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來說話!”張彥朗聲道。(..tw無彈窗廣告)


    “謝殿下!”閻圃緩緩的從地上站了起來,一直低著頭,不敢直視,而且大廳內站滿了朝中文武,更讓他的心裏有了一絲的緊張感。


    “張魯憑借五鬥米道,裝神弄鬼,割據漢中多年,從來不與朝廷來往,怎麽這次會突然派你前來?”張彥明知故問,就是想讓閻圃親口說出張飛的事情給眾位大臣聽。


    閻圃惶恐道:“殿下明察,我家主公並非割據漢中,而是因為關中戰亂,道路不通所致,並非故意不與朝廷來往。而且西川劉璋一直有僭越之心,若非我家主公在漢中招兵買馬,緊守關隘,隻怕劉璋一早就率軍出漢中進逼長安了。我家主公非但不是割據漢中,而是替朝廷守禦了一方土地,朝廷應該予以嘉獎才是。”


    話音一落,在場的眾多大臣聽完之後,都是一番嗤之以鼻的樣子。張魯割據漢中,封鎖交通要道,斷絕和朝廷來往,這是不爭的事實,怎麽到了閻圃的嘴裏,就變的那麽偉大了。


    吏部尚書楊彪昔年是朝廷的太尉,更親曆了關中的動亂,最後一路跟隨獻帝東歸至此,對於漢中張魯的事情,可謂是了如指掌。他聽完閻圃的這一番話後,頓時氣的氣不打一處出,也顧不得什麽朝廷重臣的麵子了,直接站了出來,指著閻圃大聲罵道:“一派胡言!張魯割據漢中,是不爭的事實,老夫昔年在長安擔任太尉時,曾經派人去漢中,結果反被張魯給趕了出來,不接受朝廷的任命也就罷了。還封鎖了道路,斷絕了和朝廷的一切來往,這是為人臣子應該做的嗎?而且張魯更有稱‘漢寧王’的意思。他與劉璋互相攻擊,完全是出於個人恩怨。怎麽到了你的嘴裏,張魯反而變的光明正大起來了?你這種巧舌如簧,搬弄是非的人,也敢在攝政王麵前大言不慚的說話,你也不怕風大閃了你的舌頭……”


    楊彪真的是氣急了,當年朝廷正處於危難之際,漢中太守張魯距離長安城最近,他曾經派人去漢中求援。希望張魯能夠出兵救援,哪知道張魯非但不出兵,還把他派出去的人給狠狠的毆打了一頓,並且封鎖道路,從此斷絕和朝廷的來往,並且常常以漢寧王自居,儼然是一派奸臣模樣。


    楊彪還在沒完沒了的狠狠痛批閻圃,閻圃的臉上也覺得沒有光彩,被楊彪如此劈頭蓋臉的一番臭罵,早已經沒有了立錐之地。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再也不出來了。


    一旁的群臣見了,也都是一番暢快的景象,萬萬沒想到。一向脾氣好,非常有休養的楊彪,居然也會罵架。而且,楊彪罵人還很有特點,大多都是引經據典,罵人竟然沒有一個髒字,不愧是儒學大家。同時,大家也得以領教了楊彪的厲害,以後隻怕要想得罪他。還需要掂量掂量自己,能否承受的起楊彪的一番痛罵。


    “好了好了。楊尚書,適可而止吧!”張彥見閻圃已經被楊彪罵的體無完膚。無所遁形了,再罵下去,隻怕閻圃都有自殺的心了吧,於是便開口阻止道。


    楊彪積壓在內心的怒氣在今天得到了完美的釋放,雖然釋放的還不夠徹底,但是攝政王張彥都發話了,自己也就不敢再多說什麽,乖乖的閉上了嘴巴,退到了原有的座位上,但胸口還是一起一伏的,幅度比較大,可以看得出,楊彪過於激動了。


    這時,張彥又問道:“我再問你一遍,張魯到底派你來幹什麽?”


    閻圃此時的底氣全部沒有了,心中更是忐忑不安,緩緩的說道:“我家主公派我前來,是要向攝政王投降的……”


    “你還不老實是吧?那好吧!當年你家主公竟敢驅逐朝廷使者,斷絕和朝廷的來往,本王也可以這樣做,你若是再不說實話,立刻滾蛋,並且回去轉告你家主公,好好的沐浴一下,等我大軍到了,他就可以引頸就戮了!”


    閻圃“噗通”一聲便跪在了地上,連忙向張彥叩首道:“我說,我說,攝政王,我全說。”


    “說!”


    “張魯派我前來,是想借此機會,讓攝政王出兵漢中,幫助他攻打益州,對付張飛!”


    “你說誰?張飛?張飛在益州?”張彥故意問道。


    閻圃重重的點了點頭,然後將整個事情的來龍去脈說了出來。


    大臣們聽後,都感覺到不可思議,萬萬沒有想到,被全國通緝已經成為喪家之犬的張飛,居然跑到了益州,而且還在短短的時間內奪取了益州,成為了益州之主,這真是令人匪夷所思啊。


    大廳內一片嘩然,眾位大臣開始議論紛紛,這時,吏部尚書楊彪朗聲說道:“殿下,張飛逆賊流竄到益州,又成為了益州之主,先不管他是如何占領益州的,若是讓他在益州站穩了腳跟,以益州之險,或可偏安一隅,對我大漢江山的統一極為不利,而且關中、荊州、交州都要處處提防,將來更會對我大漢造成巨大的威脅。微臣以為,當立刻采取相應手段,調兵遣將,趁張飛在益州立足未穩之時,將其扼殺在搖籃之中,以確保我大漢基業千秋萬代!”


