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容納百萬人口的大城,在隋朝隻有一個大興城,經過二十多年的積極吸納,大興城已有六十多萬人口,可即便如此,“延興門—延平門街”以南的四十九個坊,依然人煙稀少、土地荒蕪,由此可見大興城之廣大。
大興城百姓主要生活在“延興門—延平門街”之北六十坊,其中又以崇仁坊人口最多。
崇仁坊麵積是平康坊兩倍,西北角是大興宮景風門街、東南角是東市、南部又與平康坊隔街相望,具備了地盤大、地勢好的優勢,許多州進奏院(駐京辦事處)都設在此坊,各州赴京公幹的官員、各州預備官員時時在坊內酒肆設宴請客;一到夜晚,崇仁坊便成了僅次平康坊的熱鬧之所。
武陵郡公元胄和太府少卿元壽的府邸都在崇仁坊內,兩人都是魏朝皇族,雖然在北周時期遭到嚴厲的打壓,可是楊堅代周建隋以後,先後受到重用,隻是元胄涉入皇族內部之爭太多,他為了一己之私,先是借易儲契機,除掉支持楊勇的家主元旻,然後又在楊廣和楊秀之間左右逢源,當楊秀獲罪時,元胄被除去了官名,從此倒是低調了不少,專注經營家族事務。
此時在元胄府後堂書房內,元胄和獨孤順正和一名老人秘密協商。
獨孤順說道:“楊堅是我關隴各大門閥推舉上來的代表,隻要他不觸犯我們的利益,我們並不介意他代周立隋。但遺憾的是,我們選擇的楊堅是個白眼狼,他上位不到幾年時間就剝奪了我們關隴貴族的兵權,還廢除了我們所選的太子楊勇,並在易儲的漫長過程中除掉了虞則慶、王世積、元旻等人,而高熲、賀若弼、元胄等人也紛紛除名。我們支持的楊堅尤且如此,一直敵視我們的楊廣小兒如果登基,我們的處境將會艱難百倍。要是我們繼續勾心鬥角、各自為政,那麽下一個死去的,或許是我們獨孤氏、或許是元氏,也或許竇氏、李氏、侯莫陳氏、於氏、豆盧氏、宇文氏……”
關隴貴族之所以強大,就在於他們一開始就和宇文泰平起平坐,否則,當時不到三十歲的宇文泰豈能統帥他們?
宇文泰的府兵製,說白了就是恢複北魏孝文帝改革之前的軍隊部落製,將慢慢歸於中樞的軍權重新胡化,以軍隊自治的妥協方式獲得各“部”首領的支持。但是宇文護執政、周武宇文邕為帝之時,都在清洗關隴貴族,企圖把散落於各“部”兵權收歸國有,結果兩人死了以後,“各部”首領推出楊堅推翻了宇文氏,國名也從周變成了隋。
隻是楊堅比宇文氏父子起步更高,也更有魄力,隻用幾年時間就把軍權收歸國有,然而這隻是表相,隻須看看朝中大將軍、地方武官的姓氏,就知道統率大隋軍隊高級、中級武將多是關隴貴族的人。除了他們之外,本族子侄後裔,以及被他們用聯姻、栽培、扶持等手段拉攏到的人,更是遍布軍中。
但盡管如此,他們依舊奈何不了楊堅。
首先是關隴貴族內部派係林立,為了自身利益考慮,都願意跟著楊堅翦除其他派係;更重要的是楊堅在代周之前,就已經掌握了全國的軍政大權,單看他收拾尉遲迥的速度,就足以證明自身就具備了稱雄的資本,要不是南有陳朝未平、北有突厥來侵,關隴貴族恐怕早就被他在尉遲迥一案中翦除幹淨了,哪還給他們壯大的機會?
