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那日。宴席鬧過之後。這永煌一到傍晚除了璟萱宮中就沒去過別地兒。若是說他著了魔也不至如此。
竟然連有著身孕的肖婧瑜都備受冷落。璟萱自是不肯虧待了自己的姐妹。經常去她那裏悄悄也勸了皇上。無奈。這永煌的心就像是被鎖上了一般。仿若死都不肯定再親近旁的女子了。
這幾乎整日同璟萱溺在一起。連政務都免不了這璟萱的事兒。一片癡心地隻拉著璟萱天天進這宣政殿候著。即便是召見大臣也不避諱著。隻叫身邊的人安排了一個珠簾在自個兒的桌之後。大有“垂簾聽政”之打算。
有幾位大臣見了此狀。有了幾分不滿。卻也不敢說。他們隻知道。自前些日子。這皇後娘娘在別處養病了好些日子。病愈後便愈發得寵了。這個時候誰敢去碰他皇上老子的晦氣。
“愛卿此前說北方那裏有旱災。南方則是突發了水災。如今這旱澇災情可緩解了些許。”永煌蹙著眉頭合上了折子。這連年的災禍實在是叫他憂心。眼下本就是後宮前朝費銀子的時候。偏還遇上了這等災禍。實在是天命不佑。
幾位大臣自然是麵麵相覷。互相推搡著。自然是弄了一個怯怯懦懦的大臣上去。那臣子踉蹌幾步。撲通一聲摔倒在地。心裏頭埋怨著把自己推出來的幾個人。瞅了永煌一眼。便也支支吾吾道。“回……回……回皇上……這旱情澇災的。也不是一日就能緩解的。臣等已經調了少的糧食去了那裏了。也派了不少的士兵前去。隻是……”
永煌的眉頭更緊了些。他素來不喜這些大臣磨磨唧唧。一副不中用的樣子。冷了冷語氣。“隻是什麽。”
“隻是這……災情並無好轉啊皇上。”
說著。一眾大臣便跟著那臣子跪倒在地。一臉求饒求恕的神色。
永煌平日裏最恨這些大臣辦事不利還這副神情。頓時惱了。狠狠地扔下了折子去。“朕要你們有什麽用。無能即是無能。何須在朕麵前這一副可憐見兒的樣子。叫人惡心。”
話音剛落。這殿中便此起彼伏地響起了“皇上息怒”之類的言語。實在是叫人耳朵根兒都聽得生疼了。
璟萱笑了笑。少不得從珠簾之後出來安慰幾句的。隻是沒想到這一出來。便是遭了那群大臣的口舌。
“皇上。這……頤妃娘娘在此……”
永煌臉一黑。“是皇後。”
那位大臣給堵得說不出話來。隻好應和了幾聲。
璟萱驟然大笑出聲。“其實本宮原不在意這位份的。若非皇上提醒。臣妾都忘了下個月還有這封後大典呢。快讓大人們挑挑理。原都在這兒水深火熱之中了。哪裏還能操辦得起那種典禮。”
永煌瞠目結舌。竟不解璟萱這番話是何意。
璟萱轉身瞧向了那群大臣。“如今。這賑災的款可還夠麽。”
那幾位大臣麵麵相覷。這種話本不是後妃該問的。自然也不是他們該答給後妃聽的。
隻是如今璟萱這懾人的氣魄叫人不得不說出幾句話來應著。
“回娘娘。的確是不夠了……”
璟萱無謂地笑了笑。仿佛是一早就料準了。她便轉過身衝著永煌來了句。“皇上。您聽聽。這賑災的款項都不夠了。哪裏還需要去辦那種奢華的大典。豈不浪費。”
永煌一愣。璟萱自知他有悄悄話告知自己。便自覺地上前了去。隻聽見他急急地在自己耳邊道。“那封後大典。一切的名分和榮譽都是朕欠你的。你都不讓朕好生還了你去麽。”
