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王攜帶十二車罪證、能敵秘信入京的消息,猶如狂風暴雨一般席卷大興城,僅僅隻是一天時間便轟動朝野。


    緊接著,朝廷又有三大決定傳出,首先是判處叛軍士兵三年勞役、判處六品以下將官十年勞役;而六品以上將官則是一概押入京城誅殺,其家眷沒入官奴籍;至於不在民籍者的叛軍將士、將官,一律收為官奴;在叛亂期間不作為、逃避者,也依律懲治。


    受到懲罰人數高達二十多萬人,徹底的打破了“法不責眾”的約定俗成的定律,同時也樹立起了律法的威嚴,狠狠的打擊了想要去犯罪的人的僥幸之心。


    其次、針對那些在內戰中出現死亡、殘疾的的百姓人家,朝廷均是減免十年租、庸、調。這既是戰後安撫,同時也是告訴那些有親人在戰後受到處罰的老百姓:戰爭實非朝廷所願、也無法控製,所以朝廷對於自己的不力進行了補償,隻不過你們雖然處於戰爭地帶,但你們可以漠然以視,而不是從賊,所以朝廷該補償你們的,就補償,該處罰的還是要處罰。


    第三、在楊諒造反前後,裏通敵外的臣子數目眾多,通敵罪證足有十二車之多,隻要刑部、大理寺、禦史台核查清楚、證據確鑿,朝廷依律嚴懲、絕不姑息。


    這也是朝廷在平叛結果以後,首次以正式公文的方式,對楊諒同黨定罪,前二者意味著楊諒叛亂正式告終,而後者則是對內奸的洗清。


    對於大隋百姓來說,除了真正有切膚之痛者拍手叫好以外,餘者隻是當做茶餘飯後的談資而已,畢竟對於關中普通老百姓而言,發生叛亂的並州太過遙遠,與他們沒有多大的關係。不過朝廷這兩大決定對於關隴貴族而言,卻不啻於一場風暴,直令那些心懷鬼胎的人人人自危、坐立不安。


    凡是真正能看清楚局勢的人都知道,這是一次皇權與世家門閥之間的權力之爭。而楊諒隻不過是一個觸發點罷了,聖人意圖借機清洗世家門閥,並且想要推行真正意義法治,而不是先帝時期的和稀泥。


    然而世家門閥顯然並不願意看到這樣的結果,但是因為皇帝大義在手、借著平叛的機會來推行他的執政思想,無疑使皇權占據了上風,楊諒雖然其罪難容,但說到底,他不過是皇權和世家門閥鬥爭之中的犧牲品。


    就在各方勢力官員紛紛猜測,悄悄碰頭之時,楊廣迅速在並州總管府治下五十二州任命了一千多名縣官。


    世家門閥這才恍然驚覺:戰後清算、任命新官、推行法治、以武舉將並非是一個個單獨的存在,而是由楊諒造反所引爆的一個整體。隻因楊廣任命的官員,除了寒士之外,更有大批世家門閥旁庶子弟,這些子弟在推薦、自薦、門蔭等方麵爭不過嫡係子弟,故而淪為長久不得任命的預備官員、淪為國子學學子,遲遲沒有得到任命。


    這些旁庶子弟雖然也是出自一個個宗族,但是他們在宗族中之中,祖祖輩輩都處於邊緣的位置,偶爾出現在一個傑出人物,總是被維護本支利益的嫡係打壓下去,所以有的人名為同宗,但平時連祭祖的資格都沒有,跟宗族嫡係處得如同敵人一般。


    如今他們已經通過皇帝這裏入仕了、此時又分散於各州各縣,而且他們已經心寒了幾代人,此時想要重新拾起親情、達成家族為重的默契,沒有幾年功夫肯定是不可能的。更何況皇帝現在都搞起了以武舉將,難保他以後不將科舉推向全國,若是他手中擁有龐大的人才,他大可以把那些認祖歸宗的人撤得一幹二淨。


    而這些旁庶子弟出身普遍不高,而且人性又是以己為重,他們豈能為了幾輩子也搭不上關係的本宗、又豈能為了口頭的承諾,放棄來之不易的入仕和晉升契機?


    若是任由那些不受控製的旁庶子弟茁壯成長,他日豈非不是嫡係的敵人?


