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大帥彈彈宴會,斟酌的說:“馬福祥嗎?我對敵人一向研究的很透徹,不知道馬德涵先生所指的是馬福祥的什麽事?”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馬德涵點點頭:“不知道大帥可辛亥革命時期馬福祥所做的事情?”


    “馬家軍在辛亥時期和別的地方軍閥一樣,從鎮壓革命到投機革命……”江大帥想當然的說。


    馬德涵又是搖頭,又是點頭:“對……也不全對……”


    “馬家軍確是在辛亥時期鎮壓過革命,但是馬福祥沒有。”這時楊文君‘插’進來說。


    辛亥革命,陝西革命軍起義響應。清陝甘總督長庚妄想在甘肅組織反革命武裝,撲滅陝西革命,即在蘭州召集官紳開會商議對策。


    馬福祥的親家,回族老將甘州提督馬進祥首先反對說:“我在南方多年,看清目前形勢。這次民軍起義,是革命‘性’質,不是過去的一般變‘亂’,要慎重應付。”


    馬福祥也認為:“甘肅財政困難,民生困苦,不宜再從事戰爭,目前的措施,唯有保境安民而已。”


    隻有在籍的喀什噶爾提督馬安良認為是為清廷立功建業的機會,積極主張用兵攻陝,並揚言要“馬踏華‘陰’廟,火燒長安城”。


    長庚即命他星夜向河州征撥‘門’兵,編為西軍‘精’銳軍十四營,任命他為“西軍‘精’銳馬步全軍軍統”,自兼中軍,馬麒為前軍分統,馬占奎為左軍分統,馬麟為右軍分統,馬國禮為後軍分統,配合振武軍陸洪濤所部四旗一營,由隴東正麵攻陝;另編靖洮軍馬國仁、驍武軍崔正午歸固原提督壯凱軍軍統張行誌節製,由隴南進攻陝西,統歸陝西巡撫、督辦陝西軍務的升允指揮。馬福祥則以昭武軍駐守蘭州。


    袁世凱任大總統後,電示各省以承認共和國體的為擁護,不表態的為反對。馬福祥與在省外求學的甘肅青年王之佐等人,多方聯係,發動趙惟熙以清朝護理布政使的身份,聯絡紳士與甘肅省谘議局議長**焱代表全省紳民,通電承認共和政體。


    這些資料其實都由楊文君整理,放在江大帥的案頭,可是江大帥從來沒看過。江大帥腦子裏關於馬家軍的資料,全是穿越之前的儲備。


    “楊小姐明鑒。”馬德涵笑道:“不知道您可知道其中緣由?”


    楊文君微微搖頭。


    看著馬德涵擺起高深莫測的文人架勢,江大帥也順勢做出虛心求教的樣子:“願聞其詳。”


    “馬福祥在以殘暴聞名的回軍中獨樹一幟塵,原因就是馬福祥的身世。他和馬安良一係出身不同,作風自然也不相同。”


    “我大概明白了。”江大帥點點頭。


    “你明白了什麽?”宋小妹笑問。


    江大帥張開嘴,確也不知道該從何說起,指著馬德涵:“還是請先生繼續解說。”


    “馬安良是由反清而降清起家的,馬福祥則是因保皇而飛黃騰達的。馬福祥的父親馬千齡在同治年間的回民變‘亂’中,靠攏官府,辦理地方團練,保護鄉裏。當撒拉族民由循化縣進攻積石關時,積極阻擊,保護漢藏村落,並以自己的糧食賑濟漢藏災民,建立起友誼關係,致引起反清回族的憤怒,燒毀了他家的住宅及親族廬舍。馬福祥的二兄馬福祿考中清朝武進士,馬福祥中武舉。馬福祿自北京回來,要求在馬安良部下任一軍職而不得,旋在河州總兵湯彥和衙‘門’當了一名隨軍參讚的掛名差事。他為了圖功報恩,與馬安良爭上下,在平變和鎮壓回眾方麵特別出力,為清軍所信賴,為回民所憤慨。馬福祥以其先世辦團練以及馬福祿庚子之役為國捐軀為光榮,並以科甲出身自豪,鄙視馬安良係各首領。而馬安良也時常譏諷馬福祥秉‘性’怯儒,不能打仗。……”


    “等等,”江大帥似乎抓住了關鍵詞,‘插’嘴道:“到了今天,回民對這個馬福祥還是怎麽待見?”