璟萱莞爾。“皇上。終究是子民要緊。若是都沒有子民扶持。本宮這個皇後。怎麽做的安生呢。”以纖手稍掩了口。唇邊始終帶著淡淡的笑意。上去謙和又不失禮度。實在是叫人挑不出錯兒來。
隻見永煌眼中滿是讚賞和信任。愧疚依舊盤踞在他的眼底。璟萱見狀便也滿意了。如此。他心中有數就好。
永煌立馬換了副神色。對著那幾位大臣。“你們也聽到了。皇後賢德。勤儉持家。更是憂國憂民。實在是天下女子之典範。”
那幾位大臣立馬唯唯諾諾了起來。一臉崇敬恭順之意。
“那麽朕便同皇後商議下。讓禮部將辦這封後大典的銀兩撥出一部分來。補貼賑災之款。”說著。永煌便拉過了璟萱。“此外。這些年來連發旱災水災的。實在是不安穩。朕想著。也算是為著天下祈福罷。這封後大典還是盡早辦了。也好叫天下子民都樂嗬樂嗬。”
璟萱露出了一副嬌羞的神色。她不禁還多添了一句嘴道。“皇上。臣妾既願意將保著臣妾那份體麵的銀錢都給了災民便不是小氣之人。隻不過。臣妾以為……”
璟萱眼中閃過一輪精光。悄悄地打量了幾眼下麵的大臣。終是沒有說出話來。反倒是笑了笑。
永煌不解其意。“皇後有什麽話不妨直說。”
“臣妾以為。這幾年國庫並未空虛到了不能救災的地步。這存糧也是有不少的。隻不過。是拿不定這災情會持續多久。一時不肯用下那麽多的財物。隻怕是有一日捉襟見肘。”璟萱道。
“皇後有何妙計麽。”
永煌此話問出口。這殿內的大臣臉色微變。向來這後宮就不能幹涉前朝政務。若是在後宮背著大臣們同皇上閑話幾句倒也罷了。如今卻是當著這群大臣的麵兒。說是囂張也無不可。
“若是說賑災什麽的。臣妾所想的。不過是找來這善於治水的人先去擺平了南方的洪澇。再想法子將水引到北上……”
一聲冷笑。“皇後娘娘可知這個法子說起來輕巧。這其中要費多少人力物力。隻怕就是省下了封後大典所有的銀子都不夠。皇後可還從哪裏湊呢。”
璟萱輕瞥了一眼身後的大臣。記住了他的相貌。她的唇邊漾起了一個意味深邃的笑。“本宮的手中變不出銀子是事實。若是真的撥了那麽多走。傷及皇家體麵也是真。說來。本宮真是為難了。”
大臣聞言不免露出了得意的笑。這女子再尊貴。不過就是一屆女子。況且還是那樣的出身。在他們眼中。不過就是個會哄著皇上的狐媚子。尋了個機會便登上了這樣的高位。
俗話說。“不是太子。穿上龍袍也不會像皇上。”在這群大臣眼中。璟萱可不就是遲早給人踢下去的偽皇後罷了。
璟萱心知如此。怎能讓這群大臣如此得意。她笑了笑。“皇上。臣妾以為。這國庫中的銀兩本是不少。臣妾隻擔心。這些個銀兩沒有花在正途之上。”
永煌會意。點了點頭。“那麽皇後以為如何呢。這銀兩。總不能朕親自盯著。著他們把銀子都放了何處去。這也不像話。”
璟萱暗自思忖著。蹙了蹙眉。主意便來了。“皇上。要不。皇上派了親王去好生監督著各地方的大臣。再從朝中選出能幹的大臣兩人結成一黨去監督著這地方行事。二人權力不分高低。”
永煌點了點頭。唇邊掃過一個淡淡的笑。這滿朝的大臣。總有些交好相護之人。若是從這每一黨中選出那麽一個。配成這一對。他們就必為利益所爭。定是不能結黨營私的。真是個好主意。