    這麽一算,真是細極思恐啊!


    但是當朝廷頒布這三大決定,並且進行大規模人事任命之後,皇帝卻又足足沉默一天時間,他既沒有憤怒的申飭誰誰誰,也沒有把那十二車罪證交給刑部、大理寺、禦史台,而是鎖在門下省之內,任其擱置、不聞不問。


    既然都不聞不問了,自然也沒有把誰誰誰定罪為通敵之內奸。


    楊廣這出人預料的舉動,令那些全程參與叛亂的關隴貴族、朝堂官員驚慌恐懼。


    誰都知道,聖人這是真的惱火和憤怒了,他此時不發一言,那隻是在凝聚怒氣,當怒氣到了壓抑不住的的時候,這股怒氣必將以驚天動地的方式爆發出來,掀起一股山呼海嘯、腥風血雨般的大清洗。


    。。。。。。


    朝廷的忙碌、朝堂的那肅殺氣息,沒有影響到楊集,他回京的第一天,就把軍令還了回去,兵部的臨時任命也隨之收回(檢校幽州總管),而且楊廣鑒於他立了大功,涼州又沒有什麽大事,便給他批了兩個月的假。如果涼州沒有發生什麽突發事件,他今年用不著去涼州了。


    楊集雖然明白這幾天的朝堂十分熱鬧,但是他難得獲得一個長假,連早朝都懶得去,更不怕禦史彈劾。


    一來是文武殊途,大隋王朝固然是一個文武不分家王朝,也沒有武將不得幹政的說法,卻有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的概念。而早朝向來以政務為主,武將也就被特許不必每日參朝了。朔望朝參要隆重一些,具有一定品秩的武將就必須到場了。至於大朝會,王公諸親、在京九品以上文武官、地方朝集使(主官/次官)都必須來。


    二來是楊集雖然有個右衛上將之職,可是他一直定義自己為地方官和武將,再加上又被楊廣放了一個大假,也就懶得去日常朝參、朔望朝參刷存在感了。


    況且事到如今,已經沒有什麽好說的了。關隴貴族現在隻有三個選擇,要麽學楊諒那般造反、要麽在遷都洛陽之上讓步、要麽等著判刑;但是連聲勢浩大的楊諒都被自己玩完了,關隴貴族顯然不會在楊廣聲勢最大的的時候造反,而他們又不想被滿門抄斬,所以他們除了支持楊廣遷都以外,別無選擇。


    既如此,楊集又何必去朝堂上煩人煩己?


    他宅在家裏過了四天沒羞沒臊的生活,到了第五天,終於從“小”窩鑽出來了。


    一大早,楊集就丟下大小老婆在家裏,自己溜去平康坊南裏。


    侍衛頭頭也從薛舉等人變成了朱粲,原因是尉遲恭、李大亮、獨孤平雲都報名參加武舉了,正集中在王府抓緊時間練武,而薛舉作為衛王係最厲害的人物,便擔起了他們師父之職,對他們進行強化訓練之餘,也擔起了陪練之責。


    進入南裏,一股喧囂熱鬧的氣氛撲麵而來,大街上到處是文士和武人。此時已是仁壽四年十一月,從各地趕來參加貴族科舉的士子、武舉的武士,以及跟他們前來長見識的親朋好友、隨從侍衛,足有幾萬人;如果遠方的士子、武士盡皆到來,人數定然翻上一兩倍。


    這些前來京城參加科舉士子,九成以上是德高望重者相互推薦的世家子弟;而來參加武舉的民間武士大多數是家道殷實的地方豪強,他們對鼎鼎有名的平康坊向往已久,現在好不容易來一趟京城,若是不來平康坊喝花酒,回家以後如何有吹噓資本?若是不進平康坊青樓玩一玩,與出差到了東館,晚上卻不出去觀夜景有什麽分別?


