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回到三個月前,西梁曆一六二年,北戎曆鴻靈十三年九月二十一。
不周山頂,葛行間的墳墓被重新修葺完好,立了牌坊,像模像樣。好似是真的有人死過一般香火鼎盛。
墳邊站著一位小僧,光頭戒疤卻穿著青灰道袍,不倫不類,不成體統。默默地朝著墳墓念經禱告,每念一句經,便往墓碑前灑一把穀子。神色虔誠,態度恭敬。
不遠處有一幢小道廬,塌了半邊矮身,用柴火遮掩補救,卻好似巍巍青鬆。看似弱不禁風薄如蟬翼,卻仿若生根發芽雷打不動。
柴火錯雜間,道廬內景隱約可見。牆上掛著道法自然,牆下供奉三清上仙。
門開,道童漸離背著行囊踱步出來,稚嫩臉龐上滿是執拗。回身望望屋內香火,三清像前剛起新煙。
他抖抖背上竹匣,輕輕關上了道廬的緣門。門上褪了青漆,左右兩側各有一半太極。梁柱上一副對子,沒有門神,不興這套。
左聯:一門之隔兩生輕薄三生叩首四方青雲驟
右聯:四隻牛鼻三世浮沉兩半運道一念化三清
橫批:糊塗難得
漸離來到小僧跟前。小僧抬頭看他,微微一笑,笑容和光頭一樣燦爛。
小僧:“你要去哪裏?可是要下山?山下的人又稀奇,又古怪!”漸離指指下方:“我要去紅塵大世,我想把師兄師父都找回來。管它什麽稀奇古怪,玄機,奧理,不足道也!”
言罷,二人相視而笑,把葛道士的墳頭晾在了一旁。
小僧笑了一會,表情暗淡下來:“我也想念師父了,按道理說我應該和你一同下山去尋的。不過我是佛家弟子,自從我入靈山伊始,我們師徒機緣便已斷絕。本來心想著沒有緣分,便無煩惱,倒也不失為一樁好事。後來日子久了,又感覺無關好壞,但憑於心。”
漸離看了一眼墓碑:“我師父雲遊天下,周遊師兄遊方尋他,周旋師兄拜入仕途。我想尋到師父,但卻不知方向。想尋到周遊師兄,亦是不知方向。”
他微微歎了口氣:“隻有周旋師兄有跡可循,但即便是尋到了他,也不過是索然無味。我知道周旋師兄發心已亂,所謂周旋於廟堂之上者,便不能周遊於山水之間!”
小僧點頭:“說的真好,那這山水之間的周遊,又要去何方山水去尋?”
漸離搖頭苦笑:“周遊師兄之前和我說過一句話,以無根之念尋無根之源頭,便能得到無根之因果。我感覺這便是葛師父說的道法自然了,不過我還遠未企及那般境界。我所能做的不過是行走人間,我師父是葛者行間,我最起碼能做到遊山玩水。”
漸離說完,轉身便走。小僧微微不忍,出聲喚他:“真就這般走了?”
“多留無益,你多保重。”
小道童說罷抖抖竹匣,將匣子頂上的遮陽紗抽出來蓋在頭上。手裏一根木棍,就這般搖搖晃晃的下了山頭。
山上隻剩下了小僧,孤零零的坐在墓碑前。但墳塋也是空的,小僧離開了墳,靜靜走到道廬裏麵插上門閂。外麵沒有飄雪,他還可以禦寒。
第二日,小僧換了門上的對聯。他本想跟著漸離一同下山,但每每鼓足勇氣,卻又心生茫然。猶猶豫豫中彷徨不定,日子倒是一天過了又一天。
而門前柱子上,對聯的筆鋒卻深深嵌進了木屑裏,蓋過先前的字跡,也亂成了一團麻。
上聯:佛不是道,佛取代道,不佛不道,沒有門道。
下聯:佛本是道,佛亦有道,又佛又道,有點味道。
橫批:知不知道。
漸離是渾然不知這些的。他靜靜地走了七天,來到了不周山的半山腰。
這裏剛好穿過雲層,下方山河遙然在望。不渡江好似一條碩大的慵懶蛟龍,睡在兩座大山之間。好似抱元守一,蘊含道理,卻又不明不白。
“漸離,你說雲海之下,會有蛟龍躍出嗎?”
