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後國家消受著先進國家物質的與智慧的成就。但這意思並不是說:它奴顏婢膝地追隨它們,重複著它們過去的一切階段。”
江山話一出口就後悔了,真是口不遮攔啊!
酒吧裏突然安靜了片刻,眾人望向江山。
“是啊,如今崇洋媚外的空氣卻是令人發指……”低低的議論聲此起彼伏。
“且慢!先生說學習西方的先進科學與民主是奴顏婢膝地追隨,豈非一言罵倒天下?不重複西方人的道路走,又怎麽能學到西方文明的真諦?”
雖然江山看起來是那麽的年輕,但是眾人對他的稱呼已經變成“先生”。
江山本來還後悔不安,見有人發難,雄心陡起,拍案笑道:“這位先生也未免太得一廂情願了。當然,其實,我們大不可多麽在意那些肮髒、懶惰、好出風頭來顯示自己與眾不同的、渾身惡臭的法國佬。如果在法國呆過一陣子,你就會知道他們低賤的民族性。進而,對他們那些裝b的舉動,肯定會不屑地嗤之以逼,而不會那樣耿耿於懷。這些妄自尊大的法國傻b們,即使是科西嘉獨立,他們也會不少人拿著小旗從家裏上街去歡呼,順便尋找通奸的機會。……”他搔著頭皮,想不出當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被稱為法國青年人的良心作家阿爾貝加繆是怎麽說的了,想了很久,才接口便道:“對!除了通奸和讀報,法國佬還會幹什麽?當然,他們近來更熱衷紮堆支持“獨立”的遊行。”
眾人一片轟笑。
孫中山滿腹心事,也被他逗得哈哈大笑,精神頓時爽快了許多。
江山又道:“中華文明,深入鉤沉,我們能夠發現,古代哲人思想體係的博大精深和正氣昂揚,早已經超越所謂的“民主”、“自由”。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八個字,足夠了!”
江山的目光掃視諸位名人。大家隻凝神聆聽。恰陳一枝與他目光相對。
陳一枝哼了一聲,說道:“中國的這些東西不行了,不然中國會今天這個樣子?
中國先進人物向西方學習已經經曆了一段漫長的過程。早在清季改良派,便提出興辦實業,實行西方國家的上下議院的代議製,但他們對中國的傳統綱常名教,卻采取了無保留的維護態度。稍後,康有為接受了自由、平等的民權思想,但也認為儒家學說中有許多東西是與西學相吻合的,是可以用於改革的,於是他打著孔子的旗號,利用儒家的思想資料,進行“托古改製”。辛亥革命的失敗是沒有對科學的民主政治思想進行廣泛的宣傳。
而要想革中國人思想的命,這是個艱巨而又複雜的任務。這場革命從哪裏開始,宣傳科學民主應當首先破除什麽思想,是什麽思想長期地嚴重地禁錮著人們的頭腦,捆綁著人們的手足,這是我在主撰《新青年》時所麵臨的首要課題。
儒家學說的創始人是孔子,它的主要內容是“禮”和“仁”。禮,泛指統治階級規定的社會秩序和道德規範。西漢武帝時,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董仲舒根據孔子的倫理道德思想,係統地提出三綱學說,以規範人們的行為,維護封建製度。中國人無論貧富貴賤莫不受到三綱教義的毒害。
國民如要自覺某居於主人的主動的地位,建立真正的共和製,就必須破除三綱教義。
三綱教義之根本義,階級製度是也。所謂名教、禮教都是擁護“別尊卑,明貴賤”的製度。而共和立憲製,以獨立平等自由為原則,與綱常階級製度為絕對不可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廢其一!