    “豈止一個馬福祥,到了今天,回民還是對馬家軍都怎麽待見。”馬德涵又補充了一句:“當然,對漢民更不待見。”


    “馬家的頂戴‘花’翎都是回民的血染紅的,這在西北,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楊文君說:“打馬家軍容易,可是這回漢矛盾,化解起來就不容易啊!”


    馬德涵說:“西北邊塞,曆來就是********最尖銳的地方。不管是和平年代,還是戰爭年代,這裏的戰爭就沒有停止過。中原王朝衰弱時,少數民族就會打進中原;中原王朝興盛時,漢族軍隊就會來這裏開疆拓土。<strong>txt電子書下載</strong>不管誰贏,這裏的回民日子都不好過。所以,他們非常厭惡戰爭。”


    江大帥說:“這樣一個戰爭無時無刻不在發生的邊塞地區,任何人,在當地采取‘激’烈的措施也是必要的,占領者也好,被占領者也好,日子都不好過。”


    “不用說,邊塞地區漢民的日子更難過。”宋小妹說。


    “這點我不否認。西北到處都盛行反漢主義,宋小姐。我對我們自己人的暴行並不感到自豪,可是回民也是為了自身的安全,非不得已起來反抗。就是同治年,殺人魔王馬占鼇率領回民起義軍攻占河州時,他為曾經了使漢民在戰‘亂’中不被濫殺,命令凡願投誠隨為回民的掛出白旗,頭戴白號冒,一律免殺。這樣大多數漢民為了自保,頭戴白號冒,隨了回民,稱為‘隨教’。這點我可以向你擔保。否則,在西北那場回民起義過程,漢民們如果不‘隨教’,確實就會受到搶劫和集體殺害。”


    楊文君‘插’嘴道:“有的記載說馬占鼇攻破河州後,大肆屠殺,死者一萬餘人。”


    “大帥,我們當年的回回起義部隊素質一向不最高,簡直算不上先進文明的代表。”馬德涵看上去不大高興地答道,“處理得過火的行為是有的。‘有的記載說馬占鼇攻破河州後,大肆屠殺,死者一萬餘人。’這無疑是誇大其詞。在河州一帶,盲目仇殺的現象是存在的,起義首領往往難以約束。戰爭是一件萬惡的事。”他轉過臉來對著楊文君,提高嗓‘門’說:“不過,楊小姐,但更多的漢民,在當時的情況下或出於得到保護,‘隨教’者很多。馬占鼇采取這種辦法保護了一些漢民,應當說是事實。這一點,我也可以向你擔保。回回軍隊開到的時候,當地的流氓地痞看到馬占鼇不讓他們立即參加搶劫和殺害漢民,都大為吃驚。可以說一句,他們盼望有個‘大開殺戒的機會’哪。河州克複後,因一些人不聽政令,擅自殺害北塬漢民,因此他辭去大帥之職,返回大河家。後由馬永瑞出麵說和,仍擔任起義軍大帥。他領導的回回起義軍隊不僅不準幹暴行,而且經常出頭幹涉,保護漢民不受當地回民欺侮。據我所知,這是千真萬確的。”


    江大帥說:“我相信你。如果馬占鼇殺戮漢民太盛,左文襄公也留不得他吧?但是會‘亂’之中也隻有一個馬占鼇,你也說‘一些人不聽政令,擅自殺害漢民,’,這‘一些人’,隻怕才是回‘亂’中的大多數回回!所以,同治回‘亂’是西北人民的一大悲劇,殺的老百姓太多了。你可以隨便去翻一本西北同治年的縣誌,哪一個本沒有這樣寫同樣的一句話‘同治*年,回回破城,被屠。’這也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江大帥還記得看過回‘亂’的資料,哪真是觸目驚心。


    據鎮原縣誌:”四鄉堡寨攻陷無遺,而縣城獨全,蓋四鄉之人逃出虎口者,生後入城避難。是月初九日……(回民軍入城)……,全城糜爛,死者不知其數。”


    平涼。據宣統《甘肅新通誌》卷47,同治二年八月,回民軍隊”陷平涼城府官……員死節者百餘,士民死者十數萬。”


