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譚召集袁尚舊部,大軍人數激增到五萬有餘,屯紮在龍湊。
曹操使者求見袁譚,被拒之門外。
袁譚如此,正是中了曹操下懷。
鄴城曹操住處。
謀臣、武將集於一堂,曹操環顧眾人說道:“袁譚拒某使者,已是有心叛亂,你等以為,該當如何?”
“恭喜曹公!”郭嘉起身說道:“袁譚如此,恰是助曹公奪取河北。”
“奉孝請說!”曹操比劃了一下。
郭嘉說道:“袁譚拒見曹公使者,無非有心叛亂,曹公可將罪名坐實,歸還其女,向袁譚宣戰!”
曹操點頭:“某早有此意!”
隨後,他向郭嘉問道:“袁顯歆領軍屯紮延津,眼見將要渡河,某當如何應對?”
“袁顯歆之處,某願前往!”郭嘉說道:“曹公可撥三萬兵馬,必教他難以渡河!”
“奉孝前往,某便放心!”曹操看向夏侯惇,對他說道:“元讓為主將,奉孝非軍師,領兵三萬前往延津,阻截袁顯歆大軍渡河!”
夏侯惇起身應了。
曹操歸還袁譚之女,風影很快將消息傳給袁旭。
夏侯惇、郭嘉帶兵前來攔截,袁旭也是不敢怠慢,將田豐、審配請到帳內。
仨人環坐,袁旭說道:“曹操將某家侄女歸還長兄,已是決心向其用兵,二位對此可有看法?”
審配說道:“曹操早有向長公子用兵之心,所以按兵不動,一來時機未到,二則是忌憚公子。夏侯惇乃是世之猛將,郭嘉又是世之良才。二人領軍三萬前來攔截,我等日後必將血戰連連!”
“公子!”田豐說道:“曹軍前來迎戰,一旦到達延津,我軍再行渡河隻怕已是晚了……”
袁旭向薑俊吩咐:“傳令下去,今日晚間我軍渡河!”
薑俊應聲離去。
來到延津已是有些時日,將士們等待渡河命令也是等的心焦。
得知晚間將要渡河,天海營將士摩拳擦掌,紛紛籌備著渡河的船隻。
率軍向南,夏侯惇與郭嘉並騎而行。
夏侯惇問道:“郭公,袁顯歆大軍屯紮延津,早有渡河時機,因何卻按兵不動,反倒給我等前往阻截留下餘地?”
“元讓以為他留了餘地?”郭嘉微微一笑:“袁顯歆如此,原因有仨!”
“願聞其詳!”夏侯惇拱手討教。
“其一,過早渡河,袁譚尚未與曹公反目,彼必獨力與我軍廝殺。以袁顯歆麾下兵馬,尚不足以抗衡曹公!其二,將士屯紮延津,可觀望我軍動向,隨時做出調整。至於其三,大軍屯紮河邊,卻遲遲不肯下令,一旦命令下達,三軍將士氣勢如虹,與我軍廝殺,將是勢如破竹!”
郭嘉一番分析,夏侯惇這才明白,袁旭領軍到達延津,遲遲不肯渡河,卻要比早早渡河更加恰當。
鎖著眉頭,他有些擔心的向前方望去。
大軍距延津渡口尚遠,待他們趕至,天海營隻怕早已是過了延津渡口。
天色蒙蒙發暗,延津渡口數艘大船載著天海營將士往河岸對麵行去。
站在岸邊,袁旭看著正往對岸行進的大船。
林濤來到他身旁:“大軍渡河,便將與曹軍直麵相對,顯歆可有萬全謀算?”
袁旭淡然一笑:“殿下覺著,世間可有萬全謀劃?”
被他問的一愣,林濤旋即露出淺笑:“顯歆運籌滴水不漏,即便郭嘉來此,定是也將铩羽而歸!”
袁旭搖頭:“郭嘉非同他人,某與之曾有對決。某小勝不絕,郭嘉卻是敗北之中突然發難,往往可將某陷於死地!”
林濤沒再吭聲。
郭嘉的名頭他也是聽過。
他對以往袁旭和郭嘉的爭鬥並不了解,汝南之戰卻是知曉一些。
曹軍將領當時用的就是郭嘉錦囊計,險些將袁旭置之死地!
