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譚兵敗,萬餘大軍遭六百虎豹騎擊破的消息傳到袁旭耳中。
田豐等人一片嘩然,唯獨袁旭泰然自若。
“一萬餘人,竟非六百虎豹騎敵手。”審配抱拳說道:“曹操麾下精銳如此勇猛,公子當早做謀算!”
“並非虎豹騎勇猛。”袁旭說道:“隻因長兄麾下將士軍心渙散,尚未與虎豹騎對陣,已是折了銳氣,因而才有此敗。”
眾人麵麵相覷,無人應對。
袁旭說的雖不是沒有道理,然而一萬五千人敗於六百人之手,還是令人想不通透。
被曹軍擊破,袁譚率領殘兵退往南皮,曹操尾隨其後,半步不肯落下。
退到清河,袁譚下令大軍駐紮等待曹軍。
尾隨其後,到達南皮附近,曹操反倒駐紮下來,不肯輕易進軍。
兩支大軍相互對峙,戰局進入僵持階段。
立於軍營內搭起的高台,望著清河方向,曹操向荀攸問道:“袁譚已是強弩之末,公達因何勸某止步不前。”
“袁譚陷於死地,雖是必敗,卻有必死之心!”荀攸說道:“此處毗鄰遼東,河北袁家與烏桓向來交好,袁紹早年曾封峭王為單於,大軍進擊袁譚,難保烏桓無有動作!”
“烏桓?”曹操眉頭鎖了起來。
烏桓常年盤踞北方,但凡族人均擅騎射。
曹操倒不擔心烏桓人如何了得,他真正擔心的,是烏桓騎兵襲擾,袁譚趁勢發難。
沉思片刻,曹操問道:“公達以為如何可令烏桓放棄馳援袁譚?”
“不知曹公可還記得前些日子來投的袁尚宿將?”
“你是說牽招?”
“正是!”荀攸說道:“此人曾勸高幹迎納袁尚。倘若高幹果真依計行事,與袁譚、袁熙互成犄角,我軍奪取河北將遙遙無期!”
捋著胡須,曹操點頭。
“自此可見,此人眼光獨到,堪當此任!”
曹操沉吟片刻,向荀攸問道:“牽招乃是袁家宿將,烏桓有心馳援袁譚,他怎肯前往遊說?”
“因勸說高幹,牽招險些招來殺身之禍。若非曹公收留,他早已客死荒野,又怎會有今日。”荀攸說道:“與之曉以利害,他必盡心而為。”
不等曹操說話,荀攸接著說道:“此事曹公不可親為,某願代為行事。”
“有勞公達!”曹操拱了拱手。
向曹操告了個退,荀攸下了高台。
牽招投效時日不多,身份當然不會太過尊貴。
投效曹操,他與幾名幕僚住在同一頂帳篷內。
坐在帳內,正翻看著一本書,帳簾被人掀開,兩個人走了進來。
與牽招同在帳內的,還有幾名幕僚。
家倆人來到,眾人紛紛起身行禮:“見過荀公!”
來到帳內的正是荀攸和他隨身衛士。
朝眾人點了下頭,荀攸說道:“某與牽公有話要說,還望諸公先行回避!”
眾人紛紛應聲退下。
帳篷內,隻餘下牽招和荀攸以及荀攸身旁衛士。
環顧帳內,見有著數處鋪蓋,荀攸問道:“牽公在此,可覺著住的擁擠?”
荀攸是曹操身邊當紅幕僚,他的待遇當然不是尋常幕僚可比。
牽招抱拳躬身說道:“承蒙荀公掛念,此處不覺擁擠。”
“聽聞牽公早先曾勸高幹迎納袁尚,卻未被高幹所用,不知可有此事?”
提起此事,牽招額頭頓時沁出冷汗。
保持著抱拳躬身的姿勢,他連半聲也沒敢言語。
“可惜了!”荀攸微微一笑:“高幹倘若依著牽公,與袁熙、袁譚彼此為照應,共同阻截曹公。三五年之內,河北決然不會易主!”
不知荀攸說這些是什麽意思,牽招沒敢應聲。
凝視牽招,荀攸長籲短歎之後說道:“高幹匹夫不知用人,平白坐失良機。”
“荀公來此,莫非與某算舊賬?”牽招問道。
“牽公多慮!”荀攸淡然笑道:“昔日牽公於袁尚麾下,因督糧逗留並州。袁尚為曹公擊破,牽公當然要為故主謀劃。”
滿麵疑惑看著荀攸,牽招問道:“荀公何意,還請明示。”
再次環顧四周,荀攸說道:“有處寬敞所在,不知牽公可肯前往?”
