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今日第三更奉上,九點左右,第四更會繼續奉上,敬請期待……)


    朐縣縣城位於朐山北側麵,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在此建立了朐縣,並立石闕,作為秦的東門。


    在秦漢時期,朐縣已是能泊數百隻商船的開放商埠。秦始皇五次東巡,三次途徑海州,使之成為當時唯一對海外開放的門戶。


    東漢初年,日本國王遣使入漢都洛陽進貢,願為漢臣藩。求漢皇賜名,漢以其人矮,遂賜“倭國”。其王又求漢皇賜封,光武帝又賜其為“倭奴王”。其使者先後數次渡海來到漢朝,從朐縣登岸的次數,就有五次。


    所以說,朐縣並非隻是一個簡單的縣邑,更是一個海港的港口,經過多年的發展,這裏已經形成了一個重要的港口,客商們大多雲集此處,用船進行運輸,向江南、河北輸送他們的貨物。


    也正因為如此,鹽商才會看中這裏,做為集散和分銷貨物的地點。


    根據斥候回報,這次造反的鹽商姓李,叫李倫,是朐縣的大姓,也是世代經商,其家產僅次於糜竺。不過,與糜竺不同,糜竺經商靠的是誠信,而這個姓李的鹽商靠的則是偷奸耍滑。


    李倫也是以私鹽起家,在糜竺經商的時期,李家隻不過是小打小鬧而已。真正的崛起是在最近幾年。


    最近幾年糜竺棄商從政,並且舉家遷徙到了郯城,更是變賣了祖上留下來的鹽田,所以李倫才會得到這個機會,開始瘋狂的販賣私鹽,可以說李倫就是一個暴發戶。


    李倫遂豢養起門客、死士,依靠其財富,在朐縣一帶作威作福,逐漸成為了一方惡霸。除此之外,李倫還勾結海賊,專門劫掠商船,儼然已經成為了亦商亦賊的人物。


    不過,李倫還是很聰明的,他每年都拿出許多錢財做為封口費,以至於朐縣的縣令欺上瞞下,與其同流合汙。


    張彥執掌徐州後,一改陶謙時代的吏治,選拔清廉有作為的年輕人擔任縣令,這才對朐縣一帶有了一些了解。


    但當時張彥正處在戰爭階段,率軍在外征戰,東海太守糜竺也認識李倫,便寫信勸告李倫,李倫這才收斂了許多。


    但這次張彥準備鹽鐵官營,並且對販賣私鹽還要收稅,一下子觸怒了李倫,李倫一不做二不休,勾結海賊,殺死朐縣縣令,占據了朐縣縣城,公然造反。


    朐縣縣城南邊是山,北邊是海,所以隻有東西兩門。


    張彥帶著三百騎兵,很快便到了朐縣的縣城外麵,當即讓人前去叫陣。


    不一會兒功夫,五大三粗的李倫便登上了朐縣的城牆,見到城外來了三百官軍的騎兵,咧嘴笑道:“區區三百人,有何懼哉?”


    李倫當即讓他所豢養的一名門客帶著一千部眾便出了城,直接去攻擊官軍的騎兵。


    張彥騎在馬背上,一動不動的,見反賊來攻,他隻把手向前一招,背後的三百騎兵便蜂擁而出,衝向了那群來攻擊的反賊,猶如一群野狼進入了羊群,殺的那群反賊哭爹喊娘。


    騎兵的一陣突擊,反賊便抵擋不住了,立刻往城裏逃。


    城牆上的李倫看見如此一幕,才知道什麽是真正的差距,他能聚眾造反,斬殺縣裏麵的衙役,但麵對正規的軍隊,他的部眾簡直不堪一擊,非但沒有殺死一個敵人,反而死傷過半,屍體遍地。


    官軍騎兵沒有展開追擊,而是又回到了張彥的身邊,其中一個騎兵衝著城樓上的李倫喊道:“爾等反賊,速速投降,否則的話,隻有死路一條!”


    李倫下令關上了城門,雖然官軍厲害,但畢竟兵少,他也不怎麽害怕,何況,他還有海賊相助,不一定會輸。


    於是,他叫來了心腹,讓他們去鬱洲山找海賊來助!


    鬱洲山位於朐縣東邊海外的一座島上,李倫勾結海賊造反,將這座小島許給了海賊,海賊這才幫助李倫造反,斬殺了朐縣的縣令,占據了朐縣的縣城。


    李倫的心腹乘船渡海,來到鬱洲山後,便去見海賊的頭目。


    海賊共有兩個頭目,一個是九江下蔡人,姓周名泰,字幼平;另一個則是九江壽春人,姓蔣名欽,字公奕。


    如今天下動蕩,各地豪強、惡霸更是不斷的殘害百姓,這兩個人都是因為殺了當地的惡霸,而亡命江湖的。


    兩人巧遇在一起後,便在江淮一帶做起了劫富濟貧的賊寇,後來更是招募了一批敢死之士,專門以劫掠為生。


    袁術占據淮南之後,便派遣紀靈攻擊周泰、蔣欽這夥江賊,他們寡不敵眾,被紀靈打敗,落荒而逃,流落到了海西一帶,這才結識了鹽商李倫,經常被李倫利用,搶掠過往商船,這才成為了海賊。


    周泰、蔣欽正在寨中喝酒,忽然聽聞李倫派人到來,便予以接見。


    “周壯士、蔣壯士,我家主人派我前來,告知二位壯士,官軍已經派兵來圍剿了,我家主人抵擋不住,特來請二位壯士帶兵到朐縣縣城與官軍一戰!”


