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之巔。


    當天邊被夕陽染成胭脂色的時候,嘹亮,悠揚,激越的笛聲,在靜靜的天山之巔蕩漾著,慢慢地消失在雲霄盡頭。


    一個寂寥的女子,突兀地佇立在天山之上,悠揚的笛聲從她的嘴邊傳出。不得不歎服,這笛聲簡直是天籟之音――那麽優美、那麽動聽、那麽令人向往的笛聲,音符撥動了傾聽者的一個個神經,怎能不讓人為之一顫,為之讚揚?


    笛聲在空中繼續飄蕩,使人不由自主地跳進了這音符的海洋之中,當那種優美的韻律在耳邊蔓延開來時――時而高亢、時而低回;時而悠揚、時而又激昂――心也隨之動蕩。


    良久之後,笛聲升到那有著星辰與皎月的深空裏,和著雲絲曼妙輕舞,如同天上人間的喧嘩化作一片絢爛織錦,一幅無聲的靈動畫卷,一曲清新的玄妙天籟。


    一首千古的樂音百轉回腸,漾起千層漣漪;一支悠揚的笛曲如泣如訴,婉轉成海水的曲線。優美典雅的笛聲在耳邊縈繞,仿佛在眼前平鋪了一幅幅寫意的畫麵。


    “萬水歸清臥馬來,卷狂海,波濤開。浪擊天涯天涯外。爪黃輕快,絕影老來,冉冉玉龍衰。錦帛綿綿銀絲青,雪雨霏霏掃**。白花蕭瑟何處晴?悠悠關鳩,柔柔豔手,癡癡壚邊酒。”笛聲終於落下,這個寂寥的白衣女子滿臉的苦澀,十多年前國破山河碎的光景依舊曆曆在目。那時的她雖然不是一個尚在繈褓當中的嬰兒,但也是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小女孩。


    那一天,戰火紛飛;那一天,女子背井離鄉;那一天,女子最後一次見到自己的家人。這個天山之巔的女子,正是剛剛從博格達峰的山體內部走出來的冷菲雪。


    從東瀛漂洋過海而來的她,在這個世界上除了那個未知的丈夫之外,再也沒有其他的親人了。來到中原大陸之後,她一個人孤苦伶仃,走投無路之際,她被一個老宮女看中了,將她帶到了洛陽的福王府邸。


    這個老宮女在福王的府邸當中還是有一定的地位的。認真說起來,她的來頭可真是不小啊,她原本是福王的母妃鄭貴妃的貼身丫鬟。爭國本事件結束之後,落敗的鄭貴妃和萬曆帝不得不妥協,讓朱常洵就藩洛陽,人稱福恭王。


    萬曆帝和鄭貴妃對朱常洵十分的溺愛,即使爭國本輸了一場,他們也不能讓自己的愛子受到一點點的委屈。福王的封地在洛陽,起造邸第,花了二十八萬兩銀子,超出一般王製十倍的花費。神宗派出太監征收“礦稅”,搜刮的億萬錢財,皆入福王藩圍。


    當時的福王堪稱是第二個皇帝,他就藩之時,萬曆帝和鄭貴妃為他爭取到了巨大的利益:


    第一,莊田四萬頃減半,仍須兩萬頃,中州腴土不足,取山東、湖廣的良田湊足。


    第二,籍沒張居正的財業,尚存官的撥歸福府。


    第三,從揚州到安徽太平,沿江各種雜稅撥歸福府。


    第四,四川鹽井的一部分收益劃歸福府。


    第五,請淮鹽一千三百引。


    難怪人們常說,大明王朝其實是亡在萬曆帝的手中,此話一點兒也不假。


    即使是這樣了,鄭貴妃還是覺得虧待了自己的兒子,於是,她將自己的貼身丫鬟撥給了當時年僅二十七歲的福王。


    十幾二十年過去了,這個老宮女在福王府的地位越來越穩固,就連福王也要給她幾分薄麵,隻因為她是鄭貴妃的貼身丫鬟,是鄭貴妃從娘家帶過來的人。


    這朱常洵就國之後,橫征暴斂,侵漁小民,千方百計搜刮錢財,壞事做絕。萬曆皇帝不理朝政達三十年,群臣上的奏章大多不理睬,唯獨福王府的奏章早上遞交,下午即答複,其要求無所不允。有這樣的便利,四方奸人亡命之徒,紛紛趨之若鶩,聚集在朱常洵門下。天啟皇帝和後來崇禎皇帝即位後,因這位福王是帝室尊屬,所以對他很是禮敬。


    這位重達三百斤的肥王爺一輩子醉生夢死,終日閉閣暢飲美酒,遍**娼,花天酒地,體重達體重三百六十多斤。流賊猖熾之時,河南又連年旱蝗大災,人民易子而食,福王不聞不問,仍舊收斂賦稅,連基本的賑濟樣子都不表示一下。


    當時天下正在鬧災荒,老百姓沒飯吃,到處都有餓死的人。有人把情況報告給福恭王,不想他卻對報告人說:“沒有飯吃,他們為什麽不吃肉粥呢?”報告的人聽了,哭笑不得,災民們連飯都吃不上,哪裏來肉粥呢?由此可見這福恭王是如何的愚蠢糊塗。


    天理循環,報應不爽!後來闖王李自成攻陷洛陽城時,生擒了當時的老福王朱常洵。聽過朱常洵以前的那些言論之後,李自成勃然大怒,將三百多斤的大胖子福王洗剝幹淨,扔到巨大的鐵鍋內,撒滿薑、蔥、蒜、桂皮、花椒以及無數高湯燉煮用香料,再加上七、八隻剝皮去角的整隻梅花鹿,在熊熊烈焰中一起烹煮,待煮爛後,分給農民軍將士實用,美其名曰"福祿(鹿)宴"。


    四方征兵隊伍行過洛陽,士兵紛紛怒言:“洛陽富於皇宮,神宗耗天下之財以肥福王,卻讓我們空肚子去打仗,命死賊手,何其不公!”當時退養在家的明朝南京兵部尚書呂維祺多次入王府勸福王,勸他說,即使隻為自己打算,也應該開府庫,拿出些錢財援餉濟民。福王與其父明神宗一樣,嗜財如命,不聽。


    整個福王府邸,最值得人稱道的就是那個老宮女了。當時天下大亂,餓殍滿地,路有凍死骨,而福王府邸當中卻滿是靡靡之樂。


    看著眼前的這一幕幕,鄭貴妃的貼身丫鬟實在是看不下去了。當時她已經是一個四五十歲的老宮女了,但是她在福王府邸當中的地位卻如同是福王的生母一樣,倍受尊敬。於是,本性善良的她開始施粥賑饑,將福王府當中吃不完的飯菜都托運出來,在洛陽城中建立了一個施粥賑饑點。當時洛陽幾十萬軍民,受災的十之**,老宮女這點兒飯菜根本就是杯水車薪。


    眼前日益嚴峻的局勢讓老宮女心中暗暗擔心不已,她極力的勸諫當時已經年老體衰的老福王,讓他開府庫,拿出些錢財援餉濟民。不過這朱常洵雖然對這個老宮女十分的尊敬,但是在這件事情上麵卻沒有任何商量的餘地,直接一口話死死地拒絕了。


    不過人心總是肉做的,老宮女的善行或多或少的讓洛陽城中的那些官吏,那些達官貴人自慚形穢。在她潛移默化的影響下,不少貴家少婦紛紛慷慨解囊,施粥賑饑。


    高興之餘,老宮女將這些人統統組織起來,建立了一個有效的慈善機構,並帶頭將自己所有的財產都捐獻出來了。錢財乃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老宮女深知這個道理。