    一行人漫無目的的逛到中午,便來到南裏西門口一家規模極大的酒肆。


    酒肆名叫‘不醉不歸”,地基約有五畝左右,而地上的建築是由三座四層高的酒樓組成。


    每座樓劃分得井然有序,能夠滿足不同階層的食客之需求,其中一樓是專供販夫走卒、行腳商人、達官貴人隨從就食的大堂,左右兩邊也有一些小雅間,那是給地位不高,卻非常有錢、也需要私密場合的大商所用。二樓的布局與一樓類似,不過食客卻是地位更高的人群。三樓也有大堂,但卻已經以雅間為主了,而四樓全部是雅間,


    ‘不醉不歸”的後台,其實便是衛王府,這是獨孤敏考慮到兒子已經出仕了,必須了解一些人所不知的情報,於是她便從一名粟特大商手中買下了這座酒肆,作為了解各方勢力、各地動態的情報點。


    這座酒肆不但地段好,又有出自皇宮的禦廚掌勺烹飪出五花八門、色香味俱全的菜式,另外還有烈酒燒刀子、西域葡萄酒助攻,所以這座酒樓每天的生意異常火爆。而蕭穎知道的朝堂動態,便是源自於此。


    楊集也是首次前來‘不醉不歸”,當他們來到門口,便發現生意好得難以想象,一樓幾乎已經坐滿了。


    雖然楊集沒有喬裝,但是等在門口的夥計屬於底層人士,明顯不認識楊集,他們見有客光臨,便熱情的迎上前來,一人見他們的裝束和氣度,便向走在前麵的楊集行禮道:“尊敬的貴客,請問您到四樓用餐,還是三樓?”


    “二樓吧!二樓大堂還有沒有空位?”楊集搖頭拒絕,他本來是來傾聽奇談逸事的,若是到了雅間,那還不如直接回家。


    夥計點頭道:“還有幾個好位子,請貴客隨我來。”


    “那行!”楊集等人把馬韁繩交給了待命的馬夫,便向二樓走去,此時正值飯點,二樓大堂幾十張桌案大半坐滿了食客,都在竊竊私語,談論昨天發生的時政要聞。


    楊集坐在靠窗的位子,向夥伴點了五樣菜式,並讓他先上一壺葡萄酒,一邊聽著四周的議論,一邊自斟自飲。


    “聽說經吏部尚書牛弘提名,聖人授予了郎裴矩黃門侍郎之職。”


    “不是剛從吏部侍郎升為民部尚書不久嗎?”


    “誰知道呢?應該是和人事任命有關吧。聽說那千多名縣官,就是裴矩當民部尚書的時候,考慮到各地百姓需要官員帶頭恢複民生,聖人這才大舉任命的,聽說那些新官也是他和牛弘提名的。”


    楊集聽得微微一愣,他還以為官員的大舉任命是楊廣、楊昭炮製出來的大手筆呢,想不到卻是裴矩的提議。這個裴矩實在太有眼光了,竟然在關鍵時刻抓住了這個機會。


    楊廣雖然想重用寒庶、打壓世家門閥,可是世家門閥的勢力無孔不入,除了他們本族子侄後裔以外,還有通過聯姻、栽培、扶持等各種手段拉攏來的官員人,這些人遍布朝野,做皇帝的總不能舍棄天下所有大姓統統不用吧?


    所以楊廣登基之後,為了江山穩固,並沒有動那些威脅大的世家門閥官員,甚至還提拔曾經反對他的高熲為太常寺卿、宇文弼為刑部尚書……同時又啟用了崔仲方等人。擁立他的人,也沒有得到一步登天的晉升。而他觸動的人,恰恰是碌碌無為的官員。最終營造出了一種正常升遷的氣氛。


    如今他的江山已經穩定,又發生了楊諒造反這樣的事情,楊廣確實想趁此機會對地方官做一番清理,把那些身在其位不謀其政的庸官裁撤一番。而並州治下五十二州的官員,多數是出自贏了山東士族的關隴貴族。所以楊廣對這些地方的清理,不僅符合他打壓威脅最大的關隴貴族之意,同時也符合山東和南方士族的利益。


    山東和南方士族在三國大戰中,他們是徹頭徹尾的輸家,戰後被關隴貴族從方方麵麵打壓,使他們不僅失去了朝堂上的話語權,連傳統的勢力範圍,也被一步步的壓縮。而這一次大規模的人事任命,給了他們自下而上、曲線迂回的機會。


    隻要自家子弟和門生在這起事件中入仕做官,他們就能憑著他們無處不在的人脈關係、數目龐大的錢財,使那些當縣官的子弟迅速升遷,繼而一步步向中樞靠攏。


    至於利益嚴重受損的關隴貴族,他們心中即便是恨得咬牙切齒,那也是恨通過這項建議的楊廣,而不是倡議的裴矩。


    也就是說,裴矩才是這起人事任命的最大獲利者,他這一招既能讓皇帝滿意,也能讓山東和南方士族承情。


    短期內從民部尚書升為黃門侍郎,不就是最好的證明麽?


