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更時分,天邊剛剛泛起魚肚白之時,大興宮正門朱雀門鍾樓的鍾鼓就開始向全城報曉了。
激昂的鼓聲、悠遠的鍾聲從皇宮正門漣漪般向四麵八方蕩漾開來,隨後,全城各條大街上的鍾樓、鼓樓依次響起,八百下鍾鼓聲分五波,在一波一波齊鳴的鍾鼓聲中,皇城大門、宮城大門、各坊坊門、各曲曲門相繼開啟。
遍布全城的道觀、寺廟每到這個時候,也都跑來湊熱鬧,早有準備的小道士和小和尚聽到官府的鍾鼓聲響,也紛紛撞響了觀內、寺內的晨鍾,激昂鼓聲與悠遠的鍾聲頓時響徹全城。使帝都數十萬民眾想睡懶覺都難,大家不約而同、百般不願的從自家、別人家的床上爬起來,迎接開始全新的一天。
各個坊曲,一家家小吃店早在鍾鼓齊鳴之前就開張營業了。而此時的中華殿偏殿燈火剛熄。
楊廣和幾名重臣在中華殿偏殿商議軍情,已經足足一夜了,原因是昨天有消息從太原傳來,說是並州大總管、並州刺史、漢王楊諒已經打算造反了。
楊諒是楊堅和獨孤伽羅最小的孩子,由於他一出生就有聽力障礙,父母所以特別疼愛這個小兒子,當初的並州大總管是秦王楊俊,後來楊俊因為奢侈驕縱、貪贓枉法,被惱怒的楊堅罷免了一切官職,改任楊諒為並州大總管。
並州大總府管轄的範圍西起崤山、東至滄海、南至黃河,整整有五十二個州,正是因為範圍廣闊,且又都是北齊故地,故而楊堅先後以楊廣、楊俊、楊諒為並州大總管。時到今日,並州有軍隊數十萬人,僅是楊諒的嫡係軍隊便有六七萬眾。
楊堅成功易儲以後,努力為新太子楊廣掃平內戰的隱患,他率先削掉了兼管益州、梁州的益州大總管楊秀,將其召來京城安居,這也免去了楊秀據益州、梁州二州自立為王之險。緊接著,楊堅又準備削掉楊諒的並州大總管之職,然而楊諒不僅不遵,反而自認為住在天下精兵之地,私下裏有了反叛的圖謀,他一方麵大發民工勞役,鑄造兵器貯存在太原,另一方麵又招納亡命之徒和無戶籍悍士,得兵數萬人,此外又任命王僧辯的兒子王頍為谘議參軍、重用南陳大將蕭摩訶。如今楊堅已經作古,所以楊諒這個老大難隻能由楊廣這個繼承人來解決了。
楊廣最初是打算兵不血刃的解決楊諒這個大難題,所以在楊堅賓天當天,楊廣一方麵是以楊堅的名義派屈突通召楊諒進京,另一方麵又封鎖了楊堅賓天、自己登基的消息。然而楊諒在母親病逝之時都拖病不回來,父親僅僅隻是“生病”而已,他又怎麽可能回來?況且有楊秀為例,豈能不知一入京城深似海,所以不管屈突通怎麽說,他就是不回來。
楊堅賓天、楊廣登基的消息根本就封鎖不住,僅隻幾天時間就傳遍了天下,而束縛住楊諒手腳的無形的繩索,也因為這兩個消息徹底解開了,公然在並州治下各州縣調兵遣將,建造軍事堡壘,擺出了與朝廷一決雌雄的架勢。
盡管他還沒有宣布造反,但楊廣等人知道楊諒造反已經是無法避免的定局了,所以朝廷方麵必須早做準備,免得被楊諒打個措手不及。
中華殿偏殿,除了新君楊廣,還有楊昭、楊暕、楊集、楊達、楊雄、楊素、蘇威、裴矩、史萬歲、宇文述、長孫晟、史祥、吐萬緒、段文振、蕭瑒等人。
這些人,不是楊廣兄弟子侄,就是他的心腹親信,也是他能否坐穩江山的核心力量。
大家經過一個晚上的反複磋商、推演,大方向已經定了下來,但是在主帥人選上,楊廣卻犯了難。
楊昭推薦的主帥人選是百戰百勝的楊素,而楊暕推薦的卻是宇文述。
盡管宇文述和楊素都是大隋王朝的百戰之將,但是是人都知道宇文述根本沒有資格與楊素相提並論,不過當楊廣看著骨瘦如柴、麵黃肌瘦楊素,著實是感到揪心,以他如今的體魄、精力,還能勝任主帥嗎?
