一個虛妄的承諾都能讓人為之瘋狂,為之舍棄生命而參入到造反的行列中去。相信皇兄也聽過這樣一句話:舍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人到了無所畏懼的時候拿可是什麽事情都能做得出來的。”
“在皇兄在位這10年間,旱、蝗、澇、風、雹、震、雪等災害相繼發生,無災不饑,無饑不大,其中旱災發生的頻率最高,對農產的危害最大,連年的大災使得皇兄在位期間頻鬧饑荒,持續之久,波及之廣,災害之重為曆代所罕見。雖然在大災麵前皇兄做出了很多的布置和旨意,但是奈何朝廷貪官太多、蛀蟲太多搞得是民不聊生、怨聲載道。於是,造反不可避免的發生了。”
“等等……”就在張瑞想要繼續說下去的時候崇禎出聲製止說道。
張瑞疑惑地看著崇禎,以為是崇禎發怒了,不過看上去崇禎卻並沒有震怒的樣子。
“怎麽了,皇兄?”
“皇弟,我怎麽聽你的話隻是在向我奏明本朝的災難並沒有提及我所問?這些災害我都知道。”
“哦,原來皇兄是為這個糾結啊,臣弟之所以這樣說當然有其原因,皇兄不是想要問臣弟對朝廷、對戰事的看法嗎?”
“正是!”
“臣弟對這些的看法是糟糕,很糟糕,如果不出所料,6年後,本朝就要被人取而代之了。”
“忽……”的一下,崇禎怒氣衝衝地甩袖而去坐回了自己的龍椅居高臨下地看著張瑞。
看著上麵怒氣衝天的崇禎張瑞反而笑了笑道:“生氣了?皇兄,這可都是你讓我說的。”
“不錯,這些都是朕讓你說的,但是你也不需要這樣詆毀先祖好不容易建立的王朝,雖然我大明現在災難不斷、戰禍連年,但是我相信有我們曆代老祖庇佑一定能轉危為安再現洪宣盛世。(洪宣盛世指的是明洪熙和宣德年間的盛世,雖然那時候的社會生活或者說環境並不比其他幾代明皇的生活水平高,但是卻也是明朝為數不多的兩朝政治、社會、經濟等綜合方麵算是比較清明的兩朝)”
“幼稚!”
“你說什麽?”崇禎大吼著說道。
“難道不是嗎”張瑞並沒有被崇禎的吼聲嚇到,或許崇禎的吼聲能讓其它的臣子心膽俱裂,但是對於一個穿越而來的張瑞來說而且還是一個以取代崇禎作為最終目的的高手來說崇禎的怒氣並不能對其產生任何的影響。
太和殿中的兩人就這樣互相瞪著,兩人的眼神在他們之間那空空的空氣之中都產生了一道道激烈的火花。
不知過了多久,原本很是震怒的崇禎率先敗下陣來,大手一揮說道:“算了,誰讓朕有言在先這次就不追究了。我說皇弟啊,你能不能不要說得這麽的刻薄?要知道你也是皇族中人,也是我朱家的子孫,你這樣說要是被那些清流知道可是會在你頭上安上個大不敬之罪的。”
“從出生起我就不知道我這一世的父母是誰,祖宗是誰,皇族?我可不認為我是一個皇族,我就是一平民小百姓。”
“皇弟,說氣話了不是?”
