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議定,徐庶當即告辭,去張羅各種準備工作去了,但王羽卻不得閑,緊接著要見的是徐和。


    相較於徐庶的從容,徐和表現得就拘謹了很多。這也難怪,自從投靠青州以來,這是他第二次麵見王羽,而相較於初入青州時,王羽取巧似的大勝,河北的連場惡戰,足以證明他的赫赫武功,徐和心下緊張也是難免。


    “徐將軍,此番泰山有警,多仗將軍出力,這才擊退來犯之寇,不使青州腹地遭塗炭,本將代青州百萬軍民,謝過將軍。”


    黃巾眾將大多出身寒微,並無字號,有了點身份之後,有人會自己給自己取一個,也有人就那麽維持原樣,徐和就屬於後一種情況。


    其實,黃巾將領起的字,大多都不怎麽靠譜,其中張燕的飛燕,算是最文雅,也最貼切的了。其他人起的字才叫夠囧,比如黑山軍的另一個大頭目眭固,他的字叫做‘白兔’,想想看,稱呼一個五大三粗,滿臉虯髯的漢子為白兔,將是多麽違和的一種場麵?


    沒有字號,王羽便直接以軍職稱呼對方,當然,這其中也包含了一絲試探的意味。


    青州內部,軍政是完全割離的,作為青州內部,唯一一個同時執掌軍政大權,無割據之名,而有割據之實的將軍,與其說徐和是個特例,還不如說王羽並未將他納入青州體係。


    王羽當然不是沒機會把徐和的部隊打散建製,整體納入青州軍係,可出於種種考慮,他最終還是放棄了這個打算。


    當時青州初定,奉高一戰主要是取巧,初時的驚嚇過後,難保沒人慢慢的琢磨出味道來。與其讓這些心存不滿的人隱藏在隊伍之中,成為定時炸彈,還不如給他們個宣泄的途徑。


    徐和舉眾投降,多半是出於無奈,忠誠肯定不會有,倒是疑慮會很多。在這種情況下,將他的部隊吞並,說不定會成為日後的隱患,所以,王羽幹脆大方一次,劃了一塊地盤給徐和,讓他自給自足。


    這樣一來,就算青州內部還有些不安定的分子,因為王羽並不禁止青州與巨平的往來,這些人也算是有了個去處,不必冒險留在青州伺機搗亂了。


    清除這些人未必很難,但引起的反應卻不能不慎重對待,人心安定才是最重要的。王羽改良太平道,並讓張寧繼續傳教,讓徐和割據巨平,都是出於這方麵的考慮。


    當然,讓徐和割據巨平,並不代表王羽就打算任其自生自滅了。徐和能在巨平安安穩穩的呆著,青州這杆大旗是很重要的,如果他背後沒有王羽撐腰,單是地方豪強的攻擊,就能讓他焦頭爛額。


    除此之外,徐和這個人也不是那種特別有野心的,相反倒是很安於本分的一個人。他到了巨平之後,並沒有擴軍,亦或四處攻掠,而是一直在努力組織生產。


    雖然他手下缺少治政人才,屯田的成果遠無法和青州相比,但從他的作為中表現出來的態度,倒是值得嘉勉。


    這麽個理智多於衝動的人,隻要對比一下青州和巨平的區別,應該就知道該何去何從了。原山一戰中,徐和果斷來援的行為,無疑是個明證,不知不覺之中,徐和已經認同了自己青州一分子的身份,現在,應該到了將其正式納入青州體係的時候了。


    盡管心裏這麽想,王羽卻沒急於一時,而是很耐心的繼續試探,好在徐和本身就是個很謹慎的人,並沒有趁機拿捏,甚至順杆往上爬的意思。


    “主公言重了。”徐和舉拳至眉間,深深一躬到地:“主公入主青州,乃是青州萬民之福也,末將不識天數,仍以凡俗之眼光看待主公,實乃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可笑可憐,罪莫大焉。今日末將已知主公胸襟,誠心投效,主公但有所命,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徐和看得已經很明白了,青州屯田,開發新技術,開拓新商路的種種,都遠非他所能比擬。今年隻是一年,青州的戰事又一直未曾間斷,效果還不是很明顯。但隻要保持目前的態勢,二三年後再看,巨平肯定會被甩得看不見影子。


    從跟隨張角兄弟起兵,到輾轉到了青州,征戰多年,徐和早就對自己的能耐有了很全麵的認識,他不是爭鼎天下的料,頂多也就割據一方。然而,在見識到王羽治政的本領後,徐和發現,自己似乎連割據一方都不是很合格。


    看看如今的青州,再不是先前那個戰亂四起,生產凋敝,民不聊生的不毛之地了。一座座平地而起的村落,田野中縱橫的阡陌、溝渠,還有那一條條筆直寬敞的官道,上麵絡繹不絕的車馬,河流上往來穿梭的船隻,一切的一切,都已全然不同,就像是換了個天地一般。