想到周遊當日所言,漸離微微一笑,憨憨傻傻。忽的瞧見江水中腹的黑色城池,眉間一皺又發起愁來。
身邊出現一隻黑色烏鴉,在漸離身旁徘徊兩圈,似乎是不喜其身上生氣,嗚咽著用力往下飛。小道童見狀也不耽擱,雙手握緊竹匣背帶,腳下賣幾分力氣,一路青煙淹沒在青山山麓之中。
而那隻烏鴉,也毫不停歇的一路飛到了西梁城裏。
西梁城是厚土之國第一大城池。西梁城主乃國之正主,四周十九列國國君皆向其俯首稱臣。定期繳納賦稅,歲歲朝貢殷勤。但凡有犯上作亂者,必會遭西梁懲戒,號令天下諸侯合力誅之。
十九列國也有義務進西梁勤王,因此西梁創立至今,整體還算是風調雨順。雖談不上國泰民安,但好歹算是人丁興旺。
西梁現任君主姓穆,穆家權傾天下,世道熙攘莫敢不從。道士周旋便是穆府門客,而他所侍奉的便是穆家二公子穆念花。
西梁曆一六二年,北戎曆鴻靈十三年十二月二十一。
穆府內閣前方躬身站著一位老太監,鶴發童顏,皮膚吹彈可破,但眼眸已經晦暗見黃。除此之外不見光陰流轉,比賀華黎還要多幾分精神。
此人,穆府南閣總管太監,呼延禮。
呼延禮已經在此地候了兩個時辰了。照常理說此般時候,穆念花早已下了早朝歸來。現如今前堂滿是拜帖,俱都是得罪不起的各方巨擘。他急的滿頭大汗,卻無甚更好辦法。
又等了一個時辰,穆念花風風火火歸來。依舊是濃豔的女子裝扮,但汗水微醺,妝容已微微花散。身後跟隨幾名魁梧將軍,皆是施滿甲胄,但卻沒有佩劍。
呼延禮惶恐下拜,穆念花重重甩袖渾然不睬,徑自入了內閣高座。呼延禮低眉頷首躬身疊步跟隨,和一眾表情嚴肅的武將一同跪坐在穆念花階下。
穆念花胸腔起伏不定,貌似是氣的不輕巧。身旁有一盞花茶,他抖手拾起,重重抿了一口。留下一抹唇紅,微微模糊,冒著絲縷寒氣。
呼延禮諂媚發笑:“公子今兒上朝,可是遇著了什麽糟心事?”
穆念花寒眉冷目,目視前方,嘴角嗡鳴:“你們且說說,北戎國到底哪裏好?”
呼延禮聞言媚笑:“禍亂之國,自然無甚大好。”
穆念花冷哼嚶嚀,雙手拄鼻翼兩側,眼神冷豔芬芳:“那父皇為何要聽大哥的話?”呼延禮聞言錯愕:“大公子今兒早上朝了?”
下人送來一隻秘銀鼻煙壺,穆念花抱起淺嗅,沒好氣的嗯了一聲。
“嘖嘖,他不是一直在蒼梧國辦那件事嗎?”老太監嘀咕了一嘴。
穆念花:“我也心眠蹊蹺,突然間便回來了,還是在此番節骨眼上。事出有妖,不得不防!北戎國已是傾覆在即,大哥不安心在蒼梧領軍,回來與我當庭對峙。於四世三公麵前折我顏麵,著實是不把我這少主放在眼裏!”
呼延禮好生相勸,穆念花卻氣的花枝亂顫。俊美如玉的公子哥,麵色發白近乎妖異。
“大公子從小便喜好與少主爭搶,您氣度雍容,別和武夫一般計較。再者說他畢竟也是兵馬大都督,咱們於情於理都不應當過於強硬。手段軟些,嘴巴甜些,大公子直腸子硬骨頭,受不得這般**路數的。”
老太監好生勸諫。
穆念花無奈攤手:“你有所不知,兵權握在我大哥手上,大哥的心思無非是想要邀功而已。說的好聽什麽從長計議,還不是想在父皇麵前討個晚年彩頭?”
呼延禮沉吟半晌,隨即湊上前去耳語道:“溫侯俊尚在。”
穆念花一臉嫌棄:“他自己都身陷囫圇,和鄴王一起被軟禁在宮裏。那北戎國宮廷還有禁衛軍把守,鄴王的兵上不得三千琉璃大道。我的本部軍馬被大哥扣在手中,陵陽宮裏的案子未有定論,他這個大禮官也無甚大用。等我發死侍入了陵陽,你就飛鴿傳書調回溫侯俊,省著在外麵給我丟人現眼!”
呼延禮猶疑道:“那鄴王手掌北戎國兵馬大權,為何不犯上逼宮?”