    在華亭縣,據記載,“同治二年十一月,陝回入境,焚殺極慘。初土回叛變,尚愛鄉土,不甚殘毒。及陝回入境,無所顧惜,焚殺慘於土回十倍。華亭從此丘墟。”,“鄉鎮民屋焚殺殆盡,遺民數百悉逃蓮‘花’台。”,“平回後招安遺民,歸城者僅七十餘人,男‘女’老幼死亡數萬。”


    隆德縣。據載:“同治四年縣破城,從此官逃莊‘浪’,城空無主者五年.人民殺斃餓死十有**,老弱逃盡,全縣無二三十人家。全縣村村焦土,十室九空.”


    ……


    馬德涵看著江大帥,無話可說,因為麵對這樣事實,他也無力辯護。可是想想,越想越害怕,不甘心的說道:“左文襄公後來用馬占鼇對回民起義軍大開殺戒,大帥不會也想效仿左文襄公吧?”


    江大帥大概知道了馬德涵所擔心的,所不願意為自己效力的原因。他是革命黨人,他信仰三民主義,但他首先畢竟是個回回。


    “在我眼裏,沒有回民和漢民之分。我們革命黨人一向認為五族平等。”江大帥攤開雙手,‘抽’了口雪茄。“我敢向你保證,即使我們勝利了,正派的革命黨人人也不會忘掉這一點。當然,我用平等的善意對待回民,也希望回民不要用敵意來回應我。因為,我並不介意學左文襄公,也在這裏殺個血流成河。”


    馬德涵端著白蘭地的高腳酒杯的手輕輕一顫,差點掉在地上,這一刻,他似乎從這個年輕至極,看起來有幾分慵懶的家夥身上看到無邊的血‘色’。剛剛似乎都忘了,這是個瘋子!他的軍隊叫瘋子軍!


    馬德涵斟酌著江大帥這幾句話的意思,是在向自己下最後通牒了。如果不答應他去銀川勸降馬福祥,他不介意戰爭繼續打下去,血流成河也在所不惜……


    江大巳了口白蘭地,撇了馬德涵一眼,卻說:“這個白蘭地真好極了,小妹。又是你從上海帶來的嗎?”


    “當然啦!這也是我的珍藏。蘭州這種窮鄉僻壤,哪裏來的這種好酒?”宋小妹帶著高興的神‘色’,把酒杯湊在鼻子底下。“我最喜歡法國白蘭地。早在來蘭州之前,我就有先見之明,囤積了好幾箱這玩意兒。”


    “對了,馬德涵先生,你還記得左文襄公入甘肅時說過的話嗎?”


    “什麽話?”馬德涵非常客氣地問。


    “遠近城邑寨堡,慘遭殺掠,民靡孑遺。平、慶、涇、固間,千裏荒蕪,彌望白骨黃茅,炊煙斷絕,被禍之慘,實為天下所無。”江大帥說。“據我所知,在甘肅,回民一次殺10萬以上漢人的大屠殺有很多次,許多縣的漢人被殺光。回民起義殺掉陝甘兩省的總人口大約2000萬人.這是世界今世最殘暴的種族滅絕大屠殺。這次大屠殺比希……”


    江大帥嘴溜,差點把希特勒屠殺猶太人的典故拿出來做比較。咳嗽一聲:“……回回手段殘酷。不分男‘女’老幼,全部用刀砍死,用火燒死,進行種族滅絕大屠殺。不是為謀財,不是為謀地,單純為殺人而殺人。當年的回民,對渭南兩岸的漢人進行了瘋狂的種族大屠殺。想一想,當年那裏的人口總數不過七八百萬,被殺了五百多萬,這是一種怎樣的惺風血雨的景象。渭南不過是回‘亂’爆發的一個角落而已,整個回‘亂’,蔓延西北五省,這又是一種怎樣的腥風血雨的景象……西北回回對漢民的大規模屠殺,是左宗棠及其湘軍在平定回變後對西北回民展開報複‘性’屠殺的重要原因。”