    “如今天下即將大定,隻有西南尚未平定,而且我軍剛剛凱旋歸來,何不趁著此時,率領勝利之師,劍指西南。隻要益州被平定了,天下就重新回到了大漢的懷抱,全國一統,也是民心所向!”兵部左侍郎田豐說道。


    接著,其餘人也紛紛建議出兵討伐張飛,平定西南。


    張彥看了一眼戶部尚書陳群,但見陳群眉頭緊皺,一臉的憂愁,便問道:“陳尚書覺得此時出兵討伐張飛,是否可行?”


    陳群道:“啟稟攝政王,正所謂兵貴神速,此時勝利之師劍指西南。趁張飛逆賊立足未穩之際消滅他,是在合適不過的了,按理說。微臣應該讚同才是。可是……”


    “別吞吞吐吐的,有什麽就說什麽吧!”張彥見陳群支支吾吾的。不夠痛快,便問道。


    陳群“喏”了一聲,繼續說道:“微臣身為戶部尚書,掌管戶部,殿下興兵討伐孫權時,耗費了巨大的錢糧,國庫已經瀕臨空虛,而且這些年殿下南征北戰。攻城略地之後,留下來的都是滿目的瘡痍,各地戰後恢複緩慢,賦稅或減、或免,國庫早已經是入不敷出了,若是再一味征討下去,國庫空虛,微臣拿什麽給將士發軍餉、軍糧?”


    張彥聽後,倒吸了一口氣,急忙問道:“國庫怎麽又空了?本王之前賣房子、賣地、賣爵位的錢呢?”


    陳群道:“那些早就花完了。而且為了建造新都,耗費巨資,再加上還要給各地撥款用於戰後恢複。以及南征的軍餉、軍糧的支度,現在花的,已經是三年後的賦稅了。”


    張彥驚訝之餘,忽然像是一個泄了氣的氣球一樣,一屁股坐在座椅上,癱軟的像一攤爛泥。打仗果然靠的是國力,而且此次南征,雖然滅掉了孫權,但是卻沒有得到什麽好處。現在的江南,並不像是隋唐以後的南方那麽發達和富饒。現在的江南,多的是沒有開發的荒地。人口還不及北方的四分之一。


    沒錢,寸步難行,一分錢難倒英雄漢的故事,又一次在張彥的身上重現了。


    之前也有過幾次國庫空虛的時候,但是每一次張彥都能想出很好的辦法來籌措資金,但這一次,他實在是沒招了,他能想到,能用到的招數都用上了,現在是江郎才盡,一個點子都想不出來了。


    “國庫雖然空虛了,但是張飛不能不除,如果錯過這個良機,以後再想剿滅的話,就難上加難了。”兵部右侍郎沮授說道,“我願意將我的全部家產全部捐獻出來,為國家籌措軍餉,支持討伐益州,平定天下的壯舉!”


    兵部左侍郎田豐也隨聲附和道:“我也願意將我的全部家產全部捐獻出來,作為軍餉,供大軍使用!”


    張彥忽然聽到田豐、沮授二人的這一番話,頓時感到一絲的感動,因為他很清楚田豐、沮授的為人,田豐、沮授是被他逼著當了兵部左、右侍郎的,而且兩個人一向清廉,就連在彭城的住處都是張彥賞賜的,就算他們捐出全部家產,可是又能有幾個錢?


    但是,田豐、沮授的慷慨卻換來了一個契機,張彥似乎看到了一點希望,他可以在群臣當中搞募捐!


    對,就是募捐!


    於是,張彥道:“兩位大人的心意本王領了,可是你們在彭城隻有那麽點家產,全部捐出去之後,你們和家人又要住在哪裏?即便是你們不為自己想,也要為家裏人想想吧。如果真要捐款的話,量力而行,不必太過衝動。不過,兩位大人卻讓本王有了一個想法,本王想在城裏搞一個募捐,諸位大臣每年的年俸也都不少吧,若是都可以縮衣節食,減少一點支出,捐獻出來後,或許尚可湊一湊這次西征的軍餉也說不定呢。”


    此話一出,眾人都是一番麵麵相覷,大家的臉上都有了難色,而公然表示願意捐獻財物的,隻有極少數的一部分人,而且這些人所捐獻的也不過是九牛一毛而已。


    張彥見到這個樣子,頗有些失落。而站在大廳裏的閻圃,也是憂心忡忡,他直到現在才知道,張彥統治下的大漢朝廷,原來早已經外強中幹,甚至連西征的軍餉都拿不出來,還要靠大臣們募捐,他高估了攝政王。


    大廳內鴉雀無聲,張彥更是愁眉苦臉的,他看了一眼在大廳裏站著的閻圃,便道:“你也看到了,不是本王不幫你,實在是國庫空虛,本王拿不出任何錢來幫助你們,本王有軍隊,可是卻沒有軍餉和軍糧,如果你家主公願意資助本王一些軍餉和軍糧的話,或許本王可以派遣一支隊伍去益州幫你們消滅張飛。但是現在嘛……唉,你還是回去吧,將這裏的實際狀況告訴你家主公吧!”


    閻圃點了點頭,向張彥行了一禮,然後便道:“下官告退!”


    等閻圃走後,張彥正準備離開,卻見戶部尚書陳群突然開口說道:“殿下,請留步!”


    張彥扭頭問道:“還有何事?”


    陳群說道:“請殿下恕罪,剛才當著閻圃的麵,我撒了謊,其實,國庫很充盈,殿下可以隨時集結大軍發起西征!”


    張彥和眾位大臣都驚訝的望著陳群,張彥問道:“你……你這是什麽意思?”(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縱橫三國的鐵血騎兵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我的傷心誰做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我的傷心誰做主並收藏縱橫三國的鐵血騎兵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