他開始將目光放到楊雄身上。楊雄賞罰分明、善用兵馬,也是一個統帥級人物,不過楊雄是楊廣坐鎮雍州的人,如果平叛之戰不順,楊勇餘黨搞不好會在關中趁順而起,若是沒有一個厲害人物震懾,如何得了?
史萬歲、史祥、吐萬緒打頭腦簡單的遊牧民族,完全當得了主帥,但若是換到善於利用天時、地利、詭計的中原內戰,他們隻能為將;長孫晟、段文段倒是不錯,但是他倆沒有指揮全軍作戰的經驗,缺少統籌全局和隨機應變的能力。
“聖人,我覺得衛王也可為帥嘛!”由於不是正式的朝議,大家說話都比較隨意,旁邊的裴矩見楊廣在主帥問題上為難,忽然來了這麽一句話。
楊集一直把自己定位為地方官,對於朝廷之事能推則推,眼見楊昭和楊暕有了爭儲的苗頭,更不想夾在中間,所以這麽一個晚上下來,他都在努力降低自己的存在,幾乎沒有發言過,此時一聽裴矩這麽說,他立刻頭搖得像撥浪鼓一般,忙不迭的推辭道:“這主帥,我是萬萬當不來的。你胡說八道可別連累我。”
蘇威嗬嗬笑道:“衛王取得了不亞於衛霍、衛昭王的戰績,你在那場戰役中的事跡,蘇某亦聽小孫蘇亶多次提過,每當聽到大王縱橫大湖區的英姿,便熱血沸騰。以大王的戰績、資曆,如何不能為帥?實在是過謙了。”
“我不是謙虛,而是有自知之明,我能否勝任主帥之職,一切得分對手是什麽人。如果打那些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異族,我自然是不成問題的,如果換成精通兵法、識天時、識地利的中原將帥,就不是那麽一回事了。”楊集苦笑道:“就說當初那一役吧!雖然戰果不錯,但是在排兵布陣、全局布局之上卻是漏洞百出。突厥當時要是有一個能征慣戰、通曉兵法的大將,說不定就要一敗塗地、命喪黃泉了。幸運的是突厥人賞臉、又配合得好。”
眾人聽他說得有趣,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便是板著臉的宇文述也露出了一抹笑意。
在座的每個人,幾乎都是文武雙全、精通兵法的人,他們私底下也推演過楊集與步迦可汗主導的那一次隋突之戰,像楊廣、楊素、楊雄、宇文述等人倒是十分認同楊集的說法。
可是不管怎樣,誰都不能抹煞楊集立下的實實在在的大功,他單憑此戰就能名載史冊了。史上的霍去病打匈奴的時候,也是和他一樣沒有講兵法、沒有講究排兵布陣,可是人家霍去病照樣一路莽出鼎鼎大名。
那些通曉兵法的名帥,若是遇到這種硬碰硬、不要命的外戰,未必比霍去病、楊爽、楊集他們這類人幹得好。
楊廣問道:“那你認為誰比較適合當統兵主帥?”穀
一下子,楊廣的難題轉移到了楊集的頭上,眾人知道楊集在楊廣心中的分量,故而一聽這麽說,便紛紛把目光看向了楊集。
“在坐的,皆是史上罕見的將帥,我不知誰更適合當主帥。但是我對此戰有個看法。”楊集也不是傻子,豈能在這關鍵的戰役中表態呢?
楊廣問道:“什麽看法?”
