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三月,正是草長鶯飛之時,和煦的陽光普照在大地上,使得人們倍感溫暖。


    冬去春來,積雪消融,早春時略帶著的一點寒意,如今都被春風吹散。


    大漢興平二年,三月二十日。


    這天,剛剛抵達洛陽城的張彥、太史慈、許褚等人,沒有在洛陽停留,繼續帶領著一萬騎兵,火速馳往新安縣。


    新安縣距離洛陽隻有七十裏,境內有一處雄關,稱作函穀關。據悉,東歸的天子,已經抵達新安縣城,距離函穀關隻有數裏之遙,那些護衛天子的軍隊,肯定知道占據函穀關,狙擊李傕、郭汜、張濟等人的追兵。


    所以,張彥的目標,就是函穀關,隻要占據了函穀關,以其險要的地勢,阻擋李傕、郭汜、張濟等人的前進,不讓其東進一步。


    此處的函穀關,並非是戰國時秦國所興建的函穀關,而是始建於漢武帝時期。秦的函穀關,在弘農一帶,漢朝建立後,秦朝的函穀關逐漸荒廢,漢武帝時期,樓船將軍楊仆為了能夠讓自己成為關中人,便上奏漢武帝,將函穀關東移了三百多裏,在此重新建立了新的函穀關,而秦朝的函穀關則被逐漸廢棄,被重新設立為弘農郡。


    張彥等人,馬不停蹄的沿著官道向西急進,沿途經過河南縣城、穀城,都均留下一千騎兵駐守,留作接應。


    此時此刻,函穀關內外正在激戰,張揚、楊奉、楊定、李樂、韓暹、胡才、去卑等人分別帶領兵馬堅守在函穀關的西門。成功的將李傕、郭汜、張濟的兵馬阻在了關門之外,董承則率兵護衛著當今天子。以及文武百官躲在函穀關的東門。


    張揚、楊奉、楊定等人依靠函穀關的險要,守在關城上,用弓箭不停的向關外的李傕、郭汜、張濟等人放箭,而李傕、郭汜、張濟等人也讓弓箭手進行反擊。


    一時間,成百上千的箭矢在兩軍之間飛來飛去,不斷的有人被射死。但是。這邊剛被射死,那邊又補充了上來,函穀關地段狹窄,李傕、郭汜、張濟雖然兵馬雖多,卻始終派不上用場,而張揚、楊奉、楊定等人也不敢輕易離開,兩軍就這樣用弓箭互相對峙著。從正午時分,一直到現在。已經差不多兩個時辰了。


    眼看著夕陽西下,暮色四合,一個攻不進去,一個卻走不掉,兩軍就這樣僵持在了這裏。


    漸漸的,兩軍都疲憊不堪,弓箭手連番射擊,手臂累的都夠嗆。無奈之下,隻好每隔一段時間,就換一批弓箭手。


    就在兩軍僵持不下時,滾雷般的馬蹄聲由遠而近官路紅顏。大地似乎都在顫抖著,這雄渾壯麗的聲音,像是一個鈍器,在不停地敲打著眾人的心門。


    位於函穀關東門的董承最先感受到了這氣勢雄渾的變化,立刻登上關城向東眺望。


    但見暮色之中的狹窄官道上,成群結隊的騎兵呼嘯而來,沿著官道一直延伸出好遠好遠,萬馬奔騰,川流不息,無休無止,一眼望不到頭。


    自西遷到長安之後,董承還是第一次見到如此雄壯的軍隊,這樣的氣勢,這樣的軍容,都讓他驚訝不已。


    董承仔細眺望,但見隊伍中一麵“張”字的大旗正在迎風飄展,衝在最前麵的那一個人,戴盔披甲,雙眼如炬,麵目冷峻,遠遠看去,威武不凡。


    等到再靠近一點,董承終於看清了此人的麵容,一直提心吊膽不知道何處兵馬的他,臉上頓時露出了無比喜悅的笑容,不禁失聲叫道:“原來是張彥……”


    董承做夢都沒想到,張彥竟然有如此雄壯的軍隊,放眼天下,手底下能有一萬騎兵的諸侯,又能有幾人?


    “援軍來了,援軍來了……”董承興高采烈的大聲喊叫著,一邊命人打開關門放張彥等人進入關內,一邊從城牆上跑了下來,急忙去見天子,向天子稟告這個好消息。


    天子失魂落魄的躲在關城之內,文武百官環繞在其身邊,每一個人都愁眉苦臉的,衣服破爛不堪,更是一臉的倦容。


    連連的慘叫聲已經在耳邊環繞了許久,滾滾的馬蹄聲一來,天子與文武百官都感覺到雪上加霜,以為是李傕、郭汜、張濟的兵馬來了,戰戰兢兢的。


    “陛下……陛下……”


    董承一邊跑,一邊大聲的喊叫著,臉上再也抑製不住內心的喜悅了,快步的朝天子跟前跑了過去。


    年僅十四歲的劉協是當今漢朝的天子,此時的劉協麵容憔悴,一路上為了逃命,弄得身心疲憊,蓬頭垢麵的,就連衣服也被樹枝、灌木刮破了許多,看上去就像是一個要飯的叫花子。


    然而,膚色白皙的他,渾身上下都透著一股子貴氣,身上的穿戴也都是極為奢侈,一眼便能分辨出其華貴的身份。


    劉協麵容瘦幹,身體消瘦,身材也較為矮小,深陷的眼窩周圍又一圈熏黑,似乎是沒有休息好而造成的黑眼圈。


    至於他的相貌,卻極為清俊,算得上是一個奶油小生了。


    聽到董承的大喊大叫,腹中早已經饑腸轆轆的劉協有氣無力的問道:“關外發生了什麽情況?”


