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府的大廳裏,張彥獨自一人在那裏踱著步子,眉頭緊縮,麵色鐵青,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
剛才和諸葛亮的一席話,讓張彥頓感憂心,他已經下了嚴令,禁止任何人私自售賣彭城內的產業,在這個節骨眼上,徐州刺史糜竺的管家竟然在大肆收購彭城內的產業,如果在沒有得到糜竺的授意之下,這個管家又如何有這麽大的膽子?
糜竺是燕王妃糜貞的哥哥,徐州首富,有著富可敵國的財富,雖然算不上什麽名門,但也是大富大貴之家,在徐州也有著很大的影響力。
當年若非張彥得到糜竺的支持,用糜家的財富作為後盾,他根本不可能成為現在的燕王。
迎娶糜貞,一半是出於他自己的喜好,而另外一半則是出於他個人內心的打算,是想借用糜貞來接近糜竺,從而獲得糜氏在財富上的支持。
糜竺也非常的有商業頭腦,看中了張彥會出人頭地,這才把自己最喜歡的妹妹糜貞嫁給了張彥,除此之外,糜竺本人也是在進行一場豪賭,他把糜氏的未來都押在了張彥身上,糜氏是否會成為名動天下的望族,所有的希望也都係在了張彥一個人的身上了。
甚至為了糜氏的未來,糜竺的弟弟糜芳還搭上了一條性命。
好在,糜竺目光獨具,押寶押對了,張彥也沒有辜負他的希望,居然在短短的幾年之內,一躍榮登為名震天下的攝政王,甚至還有當皇帝的可能。
如今糜竺的妹妹糜貞作為張彥明媒正娶的第一個妻子,已經成為了燕王妃,如果張彥再當了皇帝。那麽糜貞必然會成為母儀天下的皇後,那麽糜竺就是當朝的國舅,糜氏的未來。也將從此改變,再也不用被商人的身份所束縛。從而一躍成為名門望族。
在彭城這個看似平靜的一潭湖水下麵,其實暗流湧動,以陳群、張昭等人為首的朝中大臣,幾乎都凝聚在了一起,一直在秘密的謀劃著讓大漢天子禪位給張彥,改朝換代的陰謀。而且參與其中的官員更是多不勝數,甚至連一直被張彥所信任的錦衣衛指揮使徐盛也參與其中,更有衛將軍許褚、大理寺少卿諸葛瑾等人。
起初。也隻是一些大臣在秘密謀劃這件事而已,但隨著錦衣衛指揮使徐盛的加入,錦衣衛所傳遞的消息,都要經過徐盛,隻要是和影響到這件事有關的情報,一律被徐盛給過濾掉了,這樣一來,處於高處的張彥,就像是一個聾子、瞎子一樣,一直被蒙在鼓裏。
後來。參與其中的人數也越來越廣,大理寺少卿諸葛瑾的弟弟諸葛亮是最早發現事情端倪的一個人,後來在經過一段時間的了解後。本來也沒有再發現什麽,可是在於諸葛瑾的一次喝酒中,諸葛瑾因酒醉說出了這個秘密,讓諸葛亮感到這件事是無比的可怕。
這之後,諸葛亮的心中一直惴惴不安,他自己也並未聲張,而是悄悄的調查這件事,結果他發現,這件事的背後牽扯到了無數人的利益。參與其中的人數也越來越多,甚至連徐州刺史糜竺也牽扯進去了。
可是張彥本人。卻一直被蒙在鼓裏,什麽也不知道。什麽也看不到。
諸葛亮也曾經幾次想捅破這件陰謀,但卻又欲言又止,如果他說出去了,那麽他就等於在和整個大漢的官僚體係做對,這些官僚體係能夠如此團結在一起,神不知,鬼不覺的謀劃著改朝換代的事情,由此可見,多少人的利益都在這件事上麵。
如果不改朝換代,他們就算究其一生,也隻是個一代名臣而已,在青史中也未必能夠留下濃墨的一筆色彩。可如果一旦改朝換代的話,那就不一樣了,他們就是開國功臣,受到的封賞也會變得豐厚,甚至子孫後代都會世襲罔替,享受他們的爵位。