“皇上!”說話間,張瑞正式地對崇禎抱拳說道:“皇上,我們也不要再打啞謎了,對於那皇族的身份和那什麽狗屁王爺沒有任何的感覺,我真正在意的隻是一個名正言順的身份罷了。而皇上也不要和我再打這親情牌了,有什麽事就直說吧,我相信皇上你封我個那什麽一字並肩王並不隻是為了安撫我,裏麵,應該還有我不知道的內情吧?而且我相信這隻有皇上你一個人知道,外人,並不了解吧。”
說了那麽多張瑞也說膩了,之所以說了那麽多的廢話也是因為自己實在是不知道崇禎想要幹什麽,張瑞可不想自己撞上槍口,反正自己說的那些崇禎也早就知道,就算他想發飆那自己也有脫身之計。
不過,到了現在張瑞卻也不想藏著掖著了,再打迷魂陣那可就真不符合自己的為人了。
“這個……”這時,崇禎臉上的怒氣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臉的嚴肅和猶豫。
此刻崇禎也有點為難了,他還真的不知道該怎麽和張瑞說出自己的決定,自己剛剛的那一番詢問就是想讓自己有個決心,有個依賴,看看自己的決定到底是正確還是不正確的。但是現在,自己從張瑞的口中說得到的信息根本就不能讓自己對他有個完美的評價更不能讓自己對心中那個有些模糊的決定下最大的決心。
不過,雖然自己沒有從他的口中得到自己最期望的信息,但是從他的言行、舉止以及往昔所作所為來說也讓自己知道至少他不是自己手下的那些庸庸碌碌無為的手下能比的,自己的決定對嗎?能說嗎?這真的能交托嗎?
一時間,崇禎還真的不知道自己該怎麽說。
“怎麽?皇兄還有什麽不能說的嗎?”
“這到沒有什麽不能說的,隻是覺得不知道該怎麽開口為好。”
“哦,是嗎?難道涉及到深宮隱私?如果是這樣的話皇兄還是別說的好,對這東西我可不覺得告訴我會是個什麽好兆頭。”
“嗬嗬……你覺得朕是那麽無聊的人嗎?會與你談及這些事?”崇禎是滿臉的黑線,他實在是想不到張瑞會這樣想。
“算了、算了,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反正朕也累了。”崇禎此刻一臉的疲憊之色。
累了???
站在殿下的張瑞一臉的無語,他還真是第一次聽到一朝之皇這樣形容坐在這個龍椅上的感覺,這個位置可是無數人夢寐以求的,崇禎居然來這麽一句?還真是讓自己長了點見識。
“皇弟,不知你對我這個位置有什麽看法。”
“什麽?”
此時,輪到張瑞虎軀一震了,他更想不到崇禎的問題居然會是這個。難道自己的計劃泄露了?還是說自己的言語讓崇禎有了警惕之心所以他才會這樣詢問自己?
“皇上,我不知皇上的意思。”
“好,既然皇兄這樣說那臣弟就逾越一回,希望臣弟之花沒有任何冒犯皇兄之處,冒犯皇祖之處。”
崇禎鼓勵地向張瑞點了點頭。
整理了一下思緒,張瑞張口說道:“皇兄,其實,就算臣弟不說皇兄你也清楚朝廷的弊端和中原的戰事,或許皇兄之前不一定了解,但是關外一行相信皇兄一定知道了不少隱秘以及一些皇兄之前隻在在宮內而不知的事情,而且我猜測皇兄禦駕親征之意也並不隻是為了振奮士氣而已。”
“從皇兄登基的第一年開始就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旱,從此,皇兄就開始了與天災、與人禍的較量,天災固然可怕但是人禍卻更毀根基。當然,很多東西都不是皇兄的原因,這裏麵固然有很的因素相信皇兄比我更明白其中的一些道道,這也是為什麽皇兄登基以來這樣的勤政,說實在的,雖然我對現在的現狀很不滿意但是對於皇兄的所作所為還是很欣賞甚至欽佩的。皇兄,你確實是個好皇帝。”
“皇弟,你這是在恭維我?”