    洛陽這片昏暗的天空,也隻有老宮女這塊蔚藍了。


    也正是在這時,饑腸轆轆的冷菲雪踏進了洛陽城,走進了老宮女的視野當中。


    第一次見到冷菲雪時,老宮女就喜歡上了這個小女孩,凍得通紅的小臉蛋,卻因為饑餓而蒼白;嬌小的身子,因為無力而蜷縮。


    冷菲雪拖著小步子一步一步地走向擺放白粥的地方,看著那一碗碗的白粥,她咽了咽口水,艱難地走了上去。


    “能給我一碗白粥嗎?”菲雪的樣子十分的惹人憐惜。


    “可以,當然可以!”老宮女看著麵前的這個小女孩,不由得鼻子一酸,好一個有氣質的小女孩,卻流落到如今這步田地。


    “可是,我身上已經沒有銀兩了哦。”菲雪唯唯諾諾地不敢上前接過老宮女遞來的白粥。


    “不要錢的!小女孩,你的父母呢?”老宮女邊遞過白粥,邊好奇地問道。


    冷菲雪接過白粥,剛想囫圇吞棗地喝下,聽過老宮女的話語後,她雙手劇烈地顫抖起來,仿佛拿不起這碗白粥一樣:“我父母都餓死了!”冷菲雪不想再提這個話題。


    “小女孩,你願意跟著我嗎?我能包你溫飽。”冷菲雪實在是太惹人憐惜了,就連老宮女這種見慣滄桑的人也不由自主地動了惻隱之心。


    冷菲雪看著麵前這個慈祥的婦人,重重地點了點頭。


    跟著老宮女之後,冷菲雪徹底地見識了人間的冷暖。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富貴人家門前飄出酒肉的味道,窮人們卻在街頭因凍餓而死。大明王朝社會財富分配不均,貧富差距大,窮人生活缺少保障,冷菲雪算是見識了。


    在福王府當中,冷菲雪學到了一種新的技能,醫術。或許這也是看慣了老宮女的善行之後,冷菲雪內心的真實意向吧。


    吹奏笛子,學習醫術,跟著老宮女施粥賑饑,這是冷菲雪在福王府幾年的生活。


    幾年後,在冷菲雪十五歲的時候,老宮女病死了,冷菲雪的天也塌了。不過好在老宮女在逝世之前已經為冷菲雪安排好了出路了。


    不管怎麽樣,冷菲雪在福王府邸當中是混不下去了,當時福王朱常洵長子朱由崧見到冷菲雪之後,驚為天人,幾次對冷菲雪動手動腳,不過都讓老宮女給嗬斥回去了。不過這老宮女也知道,這樣下去遲早會要出事的,於是在她死之前,她已經為冷菲雪安排好了後路――進皇宮,在太醫院當一個女禦醫。


    一切的一切,老宮女都已經打點好了。


    正如老宮女設計的那樣,冷菲雪進了皇宮,也做了禦醫。不過當時流寇、反賊勢力猖狂。為了應付他們,大明王朝派出了大內侍衛,讓他們教授宮女們武藝,然後利用這些宮女從事一些男子難以勝任的事情。


    也不知道是冷菲雪的不幸還是她的萬幸,她被選中了!這就有了以後的事情。


    李自成攻陷洛陽城之後,將洛陽城中的達官貴人統統抓起來殺掉了,甚至還下令對那些死去的貴族開棺鞭屍,以泄百姓心頭之恨。不過在士兵們想要刨開老宮女的墳墓的時候,洛陽城中的居民卻是瞬間團結起來,他們圍成幾十圈,擋在了士兵們的身前,阻止了他們的行動。


    聽過老宮女的事跡之後,李自成對她也是萬分的尊敬,下令士兵不準隨意打擾老宮女的安寢。老宮女算是善終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英雄血巾幗淚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十萬隻紙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十萬隻紙鶴並收藏英雄血巾幗淚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