楊集說道:“異族剛立新主的時候,一般需要一場速戰速決的大勝來確立新可汗的權威,我覺得聖人也可以通過此戰樹立無上權威,若是能夠以秋風掃落葉之勢蕩平漢王兄的軍隊,定能令各路宵小瑟瑟生寒。”
“速戰速決?”楊廣明白楊集的意思了,誰能代表朝廷“以秋風掃落葉之勢蕩平楊諒”,誰就是最佳的統帥人選。如此算下來,看起來不像短時間內病倒的楊素自然就是不二人選了。
當下便不再猶豫,立即任命更加穩重、更有軍事才能的楊素任為為並州道行軍大總管、河北安撫大使。並以長孫晟為副帥、相州刺史,征集山東軍隊,與兗州大總管楊綸共同配合鎮壓楊諒軍。同時以宇文述為後軍總管,負責糧草事宜。
長孫晟說道:“聖人,臣之子長孫行布在漢王部下做事,臣……”
“唉!”楊廣揮手打斷了長孫晟,並說道:“我相信長孫將軍不會因為自己的兒子有損國家大義,公勿要推。”
“多謝聖人信任。”長孫晟感激行禮。
“還差一個人!”楊廣望著牆上的地圖,拿過一枝木棍指著幽州,說道:“幽州總管竇抗不僅隸屬於並州大總管,而且他和漢王關係密切,若是他從幽州率軍南下,那長孫將軍和滕王就進進不了並州,繼而影響整場戰役,也起不到速戰速決的效果,所以我們要在戰爭爆發之前,秘密逮捕竇抗,並將幽州軍掌控在手,然後從易州飛狐陘殺入並州北部。依諸位之見,何人能夠勝任此職?”
楊素拱手道:“臣有三個人選,首先是朔州總管楊義臣,其次是前江州刺史李子雄,此人參加滅陳之戰,是個能征善戰、統帥能力強的人物,第三人是……”
他話沒說完,便遭到宇文述反對:“聖人,楊義臣雖然能力足、資曆夠,但他是朔州總管,需要防禦可能出兵的突厥,故而不宜調動。至於李子雄,若是單獨秘密逮捕竇抗是沒有問題,但是他的戰績主要是在南方戰場,而在北方卻是一個籍籍無名的人,要是他不能在短時間內震懾幽州驍兵勇將,恐怕會誤了大事。臣覺得代州總管李景不錯,定能擔此重任。”
“李景也動不得!”旁邊楊雄搖了搖頭:“李景雖然是名將,但是負責的代州與並州隻有一線之隔,若是他在幽州期間,漢王忽然占領代州、封鎖飛狐陘,幽州軍將起不到絲毫作用,而少了一路之敵的漢王卻能騰出兵力投入其他戰場。”
“安德王所慮極是,李景不宜輕動。”楊廣深以為然的點了點頭,他將目光看向楊素,問道:“右仆射說的第三人是誰?”
楊素微笑道:“第三人就是遠在天邊近在眼前的衛王!”
“金剛奴,你覺得如何?”楊廣笑問。
楊集現在隻想躺平,不料涼州州牧甩不掉,臨時又多了一項任務,他都不知該感謝楊素還是大罵一通,但事已至此,隻好萬分無奈的拱手道:“義不容辭!”
楊廣很欣賞楊集的態度,微笑道:“你立刻奔赴幽州,以右衛上將軍職,行幽州總管之權,從東北方向配合右仆射作戰。”
楊廣沉吟半晌,又說道:“李子雄能力出眾,也有統帥之才,他如今既然閑著沒事做,就讓他來當你副將吧。”
李子雄不僅能力出眾,而且還是楊廣的老部下之一,如今有了立功的機會,楊廣這個當皇帝的,自然不能不考慮自己人。
“喏!”楊集應了一聲,又問道:“我從涼州帶來的將領,能不能也去?”