麵對如此強敵,他還真是暗暗為袁旭捏了把冷汗。
“顯歆何時過河?”過了片刻,林濤問道。
“待到大軍占據對岸!”袁旭說道:“曹軍距此尚遠,我軍一旦登岸,決然不可有半點遲滯,即刻向河北腹地推進。”
林濤點頭不語。
論劍術,就算是十個袁旭,也不夠林濤數劍劈殺。
若論智謀,一百個林濤,也比不得半個袁旭!
望著河岸對麵,林濤說道:“某時常會想,倘若某當初未有學劍,而是學運籌之法,如今可能及得顯歆萬一?”
袁旭微微一笑,對林濤說道:“殿下出身大漢宗廟,乃可繼承大統,論智慮,天下間又有幾人可及殿下?”
“不過虛名而已!”林濤搖頭:“某早先說過,顯歆倘若擊破曹操,大軍再行他處攻伐,某當勸說當今陛下,重用顯歆。至於日後如何,顯歆行事,非某可輕言料斷!”
林濤話中有話,袁旭如何聽不出來。
他淡然一笑,對林濤說道:“殿下所言乃是後話,河北袁家四世三公,乃大漢棟梁之臣,又怎肯輕易做出不臣之事?”
袁旭說話很是委婉,林濤嘴角勾起一抹淺笑,並沒言語。
有些話他說的太早,不僅對袁旭沒有好處,對他更沒有好處!
載著將士們的大船在對岸停靠。
成群的天海營將士紛紛跳上河岸。
待到最先一批將士登岸,大船又往河岸南邊行來。
又一批天海營將士跳上船,往河岸對麵行進。
從日落時分一直到黎明初現,袁旭麾下將士才盡數登岸。
上了河岸,袁旭向薑俊吩咐:“傳令下去,大軍即刻推進,不得有半點遲滯。”
登岸的將士們,甚至連喘息一口的機會都沒有,就隨著袁旭向河北腹地推進。
率軍迎麵而來的郭嘉和夏侯惇,此時也催促將士們加快行進。
“既知袁顯歆率軍加快行進,郭公因何令我軍迎頭殺上?”夏侯惇說道:“敵軍既已登岸,我軍已是無從隔岸阻擊,於何處廝殺,差別應是不大。”
郭嘉淡然一笑說道:“元讓之言謬矣,袁顯歆率軍離開河岸,將士必定疲敝,我軍若可於起屯紮之前殺至,敵軍疲敝,即便不可一戰而定,袁顯歆也將吃些苦頭。”(未完待續。)
曹操使者求見袁譚,被拒之門外。
袁譚如此,正是中了曹操下懷。
鄴城曹操住處。
謀臣、武將集於一堂,曹操環顧眾人說道:“袁譚拒某使者,已是有心叛亂,你等以為,該當如何?”
“恭喜曹公!”郭嘉起身說道:“袁譚如此,恰是助曹公奪取河北。”
“奉孝請說!”曹操比劃了一下。
郭嘉說道:“袁譚拒見曹公使者,無非有心叛亂,曹公可將罪名坐實,歸還其女,向袁譚宣戰!”
曹操點頭:“某早有此意!”
隨後,他向郭嘉問道:“袁顯歆領軍屯紮延津,眼見將要渡河,某當如何應對?”
“袁顯歆之處,某願前往!”郭嘉說道:“曹公可撥三萬兵馬,必教他難以渡河!”
“奉孝前往,某便放心!”曹操看向夏侯惇,對他說道:“元讓為主將,奉孝非軍師,領兵三萬前往延津,阻截袁顯歆大軍渡河!”
夏侯惇起身應了。
曹操歸還袁譚之女,風影很快將消息傳給袁旭。
夏侯惇、郭嘉帶兵前來攔截,袁旭也是不敢怠慢,將田豐、審配請到帳內。
仨人環坐,袁旭說道:“曹操將某家侄女歸還長兄,已是決心向其用兵,二位對此可有看法?”
審配說道:“曹操早有向長公子用兵之心,所以按兵不動,一來時機未到,二則是忌憚公子。夏侯惇乃是世之猛將,郭嘉又是世之良才。二人領軍三萬前來攔截,我等日後必將血戰連連!”
“公子!”田豐說道:“曹軍前來迎戰,一旦到達延津,我軍再行渡河隻怕已是晚了……”
袁旭向薑俊吩咐:“傳令下去,今日晚間我軍渡河!”
薑俊應聲離去。
來到延津已是有些時日,將士們等待渡河命令也是等的心焦。
得知晚間將要渡河,天海營將士摩拳擦掌,紛紛籌備著渡河的船隻。
率軍向南,夏侯惇與郭嘉並騎而行。
夏侯惇問道:“郭公,袁顯歆大軍屯紮延津,早有渡河時機,因何卻按兵不動,反倒給我等前往阻截留下餘地?”
