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峨綿延的中嶽嵩山,橫亙在河南腹地,萬千年來未曾有多變化。唐代杜牧曾有詩雲:嵩山高萬尺,洛水流千秋。往事不可問,天地空悠悠――說的便是如此吧。


    時值南宋嘉泰年間,天下依舊紛爭不斷,大宋朝孱弱之極,將北地的花花江山輸給了金人,嵩山一帶已經是金國領地了。好在這裏山高嶺深,金人暫時也侵擾不到這裏,山中仍是一副祥和景象,隻是不知這樣的太平歲月還能多久。


    嵩山共分為兩大部分,東部名曰太室山,西部名曰少室山,兩山各擁三十六峰。在少室山腳下密林深處,有一寺院喚作少林寺,寺院背依五乳峰,周圍山巒環抱、峰峰相連、錯落有致,形成了天然屏障。


    少林寺名頭不小,有“禪宗祖廷,天下第一名刹”之稱,是中國漢傳佛教禪宗祖庭;而在武功一道,少林寺更是武林中的執牛耳者,素有“泰山北鬥”的美譽。隻是近些年來少林寺封山閉寺,名聲不顯,故而來此登山拜寺的武者漸漸少了。


    這一日,冷清許久的少室山山道之上,卻有兩個人往山林深處趕去。這二人也不見如何奔跑,但舉步之間便有丈許距離,顯然是有不俗的輕功在身。


    兩個人雖是親近同行,但衣著形貌卻是迥異:年長的一位是道士打扮,看上去有六十多歲,一身青色道袍雖然有些破舊,卻也十分幹淨,不見風塵之色。老道士身材高大,背係長劍,手中拿著一把拂塵,頗有些飄逸絕倫的感覺,再加上他麵色紅潤,白須冉冉,更顯得氣度不凡。


    緊跟在道士身後的,是一個三十來歲的漢子,比起道士的仙風道骨,他看起來就有些狼狽了。這漢子雙耳招風,寬口擴翹鼻,形貌著實一般,身上一套褐色勁服也是鬆鬆垮垮的穿著,不僅有些破爛,胸前袖口上還粘著油漬汙垢。


    更奇的是,這邋遢漢子懷中還抱著滿月嬰兒,不知是從何出得來。漢子不時的撫摸嬰兒的臉頰,捏捏鼻子,挑挑耳朵,偶爾還做上幾個鬼臉來哄逗他。隻是這漢子本就生的難看,做出的鬼臉更是恐怖,好在這嬰兒也不怕他,轉動這烏黑的小眼睛,不住的打量周圍。


    少室山山勢頗陡,山道卻是一長列寬大的石級,規模宏偉,工程著實不小,那是唐朝高宗為臨幸少林寺而開鑿,共長八裏。道士與漢子拾級而上,時間長了未免有些單調。


    “師兄,那少林寺快到了麽,我都有些吃不消了。”邋遢漢子顯然不如道士功力高深,一路奔波跋涉已經有些累了。


    “應該快到了吧,為兄隻是多年前曾來過這裏,現在有些記不清了。你若是無聊,就看看這周圍的景色,對你修身養性也是極好的。”老道士仙風道骨,說話也顯得雲淡風輕。


    邋遢漢子撇了撇嘴,不滿道:“這裏景色是好,可一路上也沒什麽變化,看著有什麽意思。師兄,你不是說要帶我去大理麽,怎麽又跑到這深山老林來了看和尚來了。”


    老道士臉上現出緬懷之色,低聲道:“少林寺是武林的泰山北鬥,寺中高手也是無數。我們這次過來,是為了尋一位故人。”


    邋遢漢子對所謂的少林寺的威名略顯不屑:“什麽泰山北鬥,現在武林中第一大派還不是咱們全真教;說道高手無數,天下第一還不是師兄你麽!若是寺裏真有能人,那華山論劍之時,怎得沒有一個和尚參加?還不是他們自忖沒有把握,生怕墮了祖宗威名,索性便不去!”


    “伯通,休得胡言亂語!”老道士怒喝道,邋遢漢子脖子一縮,不敢再說話了。


    原來這二人竟是全真教中人,那老道士乃是全真教創世人,“天下第一高手”――王重陽!而另一個邋遢漢子乃是王重陽的師弟――周伯通。


    王重陽又怕周伯通上山後胡言亂語,故而耐心的解釋道:“少林寺北魏時候就已經立寺了,後來達摩東渡,傳下諸多神功。之後經過無數高僧繼承發展,少林寺才有偌大名聲。單說這等幾百年時間的底蘊,就不是我們能夠比得來的。”


    周伯通卻道:“那隻是他們早建了幾百年而已!幾百年之後,我全真教不也是百年底蘊,說不準少林寺那時已經不在了!”


