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調撥兵馬再入青州,少說也須十多天。
孟泰護送念兒等人先回蓬萊,沿途雖有各地袁軍護送,袁旭還是不太放心。
襲擊他們的黑衣人明顯針對念兒等人。
不見到念兒、張霜以及祝夫人,他始終覺著心頭掛著件事情。
辭別袁譚,在十數名袁軍護送下,袁旭匆匆趕往蓬萊。
不一日,眾人進入東萊。
過了東萊,經港口入海,便可抵達蓬萊島。
路途已是不遠,袁旭卻催馬走的更快。
十多名袁軍緊隨其後,半步不敢落下。
正策馬飛馳,袁旭看到前方出現一個人影。
距離尚遠,他覺著人影很是高大,越來越近,他才看清前方是個背著昏迷老婦徒步而行的漢子。
漢子大約四十歲左右,衣衫搭在腰際,赤著上身,繃結的肌肉在陽光下泛著油亮光澤。
他渾身是汗,可見已走了不少路程。
聽見馬蹄聲,他朝袁旭等人看了一眼。
策馬飛馳的袁旭,立時發現他左邊臉頰有著一條長長的傷疤。
傷疤自額頭而下,劃過眼睛,一直到腮邊。
疤痕過長過深,使他左眼也給人看起來很別扭的感覺。
十多騎駿馬自後而來,他並未表露出慌亂,隻是往路邊靠了靠,以免被馬匹撞到。
到了漢子身側,袁旭一勒韁繩止住坐騎。
跟在他身後的袁軍也紛紛駐馬。
“敢問婆婆怎了?”袁旭俯身問道。
袁旭身穿甲胄,樣貌俊朗,一副世家公子模樣。
漢子赤著上身,背著的老婦更是身穿麻衣。
世家公子以敬語稱呼老婦,出乎漢子意料。
對方若是無禮。他完全不打算理會。
袁旭卻是禮數周全,讓他不好不答。
“老母突然昏厥,某正欲背去尋醫。”
“可有發熱?”
茫然看著他。漢子點了點頭。
隨行軍官湊上前提醒:“公子,趕路要緊。”
“讓匹戰馬!”向軍官吩咐了一句。袁旭對漢子說道:“老者發熱非同小可!醫者甚遠,請閣下上馬!”
漢子一愣,愕然看著袁旭。
“快請上馬!”袁旭催促道。
漢子沒再推辭,袁軍讓出馬匹,他先將老婦人抱上去,隨後翻身上馬。
“放置婆婆額頭,可緩解發熱!”取下水袋,袁旭扔給了他。
依他之言。漢子將水袋放在老婦額頭。
“水袋!”袁旭向身後袁軍伸出手。
一個袁軍解下水袋遞給他。
再次將水袋扔給漢子,袁旭說道:“喂婆婆喝幾口!”
漢子也是知道,發熱之人多喝些水會好受些。
隻是一路趕來,帶的水已喂老婦飲完。
接過水袋,他想也沒想就解開係繩,喂老婦飲了幾口。
額頭上敷著冰涼的水袋,又喝了幾口清涼的冷水,老婦輕輕嗯了一聲。
“母親!”老婦發出聲音,漢子連忙喚了一聲。
昏迷中的老婦並未給予回應,依舊沉沉睡著。
“不可耽擱。盡速趕路!”
袁旭催促了一聲,率先策馬前衝。
從見到漢子和老婦,他就沒問對方姓甚名誰。直接施以援手。
起先對他還有懷疑,直到他策馬衝出,漢子最後一絲警覺終於卸去。
一路飛馳,足足走了二三十裏,袁旭等人才到東萊城。
進入城內,天色已是有些暗了。
晚間即便到了港口,也不可能有船隻載他們前往蓬萊。
唯有在東萊宿上一夜,第二天一早上路。
帶著眾人直奔官府,令差人尋來醫者。袁旭等人在官府後院安頓下來。
醫者為老婦施了針,又留了些草藥。
親手熬了藥。喂老婦喝下,見她有些退熱。漢子才放下心來。
直到此時,他才想起尚未向袁旭道謝。
離開房間,他發現已是入了深夜。
有心第二天一早再去道謝,卻總覺著心裏總掛著件事情。
思來想去,他決定還是去看看袁旭有未睡下。
袁旭的住處,與安頓漢子和老婦的房間不遠。
門外守著兩名袁軍。
見漢子來了,一個袁軍喝道:“何人?”
“某特來向公子道謝!”