國民政治覺悟的第一步,是關心政治,關心國家大事;第二步覺悟,是拋棄數千年相傳的“官僚的專製的個人政治”,代替“以自由的自治的國民政治”;第三步,國民政治能否實現,“純然以多數國民能否對於政治,自覺其居於主人的主動的地位為唯一根本之條件”。否則,不出於國民的自覺、自動,“惟日仰望善良政府,賢人政治,其卑屈陋劣,與奴隸之希冀主恩,小民之希冀聖君賢相施行仁政,無以異也”。即使有所謂共和立憲,也是“偽共和也,偽立憲也”。
如果對這一點沒有覺悟的話,那麽前麵所說的三步覺悟,都非徹底之覺悟。”
陳一枝最後斷言:“倫理的覺悟,為吾人最後之覺悟之最後覺悟。總之,對封建的倫理道德,如不攻破,吾國之政治、法律、社會道德,俱無由出黑暗而入光明。神州大氣,腐穢蝕人。”
陳一枝之所以把倫理覺悟提到至高無上的地位,是同建立民主製度與反對封建複辟直接地聯係起來。他認為:“袁世凱廢除共和複辟帝製,乃惡果非惡因;乃枝葉之罪,非根本之罪惡。而那種別尊卑,重階級,主張人治,反對民權思想的儒家學說,才是製造專製帝王之根本惡因。吾國思想界不將此根本惡因鏟除淨盡,則有因必有果,無數廢共和複帝製之袁世凱,當然接踵應運而生……
要鞏固共和,非先將國民腦子裏所有反對共和的舊思想一一洗刷幹淨不可!”
陳一枝把儒家的三綱思想,看作是複辟帝製的“根本惡因”,這個觀點未必是深邃卓識之見,但陳一枝抓住了封建思想的要害,作堅決的不調和的鬥爭,他準確地指出三綱思想與共和製水火不容,存其一必廢一,絕無調和兩存之餘地。這在當時無疑具有發聾振聵,石破天驚的巨大影響。
陳一枝批判儒家思想,是同反對封建複古逆流的鬥爭相結合而進行的。
陳一枝的“主義”和“理論”說得天花亂墜,江山聽得頭都大了。江山是不懂這些啦,但是他知道19世紀50、60年代的“太平天國”洪秀全、19世紀末期的孫中山以及20世紀前五十年的蔣介石,其實都在朝著“西化”的方向邁進。饒有意味的是,這三位基督教新教的虔信者(洪秀全是狂信者),最終無不以失敗告終。最後的成功者,是一個熟讀二十四史,從來沒有出過國的小學教員,是一個西方對“俄式”革命理論不屑一顧,情願“落草為寇,占山為王”的山大王……
江山擺著不屑一哂的表情說道:“從1840年一直以來的西化手段,來抵拒和適應強大西方文明對古老中國的衝擊,曆史證明,最終都不可能成功。從曆史的經驗看,可以這樣說,無論是西方的基督教教義還是什麽誘人的法式“革命理論”,如果盲目地照搬到中國,這種“西方”模式不合適的外套,不可能適宜罩在中國固有的傳統組織結構之上。所以,它的施行者們,最終都會精疲力竭,不過是依舊重複那些落後而無效率的老路。
西化,恰似穿一件嶄新的華麗西服,孑然獨行在崎嶇的窄徑。
西方主義在中國,通過小弟的觀察,隻能造成破壞或者起到某種激發活力的作用,並不能使得我們這個國家實現真正的穩定和大一統。
然而,在混濁、洶湧的曆史潛流中,我們至今沒有找到一個更好的“東方”視角,去觀察、探析能讓昔日的天朝上國實現真正富強的方向。
當然,糾纏這些“主義”、“理論”,最終依舊會陷入曆史規律和曆史個案的泥沼。”
所有人的心都被他沉重的語氣壓得有些窒悶。
陳一枝舒展了一下,透著氣問道:“先生見識不凡,我雖不敢全部讚同,但我陳一枝的佩服名單裏又要加上一個名字了……還沒有請教先生大名?”