“涼州暫時沒有什麽戰事,你隻管將張須陀等人帶去幽州。”楊廣也是當過主帥的人,深知將帥默契的重要性,與陌生的李子雄比起來,張須陀、楊善會等人肯定更加懂得如何去配合楊集。
宇文述聽了楊廣的最終安排,不由得暗自歎息一聲。他在楊廣登基以後,便想在最短的時間內超越楊素,成為楊廣之下的大隋第一人,但是今天不僅主帥爭不過楊素,連偏師主將的推薦權也被楊素拿下了。而他自己,卻淪為一個後軍督糧主帥。
他現在終於明白不管再怎麽受寵,也無法超越楊素這名功勳卓著的大隋軍神,隻要楊素不死,他宇文述就沒有無出頭之日。
然而,宇文述卻忘了至關重要的一點。那就是楊素始終把國家利益與自己的利益綁在一起,不會因為個人之私,做出有損大隋利益之事。
正是因為楊素始終以大隋利益為重,所以楊堅、楊廣每到關鍵時刻,第一時間都相信他的判斷。
激昂的鼓聲、悠遠的鍾聲從皇宮正門漣漪般向四麵八方蕩漾開來,隨後,全城各條大街上的鍾樓、鼓樓依次響起,八百下鍾鼓聲分五波,在一波一波齊鳴的鍾鼓聲中,皇城大門、宮城大門、各坊坊門、各曲曲門相繼開啟。
遍布全城的道觀、寺廟每到這個時候,也都跑來湊熱鬧,早有準備的小道士和小和尚聽到官府的鍾鼓聲響,也紛紛撞響了觀內、寺內的晨鍾,激昂鼓聲與悠遠的鍾聲頓時響徹全城。使帝都數十萬民眾想睡懶覺都難,大家不約而同、百般不願的從自家、別人家的床上爬起來,迎接開始全新的一天。
各個坊曲,一家家小吃店早在鍾鼓齊鳴之前就開張營業了。而此時的中華殿偏殿燈火剛熄。
楊廣和幾名重臣在中華殿偏殿商議軍情,已經足足一夜了,原因是昨天有消息從太原傳來,說是並州大總管、並州刺史、漢王楊諒已經打算造反了。
楊諒是楊堅和獨孤伽羅最小的孩子,由於他一出生就有聽力障礙,父母所以特別疼愛這個小兒子,當初的並州大總管是秦王楊俊,後來楊俊因為奢侈驕縱、貪贓枉法,被惱怒的楊堅罷免了一切官職,改任楊諒為並州大總管。
並州大總府管轄的範圍西起崤山、東至滄海、南至黃河,整整有五十二個州,正是因為範圍廣闊,且又都是北齊故地,故而楊堅先後以楊廣、楊俊、楊諒為並州大總管。時到今日,並州有軍隊數十萬人,僅是楊諒的嫡係軍隊便有六七萬眾。
楊堅成功易儲以後,努力為新太子楊廣掃平內戰的隱患,他率先削掉了兼管益州、梁州的益州大總管楊秀,將其召來京城安居,這也免去了楊秀據益州、梁州二州自立為王之險。緊接著,楊堅又準備削掉楊諒的並州大總管之職,然而楊諒不僅不遵,反而自認為住在天下精兵之地,私下裏有了反叛的圖謀,他一方麵大發民工勞役,鑄造兵器貯存在太原,另一方麵又招納亡命之徒和無戶籍悍士,得兵數萬人,此外又任命王僧辯的兒子王頍為谘議參軍、重用南陳大將蕭摩訶。如今楊堅已經作古,所以楊諒這個老大難隻能由楊廣這個繼承人來解決了。
楊廣最初是打算兵不血刃的解決楊諒這個大難題,所以在楊堅賓天當天,楊廣一方麵是以楊堅的名義派屈突通召楊諒進京,另一方麵又封鎖了楊堅賓天、自己登基的消息。然而楊諒在母親病逝之時都拖病不回來,父親僅僅隻是“生病”而已,他又怎麽可能回來?況且有楊秀為例,豈能不知一入京城深似海,所以不管屈突通怎麽說,他就是不回來。
楊堅賓天、楊廣登基的消息根本就封鎖不住,僅隻幾天時間就傳遍了天下,而束縛住楊諒手腳的無形的繩索,也因為這兩個消息徹底解開了,公然在並州治下各州縣調兵遣將,建造軍事堡壘,擺出了與朝廷一決雌雄的架勢。
盡管他還沒有宣布造反,但楊廣等人知道楊諒造反已經是無法避免的定局了,所以朝廷方麵必須早做準備,免得被楊諒打個措手不及。
中華殿偏殿,除了新君楊廣,還有楊昭、楊暕、楊集、楊達、楊雄、楊素、蘇威、裴矩、史萬歲、宇文述、長孫晟、史祥、吐萬緒、段文振、蕭瑒等人。
這些人,不是楊廣兄弟子侄,就是他的心腹親信,也是他能否坐穩江山的核心力量。
大家經過一個晚上的反複磋商、推演,大方向已經定了下來,但是在主帥人選上,楊廣卻犯了難。
楊昭推薦的主帥人選是百戰百勝的楊素,而楊暕推薦的卻是宇文述。
盡管宇文述和楊素都是大隋王朝的百戰之將,但是是人都知道宇文述根本沒有資格與楊素相提並論,不過當楊廣看著骨瘦如柴、麵黃肌瘦楊素,著實是感到揪心,以他如今的體魄、精力,還能勝任主帥嗎?
