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此後數日,曹軍發起幾次小規模襲擾,全軍推進再沒有過。
蓬萊城頭,袁旭站在田豐、沮授身前。
眺望曹軍,他說道:“數日過去,曹軍雖有進攻卻不疼不癢,他們究竟想做什麽?”
“某曾以為曹軍將至天上來。”田豐說道:“想必是錯了!”
“何止田公錯了,某也錯了。”袁旭說道:“蓬萊過於堅固且又無處落腳,曹軍人數雖眾,卻苦於難以展開。身在海上,糧草必定不多,遲遲不肯進攻,他們究竟想做什麽?”
“連戰連敗,倘若是某,定然也是暫且休整!”沮授說道:“糧草不多,曹軍難以支撐。遲遲不戰,他們必有後手。”
“不好!”望著遠處的曹軍戰船,袁旭眼睛陡然一睜:“即刻傳令斥候,探查四處海域可有曹軍艦船。”
田豐、沮授也是一愣。
“公子是說……”田豐問道。
“蓬萊不缺糧草,圍困數年也是困不死我等!”袁旭說道:“屢攻不克,曹操必是有了其他計較!”
田豐、沮授也是一驚。
沮授說道:“公子之意,可是曹操誌在青州。一旦奪取青州,我等便是再難進入中原。蓬萊不過彈丸之地,往來斷絕早晚疲敝!”
袁旭沒再吭聲。
他突然想明白這件事情,曹軍遲遲不肯出戰,也是有了合理的解釋!
曹軍戰船。
管承、賈詡陪同一人坐在艙內。
此人大約二十七八歲,生的麵皮白淨體態修長。
“德祖來此已有兩日,敢問何時回返?”賈詡拱手問道。
坐與艙內的白淨青年正是曹操帳前幕僚楊修。
此人出身士族,乃是太尉楊彪之子。
雖多智慮,卻因恃才放曠,始終不被曹操重用!
賈詡問及何時回返,楊修笑道:“賈公莫非是在逐客?”
“德祖曲解某意!”賈詡說道:“我等攻伐蓬萊,屢戰而不可得。某問及何時回返,無非請德祖將此處情形呈稟曹公。”
“曹公心意,賈公不知!”楊修笑道:“蓬萊四處環海、城池高深。莫說隻有兩萬兵馬。縱使再多二十萬,也是難以擊破!”
賈詡眉頭微蹙,管承愕然問道:“既是如此,曹公因何令我等前來攻伐?”
“所謂攻伐。不過嚐試而已。”楊修說道:“若可破之,當然再好不過。若是不破,二位隻須困住蓬萊,曹公也是心滿意足!”
“德祖此言究竟何意?”已是明白楊修話中之意,賈詡還是問道。
“賈公果真不知。還是佯作不知?”楊修並未回答,反倒****。
與他相互凝視,賈詡沒再言語。
“蓬萊不過彈丸之地,將之困死,不使其與外界通聯,曹公一旦得了青州,袁顯歆無處登臨中原。他縱有通天之能,又能奈何?”
“德祖不回,可是曹公曾有明令?”賈詡問道。
“何須明令?”楊修說道:“某非武將,曹公身邊有郭奉孝、荀公達等人。似某這等閑人並無用處。押送糧草來此,走與不走,曹公也是懶得多問。”
楊修起身,走到艙口說道:“曹公不欲多問,某便在海上逗留些許時日。每日與賈公飲酒高歌,暢談天下事,豈不美哉?”
素知楊修放曠,賈詡也不願多說:“德祖留於此處自是甚好,隻是曹公若要問起,某卻擔不得罪責!”
楊修說道:“賈公不說。曹公自不會問!”
曹軍圍困蓬萊,戰事暫時止歇。
楊修奉曹操之命押送糧草前往,曹軍擺出常年圍困的態勢。
嶗山灣。
曹操等了數日,始終沒有擊破蓬萊的消息傳回。
不僅如此。他反倒得了消息。
進攻蓬萊,曹軍損失慘重,卻始終沒有半點建樹。
站在海邊,眺望蔚藍大海,曹操說道:“蓬萊如此堅固,不知何日可破?”
“不破青州。隻怕此生難破。”跟在他身後,郭嘉問道:“曹公有何打算?”
“袁顯歆猶如魚刺。”
郭嘉淡然一笑:“雖是魚刺,卻為梗在喉中。曹公所欲,應是河北。”
看了郭嘉一眼,曹操笑道:“知某者奉孝!隻是此處戰事未了,某又怎可輕言進擊河北?”