所有人都盯著這個年輕的過分的小夥子,與陳一枝的論戰確實是精妙絕倫,歎為觀止!最可歎的是狂人陳一枝也歎服了。
被如此多的名人盯著,江山也麵帶拘謹了,期期哎哎的道:“江山。”
陳一枝趨步近前,望著麵帶拘謹神色的江山,主動地伸出雙手,用力握住江山的雙手,有些激動地說:“江山,真是辭如其人啊!”
江山剛剛還在不知天高地厚,誇誇其談,被他這麽一誇,這麽多雙眼睛盯著,一時也不知該對這位在政壇早已是鼎鼎大名的陳一枝說些什麽,隻好被動地點頭稱是。
陳一枝落座之後,感慨地說:“江山先生!我從你的言辭中可以看出,你是一位很有思想的年輕人,為師者不在年高,你就是一位比我年少的師者。”
江山再如何不知天高地厚,也不禁有些惶恐地說:“一枝先生過謙了,山實不敢當,實不敢當。”
“不,你是受之無愧的。今日論戰,使我收益良多。”
江山無限感慨地說:“一枝先生真是一位十分豁達、開明的有誌之士。這算不算知己相見,倍感親切呢?”
孫中山咀嚼著江山的話,“西方主義在中國,隻能造成破壞或者起到某種激發活力的作用。”目光流移,心中似有所動:“這個見識有意味。”
他頓住了,陷入了思索:過去他們製定的共和國憲法,那是照搬西洋的,叫‘三權憲法’,這好像並不怎麽適合國情……他覺得江山話裏邊有點什麽道理,卻一時揣摩不透。
孫中山向圍著江山的眾人抱拳拱手高聲道:“諸位且慢,事在緊急,容我請教一下江先生。”
他轉回身便道:“段祺瑞又要解散國會,國會又開不成了。我這些日子想的是,咱們本來是共和國啊,可怎麽一次又一次地出現封建主義、專製主義的東西?可我急的不是這個。我急的是怎樣才能使得我們這個國家實現真正的穩定和大一統?怎樣才能讓昔日的天朝上國實現真正富強的方向?”
江山話一出口就後悔了,真是口不遮攔啊!
酒吧裏突然安靜了片刻,眾人望向江山。
“是啊,如今崇洋媚外的空氣卻是令人發指……”低低的議論聲此起彼伏。
“且慢!先生說學習西方的先進科學與民主是奴顏婢膝地追隨,豈非一言罵倒天下?不重複西方人的道路走,又怎麽能學到西方文明的真諦?”
雖然江山看起來是那麽的年輕,但是眾人對他的稱呼已經變成“先生”。
江山本來還後悔不安,見有人發難,雄心陡起,拍案笑道:“這位先生也未免太得一廂情願了。當然,其實,我們大不可多麽在意那些肮髒、懶惰、好出風頭來顯示自己與眾不同的、渾身惡臭的法國佬。如果在法國呆過一陣子,你就會知道他們低賤的民族性。進而,對他們那些裝b的舉動,肯定會不屑地嗤之以逼,而不會那樣耿耿於懷。這些妄自尊大的法國傻b們,即使是科西嘉獨立,他們也會不少人拿著小旗從家裏上街去歡呼,順便尋找通奸的機會。……”他搔著頭皮,想不出當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被稱為法國青年人的良心作家阿爾貝加繆是怎麽說的了,想了很久,才接口便道:“對!除了通奸和讀報,法國佬還會幹什麽?當然,他們近來更熱衷紮堆支持“獨立”的遊行。”
眾人一片轟笑。
孫中山滿腹心事,也被他逗得哈哈大笑,精神頓時爽快了許多。
江山又道:“中華文明,深入鉤沉,我們能夠發現,古代哲人思想體係的博大精深和正氣昂揚,早已經超越所謂的“民主”、“自由”。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八個字,足夠了!”
江山的目光掃視諸位名人。大家隻凝神聆聽。恰陳一枝與他目光相對。
陳一枝哼了一聲,說道:“中國的這些東西不行了,不然中國會今天這個樣子?