“元讓以為他留了餘地?”郭嘉微微一笑:“袁顯歆如此,原因有仨!”
“願聞其詳!”夏侯惇拱手討教。
“其一,過早渡河,袁譚尚未與曹公反目,彼必獨力與我軍廝殺。以袁顯歆麾下兵馬,尚不足以抗衡曹公!其二,將士屯紮延津,可觀望我軍動向,隨時做出調整。至於其三,大軍屯紮河邊,卻遲遲不肯下令,一旦命令下達,三軍將士氣勢如虹,與我軍廝殺,將是勢如破竹!”
郭嘉一番分析,夏侯惇這才明白,袁旭領軍到達延津,遲遲不肯渡河,卻要比早早渡河更加恰當。
鎖著眉頭,他有些擔心的向前方望去。
大軍距延津渡口尚遠,待他們趕至,天海營隻怕早已是過了延津渡口。
天色蒙蒙發暗,延津渡口數艘大船載著天海營將士往河岸對麵行去。
站在岸邊,袁旭看著正往對岸行進的大船。
林濤來到他身旁:“大軍渡河,便將與曹軍直麵相對,顯歆可有萬全謀算?”
袁旭淡然一笑:“殿下覺著,世間可有萬全謀劃?”
被他問的一愣,林濤旋即露出淺笑:“顯歆運籌滴水不漏,即便郭嘉來此,定是也將铩羽而歸!”
袁旭搖頭:“郭嘉非同他人,某與之曾有對決。某小勝不絕,郭嘉卻是敗北之中突然發難,往往可將某陷於死地!”
林濤沒再吭聲。
郭嘉的名頭他也是聽過。
他對以往袁旭和郭嘉的爭鬥並不了解,汝南之戰卻是知曉一些。
曹軍將領當時用的就是郭嘉錦囊計,險些將袁旭置之死地!
麵對如此強敵,他還真是暗暗為袁旭捏了把冷汗。
“顯歆何時過河?”過了片刻,林濤問道。
“待到大軍占據對岸!”袁旭說道:“曹軍距此尚遠,我軍一旦登岸,決然不可有半點遲滯,即刻向河北腹地推進。”
林濤點頭不語。
論劍術,就算是十個袁旭,也不夠林濤數劍劈殺。
若論智謀,一百個林濤,也比不得半個袁旭!
望著河岸對麵,林濤說道:“某時常會想,倘若某當初未有學劍,而是學運籌之法,如今可能及得顯歆萬一?”
袁旭微微一笑,對林濤說道:“殿下出身大漢宗廟,乃可繼承大統,論智慮,天下間又有幾人可及殿下?”
“不過虛名而已!”林濤搖頭:“某早先說過,顯歆倘若擊破曹操,大軍再行他處攻伐,某當勸說當今陛下,重用顯歆。至於日後如何,顯歆行事,非某可輕言料斷!”
林濤話中有話,袁旭如何聽不出來。
他淡然一笑,對林濤說道:“殿下所言乃是後話,河北袁家四世三公,乃大漢棟梁之臣,又怎肯輕易做出不臣之事?”
袁旭說話很是委婉,林濤嘴角勾起一抹淺笑,並沒言語。
有些話他說的太早,不僅對袁旭沒有好處,對他更沒有好處!
載著將士們的大船在對岸停靠。
成群的天海營將士紛紛跳上河岸。
待到最先一批將士登岸,大船又往河岸南邊行來。
又一批天海營將士跳上船,往河岸對麵行進。
從日落時分一直到黎明初現,袁旭麾下將士才盡數登岸。
上了河岸,袁旭向薑俊吩咐:“傳令下去,大軍即刻推進,不得有半點遲滯。”
登岸的將士們,甚至連喘息一口的機會都沒有,就隨著袁旭向河北腹地推進。
率軍迎麵而來的郭嘉和夏侯惇,此時也催促將士們加快行進。
“既知袁顯歆率軍加快行進,郭公因何令我軍迎頭殺上?”夏侯惇說道:“敵軍既已登岸,我軍已是無從隔岸阻擊,於何處廝殺,差別應是不大。”
郭嘉淡然一笑說道:“元讓之言謬矣,袁顯歆率軍離開河岸,將士必定疲敝,我軍若可於起屯紮之前殺至,敵軍疲敝,即便不可一戰而定,袁顯歆也將吃些苦頭。”(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