這是一條龐大的利益鏈條,每一個參與其中的人都十分清楚這件事成功後所給他們帶來的巨大好處。
大漢的官場上,也前所未有的團結在了一起,所有參與其中的人,都不希望好事被破壞了,如果有必要的話,甚至會用十分極端的手段,殺人滅口也不是不可能。
同時,就連諸葛亮本人也有一些這方麵的動心,但他的內心又十分的矛盾,一方麵是出於燕王張彥對他的信任,一方麵則是自己的利益,就連他的親哥哥也參與了其中,一旦事情敗露,他也會受到牽連。
這大半個月來,諸葛亮本人的內心十分的矛盾,今天在燕王府,在張彥的逼問下,他也感受到了一股前所未有的壓力,甚至能夠感受到張彥本人已經有所察覺了。在考慮了很久之後,諸葛亮才做出了一個這樣的決定,既不得罪那些文武百官,也不辜負張彥,索性便把糜竺的管家在秘密收購彭城的產業的事情和盤托出,準備讓張彥從糜竺入手,自己慢慢的發現這其中的陰謀。
燕王府裏,張彥足足等了近半個時辰,徐州刺史糜竺才從外麵翩翩趕來,不等糜竺開口說話,張彥便急不可耐的問道:“從刺史府到燕王府這段不長的距離,糜刺史竟然走了快半個時辰了,由此可見,糜刺史日理萬機,公務十分繁忙啊,當真是辛苦糜刺史了。”
張彥把彭城作為臨時的都城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了,彭城地處徐州,所以徐州也就成為了一個十分重要的地位,徐州刺史,就相當於當年的司隸校尉,掌管著京畿附近的軍政大權。但張彥把朝廷體製改成三省六部製後,司隸校尉一職便不再設立,所以徐州刺史也就自然而然的成為了司隸校尉。
原本,徐州刺史的府邸是在郯城,是張彥為了政治需要,也為了便於掌控彭城附近的事情,這才於去年把徐州刺史的治所遷到了彭城。而且,他也在考慮。一旦從彭城遷都到了洛陽之後,他辛辛苦苦經營的根基彭城,也不能就此沒落。至少也要成為徐州的州城,這樣。他所建立的一切才不至於荒廢。
糜竺聽到張彥說的這些話,再看張彥的麵部表情,便知道今天張彥的心情並不是怎麽好。若是平常,張彥見到糜竺之後,在沒有外人的情況下,總是稱呼其為兄長,以示親近。但今天張彥卻一反常態,稱呼他為糜刺史。
他徑直走進了大廳。先是對張彥行了一禮,然後十分歉疚的道:“讓殿下久等,實屬罪過,下官甘願受罰。”
張彥見糜竺態度誠懇,便擺擺手道:“你來了,總比不來要好,先坐下吧,我們慢慢談!”
“謝殿下。”
糜竺落座之後,心中已經有了一些忐忑,不知道張彥為何召見他。也不知道所為何事,於是便開口問道:“不知道殿下喚我前來,所為何事?”
張彥沒有立刻發言。而是隨手端起手邊的一個茶杯,先品了一口香茗,然後才對糜竺說道:“這是從南方進貢而來的雲霧茶,糜刺史喜好品茶,不如好好的品一品?”
話音剛落,便有人端著一碗茶走到了糜竺的麵前,糜竺端起那碗茶,站了起來,然後躬身向張彥行禮道:“多謝殿下。”
張彥一直緊緊的盯著糜竺。見糜竺品了一口雲霧茶之後,便輕輕的說道:“這茶名雲霧。采自南方高山之中,那裏終年雲霧繚繞。雲山雲海,讓人看不清真實的麵貌,所以這茶也就以此為名。這茶雖名為雲霧,但喝到嘴裏麵,味道卻濃醇鮮爽,實在是茶中上品。”
“確實是上等的好茶。”糜竺道。
“糜刺史若是喜好,一會兒走時,本王命人送你一些便是。”
“殿下賞賜,糜竺感激不盡。”
忽然,張彥話鋒一轉,便道:“糜刺史,這茶雖然名叫雲霧,但也是根據當地天氣習慣而稱呼的,但是咱們做人,尤其是做官的,可千萬不能雲霧繚繞,讓人看不清楚啊,否則的話,一不留神,掉了腦袋也說不定呢!”