“此外……”璟萱踱到了那位冷言質問自己的高大人麵前道。“臣妾想著。古人有言‘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匹夫都有了責任。何況是當朝大臣呢。平日裏。食朝廷俸祿。為百姓辦事。如今這百姓既遭了難。諸位大臣豈有不管之理。”
大臣們自然是明白了這璟萱心中思量的事情。莫不是叫臣子也投了銀兩進去了。
璟萱笑道。“大燕此前的輝煌可是讓諸位大臣都過上了非一般的好日子。若是此時推了去。隻怕是有負民望。”
永煌哈哈大笑了起來。道。“此前。為了褒獎有功之臣。朕特意賞了在場的諸位不少的田地。那些田地也都是肥沃之土。年年都有好收成。”
“皇上。微臣願意奉上微臣府中一年收獲的糧食和微臣一年的俸祿。”
“皇上。微臣願意捐出五千兩銀子……”
“皇上……”
唯有那位高大人驚得愣在了原地。隻好也怯怯地說了幾千兩銀子和些許糧食。
璟萱尤嫌不足。便道。“此事原是本宮提起。本宮自然也是不能少的。回頭本宮出一萬兩銀子。再從宮中撿出些舊衣服送給了那些災民。還有些許首飾也是無用了。拿去換些銀兩吧。”
璟萱向文若海使了個眼色。說了。便叫他記下。
“既然此事是皇後提出的。算賬這事。女人家也心細。那麽一切另外撥出的款項就由皇後管著了。”永煌讚許地瞅了璟萱一眼。
璟萱自知是得了便宜。道。“這朝政上的事情。臣妾怎麽好管。臣妾此前不過是幾句戲言。提了那麽幾句。皇上若是就此依了那還得了。”
永煌心領神會。忙笑道。“自然是不能聽你這婦人之言。若非你一語道破朕心中所想。還能將此事交予你麽。”
如此。便是名正言順了。
竟然連有著身孕的肖婧瑜都備受冷落。璟萱自是不肯虧待了自己的姐妹。經常去她那裏悄悄也勸了皇上。無奈。這永煌的心就像是被鎖上了一般。仿若死都不肯定再親近旁的女子了。
這幾乎整日同璟萱溺在一起。連政務都免不了這璟萱的事兒。一片癡心地隻拉著璟萱天天進這宣政殿候著。即便是召見大臣也不避諱著。隻叫身邊的人安排了一個珠簾在自個兒的桌之後。大有“垂簾聽政”之打算。
有幾位大臣見了此狀。有了幾分不滿。卻也不敢說。他們隻知道。自前些日子。這皇後娘娘在別處養病了好些日子。病愈後便愈發得寵了。這個時候誰敢去碰他皇上老子的晦氣。
“愛卿此前說北方那裏有旱災。南方則是突發了水災。如今這旱澇災情可緩解了些許。”永煌蹙著眉頭合上了折子。這連年的災禍實在是叫他憂心。眼下本就是後宮前朝費銀子的時候。偏還遇上了這等災禍。實在是天命不佑。
幾位大臣自然是麵麵相覷。互相推搡著。自然是弄了一個怯怯懦懦的大臣上去。那臣子踉蹌幾步。撲通一聲摔倒在地。心裏頭埋怨著把自己推出來的幾個人。瞅了永煌一眼。便也支支吾吾道。“回……回……回皇上……這旱情澇災的。也不是一日就能緩解的。臣等已經調了少的糧食去了那裏了。也派了不少的士兵前去。隻是……”
永煌的眉頭更緊了些。他素來不喜這些大臣磨磨唧唧。一副不中用的樣子。冷了冷語氣。“隻是什麽。”
“隻是這……災情並無好轉啊皇上。”
說著。一眾大臣便跟著那臣子跪倒在地。一臉求饒求恕的神色。