穆念花麵色陰翳:“鄴王乃紫宸國公長子,雖說不是嫡出,但愚忠之心日月可昭。三千琉璃大道乃北戎國氣運彰顯,他即便是再覬覦皇位,也不會觸犯北戎國先祖定下的規矩。”
“規矩?”老太監輕咦了一聲,呼延禮自幼看護穆念花長大,因此即便是此般隱秘事端,穆念花對其也全然放心。
“不錯,北戎律令規定,馬亂兵慌不可踏足禁宮,但此番必會受製於賀華黎的禁衛軍。再者說北戎國本是鄴王自家祖業,他有奪儲之心,自然不會輕易破壞自己的社稷江山。”
“那倒是,誰都得愛惜自家物事,這是常理。”老太監笑著逢迎。
穆念花冷哼一聲:“依我看他是怕先動了兵權,溫侯俊會唆使咱家用兵。到時候兩敗俱傷,動了祖宗基業,留了一片殘桓!殊不知溫侯俊根本就動不得我西梁兵馬,全被我那菩薩心腸的大哥抓了個滿盤通透!”
呼延禮點頭沉吟:“依照咱家估量,那趙胤也沒那麽容易動用北戎大軍,都在那濮東郡天高皇帝遠的地兒擺設著哪!至於那被罷黜的太子涼,據探子回報貌似也有動作。”
穆念花聞言頗為不屑:“一個被流放的棄子,還能有何般能耐?”
“他人已在江湖中!”呼延禮皺眉拱手。
穆念花聞言哦了一聲,隨即皺了皺眉:“入得江湖,那便再無定數。一切另當別論,從此不是廢物。”
老太監捂嘴淺笑,不置可否。
穆念花細嗅鼻煙:“照此看來,當下北戎國還有幾分雅趣。眼下武鬥不成,那便文鬥定國,這北戎國的案子便成了重中之重!”
呼延禮陪笑:“有周旋道長在,應當無甚疏漏。反倒是奴家覺得,那位賀公公手握禁軍兵權,當是此局中的點睛之筆。”
穆念花瞥他一眼,抿嘴淺笑:“我看你是同道中人惺惺相惜,內宮宦官自來熱乎!”呼延禮聞言大笑,但神情卻略顯悲憫。
穆念花:“說到變數所在,我還倒真想起一個人來。那位叫周遊的道士,最近可有打探到什麽消息?”
呼延禮擠兌笑靨,柔聲應和:“他是周旋道長的師兄,老身也覺得此人不可輕視,不過據周旋道長回報,當日金鏞百姓撤離時,路過一個蠶洞,出了一件怪事!”
穆念花沉吟翹起蘭花指:“說來聽聽。”
呼延禮四下探視一番,小心翼翼地朝穆念花耳畔招手:“奴家可否?”穆念花滿身矯情,但耐不住好奇心作祟,呼延禮來到其身旁耳語一番。
嘀嘀咕咕,不知在說些什麽,穆念花聽完滿臉錯愕,語調亦上揚幾分:“你所言皆是屬實?”
呼延禮:“據周旋道長說,是探子親眼所見,應當錯不了的,原地隻剩下一把帶血的桃花劍,被周旋道長帶走,送給了一位繡花將軍。”
穆念花淺笑:“的確是有點意思,不過我家道長亦非凡俗,你要知曉個道理,焦尾龍弦琴亦不是隨意認主人的!”
呼延禮嘖嘖連聲,拱手諂媚。
二人又說半晌,忽而聽聞信差扣府稟告。穆念花本打算直接打發了,來人聲稱是北戎州內傳來的信鴿,當即便珍而重之地請進屋子了。
老太監從信差處取了信,吩咐下人好生照看茶水,隨即便立刻呈上遞給穆念花瞧看。
這信鴿自然便是當日司馬種道於黔江客棧所發那封。鴿子是穆家豢養多年的良種,訓練有素多年服役,飛越九關七十六城隻是時間問題。
“黔江生變,宮廷惑亂,整軍速來,穆府內患。——司馬種道參上。”
穆念花默默看完信,自然明了其所言何意。隻不過具體這變數出在何處,司馬種道卻故意沒有提及。
“二公子,可是又有了什麽煩心的事端?”呼延禮謹慎出言。
“司馬道士來了信。這家夥遊曆諸國懷有諸多心思,眼下我拜托的事情回稟地不明不白,還是需要我來親自揣度。”穆念花眉眼微皺。
提到司馬種道,呼延禮的麵色可不大好:“道門近些年歲染指各國朝堂,老身覺著其步伐有些僭越。雖說道士們有諸般神鬼莫測之能,的確可助我等安邦定國,但卻從來不像其它門派那般忠心耿耿!”
“遊方道士都是這般模樣,我也不需要他們無用的忠心。他們隻需為我所用於我有利便好,我知他們以天下諸侯為棋玩於鼓掌,但眼下我正需要這麽一股勢力把池塘攪亂!”