中國先進人物向西方學習已經經曆了一段漫長的過程。早在清季改良派,便提出興辦實業,實行西方國家的上下議院的代議製,但他們對中國的傳統綱常名教,卻采取了無保留的維護態度。稍後,康有為接受了自由、平等的民權思想,但也認為儒家學說中有許多東西是與西學相吻合的,是可以用於改革的,於是他打著孔子的旗號,利用儒家的思想資料,進行“托古改製”。辛亥革命的失敗是沒有對科學的民主政治思想進行廣泛的宣傳。
而要想革中國人思想的命,這是個艱巨而又複雜的任務。這場革命從哪裏開始,宣傳科學民主應當首先破除什麽思想,是什麽思想長期地嚴重地禁錮著人們的頭腦,捆綁著人們的手足,這是我在主撰《新青年》時所麵臨的首要課題。
儒家學說的創始人是孔子,它的主要內容是“禮”和“仁”。禮,泛指統治階級規定的社會秩序和道德規範。西漢武帝時,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董仲舒根據孔子的倫理道德思想,係統地提出三綱學說,以規範人們的行為,維護封建製度。中國人無論貧富貴賤莫不受到三綱教義的毒害。
國民如要自覺某居於主人的主動的地位,建立真正的共和製,就必須破除三綱教義。
三綱教義之根本義,階級製度是也。所謂名教、禮教都是擁護“別尊卑,明貴賤”的製度。而共和立憲製,以獨立平等自由為原則,與綱常階級製度為絕對不可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廢其一!
國民政治覺悟的第一步,是關心政治,關心國家大事;第二步覺悟,是拋棄數千年相傳的“官僚的專製的個人政治”,代替“以自由的自治的國民政治”;第三步,國民政治能否實現,“純然以多數國民能否對於政治,自覺其居於主人的主動的地位為唯一根本之條件”。否則,不出於國民的自覺、自動,“惟日仰望善良政府,賢人政治,其卑屈陋劣,與奴隸之希冀主恩,小民之希冀聖君賢相施行仁政,無以異也”。即使有所謂共和立憲,也是“偽共和也,偽立憲也”。
如果對這一點沒有覺悟的話,那麽前麵所說的三步覺悟,都非徹底之覺悟。”
陳一枝最後斷言:“倫理的覺悟,為吾人最後之覺悟之最後覺悟。總之,對封建的倫理道德,如不攻破,吾國之政治、法律、社會道德,俱無由出黑暗而入光明。神州大氣,腐穢蝕人。”
陳一枝之所以把倫理覺悟提到至高無上的地位,是同建立民主製度與反對封建複辟直接地聯係起來。他認為:“袁世凱廢除共和複辟帝製,乃惡果非惡因;乃枝葉之罪,非根本之罪惡。而那種別尊卑,重階級,主張人治,反對民權思想的儒家學說,才是製造專製帝王之根本惡因。吾國思想界不將此根本惡因鏟除淨盡,則有因必有果,無數廢共和複帝製之袁世凱,當然接踵應運而生……
要鞏固共和,非先將國民腦子裏所有反對共和的舊思想一一洗刷幹淨不可!”