永煌平日裏最恨這些大臣辦事不利還這副神情。頓時惱了。狠狠地扔下了折子去。“朕要你們有什麽用。無能即是無能。何須在朕麵前這一副可憐見兒的樣子。叫人惡心。”
話音剛落。這殿中便此起彼伏地響起了“皇上息怒”之類的言語。實在是叫人耳朵根兒都聽得生疼了。
璟萱笑了笑。少不得從珠簾之後出來安慰幾句的。隻是沒想到這一出來。便是遭了那群大臣的口舌。
“皇上。這……頤妃娘娘在此……”
永煌臉一黑。“是皇後。”
那位大臣給堵得說不出話來。隻好應和了幾聲。
璟萱驟然大笑出聲。“其實本宮原不在意這位份的。若非皇上提醒。臣妾都忘了下個月還有這封後大典呢。快讓大人們挑挑理。原都在這兒水深火熱之中了。哪裏還能操辦得起那種典禮。”
永煌瞠目結舌。竟不解璟萱這番話是何意。
璟萱轉身瞧向了那群大臣。“如今。這賑災的款可還夠麽。”
那幾位大臣麵麵相覷。這種話本不是後妃該問的。自然也不是他們該答給後妃聽的。
隻是如今璟萱這懾人的氣魄叫人不得不說出幾句話來應著。
“回娘娘。的確是不夠了……”
璟萱無謂地笑了笑。仿佛是一早就料準了。她便轉過身衝著永煌來了句。“皇上。您聽聽。這賑災的款項都不夠了。哪裏還需要去辦那種奢華的大典。豈不浪費。”
永煌一愣。璟萱自知他有悄悄話告知自己。便自覺地上前了去。隻聽見他急急地在自己耳邊道。“那封後大典。一切的名分和榮譽都是朕欠你的。你都不讓朕好生還了你去麽。”
璟萱莞爾。“皇上。終究是子民要緊。若是都沒有子民扶持。本宮這個皇後。怎麽做的安生呢。”以纖手稍掩了口。唇邊始終帶著淡淡的笑意。上去謙和又不失禮度。實在是叫人挑不出錯兒來。
隻見永煌眼中滿是讚賞和信任。愧疚依舊盤踞在他的眼底。璟萱見狀便也滿意了。如此。他心中有數就好。
永煌立馬換了副神色。對著那幾位大臣。“你們也聽到了。皇後賢德。勤儉持家。更是憂國憂民。實在是天下女子之典範。”
那幾位大臣立馬唯唯諾諾了起來。一臉崇敬恭順之意。
“那麽朕便同皇後商議下。讓禮部將辦這封後大典的銀兩撥出一部分來。補貼賑災之款。”說著。永煌便拉過了璟萱。“此外。這些年來連發旱災水災的。實在是不安穩。朕想著。也算是為著天下祈福罷。這封後大典還是盡早辦了。也好叫天下子民都樂嗬樂嗬。”
璟萱露出了一副嬌羞的神色。她不禁還多添了一句嘴道。“皇上。臣妾既願意將保著臣妾那份體麵的銀錢都給了災民便不是小氣之人。隻不過。臣妾以為……”
璟萱眼中閃過一輪精光。悄悄地打量了幾眼下麵的大臣。終是沒有說出話來。反倒是笑了笑。
永煌不解其意。“皇後有什麽話不妨直說。”
“臣妾以為。這幾年國庫並未空虛到了不能救災的地步。這存糧也是有不少的。隻不過。是拿不定這災情會持續多久。一時不肯用下那麽多的財物。隻怕是有一日捉襟見肘。”璟萱道。
“皇後有何妙計麽。”
永煌此話問出口。這殿內的大臣臉色微變。向來這後宮就不能幹涉前朝政務。若是在後宮背著大臣們同皇上閑話幾句倒也罷了。如今卻是當著這群大臣的麵兒。說是囂張也無不可。
“若是說賑災什麽的。臣妾所想的。不過是找來這善於治水的人先去擺平了南方的洪澇。再想法子將水引到北上……”