“公子已是睡下……”
“某尚未睡著。”屋內傳出袁旭的聲音:“請他進來吧。”
狐疑的打量著漢子,袁軍冷著臉朝門口噥了下嘴。
向守門袁軍拱了拱手,漢子推門進入屋內。
房間裏點著油燈,昏蒙的光線照在袁旭臉上,使他顯得很是憔悴。
他剛才已是睡著,門外傳來袁軍的喝問,又聽見漢子的聲音,才特意回話。
看出他一臉倦意,漢子連忙說道:“不知公子已是歇下,多有叨擾,萬分惶恐!”
“閣下無須多禮。”袁旭拱了拱手:“婆婆可還安好?”
“醫者施了針,又服了草藥,熱是退了。”
“退熱便好,老人與孩子不同。孩子發熱,還可活蹦亂跳。老人一旦發熱,便不是小事。”
“公子說的是!”漢子說道:“若非公子仗義相助,老母怕是凶多吉少!”
“舉手之勞而已,無須上心。”
“敢問公子高姓大名,此恩此德必將圖報!”
“袁家五子袁旭,閣下可喚某顯歆。”袁旭反問道:“可否告知閣下尊姓大名?”
“東萊太史恭,字子孝!”
“子孝兄!”各自通了名姓,袁旭再次拱手,算作正式見禮。
“公子乃是袁家貴胄,‘兄’字萬萬當不得!”太史恭回禮說道:“老母蒙公子搭救,某無所長,自幼習得武藝,待安頓慈母,願隨在公子身邊做個護衛,以報大恩!”
“父母在,不遠行!”袁旭說道:“子孝如此,某心何安?”
“公子若是不肯,某無以為報,唯有以命還命!”
太史恭執拗至此,袁旭說道:“某無他意,子孝若肯追隨自是求之不得。婆婆獨自留家終究不妥,子孝當可帶上令慈。”
太史恭滿臉愕然。
豪雄招攬猛士,從未聽聞提及可帶老母。
袁旭此舉,倒是出乎他的意料。
“某家二弟早年出外求取功名,已是多年未歸。”太史恭單膝跪地說道:“某正擔憂,若是遠行老母如何安頓,公子竟可容納家慈!自今日始,太史恭追隨公子,生死不棄!”(未完待續。)
孟泰護送念兒等人先回蓬萊,沿途雖有各地袁軍護送,袁旭還是不太放心。
襲擊他們的黑衣人明顯針對念兒等人。
不見到念兒、張霜以及祝夫人,他始終覺著心頭掛著件事情。
辭別袁譚,在十數名袁軍護送下,袁旭匆匆趕往蓬萊。
不一日,眾人進入東萊。
過了東萊,經港口入海,便可抵達蓬萊島。
路途已是不遠,袁旭卻催馬走的更快。
十多名袁軍緊隨其後,半步不敢落下。
正策馬飛馳,袁旭看到前方出現一個人影。
距離尚遠,他覺著人影很是高大,越來越近,他才看清前方是個背著昏迷老婦徒步而行的漢子。
漢子大約四十歲左右,衣衫搭在腰際,赤著上身,繃結的肌肉在陽光下泛著油亮光澤。
他渾身是汗,可見已走了不少路程。
聽見馬蹄聲,他朝袁旭等人看了一眼。
策馬飛馳的袁旭,立時發現他左邊臉頰有著一條長長的傷疤。
傷疤自額頭而下,劃過眼睛,一直到腮邊。
疤痕過長過深,使他左眼也給人看起來很別扭的感覺。
十多騎駿馬自後而來,他並未表露出慌亂,隻是往路邊靠了靠,以免被馬匹撞到。
到了漢子身側,袁旭一勒韁繩止住坐騎。
跟在他身後的袁軍也紛紛駐馬。
“敢問婆婆怎了?”袁旭俯身問道。
袁旭身穿甲胄,樣貌俊朗,一副世家公子模樣。
漢子赤著上身,背著的老婦更是身穿麻衣。
世家公子以敬語稱呼老婦,出乎漢子意料。
對方若是無禮。他完全不打算理會。
袁旭卻是禮數周全,讓他不好不答。
“老母突然昏厥,某正欲背去尋醫。”
“可有發熱?”
茫然看著他。漢子點了點頭。
隨行軍官湊上前提醒:“公子,趕路要緊。”
“讓匹戰馬!”向軍官吩咐了一句。袁旭對漢子說道:“老者發熱非同小可!醫者甚遠,請閣下上馬!”