然而獨孤順知道楊堅時代,他們關隴貴族可以借助強大的突厥汗國生存壯大,但是楊廣卻沒有什麽外在的大威脅,他一旦繼承了楊堅積攢出來的強大國力,便可以毫無顧慮的整頓內部矛盾,到那時,才是關隴貴族的末日。
“但不知獨孤公、元公有何打算?”坐在第二位上的清瞿老者輕輕咳了一聲:“我既然參與這次聚會,也表明竇氏了和大家共進退的誠意,對於獨孤公之意,我毫無異義。”
此老名叫竇誼,乃是竇氏三祖竇熾五子,也是關隴貴族三派中的竇派之首,他們這一派因為大隋而興,因此長期遭到獨孤派、元派排斥,昨天他已經和獨孤順會過麵,對於關隴貴族同心協力一事,抱著讚同態度,因為他也看到了關隴貴族的危機,心知隻有抱團取暖,方能與擁有整個天下的皇帝博弈。
“楊廣小兒上有楊堅的大力支持,下有楊素、蘇威等人發力,他的地位已經很難動搖了,勇太子卷土重來的希望不大。但楊堅卻忘了,楊勇當了近二十年的太子,深得朝廷大臣和我們關隴貴族的擁戴,是眾望所歸的下一代君王,雖然他本人和高熲、賀若弼等人被廢,但是這股雄厚的力量尤在,隻要在關鍵時刻有人登基一呼,這些力量或為名、或為利、或為生存而自發歸來。反觀楊廣小兒,他在揚州坐鎮近十年,勢力是南方士族和一部分軍隊,朝堂勢力卻十分弱小;一旦楊堅不在了,威望不足的楊廣很難在短期內掌控整個天下,大隋天下也將陷入新舊交替混亂期,而這便是我們的機會。”
獨孤順緩緩的說道:“秦王楊俊已逝,蜀王楊秀已廢,但還有一個統領二十四州軍事的並州大總管楊諒,此子以防禦突厥為名發民夫勞役修繕城池、鑄造大量兵器貯存在並州要塞,又招數萬名亡命之徒和無籍奴隸,顯然是有了反叛圖謀。若是我們代表與朝廷鼎足的關隴貴族推他一把,肯定會起兵反楊廣,有他在東部吸引楊廣的軍隊,我等則可以在兵力空虛的關中,推楊勇太子上位……楊氏三兄弟之爭,也是我等再次輝煌的天賜良機,隻要我們擁有淩駕皇族的兵權、權柄,那麽這個天下誰來當家做主,皆由我們說了算。”
竇誼皺眉道:“難道獨孤公不怕又是一個楊堅?”
“所以我們需要一個平庸無能、無權無勢的傻子皇帝,這樣的人才會更加依賴我們。”獨孤順說出了自己打算:“隻要擁有遍布天下的實力,別說是山東士族、南方士族需要靠我們的施舍而生存,便是皇帝是誰、皇帝姓什麽都由我們說了算。而我們關隴貴族則是處於不王而王的高度。”
竇誼思忖了一會兒,半真半假的笑問:“獨孤公不想獨孤氏成為皇族麽?”
“不想。”獨孤順搖了搖頭,並解釋道:“沒有千年的皇朝,隻有千年的世家。權傾天下的漢末袁氏、蘭陵蕭氏、渤海高氏因為直接參與爭奪天下而沒落;元氏也因皇權差點滅族、宇文泰的家族更是給殺得一個不剩。反觀範陽盧、博陵崔、清河崔、滎陽鄭、太原王、趙郡李、隴西李等士族,千年以來傳承不絕,在士林之中永享盛名,不管皇帝姓什麽,他們始終地位超然、高高在上。這樣的家族,才是獨孤氏的追求。”
元胄見竇誼看來,也笑著說道:“正如獨孤公所言,吃過大虧的元氏也準備徹底活在大世幕後了。”
“獨孤公、元公如此坦率,我竇氏也沒什麽好說的。”竇誼笑著說道:“那我們就從現在開始起,為了早日現實不王而王一起努力。”
元胄笑道:“竇氏快人快語。”
竇誼歎了口氣,“希望這天快點到來吧!”