    王重陽氣的將手中拂塵一掃,正好打在周伯通的頭頂。那塵尾本是柔弱的馬鬃所製,在王重陽的內力加持下卻硬如棍棒,周伯通吃痛叫了起來。


    王重陽道:“若再敢胡說,就回終南山去吧!”


    周伯通最喜玩樂,怎願回到無聊的山門,隻能求饒道:“師兄,我知錯,我知錯,我再也不敢亂說了,你莫要罰我!”


    王重陽歎口氣道:“不是我要罰你,隻是你太不知天高地厚了!少林中有本秘籍喚作‘易筋經’,是他們的鎮寺之寶,神妙之處與《九陰真經》不過伯仲之間;你知道段皇爺的一陽指厲害,但這寺中有一指禪、無相戒指,恐怕都不在一陽指之下;洪七公的降龍十八掌剛猛無雙,寺中卻有大金剛掌、般若掌不再其下。你說少林厲害不厲害!”


    周伯通瞪大眼睛,驚訝道:“居然這麽多秘籍,那,那,那他們這麽些年來怎麽沒有高手闖出名聲?”


    “唉,十幾年前少林遭逢大變,寺中高手死傷眾多。而且嵩山現今是金人之地,少林也隻好閉寺不出了。”說道這裏,王重陽不由有些憤懣。他一生都在為抗金事業而努力,但現在年華已去,卻依然碌碌無為,大宋朝就連中原腹地都已經丟了幾十年了。


    周伯通見師兄麵色沉重,也知道他心中苦悶,不敢再說話了。


    二人又行一陣,忽然聽見轟隆之聲,隻見對麵山上五道瀑布飛珠濺玉,奔瀉而下,再俯視群山,已如蟻蛭。順著山道轉過一個彎,遙見黃牆碧瓦,好大一座寺院。


    周伯通看到寺院有些興奮,說道。“師兄,我們到了!快快進寺,和那些高手們好好比試比試!”


    王重陽知道這師弟嗜武成癡,也不以為意,說道:“寺中高僧練武幾十年,或許還不及五絕,但你卻是萬萬敵不過的。而今天我們要拜訪的這位故人,就是我也沒有勝過他的把握!”


    周伯通更驚,他自然知道王重陽性格隨和,但對於武功一道卻極為自信,這番話絕對不是無的放矢:“這寺裏還有這樣的高手麽?那他怎麽沒有參加華山論劍呢?”


    王重陽歎道:“《九陰真經》出世多年,參與爭奪的高手不計其數,為之喪命的高手也不乏其人。他當年也曾爭奪過經書,後來遭人圍攻受了重傷,無奈隱居在少林寺當中。這些年他精研武功佛法,或許對經書已經看得淡了吧。”


    “還有這種事!師兄你怎麽從來沒和我說過?”周伯通對這些武林軼事也很感興趣的。


    “和你說這些幹嘛,當年的血雨腥風有誰願意回憶起來呢!你看當今江湖,武功最高的當屬五絕,但除了我之外,他們四個都隻有四十幾歲,已經算是年輕了。要知道練武之人,年紀越大武功越是高深,可現在那些武林前輩都到哪裏去了,還不是死在《九陰真經》之上!”說道這裏,王重陽臉上顯出幾分落寞,“如今和我年齡相仿、武功相近的武林中人,除了寺中的這位故人,已經沒有幾個了!”


    周伯通道:“不是還有一個林朝英嘛!”


    王重陽臉色一變,瞪了周伯通一眼。周伯通自知又說錯了話,不敢在多言語,低頭擺弄懷中的小嬰兒。


    這時不遠處的樹叢後傳出一人誦念佛經:“無量義者,從一法生,其一法者,即無相也;如是無相,無相不相,不相無相,名為實相。菩薩摩訶薩安住如是真實相已,所發慈悲明諦不虛,於眾生所,真能拔苦;苦既拔已,複為說法,令諸眾生受於快樂……”


    周伯通對這幾句佛經完全不懂,不由看向了王重陽。王重陽道:“這是法華三部經中的《無量義經》。因為有情,眾生煩惱無量,是故佛陀說法無量,義亦無量,無量義生自一法,而此一法即無相之本性。”


    王重陽說完,心中不由想到了活死人墓中那人,他們二人不也是因為有情才有無量煩惱麽?周伯通聽的懵懵懂懂,隻有等他從大理回來,經曆過瑛姑之事,他才明白經文的含義。


    這時林中那人又說道:“可是故人來此麽?”


    王重陽聞聲,從思緒中回過神來,朝林中道:“全真王重陽,特來此看望老友!”說話間,王重陽跨步而去,周伯通也緊隨其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攻略射雕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燕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燕山並收藏攻略射雕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