漢子一愣,愕然看著袁旭。
“快請上馬!”袁旭催促道。
漢子沒再推辭,袁軍讓出馬匹,他先將老婦人抱上去,隨後翻身上馬。
“放置婆婆額頭,可緩解發熱!”取下水袋,袁旭扔給了他。
依他之言。漢子將水袋放在老婦額頭。
“水袋!”袁旭向身後袁軍伸出手。
一個袁軍解下水袋遞給他。
再次將水袋扔給漢子,袁旭說道:“喂婆婆喝幾口!”
漢子也是知道,發熱之人多喝些水會好受些。
隻是一路趕來,帶的水已喂老婦飲完。
接過水袋,他想也沒想就解開係繩,喂老婦飲了幾口。
額頭上敷著冰涼的水袋,又喝了幾口清涼的冷水,老婦輕輕嗯了一聲。
“母親!”老婦發出聲音,漢子連忙喚了一聲。
昏迷中的老婦並未給予回應,依舊沉沉睡著。
“不可耽擱。盡速趕路!”
袁旭催促了一聲,率先策馬前衝。
從見到漢子和老婦,他就沒問對方姓甚名誰。直接施以援手。
起先對他還有懷疑,直到他策馬衝出,漢子最後一絲警覺終於卸去。
一路飛馳,足足走了二三十裏,袁旭等人才到東萊城。
進入城內,天色已是有些暗了。
晚間即便到了港口,也不可能有船隻載他們前往蓬萊。
唯有在東萊宿上一夜,第二天一早上路。
帶著眾人直奔官府,令差人尋來醫者。袁旭等人在官府後院安頓下來。
醫者為老婦施了針,又留了些草藥。
親手熬了藥。喂老婦喝下,見她有些退熱。漢子才放下心來。
直到此時,他才想起尚未向袁旭道謝。
離開房間,他發現已是入了深夜。
有心第二天一早再去道謝,卻總覺著心裏總掛著件事情。
思來想去,他決定還是去看看袁旭有未睡下。
袁旭的住處,與安頓漢子和老婦的房間不遠。
門外守著兩名袁軍。
見漢子來了,一個袁軍喝道:“何人?”
“某特來向公子道謝!”
“公子已是睡下……”
“某尚未睡著。”屋內傳出袁旭的聲音:“請他進來吧。”
狐疑的打量著漢子,袁軍冷著臉朝門口噥了下嘴。
向守門袁軍拱了拱手,漢子推門進入屋內。
房間裏點著油燈,昏蒙的光線照在袁旭臉上,使他顯得很是憔悴。
他剛才已是睡著,門外傳來袁軍的喝問,又聽見漢子的聲音,才特意回話。
看出他一臉倦意,漢子連忙說道:“不知公子已是歇下,多有叨擾,萬分惶恐!”
“閣下無須多禮。”袁旭拱了拱手:“婆婆可還安好?”
“醫者施了針,又服了草藥,熱是退了。”
“退熱便好,老人與孩子不同。孩子發熱,還可活蹦亂跳。老人一旦發熱,便不是小事。”
“公子說的是!”漢子說道:“若非公子仗義相助,老母怕是凶多吉少!”
“舉手之勞而已,無須上心。”
“敢問公子高姓大名,此恩此德必將圖報!”
“袁家五子袁旭,閣下可喚某顯歆。”袁旭反問道:“可否告知閣下尊姓大名?”
“東萊太史恭,字子孝!”
“子孝兄!”各自通了名姓,袁旭再次拱手,算作正式見禮。
“公子乃是袁家貴胄,‘兄’字萬萬當不得!”太史恭回禮說道:“老母蒙公子搭救,某無所長,自幼習得武藝,待安頓慈母,願隨在公子身邊做個護衛,以報大恩!”
“父母在,不遠行!”袁旭說道:“子孝如此,某心何安?”
“公子若是不肯,某無以為報,唯有以命還命!”
太史恭執拗至此,袁旭說道:“某無他意,子孝若肯追隨自是求之不得。婆婆獨自留家終究不妥,子孝當可帶上令慈。”
太史恭滿臉愕然。
豪雄招攬猛士,從未聽聞提及可帶老母。
袁旭此舉,倒是出乎他的意料。
“某家二弟早年出外求取功名,已是多年未歸。”太史恭單膝跪地說道:“某正擔憂,若是遠行老母如何安頓,公子竟可容納家慈!自今日始,太史恭追隨公子,生死不棄!”(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