    這樣血淋淋的曆史,隻不過從江大帥嘴裏說出來,宋小妹和楊文君就已經感覺胃在翻江倒海,剛剛吃的東西就想吐出來,臉‘色’變得刷白。


    “大帥,清政fu采取以漢製回政策,凡爭論鬥毆,無論曲直,皆抑壓回族,回族‘性’桀驁,億萬同心,顧回漢矛盾日益加深。當時有一個‘秦不留回’的傳帖,因而回民才要起義。”馬德涵無可奈何地聳聳肩膀。


    “這不是你們回回在那些地方幹出最可怕的暴行的理由。”江大帥的火氣越來越大,“對此,現在有案可查的是,當時陝西巡撫的初衷是要安撫回民,並不是‘秦不留回’。一個事實是,清朝政fu對當時住在城裏的回民未殺一人,現在的西安西大街回民坊還住著大量的回民。當時清朝政fu把城‘門’緊閉,以防城外回民進城殺人,也阻城內回民出城殺人。”


    “對於‘秦不留回’的傳貼,當時也許有,但清朝政fu沒有這樣的政策,有可能是有人有意挑撥回漢民族關係。更有可能是,這是一個編造的說法,以鼓動回民對漢人仇殺。”江大帥繼續說:“滿清政fu在對待民族關係上,回民列在漢民之前,所謂‘滿、‘蒙’、回、漢’,漢民是最受歧視的民族。在清朝期間,中國的人口大量增加,這說明清朝的經濟並不是民不聊生,而且發展很快。另外,回民多做小買賣、不‘抽’大煙,在當時的關中農村,回民比漢民富裕。說回民起義是因受清政fu壓迫或是漢民壓迫,是有意識找出來的理由。更不能以此為大屠殺辯解。”


    回民起義是陝甘人民在中國近代史上的一次大劫難。回民對漢民的屠殺是挨村挨戶,不分男‘女’老幼的殺害。1000多萬人死於這場劫難,相當於30多次南京大屠殺。江大帥所知的曆史書上,說這是起義,真不知道義在何處。對於研究回民起義曆史的很多人,他們拚命地為大屠殺找根據,而一千萬條人命則不是他們所關心的。就連動物也不會吃掉同類,也知道惺惺相惜。網上一群蛋疼的網民看到村民屠狗吃,都要發帖口誅筆伐,而這些曆史學家,他們對人的生命卻漠不關心,甚至歌頌大屠殺,將之稱為義舉,真是連其碼的人‘性’都沒有,網民們,你們都正義又在哪兒?


    “是……不,我不是辯解。不過”馬德涵用手抹了抹腦‘門’上的瀑布汗,清了清嗓子。“當年的事情,曆史自有評論。”


    “不必談了!”楊文君狠狠地對江大帥皺起眉頭。“咱們邀請馬德涵先生到這兒來,為了好好招待他吃頓飯。這個問題跟他不相幹。我們不要再去談這個問題,我們不能再讓西北出現當年的慘劇,才請來馬德涵先生。我相信馬福祥是個非常‘精’明、老於世故的人,他當年沒有參與回‘亂’,現在應該也”


    “去他的馬福祥!”江大帥大喝一聲,伸出一隻手指對楊文君搠搠,像是指責似的。“假如回民再‘亂’起來呢?這點難道不大可能嗎?當年,陝西回民趁清朝軍隊到南方鎮壓太平軍,準備屠殺漢人,起義前,他們秘請鐵匠打刀,刀打好後將鐵匠殺掉,以防泄秘。為準備殺人的竹杆,將街上的竹竿買光了。現在中國正是軍閥‘混’戰的時候,回民中就沒有起這種心思的人?居安思危啊!何況我們還沒有居安呢”


    江大帥破口大叫說,說著把酒杯砰地放在桌上,連酒都灑了,站起來,向窗戶走去:“大荔縣有一個漢民大村八‘女’井,回民起義第一次殺人就是將此村的漢人全部殺光,一早上殺了一萬多人。緊接著,挨村殺,不分男‘女’和老幼,很快大荔,渭南,華縣的農村被回民殺光。殺完了農村,再進攻縣城。”