“這一天不會太晚的。”獨孤順看了看沙漏,便起身道:“我還要去一趟賀若府探望賀若公,兩位賢弟如果沒事,就深入商議,要是有什麽好點子,咱們再一起詳談。”
“也好!”
“獨孤公請便。”
“告辭!”獨孤順向兩人拱手一禮,快步向外走去。他的馬車就停在元府後宅的院落裏,車夫見他到來,連忙放好腳踏,等他登車坐好,便從側門離開。
獨孤順靠在背靠上,輕輕的歎了一口氣,在最後的問題上,元胄卻有點言不由衷,顯然沒有忘記元氏昔日榮光,而且元氏在隴西和幽州都有一定的勢力,恐怕還在做著反隋複魏的美夢吧!
兵權歸中樞是北魏孝文帝開的先河,由此而發生河陰之變,關隴貴族更是宇文氏架空元氏、反元氏的產物,平等相處倒是無所謂,如果元氏複辟之心不死,接下來的合作不僅是困難重重,甚至還會造成關隴貴族內部出現嚴重分裂。改天或許和竇誼就此問題詳談一番,如果兩派聯手,也許能打消元氏不該有的迷夢。
馬車進了平康坊,緩緩在賀若府前停了下來,這時,賀若弼的三子賀若懷德穿著一身布衣跑了過來,將獨孤順迎下馬車。
獨孤順下了馬車,這才發現賀若府的家將正在將“宋國公府”的描金牌匾摘了下來,把一塊寫著“賀若府”的黑匾掛上,門前列戟也不見了,顯然是兵器監收了回去。
“列戟回收了?”獨孤順不勝唏噓的問了一句
“正是!”賀若懷德苦笑道:“罷黜家父的聖旨一下,軍器監的人就把列戟收了,這‘宋國公’當然也不能用啦。”
“隻要人還在,就有卷土重來的機會。”獨孤順也參與了今天的早朝,對於賀若弼的偏激無語至極,這都是快六十歲的人了,怎麽一點眼色都沒有呢?如果當時認個錯,豈能落得如此下場?
現在好了。
不僅扳不倒楊集,反而把賀若一族搭了進去,這又是何苦來哉?
大興城百姓主要生活在“延興門—延平門街”之北六十坊,其中又以崇仁坊人口最多。
崇仁坊麵積是平康坊兩倍,西北角是大興宮景風門街、東南角是東市、南部又與平康坊隔街相望,具備了地盤大、地勢好的優勢,許多州進奏院(駐京辦事處)都設在此坊,各州赴京公幹的官員、各州預備官員時時在坊內酒肆設宴請客;一到夜晚,崇仁坊便成了僅次平康坊的熱鬧之所。
武陵郡公元胄和太府少卿元壽的府邸都在崇仁坊內,兩人都是魏朝皇族,雖然在北周時期遭到嚴厲的打壓,可是楊堅代周建隋以後,先後受到重用,隻是元胄涉入皇族內部之爭太多,他為了一己之私,先是借易儲契機,除掉支持楊勇的家主元旻,然後又在楊廣和楊秀之間左右逢源,當楊秀獲罪時,元胄被除去了官名,從此倒是低調了不少,專注經營家族事務。
此時在元胄府後堂書房內,元胄和獨孤順正和一名老人秘密協商。
獨孤順說道:“楊堅是我關隴各大門閥推舉上來的代表,隻要他不觸犯我們的利益,我們並不介意他代周立隋。但遺憾的是,我們選擇的楊堅是個白眼狼,他上位不到幾年時間就剝奪了我們關隴貴族的兵權,還廢除了我們所選的太子楊勇,並在易儲的漫長過程中除掉了虞則慶、王世積、元旻等人,而高熲、賀若弼、元胄等人也紛紛除名。我們支持的楊堅尤且如此,一直敵視我們的楊廣小兒如果登基,我們的處境將會艱難百倍。要是我們繼續勾心鬥角、各自為政,那麽下一個死去的,或許是我們獨孤氏、或許是元氏,也或許竇氏、李氏、侯莫陳氏、於氏、豆盧氏、宇文氏……”
關隴貴族之所以強大,就在於他們一開始就和宇文泰平起平坐,否則,當時不到三十歲的宇文泰豈能統帥他們?