    最讓徐和感興趣的,是那些水車和風車。前者主要用來從河中提水,灌溉旱田,對沿海各地那些被海水侵襲而成的鹽堿地也有奇效。隻有用水車不間斷的提水澆地,才能以最快的速度讓這些土地恢複生機。


    後者的功用則更多,可以完成很多需要大量人工的粗重活,比如碾穀物、粗鹽、榨油,壓滾毛氈、甚至造紙,切割木材,這些工作都可以風車為動力,通過一些很神奇的機械完成。


    當日徐和被徐庶一席話輕易說服,毅然率領全軍,投入了對抗泰山賊的戰役。徐庶的口才固然幫他下定了最後的決心,可若沒有這些日常所見的種種,潛移默化的對他造成影響,他會不會這麽果決,恐怕還是未知之數。


    王羽微微頷首,徐和的態度,基本在他預料之中,他看著徐和,緩聲道:“你的心思,本將明白了,但青州的規矩,想必你也是清楚的,軍,政隻能擇其一,你意下如何?”


    對王羽的問題,徐和也早有準備,他不假思索的答道:“屬下武藝尋常,衝鋒陷陣,斬將奪旗的本事遠不及各位同僚;在軍略上本還有些自信,但見識過元直將軍的機變之能後才知道,自己終究還是井底之蛙……”


    他這話確是由衷而發,王羽在河北連場惡戰,連續以少勝多,他未親見,但也談不上多佩服。畢竟離得太過遙遠,對袁紹到底有多大能耐,徐和也沒什麽概念,而且,王羽指揮的精銳部隊,也是他完全不可能打造得出來的。


    但在原山之戰中,徐庶指揮的部隊就是一群烏合之眾,雖然過了一年時間,但這些在黃巾軍中,被當做炮灰使用的雜兵的戰鬥力,並沒有多大提高。


    可就是這麽一群雜兵,在徐庶手下卻爆發出了極強的戰力,將囂張一時的泰山賊打得抱頭鼠竄,幾乎全軍覆沒!


    泰山賊有多大能耐,徐和再清楚不過了,這些年他們沒少打交道。


    當初青州黃巾試圖向更富庶的徐州進軍,橫在他們麵前的障礙,正是以臧霸為首的泰山賊。在琅琊、東海的連番激戰之中,包括徐和、司馬俱在內的黃巾勁旅,屢屢被臧霸擊敗,甚至擊潰,最終不得不放棄進軍徐州的計劃。


    當時臧霸的兵還沒現在多呢,而青徐黃巾的總數,卻遠在徐庶集結的民兵之上。在相同的敵人身上,差距就很明顯了。


    因此,徐和對統兵作戰,徹底不做考量了。


    “倒是治政方麵,屬下聽聞,主公曾有言道:治政是最簡單的工作,隻要有兢兢業業的精神,認真做事,就能獲得成功。屬下不才,願意一試。”


    “既然如此,本將就準你所請。”王羽對這個有自知之明,也很識進退的屬下很滿意,點點頭道:“本將會表奏你為兗州刺史,與摧鋒營一道,進駐盧縣,招撫濟北眾寇,同時牧守魯、濟北二郡國。”


    “……臣遵命。”徐和明顯被嚇到了,好半晌才回過神來。


    兗州刺史?那可不是什麽小官,大漢一共才十三個州,一州刺史本來就很誇張了,何況還是兗州!這麽個官職,就這麽輕飄飄的甩給自己這個降將了?真是太讓人意外了。


    稍過片刻,想到濟北國的現狀,徐和倒是有些明白了王羽的用意。


    從青州敗走的黃巾軍,有不少人正盤踞在濟北,一年以來,有些人在劫掠過程中,被周邊勢力消滅了;也有些人受到了周邊實力的邀請,投靠了過去;還餘下不少隻能艱難求存的,徐和自己雖然沒擴張勢力的打算,但時不時的也會接濟一下昔日的同伴。


    徐和不知道自己先前的舉動有沒有落在王羽的眼中,但青州方麵卻始終未加幹涉。現在想來,徐和隻覺身上一陣戰栗,如果說,王羽明明知道,卻始終不加以幹涉,就是為了今天……那對方的心機之深沉,謀算之長遠、精準,就實在太恐怖了!


    下一刻,耳邊傳來王羽清朗的聲音,隻聽他淡淡的說著:“匪性最重,賊性最強的那些人應該已經都不在了,剩下的人,無論是想繼續在刀口上吃飯,還是打算老老實實過日子,亦或打算從軍,卻不喜受軍紀約束,本將都有去處安排他們,所以,濟北問題應該不難解決。”


    “屬下明白。”徐和下定了決心,無論用什麽方法,也得勸服昔日的同伴。


    在主公這樣的人眼皮子底下逍遙,除非有對方的默許,否則根本就不現實。現在,主公把目光投向了濟北,擺在眾人麵前的路,自然也隻有他說的那幾條了。


    想脫軌?那是相當危險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第一強兵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鱸州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鱸州魚並收藏三國第一強兵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