一聲冷笑。“皇後娘娘可知這個法子說起來輕巧。這其中要費多少人力物力。隻怕就是省下了封後大典所有的銀子都不夠。皇後可還從哪裏湊呢。”
璟萱輕瞥了一眼身後的大臣。記住了他的相貌。她的唇邊漾起了一個意味深邃的笑。“本宮的手中變不出銀子是事實。若是真的撥了那麽多走。傷及皇家體麵也是真。說來。本宮真是為難了。”
大臣聞言不免露出了得意的笑。這女子再尊貴。不過就是一屆女子。況且還是那樣的出身。在他們眼中。不過就是個會哄著皇上的狐媚子。尋了個機會便登上了這樣的高位。
俗話說。“不是太子。穿上龍袍也不會像皇上。”在這群大臣眼中。璟萱可不就是遲早給人踢下去的偽皇後罷了。
璟萱心知如此。怎能讓這群大臣如此得意。她笑了笑。“皇上。臣妾以為。這國庫中的銀兩本是不少。臣妾隻擔心。這些個銀兩沒有花在正途之上。”
永煌會意。點了點頭。“那麽皇後以為如何呢。這銀兩。總不能朕親自盯著。著他們把銀子都放了何處去。這也不像話。”
璟萱暗自思忖著。蹙了蹙眉。主意便來了。“皇上。要不。皇上派了親王去好生監督著各地方的大臣。再從朝中選出能幹的大臣兩人結成一黨去監督著這地方行事。二人權力不分高低。”
永煌點了點頭。唇邊掃過一個淡淡的笑。這滿朝的大臣。總有些交好相護之人。若是從這每一黨中選出那麽一個。配成這一對。他們就必為利益所爭。定是不能結黨營私的。真是個好主意。
“此外……”璟萱踱到了那位冷言質問自己的高大人麵前道。“臣妾想著。古人有言‘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匹夫都有了責任。何況是當朝大臣呢。平日裏。食朝廷俸祿。為百姓辦事。如今這百姓既遭了難。諸位大臣豈有不管之理。”
大臣們自然是明白了這璟萱心中思量的事情。莫不是叫臣子也投了銀兩進去了。
璟萱笑道。“大燕此前的輝煌可是讓諸位大臣都過上了非一般的好日子。若是此時推了去。隻怕是有負民望。”
永煌哈哈大笑了起來。道。“此前。為了褒獎有功之臣。朕特意賞了在場的諸位不少的田地。那些田地也都是肥沃之土。年年都有好收成。”
“皇上。微臣願意奉上微臣府中一年收獲的糧食和微臣一年的俸祿。”
“皇上。微臣願意捐出五千兩銀子……”
“皇上……”
唯有那位高大人驚得愣在了原地。隻好也怯怯地說了幾千兩銀子和些許糧食。
璟萱尤嫌不足。便道。“此事原是本宮提起。本宮自然也是不能少的。回頭本宮出一萬兩銀子。再從宮中撿出些舊衣服送給了那些災民。還有些許首飾也是無用了。拿去換些銀兩吧。”
璟萱向文若海使了個眼色。說了。便叫他記下。
“既然此事是皇後提出的。算賬這事。女人家也心細。那麽一切另外撥出的款項就由皇後管著了。”永煌讚許地瞅了璟萱一眼。
璟萱自知是得了便宜。道。“這朝政上的事情。臣妾怎麽好管。臣妾此前不過是幾句戲言。提了那麽幾句。皇上若是就此依了那還得了。”
永煌心領神會。忙笑道。“自然是不能聽你這婦人之言。若非你一語道破朕心中所想。還能將此事交予你麽。”
如此。便是名正言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