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方交戰正酣之際。
在勢均力敵的對戰中,一時半會兒似乎難以分出勝負。
突然,弗蘭基米爾感到身體一陣痙攣,便倒在地上再也爬不起了。
弗蘭基米爾隻感到全身劇痛難忍,仿佛這身子好像不是自己的一樣。
弗蘭基米爾的身體,好似犯了癲癇的病人,不由自主的躺在地上抽搐,直到最後僵直的就像是死了一樣。
此刻,機械骷髏,再一次,出現在了眾人的麵前。
看來剛才弗蘭基米爾的攻擊,雖然擊倒了機械骷髏,可除了讓機械骷髏的骷髏麵頰,稍顯變形之外,並沒有能夠對機械骷髏,造成什麽實質性的傷害。
此刻在機械骷髏的手中,緊攥著不知何時,從右手的手腕內,彈射出來的戒尺,不斷散發出耀眼的天藍色光芒。
這看似戒尺一樣的東西,實為一柄超高壓電擊錘,電壓強度可在一百伏特至十萬伏特之間自由調節,是讓常人難以想象的超級兵器。
如果沒有絕對的技術,想要在一部機甲之上,安裝這樣的致命武器,而不被電流擊穿機甲,全然隻能是癡人說夢的幻想。
這機械骷髏,體型雖然不大,卻當之無愧的,能夠算得上,世界頂級機甲之一。
真不愧是機械帝皇的傑作,世界上應該也隻有機械帝皇,才能夠僅憑自己一人之力,就製造出,如此非同凡響的機甲。
無論是機械陣營的武裝機甲,或是生化陣營的生化獸,每一個研發項目,都是由眾多科學家共同開發完成的。他們各司其職,都有自己最擅長的領域。幾乎可以這麽認為,在團隊合作的時代。僅憑一個人的能力,是不可能做出。什麽令人稱奇之舉的,而機械帝皇無疑是個例外。
他從來不屑於同人合作,總是劍走偏鋒自行其是,從機甲的材質合成,到線路設計,再到動力定位,更包括武裝計劃,係統編排等等。全都是有機械帝皇一個人,自己獨立完成的,這也讓他弄出來的機甲,總是千奇百怪,有的時候更是讓人,有些迷迷糊糊的摸不著門路。
遠的不說,第七代機甲“黑鳳凰”的轟然解體,就是個最好的例證。無論是“黑鳳凰”自己解體,還是在機械骷髏的驅策下,“黑鳳凰”才會發生解體。這都足以說明機械帝皇,令人歎為觀止的瘋狂頭腦。
還有“饕餮吞噬機”,以及tma-b02導彈。盡管沒人明白這是怎麽回事,可毫無疑問,這必然也同機械骷髏有關,是機械帝皇匠心獨運的又一佐證。
機械骷髏如此輕而易舉的將弗蘭基米爾徹底擊倒,這在弗蘭基米爾有生以來還是第一次。
這小子腦子縱然不怎麽好使,總是一副缺心眼兒的樣子,可要打起架來,還真沒有人能夠打得過他。
如此不堪一擊的被人擊倒,還近乎完全喪失了戰鬥力。就連弗蘭基米爾自己,也不敢相信這是真的。
弗蘭基米爾的體質特殊。並不畏懼高壓電流,但他身體的承受能力同樣是有限。最多隻能夠承受15000v左右的高壓電流,那是他的能耐的上限了。
鳳來儀裏的高壓電流,不過也就在3300v左右,對於弗蘭基米爾來說,完全就是小菜一碟,猶如隔靴搔腰,蚊子叮大象,根本就沒有什麽感覺。
機械骷髏手中的電擊戒尺,則完全沒有鳳來儀的高壓電流那麽簡單。
就如同機械骷髏讓“黑鳳凰”瞬間解體,又不費吹灰之力的,將“饕餮吞噬機”瞬間壓製一樣,機械骷髏手中的電擊戒尺,同樣是用來對付機甲的又一利器。
電擊戒尺最初的設計目的,是要用足夠強勁的電壓,在瞬間擊毀機甲的操作係統,從而使機甲一擊斃命,徹底癱瘓報廢,不再具有任何作戰能力。
這是專門為了對付第六代武裝機甲,而製造出來的超級兵器。對於第六代機甲而言,全新“智能協同輔助係統”的引入,讓機甲從腳趾到頭頂,每一個部件和每一種武器,都能夠通過智能協同係統,來實現完全控製,這大大降低了機甲駕駛員的數量。
根據第六代機甲的這一原理,從理論上來說,一個或少數幾個駕駛員,就足以駕馭“基洛夫”那樣的巨型機甲。
隻是到目前為止,在第六代機甲之中,還沒有能夠製造出,“基洛夫”那樣的巨型機甲。