    正思索間,樓梯口騰騰騰跑上一名華服中年人,他在眾多食客中找到了自己的好友,頓時為之一喜,遠遠就嚷道:“莫兄,你可讓小弟找得好辛苦啊!”


    “劉兄來得正好,過來喝一杯。”一人從桌子邊站了起來,爽朗的邀請道。


    “我哪有心情喝酒啊!”‘劉兄’走了過去,焦急的大聲說道:“莫兄,你知道知聖人要遷都了!”


    這句話頓時引起了軒然大波,食物們紛紛駭然的向他望去,更有人大聲問道:“聖人的遷都之議不是被關隴貴族駁斥了麽,怎麽又遷都了?”


    連楊集也放下了手中的酒杯,他雖然知道這是遲早的事情,但是能夠這麽快通過,心中著實是有點驚訝。難道楊廣昨天任命大量縣官之事,使一部分關隴貴族坐不住而妥協了?


    “大家別吵,都聽我的。”‘劉兄’見大家都不知道,此時又被吵得無法正常說話,便大吼了一聲。


    等到大堂內安靜下來,他才繼續大聲道:“聽說是黃門侍郎裴矩在早朝將要結束之時,提出了遷都洛陽的建議,得到了楊雄、蘇威、高熲、牛弘、蕭瑒、段文振、張衡、虞世基等大臣的一致支持,因為沒有人出來反對,所以聖人當場便同意了遷都洛陽的建議,並詔令楊素、楊達、宇文愷、韋萬頃等人於洛陽營建東都。”


    這個消息讓大堂再次一片嘩然,這裏的一部分食客東市的大商人,遷都洛陽對他們的生意影響巨大,聽完了這則消息以後,一個個如喪考妣,吵嚷叫罵聲差點仿佛要樓層掀翻了一般。


    有人大吼道:“關隴官員怎麽不反對,難道都死絕了嗎?”


    隻聽那‘劉兄’高聲說道:“關隴貴族上次反對激烈,可是這次卻沒有一人出頭,聽說蘇威等人支持以後,聖人足足問了三次‘誰反對’,結果整個大殿鴉雀無聲。”


    莫兄既憤怒又不理解的吼道:“遷都事關關隴貴族的切身利益啊!怎麽沒有一個關隴官員反對?”


    “關隴貴族在楊諒叛亂的時候,與他眉來眼去,楊諒失敗以後,他們便是通敵賣國的叛徒。而衛王帶來的十二車的罪證,將這些心懷鬼胎、屁股不幹淨的官員壓製得動彈不得,誰敢反對遷都、誰就是倒在屠刀下的通敵者。關隴貴族又不傻,怎麽可能會跳出來做無謂的犧牲?”


    “不錯,京城已經完了。”


    “……”


    楊集被他們吵得頭昏腦脹,忍不住站了起來,大聲說道:“各位,遷都洛陽已是不可違的大勢,與其在這裏作無用的喧嘩,還不如趁早把手中財產變現,然後去洛陽買幾塊地皮!如果僥幸買到靠近皇宮、靠近集市的地皮,轉手就能賣出一個寸土寸金的天價。”


    楊集知道老娘除了買中了洛陽城的地皮以外,還買了城外的地皮,前者還好,怎麽賣都不會虧本,而後者恐怕賺不到什麽錢,若是這些不知新城圖紙的商人現在盲目去買、去競價,搞不好連城外的地皮也能大賺一筆。


    他這個想法甫一出口,大堂之內一下子又安靜了下來,即便是見多識廣的東市大商,也都被他說的怦然心動、躍躍欲試。


    他們在心中默默權衡得失一遍,忽然騰身而起,紛紛高叫“博士,結賬。”


    隨即又是一片嘩然,很快就走了一大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隋主沉浮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碧海思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碧海思雲並收藏大隋主沉浮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