“皇兄,你覺得我會嗎?”張瑞並沒有直接回答隻是反問了回去。
崇禎搖了搖頭。
“所以咯。”張瑞聳了聳肩膀道:“不過,這也隻是臣弟對皇兄治理國家的看法,雖然皇兄你很是勤勉甚至對違法亂紀的官吏可以說得上殘酷,但是奈何根基已毀徒增奈何。”
聽到這,崇禎的眉頭皺了皺但是並滿意說什麽。
見到自己這樣說,崇禎都未有任何怒氣,張瑞再次說道:“神宗的怠政聚斂,熹宗的昏庸荒淫,加上內亂外患、兵戈不息、軍費浩繁、宦官專權、黨爭不息、加派重征使得社會動蕩、政治黑暗,在這樣的亂世生存實屬不易,雖然皇兄你致力改變這樣的狀態但是不管你做了多少努力卻仍隻能延緩其崩潰而難以改變最基本的根源,因為這些根源根本就不是因為皇兄而起,而是整個朝廷、整個製度讓這樣的亂世更亂。”
“天災連連,人禍當道,試問誰不會為了能吃飽穿暖而掙紮?不反也是死,反也是死;不反,那絕對死,反,或許還有一絲活甚至活得更好的希望,皇兄,換作是你,你怎麽選?”
“我……”崇禎不知道怎麽選,因為他根本就沒有這樣的意識,對於張瑞說的這些他雖然都聽過但是卻不覺得有什麽大問題,因為自己根本就沒有經曆過這樣的狀況怎麽可能知道那些掙紮在社會最底層的需求?在自己看來,他們反,那麽自己就隻能殺、殺、殺……根本就不需要知道那麽多他們是為了什麽而反。
“皇兄你也不要做出回答,我想你是不會了解的,畢竟,人沒有經曆過那種時候他是不可能知道在那種時候一個人最需要的是什麽,在那個時候,就算是一根稻草,一個虛妄的承諾都能讓人為之瘋狂,為之舍棄生命而參入到造反的行列中去。相信皇兄也聽過這樣一句話:舍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人到了無所畏懼的時候拿可是什麽事情都能做得出來的。”
“在皇兄在位這10年間,旱、蝗、澇、風、雹、震、雪等災害相繼發生,無災不饑,無饑不大,其中旱災發生的頻率最高,對農產的危害最大,連年的大災使得皇兄在位期間頻鬧饑荒,持續之久,波及之廣,災害之重為曆代所罕見。雖然在大災麵前皇兄做出了很多的布置和旨意,但是奈何朝廷貪官太多、蛀蟲太多搞得是民不聊生、怨聲載道。於是,造反不可避免的發生了。”
“等等……”就在張瑞想要繼續說下去的時候崇禎出聲製止說道。
張瑞疑惑地看著崇禎,以為是崇禎發怒了,不過看上去崇禎卻並沒有震怒的樣子。
“怎麽了,皇兄?”
“皇弟,我怎麽聽你的話隻是在向我奏明本朝的災難並沒有提及我所問?這些災害我都知道。”
“哦,原來皇兄是為這個糾結啊,臣弟之所以這樣說當然有其原因,皇兄不是想要問臣弟對朝廷、對戰事的看法嗎?”
“正是!”
“臣弟對這些的看法是糟糕,很糟糕,如果不出所料,6年後,本朝就要被人取而代之了。”
“忽……”的一下,崇禎怒氣衝衝地甩袖而去坐回了自己的龍椅居高臨下地看著張瑞。
看著上麵怒氣衝天的崇禎張瑞反而笑了笑道:“生氣了?皇兄,這可都是你讓我說的。”
“不錯,這些都是朕讓你說的,但是你也不需要這樣詆毀先祖好不容易建立的王朝,雖然我大明現在災難不斷、戰禍連年,但是我相信有我們曆代老祖庇佑一定能轉危為安再現洪宣盛世。(洪宣盛世指的是明洪熙和宣德年間的盛世,雖然那時候的社會生活或者說環境並不比其他幾代明皇的生活水平高,但是卻也是明朝為數不多的兩朝政治、社會、經濟等綜合方麵算是比較清明的兩朝)”
“幼稚!”