宇文泰的府兵製,說白了就是恢複北魏孝文帝改革之前的軍隊部落製,將慢慢歸於中樞的軍權重新胡化,以軍隊自治的妥協方式獲得各“部”首領的支持。但是宇文護執政、周武宇文邕為帝之時,都在清洗關隴貴族,企圖把散落於各“部”兵權收歸國有,結果兩人死了以後,“各部”首領推出楊堅推翻了宇文氏,國名也從周變成了隋。
隻是楊堅比宇文氏父子起步更高,也更有魄力,隻用幾年時間就把軍權收歸國有,然而這隻是表相,隻須看看朝中大將軍、地方武官的姓氏,就知道統率大隋軍隊高級、中級武將多是關隴貴族的人。除了他們之外,本族子侄後裔,以及被他們用聯姻、栽培、扶持等手段拉攏到的人,更是遍布軍中。
但盡管如此,他們依舊奈何不了楊堅。
首先是關隴貴族內部派係林立,為了自身利益考慮,都願意跟著楊堅翦除其他派係;更重要的是楊堅在代周之前,就已經掌握了全國的軍政大權,單看他收拾尉遲迥的速度,就足以證明自身就具備了稱雄的資本,要不是南有陳朝未平、北有突厥來侵,關隴貴族恐怕早就被他在尉遲迥一案中翦除幹淨了,哪還給他們壯大的機會?
然而獨孤順知道楊堅時代,他們關隴貴族可以借助強大的突厥汗國生存壯大,但是楊廣卻沒有什麽外在的大威脅,他一旦繼承了楊堅積攢出來的強大國力,便可以毫無顧慮的整頓內部矛盾,到那時,才是關隴貴族的末日。
“但不知獨孤公、元公有何打算?”坐在第二位上的清瞿老者輕輕咳了一聲:“我既然參與這次聚會,也表明竇氏了和大家共進退的誠意,對於獨孤公之意,我毫無異義。”
此老名叫竇誼,乃是竇氏三祖竇熾五子,也是關隴貴族三派中的竇派之首,他們這一派因為大隋而興,因此長期遭到獨孤派、元派排斥,昨天他已經和獨孤順會過麵,對於關隴貴族同心協力一事,抱著讚同態度,因為他也看到了關隴貴族的危機,心知隻有抱團取暖,方能與擁有整個天下的皇帝博弈。
“楊廣小兒上有楊堅的大力支持,下有楊素、蘇威等人發力,他的地位已經很難動搖了,勇太子卷土重來的希望不大。但楊堅卻忘了,楊勇當了近二十年的太子,深得朝廷大臣和我們關隴貴族的擁戴,是眾望所歸的下一代君王,雖然他本人和高熲、賀若弼等人被廢,但是這股雄厚的力量尤在,隻要在關鍵時刻有人登基一呼,這些力量或為名、或為利、或為生存而自發歸來。反觀楊廣小兒,他在揚州坐鎮近十年,勢力是南方士族和一部分軍隊,朝堂勢力卻十分弱小;一旦楊堅不在了,威望不足的楊廣很難在短期內掌控整個天下,大隋天下也將陷入新舊交替混亂期,而這便是我們的機會。”
獨孤順緩緩的說道:“秦王楊俊已逝,蜀王楊秀已廢,但還有一個統領二十四州軍事的並州大總管楊諒,此子以防禦突厥為名發民夫勞役修繕城池、鑄造大量兵器貯存在並州要塞,又招數萬名亡命之徒和無籍奴隸,顯然是有了反叛圖謀。若是我們代表與朝廷鼎足的關隴貴族推他一把,肯定會起兵反楊廣,有他在東部吸引楊廣的軍隊,我等則可以在兵力空虛的關中,推楊勇太子上位……楊氏三兄弟之爭,也是我等再次輝煌的天賜良機,隻要我們擁有淩駕皇族的兵權、權柄,那麽這個天下誰來當家做主,皆由我們說了算。”
竇誼皺眉道:“難道獨孤公不怕又是一個楊堅?”