對於第五代的“基洛夫”武裝機甲來說,幾乎每一門大口徑炮的炮台內,都會有專門的職業炮手,負責駕馭火炮展開攻擊。
正是如此,“基洛夫”武裝機甲,才會需要兩三百人來共同駕駛,如果人員配備不夠齊全,很可能導致機甲在戰鬥中,無法發揮出,其所具備的,全部爭鬥能力。
然而,隨著第六代機甲,對智能協同係統的引入,已經徹底改變了武裝機甲的曆史。
第四代和第五代機甲,都隻是采用“預設係統模式”,而所謂的“預設係統模式”,就是指提前對機甲係統進行編程,使其在戰鬥時,可以根據設定的“預設模式”來自己完成戰鬥。
這種“預設模式”隻是一種簡單固定的執行模式,沒有任何變通的餘地,也無法跟隨駕駛員的意圖做出改變,因此不能被稱為智能係統。
自第六代機甲開始,“預設係統模式”變成了“智能協同模式”。機甲不再是簡單的“去執行”,而更多地注重分析和選擇,以及協助駕駛員完成操作。
智能係統可以根據機甲的自身情況,以及周圍環境和敵人火力的情況,在其數據庫所存儲的眾多方案中,為駕駛員量身選擇一套最合適的作戰方式。
同時該係統更強調協同性,這樣一來駕駛員隻要留在駕駛艙內,就能通過協同設備,控製機身上的全部武器裝備,由協同係統來完成各種攻擊指令,從而大大減少機甲人員的編製數量。
在經過第四和第五兩代機甲的複雜人員編製之後,從第六代機甲開始,重又回歸到機甲最初誕生時,前三代那樣僅需一人或少數幾人來駕馭機甲的時代。
然而,第六代機甲畢竟不是前三代機甲,前三代機甲由於武裝水平有限,所以並不需要太多的操作人員。
但第六代武裝機甲的武器裝備,並不比第四代、第五代要少,有時候甚至有過之而無比及。
在這種情況下,還要將人員編製降至最低,這就更加體現出,智能協同係統的重要性。可以說沒有智能協同係統,第六代機甲的駕駛員,根本無法駕馭機甲。
如此一來,也就意味,隻要能夠在戰場上,摧毀第六代機甲的“智能協同係統”,自然也就等於摧毀了一部第六代機甲。(未完待續)
在勢均力敵的對戰中,一時半會兒似乎難以分出勝負。
突然,弗蘭基米爾感到身體一陣痙攣,便倒在地上再也爬不起了。
弗蘭基米爾隻感到全身劇痛難忍,仿佛這身子好像不是自己的一樣。
弗蘭基米爾的身體,好似犯了癲癇的病人,不由自主的躺在地上抽搐,直到最後僵直的就像是死了一樣。
此刻,機械骷髏,再一次,出現在了眾人的麵前。
看來剛才弗蘭基米爾的攻擊,雖然擊倒了機械骷髏,可除了讓機械骷髏的骷髏麵頰,稍顯變形之外,並沒有能夠對機械骷髏,造成什麽實質性的傷害。
此刻在機械骷髏的手中,緊攥著不知何時,從右手的手腕內,彈射出來的戒尺,不斷散發出耀眼的天藍色光芒。
這看似戒尺一樣的東西,實為一柄超高壓電擊錘,電壓強度可在一百伏特至十萬伏特之間自由調節,是讓常人難以想象的超級兵器。
如果沒有絕對的技術,想要在一部機甲之上,安裝這樣的致命武器,而不被電流擊穿機甲,全然隻能是癡人說夢的幻想。
這機械骷髏,體型雖然不大,卻當之無愧的,能夠算得上,世界頂級機甲之一。
真不愧是機械帝皇的傑作,世界上應該也隻有機械帝皇,才能夠僅憑自己一人之力,就製造出,如此非同凡響的機甲。
無論是機械陣營的武裝機甲,或是生化陣營的生化獸,每一個研發項目,都是由眾多科學家共同開發完成的。他們各司其職,都有自己最擅長的領域。幾乎可以這麽認為,在團隊合作的時代。僅憑一個人的能力,是不可能做出。什麽令人稱奇之舉的,而機械帝皇無疑是個例外。
他從來不屑於同人合作,總是劍走偏鋒自行其是,從機甲的材質合成,到線路設計,再到動力定位,更包括武裝計劃,係統編排等等。全都是有機械帝皇一個人,自己獨立完成的,這也讓他弄出來的機甲,總是千奇百怪,有的時候更是讓人,有些迷迷糊糊的摸不著門路。
遠的不說,第七代機甲“黑鳳凰”的轟然解體,就是個最好的例證。無論是“黑鳳凰”自己解體,還是在機械骷髏的驅策下,“黑鳳凰”才會發生解體。這都足以說明機械帝皇,令人歎為觀止的瘋狂頭腦。