糜竺是個十分聰明的人,也知道張彥不會無緣無故的喝茶,而且今天大廳裏麵的氣氛也不太對勁,張彥必然找他有什麽事情。
於是,糜竺便拱手道:“殿下,你我之間,不必如此拐彎抹角吧?”
“既然如此,那本王就開門見山了。本王問你,最近一段時間,本王一直想要遷都,你應該知道吧?”
“滿朝文武,人盡皆知。”
“那本王嚴令官員、富紳私自售賣產業,違令者盡皆斬首示眾,買受者,也一樣同罪,你可知道?”
“殿下王令如山,我又怎麽會不知道?”
“既然知道,為何你還要明知故犯,你可知罪嗎?”張彥突然暴怒,指著糜竺大聲吼道。
糜竺也是一陣錯愕,一臉無辜的問道:“敢問殿下,糜竺何罪之有?”
“本王看你是不見棺材不掉淚,你自己幹的事情,你自己不知?你秘密派遣府中管家到處收購彭城境內的產業,以為本王不知道嗎?”張彥怒不可遏的道。
糜竺聽後,猶如一道晴天霹靂,一臉詫異的道:“竟有這種事情?”
張彥見糜竺也是一臉的迷茫,似乎並不知道此事,他反問道:“你敢說你不知道此事?”
“我確實不知道這件事。”糜竺一本正經的回答道,似乎並不是在撒謊。
“不是你,那還能是誰,有人親眼看見你府中的管家出現在戶部尚書陳群的府中,在和陳群的管家討價還價,要買陳群的府邸。”
糜竺也皺起了眉頭,他知道張彥不會說謊,便抱拳道:“殿下,請給我一個時辰的時間,我回去把這件事查個水落石出,一個時辰後,我會給殿下一個交代的。”
張彥見糜竺確實不知道情況,便點了點頭,說道:“一個時辰後,本王還在這裏等你,希望那時,本王能夠知道這件事的前因後果。”(未完待續)
剛才和諸葛亮的一席話,讓張彥頓感憂心,他已經下了嚴令,禁止任何人私自售賣彭城內的產業,在這個節骨眼上,徐州刺史糜竺的管家竟然在大肆收購彭城內的產業,如果在沒有得到糜竺的授意之下,這個管家又如何有這麽大的膽子?
糜竺是燕王妃糜貞的哥哥,徐州首富,有著富可敵國的財富,雖然算不上什麽名門,但也是大富大貴之家,在徐州也有著很大的影響力。
當年若非張彥得到糜竺的支持,用糜家的財富作為後盾,他根本不可能成為現在的燕王。
迎娶糜貞,一半是出於他自己的喜好,而另外一半則是出於他個人內心的打算,是想借用糜貞來接近糜竺,從而獲得糜氏在財富上的支持。
糜竺也非常的有商業頭腦,看中了張彥會出人頭地,這才把自己最喜歡的妹妹糜貞嫁給了張彥,除此之外,糜竺本人也是在進行一場豪賭,他把糜氏的未來都押在了張彥身上,糜氏是否會成為名動天下的望族,所有的希望也都係在了張彥一個人的身上了。
甚至為了糜氏的未來,糜竺的弟弟糜芳還搭上了一條性命。
好在,糜竺目光獨具,押寶押對了,張彥也沒有辜負他的希望,居然在短短的幾年之內,一躍榮登為名震天下的攝政王,甚至還有當皇帝的可能。
如今糜竺的妹妹糜貞作為張彥明媒正娶的第一個妻子,已經成為了燕王妃,如果張彥再當了皇帝。那麽糜貞必然會成為母儀天下的皇後,那麽糜竺就是當朝的國舅,糜氏的未來。也將從此改變,再也不用被商人的身份所束縛。從而一躍成為名門望族。
在彭城這個看似平靜的一潭湖水下麵,其實暗流湧動,以陳群、張昭等人為首的朝中大臣,幾乎都凝聚在了一起,一直在秘密的謀劃著讓大漢天子禪位給張彥,改朝換代的陰謀。而且參與其中的官員更是多不勝數,甚至連一直被張彥所信任的錦衣衛指揮使徐盛也參與其中,更有衛將軍許褚、大理寺少卿諸葛瑾等人。
起初。也隻是一些大臣在秘密謀劃這件事而已,但隨著錦衣衛指揮使徐盛的加入,錦衣衛所傳遞的消息,都要經過徐盛,隻要是和影響到這件事有關的情報,一律被徐盛給過濾掉了,這樣一來,處於高處的張彥,就像是一個聾子、瞎子一樣,一直被蒙在鼓裏。