    董承一臉喜悅的跪在了劉協的身邊,朗聲叫道:“啟稟陛下,我們的援軍來了……”


    “援軍?”劉協聽到這句話後,頓時吃了一驚,整個人也變得精神抖擻了許多,急忙問道,“哪裏來的援軍?”


    “陛下,鎮東將軍張彥親自率領千軍萬馬前來救駕,如今已到關門外,我已經讓人打開了關門,這下陛下再也不用擔心回不了洛陽了!”董承興奮的道。


    “你說的……都是真的?”劉協將信將疑的問道。


    “微臣所說的都是千真萬確,絕無半點虛言。陛下若是不信,這就和微臣一起去關門外看看。”


    文武百官們。聽到董承說到的這個好消息,臉上的愁容都盡皆散了出去。跟隨著劉協,一同朝函穀關的東門走去。


    此時,函穀關的東門大開,張彥率領騎兵,一馬當先,身先士卒瘋狂網絡全文閱讀。衝在最前麵,見關門大開,毫不猶豫的策馬馳入了關門。


    一進入關門,張彥便急忙勒住了馬匹,停留在關門口,趾高氣揚的對守衛關門的士兵喝問道:“我乃鎮東將軍張彥,陛下現在何處?”


    張彥的聲音尚在空氣中打轉。但見一群穿著殘破官袍的人簇擁著一個十四歲的男孩從關城裏麵走了出來,董承更是攙扶著那個男孩。


    張彥見這個男孩身披龍袍。頭戴皇冠,不是當今天子劉協,又會是誰。


    於是,張彥立刻翻身跳下馬背,徑直走到了劉協的麵前,當即單膝跪在地上,雙手抱拳道:“臣鎮東將軍張彥,救駕來遲。還請陛下恕罪!”


    劉協見張彥身軀高大,體魄強壯,頗有幾分威武,當即親自將張彥扶了起來。一臉笑意的說道:“愛卿快快平身,愛卿來的正是時候,一點都不遲。”


    張彥從地上站了起來,太史慈、許褚率領騎兵分別趕到,直接將關城堵得水泄不通。


    劉協見張彥部下騎兵個個精壯,內心大喜,心想此番有張彥相助,東歸有望了。


    張彥掃了一眼偌大的函穀關城,當即抱拳道:“陛下,臣帶來了八千精騎,其餘兵馬都在後麵,函穀關城太小,不適合陛下在此停留,還請陛下率領文武百官移駕穀城,臣率軍在此負責擋住李傕、郭汜、張濟的軍隊。”


    劉協連連點頭,一把握住張彥的手,顫巍巍的道:“朕的性命,就托付給愛卿了!”


    “陛下放心,臣已經讓人在穀城準備好了一切,我派人護送陛下先行,待我擊退李傕、郭汜、張濟等人,再到穀城與陛下回合!”


    “如此甚好。”


    於是,張彥派遣一千精騎,護送著天子劉協、董承,以及文武百官,一路向東,朝穀城方向而去。


    張彥則帶領著太史慈、許褚二人以及七千精騎,馳入函穀關城之中。


    函穀關城雖然狹窄,但足夠長,東西有好幾裏長,建造在狹窄的地帶上,足夠將七千精騎容納下來。


    張彥一入函穀關城,便直接向西門而去。


    此時的函穀關西門附近,雙方交戰已經沒有那麽激烈了,但是還在繼續戰鬥,眼看天色就要黑了,雙方始終沒有停歇的意思。


    函穀關外,李傕、郭汜、張濟都急的團團轉,函穀關易守難攻,眾人來的急,又沒有攜帶攻城武器,久攻不下,眼看著天色將黑,卻絲毫不敢有一絲半點的鬆懈,生怕會出現什麽岔子。


    “給我攻,不停的攻,無論如何,都要攻破此關!”李傕揮著長槍指揮著士兵戰鬥,發出了歇斯底裏的叫喊。


    函穀關的城牆上,張揚、楊奉、楊定等人都同仇敵愾,借助高牆,拚命的死守,誰也不敢退縮。因為他們知道,函穀關是他們最後的一道防線,一旦被攻破,以東都是平原,再想與李傕、郭汜、張濟交鋒,就形同與送死!


    可是,將士們疲憊不堪,幾天時間的連番交戰,也讓士兵們叫苦不迭,兵士大多受傷,防守的力量,也越來越小。


    就在這時,函穀關城裏忽然響起了滾雷般的馬蹄聲,讓張揚、楊奉、楊定、李樂、胡才、韓暹、去卑等人都緊張萬分,心中更是充滿了恐懼,都在暗想,難不成,李傕、郭汜、張濟的兵馬,繞過了函穀關,從背後殺來?


    (注:本文中以後所提及的函穀關,均為新安縣的漢代函穀關,並非是現在三門峽市靈寶境內的秦朝函穀關,請不要對號入座,特此注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縱橫三國的鐵血騎兵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我的傷心誰做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我的傷心誰做主並收藏縱橫三國的鐵血騎兵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