“曆經官渡、倉亭兩場戰事,袁家雖是衰敗不堪,我軍將士也已疲敝。”郭嘉說道:“袁譚誅殺逢紀,袁尚雖無動作,兄弟二人卻已反目。曹公不如暫回許都,休養生息靜待時機!”
“奉孝之言甚合某心。”曹操說道:“某這便差人前往知會文和,困死蓬萊,袁顯歆不入河北,某將無後顧之憂!”
“楊德祖已至,何須另行差人?”郭嘉說道:“曹公隻須撤軍便是!”
曹操說道:“楊德祖乃是賢才,隻可惜恃才放曠……”
“正因恃才放曠,省卻曹公不少心力。”
“傳令下去,每隔數日向蓬萊運送糧草,大軍整備,撤回許都!”曹操向一旁衛士吩咐。
賈詡、管承圍困蓬萊。
曹操決定撤軍。
遠在荊州新野,劉備將徐庶等人召集廳內。
撚著下巴,劉備滿麵沉思。
“使君召我等前來,不知有何吩咐?”徐庶問道。
“聽聞袁顯歆遭曹操圍困,某心中不安。”劉備說道:“徐州城破,若非袁顯歆,某已喪生曹操之手。而今彼處有難,某又怎肯坐視?”
“使君顧念舊情,某甚欽服!”徐庶說道:“新野不過數千兵馬,縱使北上也是難有建樹。使君何不一邊尋覓良才籌措北進,一邊差人向景升公陳明利害,請他分撥將士北進?”
“景升公為人敦厚,隻怕……”
“某願前往!”徐庶說道:“以某為質,景升公或將調撥兵馬。隻是使君北進,須另覓良才方可!”
“除卻元直,某自何處覓得帷幄之才?”
“昔日某遊曆天下,於南陽曾見一人。”徐庶說道:“此人複姓諸葛,單名一個亮字。字孔明,號臥龍先生。與之談論天下之事,某所獲頗豐!”
“諸葛先生才幹比之元直如何?”劉備眼睛一亮!
“某不如也!”徐庶說道:“若說孔明為灼灼烈日,某則隻是夜間一星!”(未完待續。)
此後數日,曹軍發起幾次小規模襲擾,全軍推進再沒有過。
蓬萊城頭,袁旭站在田豐、沮授身前。
眺望曹軍,他說道:“數日過去,曹軍雖有進攻卻不疼不癢,他們究竟想做什麽?”
“某曾以為曹軍將至天上來。”田豐說道:“想必是錯了!”
“何止田公錯了,某也錯了。”袁旭說道:“蓬萊過於堅固且又無處落腳,曹軍人數雖眾,卻苦於難以展開。身在海上,糧草必定不多,遲遲不肯進攻,他們究竟想做什麽?”
“連戰連敗,倘若是某,定然也是暫且休整!”沮授說道:“糧草不多,曹軍難以支撐。遲遲不戰,他們必有後手。”
“不好!”望著遠處的曹軍戰船,袁旭眼睛陡然一睜:“即刻傳令斥候,探查四處海域可有曹軍艦船。”
田豐、沮授也是一愣。
“公子是說……”田豐問道。
“蓬萊不缺糧草,圍困數年也是困不死我等!”袁旭說道:“屢攻不克,曹操必是有了其他計較!”
田豐、沮授也是一驚。
沮授說道:“公子之意,可是曹操誌在青州。一旦奪取青州,我等便是再難進入中原。蓬萊不過彈丸之地,往來斷絕早晚疲敝!”
袁旭沒再吭聲。
他突然想明白這件事情,曹軍遲遲不肯出戰,也是有了合理的解釋!
曹軍戰船。
管承、賈詡陪同一人坐在艙內。
此人大約二十七八歲,生的麵皮白淨體態修長。
“德祖來此已有兩日,敢問何時回返?”賈詡拱手問道。
坐與艙內的白淨青年正是曹操帳前幕僚楊修。
此人出身士族,乃是太尉楊彪之子。
雖多智慮,卻因恃才放曠,始終不被曹操重用!
賈詡問及何時回返,楊修笑道:“賈公莫非是在逐客?”
“德祖曲解某意!”賈詡說道:“我等攻伐蓬萊,屢戰而不可得。某問及何時回返,無非請德祖將此處情形呈稟曹公。”
“曹公心意,賈公不知!”楊修笑道:“蓬萊四處環海、城池高深。莫說隻有兩萬兵馬。縱使再多二十萬,也是難以擊破!”
