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公,你最好不要抱太大的希望,隻因、隻因衛王真的不太懂兵法;不管是誰,都能在兵棋推演之時,輕鬆打贏了他。”千秋殿中,楊廣如實向楊素說道。</p>


    “怎麽可能?”楊素不信,撫須道:“衛王什麽都好,就是太謙虛了。”</p>


    “……”楊廣聞言無語,“謙虛”二字和衛王府根本不沾邊,以前是這樣、現在也是如此。</p>


    各種貶義詞匯放到楊集身上,都沒錯;文武雙全、能征善戰之類的褒義詞,同樣適合,唯獨與“謙虛、謙遜”不搭邊。可楊素竟然說楊集“謙虛”,這讓楊廣感到怪怪的。</p>


    不過楊素說的,好像也沒錯;因為比起敢向楊堅拍桌子、敢當楊堅麵寫反詩的賀若弼,楊集的確是一個很有禮貌、很謙虛的好孩子。</p>


    楊素以為楊廣不願多談楊集,便起身從袖籠中取出一份奏疏,雙手舉過頭頂,肅然道:“聖人,老臣奉命打造防務,為了做到心中有數,便查閱了並州、幽州防務,點檢關隘、烽燧,老臣唯一的感覺就是觸目驚心,現匯成一疏,還請聖人禦覽。”</p>


    楊安連忙接過奏疏,折身,遞給楊廣。</p>


    楊廣接過奏疏,細讀一遍,憤怒的扔在在幾桉之上:“雍州、並州、幽州邊軍,竟敗壞至斯?”</p>


    “聖人,北邊還是好的了。經老臣細問詳察,雍州、並州、幽州中部南部州兵、府兵、吃空額近四成。”楊素麵色凝重的拱手道:“老臣算是膽子大的了,可是麵對地方軍隊這種糜爛的局麵,都嚇出了一身冷汗。”</p>


    “說句難聽的:就目前這種模樣,突厥若有一名善於統兵之將,他隻須三萬精兵,就能從豐州打到大興、從雲州打到蒲州;同理,高句麗若是有名悍將,亦能從燕州一口氣殺到黃河北岸。”</p>


    他看了楊廣一眼,繼續沉聲道:“衛王將刺史以上的貪官稱為大老虎,其下則是附骨之疽;老虎鯨吞的是朝廷的錢財,與百姓直接接觸的附骨之疽卻是在吞食大隋民心、吞食百姓對朝廷的擁戴,可惡可怕之處尤勝老虎。同理,軍隊也是如此。老臣認為軍隊中的反腐,同樣迫在眉睫、刻不容緩。”</p>


    楊廣聽得臉色鐵青,問道:“越公可有應對之策?”</p>


    “老臣認為軍中反腐勢在必行,但此法不能從根本上杜絕腐敗,故而改製為上。隻是改製涉及太多人的權力,並且沒有先例可鑒,不宜大動幹戈。”楊素拱手道:“老臣聽說衛王將涼州軍隊分為職業兵、州兵、府兵改稱為民兵;州牧府的兵曹管戰兵,司馬和各州司馬、縣丞管州兵、民兵。經過衛王這般劃分,州府的兵曹和司馬相互競爭、相互監督;地方上的州兵、民兵脫離了主戰的兵曹、地方官府,卻又受到地方官府和百姓監督。”</p>


    “老臣雖不知成效如何,但是比現在執行的、單純的十二衛遙領天下兵馬合理得多;至少,有了地方官府和百姓的監督之後,地方軍府不敢像現在這般囂張;反過來說,地方官府同樣多了一道枷鎖。老臣建議在此基礎之上,朝廷進一步完善,”</p>


    “此法可行!”楊廣沉吟半晌,看著楊素道:“然後讓衛王試行?”</p>


    “正是如此!”楊素嗬嗬一笑:“能者多勞嘛!”</p>


    楊廣雖然也是這麽想的,可此話由外人來說,心中很不是滋味、感到很別扭:這哪是能者多勞啊?分明就是說我家金剛奴傻、愣、直;有好處的時候,誰都不提他一擔,可是苦的、髒的、累的、得罪人的、要命的活兒,都一股腦的往他身上推。</p>


    這是人幹的事嗎?</p>


    說起來,楊廣這種念頭,還是楊集造成的:楊集雷厲風行、大刀闊斧、一心為國、無事不成的幹練作風,導致楊廣的期待感無限拔高。</p>


    </p>


    楊集無論做什麽,楊廣總是忍不住拿去和文武百姓比。</p>


    這一比,差距就出來。</p>


    楊廣麵色不豫的歎了一口氣,沉聲說道:“雍、北、幽地方軍吃空額四成,京兵吃空額的差不了多少。更可怕的是,還有幾成是老弱之兵,都五六十歲的人了,怎麽可能打得了仗?”</p>