後來。參與其中的人數也越來越廣,大理寺少卿諸葛瑾的弟弟諸葛亮是最早發現事情端倪的一個人,後來在經過一段時間的了解後。本來也沒有再發現什麽,可是在於諸葛瑾的一次喝酒中,諸葛瑾因酒醉說出了這個秘密,讓諸葛亮感到這件事是無比的可怕。
這之後,諸葛亮的心中一直惴惴不安,他自己也並未聲張,而是悄悄的調查這件事,結果他發現,這件事的背後牽扯到了無數人的利益。參與其中的人數也越來越多,甚至連徐州刺史糜竺也牽扯進去了。
可是張彥本人。卻一直被蒙在鼓裏,什麽也不知道。什麽也看不到。
諸葛亮也曾經幾次想捅破這件陰謀,但卻又欲言又止,如果他說出去了,那麽他就等於在和整個大漢的官僚體係做對,這些官僚體係能夠如此團結在一起,神不知,鬼不覺的謀劃著改朝換代的事情,由此可見,多少人的利益都在這件事上麵。
如果不改朝換代,他們就算究其一生,也隻是個一代名臣而已,在青史中也未必能夠留下濃墨的一筆色彩。可如果一旦改朝換代的話,那就不一樣了,他們就是開國功臣,受到的封賞也會變得豐厚,甚至子孫後代都會世襲罔替,享受他們的爵位。
這是一條龐大的利益鏈條,每一個參與其中的人都十分清楚這件事成功後所給他們帶來的巨大好處。
大漢的官場上,也前所未有的團結在了一起,所有參與其中的人,都不希望好事被破壞了,如果有必要的話,甚至會用十分極端的手段,殺人滅口也不是不可能。
同時,就連諸葛亮本人也有一些這方麵的動心,但他的內心又十分的矛盾,一方麵是出於燕王張彥對他的信任,一方麵則是自己的利益,就連他的親哥哥也參與了其中,一旦事情敗露,他也會受到牽連。
這大半個月來,諸葛亮本人的內心十分的矛盾,今天在燕王府,在張彥的逼問下,他也感受到了一股前所未有的壓力,甚至能夠感受到張彥本人已經有所察覺了。在考慮了很久之後,諸葛亮才做出了一個這樣的決定,既不得罪那些文武百官,也不辜負張彥,索性便把糜竺的管家在秘密收購彭城的產業的事情和盤托出,準備讓張彥從糜竺入手,自己慢慢的發現這其中的陰謀。
燕王府裏,張彥足足等了近半個時辰,徐州刺史糜竺才從外麵翩翩趕來,不等糜竺開口說話,張彥便急不可耐的問道:“從刺史府到燕王府這段不長的距離,糜刺史竟然走了快半個時辰了,由此可見,糜刺史日理萬機,公務十分繁忙啊,當真是辛苦糜刺史了。”
張彥把彭城作為臨時的都城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了,彭城地處徐州,所以徐州也就成為了一個十分重要的地位,徐州刺史,就相當於當年的司隸校尉,掌管著京畿附近的軍政大權。但張彥把朝廷體製改成三省六部製後,司隸校尉一職便不再設立,所以徐州刺史也就自然而然的成為了司隸校尉。
原本,徐州刺史的府邸是在郯城,是張彥為了政治需要,也為了便於掌控彭城附近的事情,這才於去年把徐州刺史的治所遷到了彭城。而且,他也在考慮。一旦從彭城遷都到了洛陽之後,他辛辛苦苦經營的根基彭城,也不能就此沒落。至少也要成為徐州的州城,這樣。他所建立的一切才不至於荒廢。
糜竺聽到張彥說的這些話,再看張彥的麵部表情,便知道今天張彥的心情並不是怎麽好。若是平常,張彥見到糜竺之後,在沒有外人的情況下,總是稱呼其為兄長,以示親近。但今天張彥卻一反常態,稱呼他為糜刺史。
他徑直走進了大廳。先是對張彥行了一禮,然後十分歉疚的道:“讓殿下久等,實屬罪過,下官甘願受罰。”
張彥見糜竺態度誠懇,便擺擺手道:“你來了,總比不來要好,先坐下吧,我們慢慢談!”