牽招沒有應聲,臉上狐疑比先前更盛。
“牽公投效曹公,若無建功,日後若再有難,隻怕無人庇護。”荀攸說道:“倘若曹公見疑,回返袁家絕無可能!袁顯歆麾下能人眾多,又豈會在意牽公?”
荀攸話中流露出威脅。
牽招聽的後脊梁冷汗直冒。
自打投效曹操,他確實半點功勞也不曾建過。
“還請荀公指點明路!”牽招躬身行了個大禮。
“袁譚退守南皮,駐軍清河。”荀攸說道:“曹公有心進擊,然而烏桓峭王卻離此處甚近。倘若烏桓出兵,曹公雖可獲勝,折損卻是不少。不知牽公可肯前往說服峭王,無須他出兵相助,兩軍開戰隻須坐視不理便可!”
抬頭看著荀攸,牽招問道:“隻是如此?”
“隻是如此!”荀攸點頭,朝身後衛士招了下手。
衛士取出一卷絲帛,雙手捧著遞到牽招麵前。
接過絲帛,牽招展開匆匆瀏覽。
絲帛上,是曹操親手頒布的敕封。
封烏桓峭王為真單於!
捧著絲帛,牽招向荀攸問道:“曹公隻欲敕封峭王真單於,並無其他好處?”
“財貨人口,對曹公來說都是極其緊要!”荀攸說道:“當今陛下倚重曹公,此敕令出自曹公之手,便如陛下旨意。大漢天子敕封烏桓單於,豈是尋常豪雄可比?”
牽招沒再多問,對荀攸說道:“荀公放心,某這便啟程前往烏桓,定勸烏桓峭王按兵不動!”
“有勞牽公!”荀攸向牽招回了一禮說道:“某這便令人為牽公備辦盤川,以作路途之用!”
牽招應允前往烏桓,荀攸退出帳篷,向曹操複命。
帳內。
捧著曹操親自頒發的敕令,牽招心情極其複雜。
袁譚乃是袁家長子,他早先雖是輔弼袁尚,對袁譚還是有著幾分敬畏。
此次前往烏桓,一旦勸說峭王成功,自此往後,他與袁家再無情義可言。(未完待續。)
田豐等人一片嘩然,唯獨袁旭泰然自若。
“一萬餘人,竟非六百虎豹騎敵手。”審配抱拳說道:“曹操麾下精銳如此勇猛,公子當早做謀算!”
“並非虎豹騎勇猛。”袁旭說道:“隻因長兄麾下將士軍心渙散,尚未與虎豹騎對陣,已是折了銳氣,因而才有此敗。”
眾人麵麵相覷,無人應對。
袁旭說的雖不是沒有道理,然而一萬五千人敗於六百人之手,還是令人想不通透。
被曹軍擊破,袁譚率領殘兵退往南皮,曹操尾隨其後,半步不肯落下。
退到清河,袁譚下令大軍駐紮等待曹軍。
尾隨其後,到達南皮附近,曹操反倒駐紮下來,不肯輕易進軍。
兩支大軍相互對峙,戰局進入僵持階段。
立於軍營內搭起的高台,望著清河方向,曹操向荀攸問道:“袁譚已是強弩之末,公達因何勸某止步不前。”
“袁譚陷於死地,雖是必敗,卻有必死之心!”荀攸說道:“此處毗鄰遼東,河北袁家與烏桓向來交好,袁紹早年曾封峭王為單於,大軍進擊袁譚,難保烏桓無有動作!”
“烏桓?”曹操眉頭鎖了起來。
烏桓常年盤踞北方,但凡族人均擅騎射。
曹操倒不擔心烏桓人如何了得,他真正擔心的,是烏桓騎兵襲擾,袁譚趁勢發難。
沉思片刻,曹操問道:“公達以為如何可令烏桓放棄馳援袁譚?”
“不知曹公可還記得前些日子來投的袁尚宿將?”
“你是說牽招?”
“正是!”荀攸說道:“此人曾勸高幹迎納袁尚。倘若高幹果真依計行事,與袁譚、袁熙互成犄角,我軍奪取河北將遙遙無期!”
捋著胡須,曹操點頭。
“自此可見,此人眼光獨到,堪當此任!”
曹操沉吟片刻,向荀攸問道:“牽招乃是袁家宿將,烏桓有心馳援袁譚,他怎肯前往遊說?”