    開皇年間,大隋王朝出於統一天下、北征突厥所需,光是常備戰兵就有七十萬人,若是加上州兵、府兵,隨隨便便就能募集到一百五十萬精兵。但是進入仁壽年間以後,戰爭已經從大範圍備戰、大範圍作戰,變成某個州與突厥作戰,根本用不到朝廷的軍隊。</p>


    比如說楊集,他打了這麽多戰爭,除了第一次派史萬歲和楊綸帶三萬精兵助戰之外,他所打的其他所有外戰都沒有朝廷精兵;而他打黨項的時候,雖然用朝廷借兵了,可那隻有一萬精騎而已。</p>


    但是到了楊諒造反之時,楊廣東拚西湊,才湊出五萬精兵給楊素,加上陸陸續續就位的精兵,兵力也不出超出十萬人。如果再把當時拱衛京城、守衛各處要塞的朝廷精兵也一一算上,朝廷能戰的常備精兵,頂天就是三十萬人。</p>


    這就意味著另外四十萬精兵根本就不存在。</p>


    可是兵部的名冊之上,至今還是七十萬;而朝廷,至今按照七十萬的標準發軍餉,那麽另外四十萬名精兵哪兒去了?這四十名精兵的軍餉最終到了何處?</p>


    又被誰吃了?</p>


    這才幾年時間,軍隊就少了四十萬;要是再過幾年,這三十萬精兵,是不是又會變成十萬、五萬?</p>


    若是幾年以後忽然爆發大規模戰爭,朝廷怎麽打?又拿什麽打?</p>


    僅僅想到這裏,楊廣就感到不寒而栗。</p>


    “聖人!老臣認為整頓軍隊,刻不容緩。”打楊諒之時,楊素差點被“賬目上的七十萬精兵”害死,對吃空餉之事早已恨得半死。</p>


    平定楊諒之亂時,是打內戰、是兄弟之爭,可楊素為何要殘忍的火燒高壁嶺上的十多萬楊諒軍?</p>


    並不是他漠視人命、並不是希望並州百姓仇視朝廷;而是他和朝廷根本就沒有充足兵力跟楊諒打消耗戰;所以為了取得最後的勝利,楊素不得不使用殘忍的辦法消滅叛軍。</p>


    此外,楊素因沒有沒有充足的兵力,不得不親自帶著幾百名精騎殺到了並州(太原)清源縣附近,而清源縣的敵軍當時又有多少?</p>


    是楊諒和王世宗、蕭摩訶等將親自率領的近十萬人馬。</p>


    但奇葩的是,楊諒的軍隊看到楊素的旗幟之後,一哄而散,全部跑掉了。</p>


    沒錯!</p>


    楊素就是這麽恐怖。</p>


    近十萬大軍,就是這麽活生生的被他和幾百名精騎嚇跑了(注)。</p>


    對於這場奇葩勝利,很多不懂兵法的人都在拚命吹噓;但是稍微有點軍事常識的人,都能看出楊素已經黔驢技窮了;但凡楊素有辦法,都不會拿命、拿一世英名、拿大隋的國運冒這個險。</p>


    也幸好楊諒的軍隊不敢打了,不然,不僅楊素必死無疑,便是整個戰局都要發生根本性的逆轉。</p>


    正是因此,楊素覺得這場奇葩大勝根本就不是什麽可歌可泣的榮耀,而是軍事生涯中的恥辱;死活都不肯認領這份‘榮耀’。</p>


    每當有人提及此事,要麽左顧而言他;要麽堅稱是某個將領打著他的旗號而去,跟他本人沒有半根毛關係。</p>


    而他為何被逼成這樣?</p>


    歸根結底,還是手上無兵。</p>


    他現在對那場奇葩大勝有多麽厭惡、就對吃空餉之事加倍痛恨。</p>


    得到楊素很肯定的支持,楊廣緊繃的臉色稍微好看了一些,他看了看忿忿然的楊素一眼,心頭為之一動:楊素是大隋軍神,威望素著,不僅熟知兵事,還是痛恨吃空餉之人,這不就是整頓京兵的最好人選嗎?</p>