他開始將目光放到楊雄身上。楊雄賞罰分明、善用兵馬,也是一個統帥級人物,不過楊雄是楊廣坐鎮雍州的人,如果平叛之戰不順,楊勇餘黨搞不好會在關中趁順而起,若是沒有一個厲害人物震懾,如何得了?
史萬歲、史祥、吐萬緒打頭腦簡單的遊牧民族,完全當得了主帥,但若是換到善於利用天時、地利、詭計的中原內戰,他們隻能為將;長孫晟、段文段倒是不錯,但是他倆沒有指揮全軍作戰的經驗,缺少統籌全局和隨機應變的能力。
“聖人,我覺得衛王也可為帥嘛!”由於不是正式的朝議,大家說話都比較隨意,旁邊的裴矩見楊廣在主帥問題上為難,忽然來了這麽一句話。
楊集一直把自己定位為地方官,對於朝廷之事能推則推,眼見楊昭和楊暕有了爭儲的苗頭,更不想夾在中間,所以這麽一個晚上下來,他都在努力降低自己的存在,幾乎沒有發言過,此時一聽裴矩這麽說,他立刻頭搖得像撥浪鼓一般,忙不迭的推辭道:“這主帥,我是萬萬當不來的。你胡說八道可別連累我。”
蘇威嗬嗬笑道:“衛王取得了不亞於衛霍、衛昭王的戰績,你在那場戰役中的事跡,蘇某亦聽小孫蘇亶多次提過,每當聽到大王縱橫大湖區的英姿,便熱血沸騰。以大王的戰績、資曆,如何不能為帥?實在是過謙了。”
“我不是謙虛,而是有自知之明,我能否勝任主帥之職,一切得分對手是什麽人。如果打那些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異族,我自然是不成問題的,如果換成精通兵法、識天時、識地利的中原將帥,就不是那麽一回事了。”楊集苦笑道:“就說當初那一役吧!雖然戰果不錯,但是在排兵布陣、全局布局之上卻是漏洞百出。突厥當時要是有一個能征慣戰、通曉兵法的大將,說不定就要一敗塗地、命喪黃泉了。幸運的是突厥人賞臉、又配合得好。”
眾人聽他說得有趣,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便是板著臉的宇文述也露出了一抹笑意。
在座的每個人,幾乎都是文武雙全、精通兵法的人,他們私底下也推演過楊集與步迦可汗主導的那一次隋突之戰,像楊廣、楊素、楊雄、宇文述等人倒是十分認同楊集的說法。
可是不管怎樣,誰都不能抹煞楊集立下的實實在在的大功,他單憑此戰就能名載史冊了。史上的霍去病打匈奴的時候,也是和他一樣沒有講兵法、沒有講究排兵布陣,可是人家霍去病照樣一路莽出鼎鼎大名。
那些通曉兵法的名帥,若是遇到這種硬碰硬、不要命的外戰,未必比霍去病、楊爽、楊集他們這類人幹得好。
楊廣問道:“那你認為誰比較適合當統兵主帥?”穀
一下子,楊廣的難題轉移到了楊集的頭上,眾人知道楊集在楊廣心中的分量,故而一聽這麽說,便紛紛把目光看向了楊集。
“在坐的,皆是史上罕見的將帥,我不知誰更適合當主帥。但是我對此戰有個看法。”楊集也不是傻子,豈能在這關鍵的戰役中表態呢?
楊廣問道:“什麽看法?”