    周泰道:“官軍來了多少人?”


    “隻有三百人,都是騎兵。”


    “區區三百人,你家主人就抵擋不住了,可見你家主人平日豢養的死士是多麽的不中用!不過,這是你家主人的事情,與我們有什麽關係?我們憑什麽為你家主人上陣殺敵?”周泰笑道。


    “我家主人說了,若是兩位壯士能帶兵救援的話,隻要打跑了官軍,我家主人一定會加倍奉上酬謝的錢糧!”


    一聽到錢糧二字,周泰的眼睛裏頓時泛出了一絲光芒,他瞅了瞅身邊的蔣欽,見蔣欽點了點頭,這才說道:“你且回去稟告你家主人,我整頓兵馬後,隨後就到!”


    “喏!那我先告辭了。”


    等到李倫的心腹走了之後,周泰便對蔣欽道:“李倫為富不仁,一直在利用我們,以前我們被蒙在鼓裏,幫助他做了不少壞事,現在想起來,我非常的後悔。這次如果他不是許給我們這座小島,我也絕對不會幫他。現在他被官軍討伐,與我們沒有任何關係,我們憑什麽要幫他?”


    蔣欽道:“你說的都對,但是我們剛剛占據鬱洲山,總算有了立足之地,但在錢糧上,卻少的可憐。李倫是當地的大戶,如果幫他擊敗一次官軍,他就給我們一些錢糧,這樣比我們自己種植要來的快很多。再說,唇亡齒寒。李倫要是被官軍斬殺了,官軍下一個對付的就是幫助李倫造反的我們。所以,我們現在和李倫,都在同一條船上,有了李倫當擋箭牌,我們才能在鬱洲山長期住下去!”


    “你說的也很對,那麽就點齊兵馬,準備去朐縣縣城迎戰官軍吧!”


    二人商量已定,周泰便點齊了五百海賊,乘坐船隻渡到了對岸,很快便進入了朐縣的縣城,卻留蔣欽駐守鬱洲山。


    李倫聽聞周泰來了,喜出望外,急忙親自相迎。


    周泰跟隨李倫一起來到了縣城的城牆上,掃視了一眼城外矗立著的官軍。但見官軍兵戎整齊,為首一人更是威風凜凜,但整支隊伍都沒有打任何旗號,也看不出來對方到底是何來曆。


    “這是哪裏來的兵馬?”周泰問道。


    李倫道:“這些騎兵是從郯城來的,應該是太守糜竺的兵馬,但那個領兵的卻並非糜竺,也許是一個軍司馬吧!”


    “管他哪裏來的兵馬,區區三百騎兵,就讓你害怕成這個樣子了?”周泰道。


    李倫訕笑道:“我的部下,欺負百姓,打跑衙役還行,對付正規軍隊,還是得靠周壯士……”


    “少在這裏溜須拍馬,我幫你打退官軍之後,你準備給我多少好處?”


    李倫道:“我準備給你一千金,一萬石糧……”


    周泰聽後,冷笑了一聲,轉身便走,譏諷的道:“這麽少的好處,不值得我為你拚命。你可別忘記了,這次來的是正規軍,還都是騎兵,非常的不好對付。反正我也不想趟這渾水,還是你對付他們吧!”


    “周壯士留步,要是覺得少的話,我們還可以再商量。這樣吧,我給你三千金,三萬石糧,你覺得如何?”


    周泰停住了腳步,轉過身子,衝李倫笑了笑,說道:“這才對嘛,隻有這樣,才能顯示出你的誠意嘛。”


    李倫鬆了一口氣,問道:“你準備怎麽對付他們?”


    “當然是出城決戰了,難道要龜縮在這裏當縮頭烏龜嗎?”周泰道。


    李倫歡喜異常,當即讓人打開了城門,周泰下了城樓,帶領五百部下便出了縣城,與張彥等三百騎兵對圓而出。


    周泰手持一杆鐵槍,頭上戴著一頂搶來的熟銅盔,身上披著一件鐵甲,胯下騎著一匹棗紅色的戰馬,麵目冷峻,凶相畢露。


    張彥見城裏又出來了一支隊伍,但這支隊伍與之前有所不同,他們雖然穿著不太統一,但頭上都纏著一條紅巾,為首一人更是威風凜凜,頭盔下麵是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左邊的臉頰上更有一個很深的刀疤,讓人看後,有種不寒而栗的感覺。


    周泰策馬向前走了兩步,將手中鐵槍向著張彥一挑,便大聲叫囂道:“識相的就趕快退走,不然爺爺送你下地獄!”


    網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縱橫三國的鐵血騎兵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我的傷心誰做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我的傷心誰做主並收藏縱橫三國的鐵血騎兵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