“你說什麽?”崇禎大吼著說道。
“難道不是嗎”張瑞並沒有被崇禎的吼聲嚇到,或許崇禎的吼聲能讓其它的臣子心膽俱裂,但是對於一個穿越而來的張瑞來說而且還是一個以取代崇禎作為最終目的的高手來說崇禎的怒氣並不能對其產生任何的影響。
太和殿中的兩人就這樣互相瞪著,兩人的眼神在他們之間那空空的空氣之中都產生了一道道激烈的火花。
不知過了多久,原本很是震怒的崇禎率先敗下陣來,大手一揮說道:“算了,誰讓朕有言在先這次就不追究了。我說皇弟啊,你能不能不要說得這麽的刻薄?要知道你也是皇族中人,也是我朱家的子孫,你這樣說要是被那些清流知道可是會在你頭上安上個大不敬之罪的。”
“從出生起我就不知道我這一世的父母是誰,祖宗是誰,皇族?我可不認為我是一個皇族,我就是一平民小百姓。”
“皇弟,說氣話了不是?”
“皇上!”說話間,張瑞正式地對崇禎抱拳說道:“皇上,我們也不要再打啞謎了,對於那皇族的身份和那什麽狗屁王爺沒有任何的感覺,我真正在意的隻是一個名正言順的身份罷了。而皇上也不要和我再打這親情牌了,有什麽事就直說吧,我相信皇上你封我個那什麽一字並肩王並不隻是為了安撫我,裏麵,應該還有我不知道的內情吧?而且我相信這隻有皇上你一個人知道,外人,並不了解吧。”
說了那麽多張瑞也說膩了,之所以說了那麽多的廢話也是因為自己實在是不知道崇禎想要幹什麽,張瑞可不想自己撞上槍口,反正自己說的那些崇禎也早就知道,就算他想發飆那自己也有脫身之計。
不過,到了現在張瑞卻也不想藏著掖著了,再打迷魂陣那可就真不符合自己的為人了。
“這個……”這時,崇禎臉上的怒氣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臉的嚴肅和猶豫。
此刻崇禎也有點為難了,他還真的不知道該怎麽和張瑞說出自己的決定,自己剛剛的那一番詢問就是想讓自己有個決心,有個依賴,看看自己的決定到底是正確還是不正確的。但是現在,自己從張瑞的口中說得到的信息根本就不能讓自己對他有個完美的評價更不能讓自己對心中那個有些模糊的決定下最大的決心。
不過,雖然自己沒有從他的口中得到自己最期望的信息,但是從他的言行、舉止以及往昔所作所為來說也讓自己知道至少他不是自己手下的那些庸庸碌碌無為的手下能比的,自己的決定對嗎?能說嗎?這真的能交托嗎?
一時間,崇禎還真的不知道自己該怎麽說。
“怎麽?皇兄還有什麽不能說的嗎?”
“這到沒有什麽不能說的,隻是覺得不知道該怎麽開口為好。”
“哦,是嗎?難道涉及到深宮隱私?如果是這樣的話皇兄還是別說的好,對這東西我可不覺得告訴我會是個什麽好兆頭。”
“嗬嗬……你覺得朕是那麽無聊的人嗎?會與你談及這些事?”崇禎是滿臉的黑線,他實在是想不到張瑞會這樣想。
“算了、算了,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反正朕也累了。”崇禎此刻一臉的疲憊之色。
累了???
站在殿下的張瑞一臉的無語,他還真是第一次聽到一朝之皇這樣形容坐在這個龍椅上的感覺,這個位置可是無數人夢寐以求的,崇禎居然來這麽一句?還真是讓自己長了點見識。
“皇弟,不知你對我這個位置有什麽看法。”
“什麽?”
此時,輪到張瑞虎軀一震了,他更想不到崇禎的問題居然會是這個。難道自己的計劃泄露了?還是說自己的言語讓崇禎有了警惕之心所以他才會這樣詢問自己?
“皇上,我不知皇上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