“所以我們需要一個平庸無能、無權無勢的傻子皇帝,這樣的人才會更加依賴我們。”獨孤順說出了自己打算:“隻要擁有遍布天下的實力,別說是山東士族、南方士族需要靠我們的施舍而生存,便是皇帝是誰、皇帝姓什麽都由我們說了算。而我們關隴貴族則是處於不王而王的高度。”
竇誼思忖了一會兒,半真半假的笑問:“獨孤公不想獨孤氏成為皇族麽?”
“不想。”獨孤順搖了搖頭,並解釋道:“沒有千年的皇朝,隻有千年的世家。權傾天下的漢末袁氏、蘭陵蕭氏、渤海高氏因為直接參與爭奪天下而沒落;元氏也因皇權差點滅族、宇文泰的家族更是給殺得一個不剩。反觀範陽盧、博陵崔、清河崔、滎陽鄭、太原王、趙郡李、隴西李等士族,千年以來傳承不絕,在士林之中永享盛名,不管皇帝姓什麽,他們始終地位超然、高高在上。這樣的家族,才是獨孤氏的追求。”
元胄見竇誼看來,也笑著說道:“正如獨孤公所言,吃過大虧的元氏也準備徹底活在大世幕後了。”
“獨孤公、元公如此坦率,我竇氏也沒什麽好說的。”竇誼笑著說道:“那我們就從現在開始起,為了早日現實不王而王一起努力。”
元胄笑道:“竇氏快人快語。”
竇誼歎了口氣,“希望這天快點到來吧!”
“這一天不會太晚的。”獨孤順看了看沙漏,便起身道:“我還要去一趟賀若府探望賀若公,兩位賢弟如果沒事,就深入商議,要是有什麽好點子,咱們再一起詳談。”
“也好!”
“獨孤公請便。”
“告辭!”獨孤順向兩人拱手一禮,快步向外走去。他的馬車就停在元府後宅的院落裏,車夫見他到來,連忙放好腳踏,等他登車坐好,便從側門離開。
獨孤順靠在背靠上,輕輕的歎了一口氣,在最後的問題上,元胄卻有點言不由衷,顯然沒有忘記元氏昔日榮光,而且元氏在隴西和幽州都有一定的勢力,恐怕還在做著反隋複魏的美夢吧!
兵權歸中樞是北魏孝文帝開的先河,由此而發生河陰之變,關隴貴族更是宇文氏架空元氏、反元氏的產物,平等相處倒是無所謂,如果元氏複辟之心不死,接下來的合作不僅是困難重重,甚至還會造成關隴貴族內部出現嚴重分裂。改天或許和竇誼就此問題詳談一番,如果兩派聯手,也許能打消元氏不該有的迷夢。
馬車進了平康坊,緩緩在賀若府前停了下來,這時,賀若弼的三子賀若懷德穿著一身布衣跑了過來,將獨孤順迎下馬車。
獨孤順下了馬車,這才發現賀若府的家將正在將“宋國公府”的描金牌匾摘了下來,把一塊寫著“賀若府”的黑匾掛上,門前列戟也不見了,顯然是兵器監收了回去。
“列戟回收了?”獨孤順不勝唏噓的問了一句
“正是!”賀若懷德苦笑道:“罷黜家父的聖旨一下,軍器監的人就把列戟收了,這‘宋國公’當然也不能用啦。”
“隻要人還在,就有卷土重來的機會。”獨孤順也參與了今天的早朝,對於賀若弼的偏激無語至極,這都是快六十歲的人了,怎麽一點眼色都沒有呢?如果當時認個錯,豈能落得如此下場?
現在好了。
不僅扳不倒楊集,反而把賀若一族搭了進去,這又是何苦來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