陳一枝把儒家的三綱思想,看作是複辟帝製的“根本惡因”,這個觀點未必是深邃卓識之見,但陳一枝抓住了封建思想的要害,作堅決的不調和的鬥爭,他準確地指出三綱思想與共和製水火不容,存其一必廢一,絕無調和兩存之餘地。這在當時無疑具有發聾振聵,石破天驚的巨大影響。
陳一枝批判儒家思想,是同反對封建複古逆流的鬥爭相結合而進行的。
陳一枝的“主義”和“理論”說得天花亂墜,江山聽得頭都大了。江山是不懂這些啦,但是他知道19世紀50、60年代的“太平天國”洪秀全、19世紀末期的孫中山以及20世紀前五十年的蔣介石,其實都在朝著“西化”的方向邁進。饒有意味的是,這三位基督教新教的虔信者(洪秀全是狂信者),最終無不以失敗告終。最後的成功者,是一個熟讀二十四史,從來沒有出過國的小學教員,是一個西方對“俄式”革命理論不屑一顧,情願“落草為寇,占山為王”的山大王……
江山擺著不屑一哂的表情說道:“從1840年一直以來的西化手段,來抵拒和適應強大西方文明對古老中國的衝擊,曆史證明,最終都不可能成功。從曆史的經驗看,可以這樣說,無論是西方的基督教教義還是什麽誘人的法式“革命理論”,如果盲目地照搬到中國,這種“西方”模式不合適的外套,不可能適宜罩在中國固有的傳統組織結構之上。所以,它的施行者們,最終都會精疲力竭,不過是依舊重複那些落後而無效率的老路。
西化,恰似穿一件嶄新的華麗西服,孑然獨行在崎嶇的窄徑。
西方主義在中國,通過小弟的觀察,隻能造成破壞或者起到某種激發活力的作用,並不能使得我們這個國家實現真正的穩定和大一統。
然而,在混濁、洶湧的曆史潛流中,我們至今沒有找到一個更好的“東方”視角,去觀察、探析能讓昔日的天朝上國實現真正富強的方向。
當然,糾纏這些“主義”、“理論”,最終依舊會陷入曆史規律和曆史個案的泥沼。”
所有人的心都被他沉重的語氣壓得有些窒悶。
陳一枝舒展了一下,透著氣問道:“先生見識不凡,我雖不敢全部讚同,但我陳一枝的佩服名單裏又要加上一個名字了……還沒有請教先生大名?”
所有人都盯著這個年輕的過分的小夥子,與陳一枝的論戰確實是精妙絕倫,歎為觀止!最可歎的是狂人陳一枝也歎服了。
被如此多的名人盯著,江山也麵帶拘謹了,期期哎哎的道:“江山。”
陳一枝趨步近前,望著麵帶拘謹神色的江山,主動地伸出雙手,用力握住江山的雙手,有些激動地說:“江山,真是辭如其人啊!”
江山剛剛還在不知天高地厚,誇誇其談,被他這麽一誇,這麽多雙眼睛盯著,一時也不知該對這位在政壇早已是鼎鼎大名的陳一枝說些什麽,隻好被動地點頭稱是。
陳一枝落座之後,感慨地說:“江山先生!我從你的言辭中可以看出,你是一位很有思想的年輕人,為師者不在年高,你就是一位比我年少的師者。”
江山再如何不知天高地厚,也不禁有些惶恐地說:“一枝先生過謙了,山實不敢當,實不敢當。”
“不,你是受之無愧的。今日論戰,使我收益良多。”
江山無限感慨地說:“一枝先生真是一位十分豁達、開明的有誌之士。這算不算知己相見,倍感親切呢?”
孫中山咀嚼著江山的話,“西方主義在中國,隻能造成破壞或者起到某種激發活力的作用。”目光流移,心中似有所動:“這個見識有意味。”
他頓住了,陷入了思索:過去他們製定的共和國憲法,那是照搬西洋的,叫‘三權憲法’,這好像並不怎麽適合國情……他覺得江山話裏邊有點什麽道理,卻一時揣摩不透。
孫中山向圍著江山的眾人抱拳拱手高聲道:“諸位且慢,事在緊急,容我請教一下江先生。”
他轉回身便道:“段祺瑞又要解散國會,國會又開不成了。我這些日子想的是,咱們本來是共和國啊,可怎麽一次又一次地出現封建主義、專製主義的東西?可我急的不是這個。我急的是怎樣才能使得我們這個國家實現真正的穩定和大一統?怎樣才能讓昔日的天朝上國實現真正富強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