賈詡眉頭微蹙,管承愕然問道:“既是如此,曹公因何令我等前來攻伐?”
“所謂攻伐。不過嚐試而已。”楊修說道:“若可破之,當然再好不過。若是不破,二位隻須困住蓬萊,曹公也是心滿意足!”
“德祖此言究竟何意?”已是明白楊修話中之意,賈詡還是問道。
“賈公果真不知。還是佯作不知?”楊修並未回答,反倒****。
與他相互凝視,賈詡沒再言語。
“蓬萊不過彈丸之地,將之困死,不使其與外界通聯,曹公一旦得了青州,袁顯歆無處登臨中原。他縱有通天之能,又能奈何?”
“德祖不回,可是曹公曾有明令?”賈詡問道。
“何須明令?”楊修說道:“某非武將,曹公身邊有郭奉孝、荀公達等人。似某這等閑人並無用處。押送糧草來此,走與不走,曹公也是懶得多問。”
楊修起身,走到艙口說道:“曹公不欲多問,某便在海上逗留些許時日。每日與賈公飲酒高歌,暢談天下事,豈不美哉?”
素知楊修放曠,賈詡也不願多說:“德祖留於此處自是甚好,隻是曹公若要問起,某卻擔不得罪責!”
楊修說道:“賈公不說。曹公自不會問!”
曹軍圍困蓬萊,戰事暫時止歇。
楊修奉曹操之命押送糧草前往,曹軍擺出常年圍困的態勢。
嶗山灣。
曹操等了數日,始終沒有擊破蓬萊的消息傳回。
不僅如此。他反倒得了消息。
進攻蓬萊,曹軍損失慘重,卻始終沒有半點建樹。
站在海邊,眺望蔚藍大海,曹操說道:“蓬萊如此堅固,不知何日可破?”
“不破青州。隻怕此生難破。”跟在他身後,郭嘉問道:“曹公有何打算?”
“袁顯歆猶如魚刺。”
郭嘉淡然一笑:“雖是魚刺,卻為梗在喉中。曹公所欲,應是河北。”
看了郭嘉一眼,曹操笑道:“知某者奉孝!隻是此處戰事未了,某又怎可輕言進擊河北?”
“曆經官渡、倉亭兩場戰事,袁家雖是衰敗不堪,我軍將士也已疲敝。”郭嘉說道:“袁譚誅殺逢紀,袁尚雖無動作,兄弟二人卻已反目。曹公不如暫回許都,休養生息靜待時機!”
“奉孝之言甚合某心。”曹操說道:“某這便差人前往知會文和,困死蓬萊,袁顯歆不入河北,某將無後顧之憂!”
“楊德祖已至,何須另行差人?”郭嘉說道:“曹公隻須撤軍便是!”
曹操說道:“楊德祖乃是賢才,隻可惜恃才放曠……”
“正因恃才放曠,省卻曹公不少心力。”
“傳令下去,每隔數日向蓬萊運送糧草,大軍整備,撤回許都!”曹操向一旁衛士吩咐。
賈詡、管承圍困蓬萊。
曹操決定撤軍。
遠在荊州新野,劉備將徐庶等人召集廳內。
撚著下巴,劉備滿麵沉思。
“使君召我等前來,不知有何吩咐?”徐庶問道。
“聽聞袁顯歆遭曹操圍困,某心中不安。”劉備說道:“徐州城破,若非袁顯歆,某已喪生曹操之手。而今彼處有難,某又怎肯坐視?”
“使君顧念舊情,某甚欽服!”徐庶說道:“新野不過數千兵馬,縱使北上也是難有建樹。使君何不一邊尋覓良才籌措北進,一邊差人向景升公陳明利害,請他分撥將士北進?”
“景升公為人敦厚,隻怕……”
“某願前往!”徐庶說道:“以某為質,景升公或將調撥兵馬。隻是使君北進,須另覓良才方可!”
“除卻元直,某自何處覓得帷幄之才?”
“昔日某遊曆天下,於南陽曾見一人。”徐庶說道:“此人複姓諸葛,單名一個亮字。字孔明,號臥龍先生。與之談論天下之事,某所獲頗豐!”
“諸葛先生才幹比之元直如何?”劉備眼睛一亮!
“某不如也!”徐庶說道:“若說孔明為灼灼烈日,某則隻是夜間一星!”(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