“因勸說高幹,牽招險些招來殺身之禍。若非曹公收留,他早已客死荒野,又怎會有今日。”荀攸說道:“與之曉以利害,他必盡心而為。”
不等曹操說話,荀攸接著說道:“此事曹公不可親為,某願代為行事。”
“有勞公達!”曹操拱了拱手。
向曹操告了個退,荀攸下了高台。
牽招投效時日不多,身份當然不會太過尊貴。
投效曹操,他與幾名幕僚住在同一頂帳篷內。
坐在帳內,正翻看著一本書,帳簾被人掀開,兩個人走了進來。
與牽招同在帳內的,還有幾名幕僚。
家倆人來到,眾人紛紛起身行禮:“見過荀公!”
來到帳內的正是荀攸和他隨身衛士。
朝眾人點了下頭,荀攸說道:“某與牽公有話要說,還望諸公先行回避!”
眾人紛紛應聲退下。
帳篷內,隻餘下牽招和荀攸以及荀攸身旁衛士。
環顧帳內,見有著數處鋪蓋,荀攸問道:“牽公在此,可覺著住的擁擠?”
荀攸是曹操身邊當紅幕僚,他的待遇當然不是尋常幕僚可比。
牽招抱拳躬身說道:“承蒙荀公掛念,此處不覺擁擠。”
“聽聞牽公早先曾勸高幹迎納袁尚,卻未被高幹所用,不知可有此事?”
提起此事,牽招額頭頓時沁出冷汗。
保持著抱拳躬身的姿勢,他連半聲也沒敢言語。
“可惜了!”荀攸微微一笑:“高幹倘若依著牽公,與袁熙、袁譚彼此為照應,共同阻截曹公。三五年之內,河北決然不會易主!”
不知荀攸說這些是什麽意思,牽招沒敢應聲。
凝視牽招,荀攸長籲短歎之後說道:“高幹匹夫不知用人,平白坐失良機。”
“荀公來此,莫非與某算舊賬?”牽招問道。
“牽公多慮!”荀攸淡然笑道:“昔日牽公於袁尚麾下,因督糧逗留並州。袁尚為曹公擊破,牽公當然要為故主謀劃。”
滿麵疑惑看著荀攸,牽招問道:“荀公何意,還請明示。”
再次環顧四周,荀攸說道:“有處寬敞所在,不知牽公可肯前往?”
牽招沒有應聲,臉上狐疑比先前更盛。
“牽公投效曹公,若無建功,日後若再有難,隻怕無人庇護。”荀攸說道:“倘若曹公見疑,回返袁家絕無可能!袁顯歆麾下能人眾多,又豈會在意牽公?”
荀攸話中流露出威脅。
牽招聽的後脊梁冷汗直冒。
自打投效曹操,他確實半點功勞也不曾建過。
“還請荀公指點明路!”牽招躬身行了個大禮。
“袁譚退守南皮,駐軍清河。”荀攸說道:“曹公有心進擊,然而烏桓峭王卻離此處甚近。倘若烏桓出兵,曹公雖可獲勝,折損卻是不少。不知牽公可肯前往說服峭王,無須他出兵相助,兩軍開戰隻須坐視不理便可!”
抬頭看著荀攸,牽招問道:“隻是如此?”
“隻是如此!”荀攸點頭,朝身後衛士招了下手。
衛士取出一卷絲帛,雙手捧著遞到牽招麵前。
接過絲帛,牽招展開匆匆瀏覽。
絲帛上,是曹操親手頒布的敕封。
封烏桓峭王為真單於!
捧著絲帛,牽招向荀攸問道:“曹公隻欲敕封峭王真單於,並無其他好處?”
“財貨人口,對曹公來說都是極其緊要!”荀攸說道:“當今陛下倚重曹公,此敕令出自曹公之手,便如陛下旨意。大漢天子敕封烏桓單於,豈是尋常豪雄可比?”
牽招沒再多問,對荀攸說道:“荀公放心,某這便啟程前往烏桓,定勸烏桓峭王按兵不動!”
“有勞牽公!”荀攸向牽招回了一禮說道:“某這便令人為牽公備辦盤川,以作路途之用!”
牽招應允前往烏桓,荀攸退出帳篷,向曹操複命。
帳內。
捧著曹操親自頒發的敕令,牽招心情極其複雜。
袁譚乃是袁家長子,他早先雖是輔弼袁尚,對袁譚還是有著幾分敬畏。
此次前往烏桓,一旦勸說峭王成功,自此往後,他與袁家再無情義可言。(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