楊集說道:“異族剛立新主的時候,一般需要一場速戰速決的大勝來確立新可汗的權威,我覺得聖人也可以通過此戰樹立無上權威,若是能夠以秋風掃落葉之勢蕩平漢王兄的軍隊,定能令各路宵小瑟瑟生寒。”
“速戰速決?”楊廣明白楊集的意思了,誰能代表朝廷“以秋風掃落葉之勢蕩平楊諒”,誰就是最佳的統帥人選。如此算下來,看起來不像短時間內病倒的楊素自然就是不二人選了。
當下便不再猶豫,立即任命更加穩重、更有軍事才能的楊素任為為並州道行軍大總管、河北安撫大使。並以長孫晟為副帥、相州刺史,征集山東軍隊,與兗州大總管楊綸共同配合鎮壓楊諒軍。同時以宇文述為後軍總管,負責糧草事宜。
長孫晟說道:“聖人,臣之子長孫行布在漢王部下做事,臣……”
“唉!”楊廣揮手打斷了長孫晟,並說道:“我相信長孫將軍不會因為自己的兒子有損國家大義,公勿要推。”
“多謝聖人信任。”長孫晟感激行禮。
“還差一個人!”楊廣望著牆上的地圖,拿過一枝木棍指著幽州,說道:“幽州總管竇抗不僅隸屬於並州大總管,而且他和漢王關係密切,若是他從幽州率軍南下,那長孫將軍和滕王就進進不了並州,繼而影響整場戰役,也起不到速戰速決的效果,所以我們要在戰爭爆發之前,秘密逮捕竇抗,並將幽州軍掌控在手,然後從易州飛狐陘殺入並州北部。依諸位之見,何人能夠勝任此職?”
楊素拱手道:“臣有三個人選,首先是朔州總管楊義臣,其次是前江州刺史李子雄,此人參加滅陳之戰,是個能征善戰、統帥能力強的人物,第三人是……”
他話沒說完,便遭到宇文述反對:“聖人,楊義臣雖然能力足、資曆夠,但他是朔州總管,需要防禦可能出兵的突厥,故而不宜調動。至於李子雄,若是單獨秘密逮捕竇抗是沒有問題,但是他的戰績主要是在南方戰場,而在北方卻是一個籍籍無名的人,要是他不能在短時間內震懾幽州驍兵勇將,恐怕會誤了大事。臣覺得代州總管李景不錯,定能擔此重任。”
“李景也動不得!”旁邊楊雄搖了搖頭:“李景雖然是名將,但是負責的代州與並州隻有一線之隔,若是他在幽州期間,漢王忽然占領代州、封鎖飛狐陘,幽州軍將起不到絲毫作用,而少了一路之敵的漢王卻能騰出兵力投入其他戰場。”
“安德王所慮極是,李景不宜輕動。”楊廣深以為然的點了點頭,他將目光看向楊素,問道:“右仆射說的第三人是誰?”
楊素微笑道:“第三人就是遠在天邊近在眼前的衛王!”
“金剛奴,你覺得如何?”楊廣笑問。
楊集現在隻想躺平,不料涼州州牧甩不掉,臨時又多了一項任務,他都不知該感謝楊素還是大罵一通,但事已至此,隻好萬分無奈的拱手道:“義不容辭!”
楊廣很欣賞楊集的態度,微笑道:“你立刻奔赴幽州,以右衛上將軍職,行幽州總管之權,從東北方向配合右仆射作戰。”
楊廣沉吟半晌,又說道:“李子雄能力出眾,也有統帥之才,他如今既然閑著沒事做,就讓他來當你副將吧。”
李子雄不僅能力出眾,而且還是楊廣的老部下之一,如今有了立功的機會,楊廣這個當皇帝的,自然不能不考慮自己人。
“喏!”楊集應了一聲,又問道:“我從涼州帶來的將領,能不能也去?”
“涼州暫時沒有什麽戰事,你隻管將張須陀等人帶去幽州。”楊廣也是當過主帥的人,深知將帥默契的重要性,與陌生的李子雄比起來,張須陀、楊善會等人肯定更加懂得如何去配合楊集。
宇文述聽了楊廣的最終安排,不由得暗自歎息一聲。他在楊廣登基以後,便想在最短的時間內超越楊素,成為楊廣之下的大隋第一人,但是今天不僅主帥爭不過楊素,連偏師主將的推薦權也被楊素拿下了。而他自己,卻淪為一個後軍督糧主帥。
他現在終於明白不管再怎麽受寵,也無法超越楊素這名功勳卓著的大隋軍神,隻要楊素不死,他宇文述就沒有無出頭之日。
然而,宇文述卻忘了至關重要的一點。那就是楊素始終把國家利益與自己的利益綁在一起,不會因為個人之私,做出有損大隋利益之事。
正是因為楊素始終以大隋利益為重,所以楊堅、楊廣每到關鍵時刻,第一時間都相信他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