還有“饕餮吞噬機”,以及tma-b02導彈。盡管沒人明白這是怎麽回事,可毫無疑問,這必然也同機械骷髏有關,是機械帝皇匠心獨運的又一佐證。
機械骷髏如此輕而易舉的將弗蘭基米爾徹底擊倒,這在弗蘭基米爾有生以來還是第一次。
這小子腦子縱然不怎麽好使,總是一副缺心眼兒的樣子,可要打起架來,還真沒有人能夠打得過他。
如此不堪一擊的被人擊倒,還近乎完全喪失了戰鬥力。就連弗蘭基米爾自己,也不敢相信這是真的。
弗蘭基米爾的體質特殊。並不畏懼高壓電流,但他身體的承受能力同樣是有限。最多隻能夠承受15000v左右的高壓電流,那是他的能耐的上限了。
鳳來儀裏的高壓電流,不過也就在3300v左右,對於弗蘭基米爾來說,完全就是小菜一碟,猶如隔靴搔腰,蚊子叮大象,根本就沒有什麽感覺。
機械骷髏手中的電擊戒尺,則完全沒有鳳來儀的高壓電流那麽簡單。
就如同機械骷髏讓“黑鳳凰”瞬間解體,又不費吹灰之力的,將“饕餮吞噬機”瞬間壓製一樣,機械骷髏手中的電擊戒尺,同樣是用來對付機甲的又一利器。
電擊戒尺最初的設計目的,是要用足夠強勁的電壓,在瞬間擊毀機甲的操作係統,從而使機甲一擊斃命,徹底癱瘓報廢,不再具有任何作戰能力。
這是專門為了對付第六代武裝機甲,而製造出來的超級兵器。對於第六代機甲而言,全新“智能協同輔助係統”的引入,讓機甲從腳趾到頭頂,每一個部件和每一種武器,都能夠通過智能協同係統,來實現完全控製,這大大降低了機甲駕駛員的數量。
根據第六代機甲的這一原理,從理論上來說,一個或少數幾個駕駛員,就足以駕馭“基洛夫”那樣的巨型機甲。
隻是到目前為止,在第六代機甲之中,還沒有能夠製造出,“基洛夫”那樣的巨型機甲。
對於第五代的“基洛夫”武裝機甲來說,幾乎每一門大口徑炮的炮台內,都會有專門的職業炮手,負責駕馭火炮展開攻擊。
正是如此,“基洛夫”武裝機甲,才會需要兩三百人來共同駕駛,如果人員配備不夠齊全,很可能導致機甲在戰鬥中,無法發揮出,其所具備的,全部爭鬥能力。
然而,隨著第六代機甲,對智能協同係統的引入,已經徹底改變了武裝機甲的曆史。
第四代和第五代機甲,都隻是采用“預設係統模式”,而所謂的“預設係統模式”,就是指提前對機甲係統進行編程,使其在戰鬥時,可以根據設定的“預設模式”來自己完成戰鬥。
這種“預設模式”隻是一種簡單固定的執行模式,沒有任何變通的餘地,也無法跟隨駕駛員的意圖做出改變,因此不能被稱為智能係統。
自第六代機甲開始,“預設係統模式”變成了“智能協同模式”。機甲不再是簡單的“去執行”,而更多地注重分析和選擇,以及協助駕駛員完成操作。
智能係統可以根據機甲的自身情況,以及周圍環境和敵人火力的情況,在其數據庫所存儲的眾多方案中,為駕駛員量身選擇一套最合適的作戰方式。
同時該係統更強調協同性,這樣一來駕駛員隻要留在駕駛艙內,就能通過協同設備,控製機身上的全部武器裝備,由協同係統來完成各種攻擊指令,從而大大減少機甲人員的編製數量。
在經過第四和第五兩代機甲的複雜人員編製之後,從第六代機甲開始,重又回歸到機甲最初誕生時,前三代那樣僅需一人或少數幾人來駕馭機甲的時代。
然而,第六代機甲畢竟不是前三代機甲,前三代機甲由於武裝水平有限,所以並不需要太多的操作人員。
但第六代武裝機甲的武器裝備,並不比第四代、第五代要少,有時候甚至有過之而無比及。
在這種情況下,還要將人員編製降至最低,這就更加體現出,智能協同係統的重要性。可以說沒有智能協同係統,第六代機甲的駕駛員,根本無法駕馭機甲。
如此一來,也就意味,隻要能夠在戰場上,摧毀第六代機甲的“智能協同係統”,自然也就等於摧毀了一部第六代機甲。(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