    走到窗前,江大帥猛一下子乓的推開一扇玻璃窗。一股冷空氣湧進屋裏,一汪藍幽幽的月光‘射’在東方款式的地毯上。


    馬德涵背靠著窗子站著,一隻抖得厲害的手使勁抓著酒杯。


    “我來的的時候經過陝西周至!”這句話,他是驕傲地瞪著眼說的。“陝西周至,是關中民風最為強悍的一個縣,回回叛‘亂’期間,該縣各村結寨自保,但是回回在這裏也是最為殘忍的殺人,漢族也是最為殘酷的複仇。有個村子叫蕭家村,回回圍困該村後全村奮起抵抗,最後回回采用了種族滅絕的方式,一把火將該村男‘女’老少全部燒死,大火兩日不滅。還有個叫五屯的村莊,主要是回民,在左文襄公的漢軍抵達陝西後,人們尊稱左爺來了,左爺的大軍對五屯同樣進行了種族滅絕,這個村莊徹底從這個世界上被抹掉了。據當地的老人說,左爺來了以後,漢民紛紛相助,帶領漢軍四處搜查回回,周至所有的回回村莊‘蕩’然無存,活著的回回都逃到新疆去了。”


    江大帥這回可上勁了,酒後沒遮攔的這張嘴更說個沒完;一點也不含糊其詞,而是像個‘激’怒的教授在課堂講課,聲調幹脆尖銳。


    “類似的故事在陝西關中地區很多,在炎黃故裏和漢民族的龍興之地,回回尚且如此猖狂,其他地區就可想而知。在左爺大軍麵前回匪不堪一擊,倉皇西逃,但是逃往甘肅後又和當地回回結夥成匪,大肆屠殺本地漢人。在甘肅,他們血洗張家川,圍城後有3萬多漢人被悉數屠繆。接著又在涇川、平涼、華亭固原等地對漢族實施集體屠殺。據統計,甘肅寧夏兩地,由於漢族居住分散難以結寨自保的原因,漢族被屠殺十分慘重,叛‘亂’前甘肅有人口700萬,漢族居主導地位,叛‘亂’後不足300萬人,當地漢族起碼有200萬以上被屠殺。”


    江大帥穿越之前的時代,140年前的種族屠殺結束了,西北漢人提及回回依然心有餘悸,回回在民族政策的關照下、野蠻本‘性’再次顯‘露’,利用伊斯蘭教煽動,在西北地區有恃無恐。伊拉克戰爭,西寧的回回yx鬧事;在蘭州的大街上回回經常聚眾毆打漢人;西安的西大街,提起回回,漢人無不全身發怵;青海、甘肅的農村地區回回****漢人是家常便飯。這些違法行為在民族政策的幌子下愈演愈烈,長此下去,在甘青寧三省,漢人恐怕又要重回‘蒙’元了。


    ..


    可歎的是,很多人包括很多曆史學家,隻讓人知道滿清鎮壓回民起義,卻不告訴你,回民當時做了什麽。以致於,今天很多人將左宗堂當成民族罪人,白彥虎當作民族英雄。


    “我現在對西北已經是秋風掃落葉,隻要我高興,我明天就可以發布一個‘殺胡令’。但是我並不想。我還是很推崇左文襄公采取剿撫並用的政策平息回民起義。當時的回民起義‘精’神領袖和幕後人物是寧夏的馬化龍,他的目的是要把西北地區變成一個伊斯蘭國家。如果不是左宗堂,可能陝甘兩省的漢人會被殺光,並把中國分裂。左文襄公雖然殺伐果斷的進入西北,但是對回民,凡是放下武器不再殺人的,都給予安置讓其安居樂業,包括對待領導回民起義的大元帥,也放棄追究責任。對不放下武器,還要殺人的人則進行振壓。他救了漢人,也救了回民。”江大帥衝著馬德涵說:“我來西北,即要救漢民,也想救回民。可是能不能救銀川的回回,就要看你的了。”


    馬德涵力求用一種平靜的聲調說:“大帥,試試去看吧。”


    江大帥略顯疲憊的點點頭,然後一屁股坐進一張扶手椅裏。滿是憂傷的‘吟’詠一首西北民歌:


    同治五年三月間,殺氣彌漫天。


    十餘萬人一朝盡,問誰不心酸。


    桃含愁兮柳帶煙,萬裏黃流寒。


    闔邑子弟淚潸潸,染成紅杜鵑。


    清歌一曲信史傳,千秋壽名山。


    碧血灑地,白骨撐天,哭聲達烏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的征途是民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光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光景並收藏我的征途是民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