“謝殿下。”
糜竺落座之後,心中已經有了一些忐忑,不知道張彥為何召見他。也不知道所為何事,於是便開口問道:“不知道殿下喚我前來,所為何事?”
張彥沒有立刻發言。而是隨手端起手邊的一個茶杯,先品了一口香茗,然後才對糜竺說道:“這是從南方進貢而來的雲霧茶,糜刺史喜好品茶,不如好好的品一品?”
話音剛落,便有人端著一碗茶走到了糜竺的麵前,糜竺端起那碗茶,站了起來,然後躬身向張彥行禮道:“多謝殿下。”
張彥一直緊緊的盯著糜竺。見糜竺品了一口雲霧茶之後,便輕輕的說道:“這茶名雲霧。采自南方高山之中,那裏終年雲霧繚繞。雲山雲海,讓人看不清真實的麵貌,所以這茶也就以此為名。這茶雖名為雲霧,但喝到嘴裏麵,味道卻濃醇鮮爽,實在是茶中上品。”
“確實是上等的好茶。”糜竺道。
“糜刺史若是喜好,一會兒走時,本王命人送你一些便是。”
“殿下賞賜,糜竺感激不盡。”
忽然,張彥話鋒一轉,便道:“糜刺史,這茶雖然名叫雲霧,但也是根據當地天氣習慣而稱呼的,但是咱們做人,尤其是做官的,可千萬不能雲霧繚繞,讓人看不清楚啊,否則的話,一不留神,掉了腦袋也說不定呢!”
糜竺是個十分聰明的人,也知道張彥不會無緣無故的喝茶,而且今天大廳裏麵的氣氛也不太對勁,張彥必然找他有什麽事情。
於是,糜竺便拱手道:“殿下,你我之間,不必如此拐彎抹角吧?”
“既然如此,那本王就開門見山了。本王問你,最近一段時間,本王一直想要遷都,你應該知道吧?”
“滿朝文武,人盡皆知。”
“那本王嚴令官員、富紳私自售賣產業,違令者盡皆斬首示眾,買受者,也一樣同罪,你可知道?”
“殿下王令如山,我又怎麽會不知道?”
“既然知道,為何你還要明知故犯,你可知罪嗎?”張彥突然暴怒,指著糜竺大聲吼道。
糜竺也是一陣錯愕,一臉無辜的問道:“敢問殿下,糜竺何罪之有?”
“本王看你是不見棺材不掉淚,你自己幹的事情,你自己不知?你秘密派遣府中管家到處收購彭城境內的產業,以為本王不知道嗎?”張彥怒不可遏的道。
糜竺聽後,猶如一道晴天霹靂,一臉詫異的道:“竟有這種事情?”
張彥見糜竺也是一臉的迷茫,似乎並不知道此事,他反問道:“你敢說你不知道此事?”
“我確實不知道這件事。”糜竺一本正經的回答道,似乎並不是在撒謊。
“不是你,那還能是誰,有人親眼看見你府中的管家出現在戶部尚書陳群的府中,在和陳群的管家討價還價,要買陳群的府邸。”
糜竺也皺起了眉頭,他知道張彥不會說謊,便抱拳道:“殿下,請給我一個時辰的時間,我回去把這件事查個水落石出,一個時辰後,我會給殿下一個交代的。”
張彥見糜竺確實不知道情況,便點了點頭,說道:“一個時辰後,本王還在這裏等你,希望那時,本王能夠知道這件事的前因後果。”(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