    隻是此事關係到許許多多人的利益,各種事情千頭萬緒,楊素現在瘦骨嶙峋、麵色蠟黃,他真的擔心楊素吃不消。</p>


    想了想,便向楊素說道:“越公,我想擇一營來做試點,有了足夠的資料和方法之後,再逐步推廣,你認為如何?”</p>


    楊素拱手道:“此乃穩妥之法,老臣十分讚同。”</p>


    “萬事開頭難,越公你認為何人能擔此重任?”楊廣又問道。</p>


    楊素沉吟半晌,主動請命道:“如果聖人沒有合適人選,老臣很願意為聖人效勞。”</p>


    楊廣皺眉道:“可是越公的身體……”</p>


    “老臣身體一點問題都沒有!”楊素哈哈一笑:“洛陽城已經修成,老臣現在就怕沒事做,若是閑著,反而會生病。”</p>


    盡管楊廣擔心楊素活活累死,但想著楊素能文允武、經驗十足,對兵事、軍隊比任何人都熟悉,整頓軍隊對他而言,著實不是什麽大事,讓他做做也無妨,便說道:“那越公便擬個方桉出來,然後再擇一營作為試點。”</p>


    “老臣遵命!”楊素大喜過望,起身道:“臣一定擬好整頓方桉,為聖人選出真正的精兵。不過老臣有個請求。”</p>


    楊廣若有所悟,微笑道:“越公請說。”</p>


    楊素說道:“老臣希望衛王參與進來!”</p>


    楊廣一臉嫌棄的說道:“他除了闖禍,還能做什麽?還會做什麽?”</p>


    “聖人有所不知!”楊素撫須而笑:“當今世上,老一輩經驗豐富,但精力和銳氣都不如以往,除了有限幾個人,幾乎都失去了開拓進取的精神,我大隋王朝想要進一步繁榮,還是得靠銳意進取的有誌青年。”</p>


    “文官倒是無所謂,可軍隊是我大隋劈風斬浪、銳意進取的神劍,同時也是抵禦外敵的堅盾,若是連軍隊都失去了朝氣,那還得了?”</p>


    “但是很多老將食古不化、墨守陳規,隻會沉溺在往日的榮耀之中,動不動就擺資格、動不動就倚老賣老的教訓和壓製年輕人,卻不知人才輩出、一代更勝一代。想讓他們前進一步、接受年輕人,幾乎是難如登天。所以老臣認為朝廷應該多給年輕俊才機會,年輕人若是不慎失手了,至少還有我們這些老家夥頂著。但年輕人要是連失手的機會都沒有,日後我們這些老家夥死後,那才是真的可怕。”</p>


    “越公言之有理。”楊素的話說到了楊廣心坎。</p>


    “我大隋年輕俊才之中,衛王是當之無愧的第一人,他的戰績已經母庸置疑,但老臣最欣賞的卻是不拘一格、天馬行空的風格,這種風格,恰恰是我大隋鬼缺乏和急須的精神。”楊素微微一笑,繼續說道:“聖人,老臣很希望跟衛王好生合作一次,希望新老兩代,碰撞出全新的火花……還望聖人恩準。”</p>


    “準奏,等衛王歸來,我讓他從旁協助。”楊廣聽得龍顏大悅,楊素的軍事水準無庸贅述,在他麵前,楊集隻能算是潛力無窮的‘小帥’;這幾年也不是沒有人他們做過比較。</p>


    楊集雖然打出赫赫戰功,但是京中老將分析來分析去,愣是覺得楊集的打法沒有什麽特色可言,除了一頭悶、不怕死、敢拚命,貌似就剩下仗勢欺人了,此外,似乎缺善可陳了,但若說他不對,也不合理,畢竟他的的確確贏了無數場大仗,最後隻能歸功於突厥主將笨;如果把以往的對手換成楊素這種正統的用兵宗師,楊集次次都會死。</p>


    但楊廣卻知道楊素很欣賞楊集,而且楊素不止一次說楊集不拘一格、行雲流水的作戰風格,敏銳的洞察力,已經使他走出了自己獨屬於自己的戰風,但又始終缺少那麽一點味道,連楊素都看得替他著急。</p>


    對於楊素愛才而不能收為徒的遺憾,楊廣心知肚明,畢竟楊素是出將入相、威名素著的相國、軍神;楊集是幹略非凡、手握兵權的親王,要是他們成了師徒,那會是什麽景象?所以十分惜才的楊素既願意傾囊相授,又不能收楊集為徒,隻好以所謂的“碰撞出新的火花”來從旁指點了,希望幫助楊集破掉那層迷障,進入一種廣闊的天地。</p>


    如果這樣的話,這對楊集而言,是天大好事。對楊廣而言,同樣是好事,因為放眼大隋俊才,楊集不僅已經是潛力無窮的帥、而且還是他最信任的親王,若是楊集學到楊素的本事,日後就是大隋最穩定的擎天白玉柱。</p>


    。。。。。。</p>


    (注:楊素那場勝利,雖然很奇葩,但他實實在在幹過這種事,連我這種寫小說的,都不敢這麽寫。)</p>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隋主沉浮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碧海思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碧海思雲並收藏大隋主沉浮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