穆念花說罷便起身疾走,老太監快步跟上。誰知迎麵進來一名高大男子,二人險些就這般撞了個滿懷。
來者樣貌英偉,國字臉堂,連鬢胡須,沒有眉毛。取而代之的是一條橫亙刀疤,刀疤過處亦無頭發。大鼻環眼,高顴寬唇。身披魚鱗甲胄,左手握斬馬長刀,右手拈指造印。背後插四道金槍如孔雀開屏,槍身上掛滿旌旗左右開弓。上書奇門遁甲之術,不知是何方道門。
此僚,西梁穆家兵馬大都督,穆青候!
穆念花乍見此人,甩袖掉頭便想離開。奈何穆青候腳踏流星,龍行虎步來至穆念花身前。虎背熊腰如三山五嶽,威風凜凜似天神下凡。抬頭對視瞧見金剛怒目,微微後退有些心底發寒!
穆青候聲如洪鍾,語氣好似白日聽雷:“二弟,今日早朝為何要頂撞於我?北戎國有多廣袤,你可曾心中知曉?”
穆念花冷哼一聲:“西梁事向來我做統籌,父親已同意出兵陵陽,偏要你今日橫插一腳!我管他有多少山嶽,你把我的十萬雄兵還我,自當翻山越嶺如履平地!”
“著實胡鬧!此去陵陽主城,除卻金鏞邊陲還要再過九關七十六城。試問十萬西梁軍要征伐到何年何月?”
穆青候語調激烈,穆念花卻沉吟竊笑。他看了一眼老太監,二人都心照不宣的交換了一下眼神。想想當日和念安一同練兵的場景,看來這位虎背熊腰的大哥,對他正在做什麽還完全蒙在鼓裏。
想到這裏,他一臉傲嬌,心內更加篤定了幾分:“且隨號令而行,哪管他山高水長!”
穆青候哂笑搖頭:“你治軍嚴謹多策,我向來不愁偏頗,奈何這行軍打仗並非兒戲。你從未真正領過兵馬,向來靠紙上談兵。需知宮廷中可以任你調度,金墉城邊陲小土可以任你玩鬧。但若是此番翻天過海諸侯國戰,你必須聽我諫言。畢竟八千裏路雲和月,不是你這個文墨公子能夠扛起三軍的!”
穆念花聞言重重冷哼:“你少在這裏冠冕堂皇講大道理!一介武夫目光短淺不識局勢,隻知道嘲笑文臣弱不禁風!現如今我隻看到大戎宮廷裏便有兩位道長,皆是揮毫展卷的文弱儒生。但一個能駕馭西梁黑令十萬鐵騎,另一個能憑三寸之舌兩退佘老太君!”
不周山頂,葛行間的墳墓被重新修葺完好,立了牌坊,像模像樣。好似是真的有人死過一般香火鼎盛。
墳邊站著一位小僧,光頭戒疤卻穿著青灰道袍,不倫不類,不成體統。默默地朝著墳墓念經禱告,每念一句經,便往墓碑前灑一把穀子。神色虔誠,態度恭敬。
不遠處有一幢小道廬,塌了半邊矮身,用柴火遮掩補救,卻好似巍巍青鬆。看似弱不禁風薄如蟬翼,卻仿若生根發芽雷打不動。
柴火錯雜間,道廬內景隱約可見。牆上掛著道法自然,牆下供奉三清上仙。
門開,道童漸離背著行囊踱步出來,稚嫩臉龐上滿是執拗。回身望望屋內香火,三清像前剛起新煙。
他抖抖背上竹匣,輕輕關上了道廬的緣門。門上褪了青漆,左右兩側各有一半太極。梁柱上一副對子,沒有門神,不興這套。
左聯:一門之隔兩生輕薄三生叩首四方青雲驟
右聯:四隻牛鼻三世浮沉兩半運道一念化三清
橫批:糊塗難得
漸離來到小僧跟前。小僧抬頭看他,微微一笑,笑容和光頭一樣燦爛。
小僧:“你要去哪裏?可是要下山?山下的人又稀奇,又古怪!”漸離指指下方:“我要去紅塵大世,我想把師兄師父都找回來。管它什麽稀奇古怪,玄機,奧理,不足道也!”
言罷,二人相視而笑,把葛道士的墳頭晾在了一旁。
小僧笑了一會,表情暗淡下來:“我也想念師父了,按道理說我應該和你一同下山去尋的。不過我是佛家弟子,自從我入靈山伊始,我們師徒機緣便已斷絕。本來心想著沒有緣分,便無煩惱,倒也不失為一樁好事。後來日子久了,又感覺無關好壞,但憑於心。”
漸離看了一眼墓碑:“我師父雲遊天下,周遊師兄遊方尋他,周旋師兄拜入仕途。我想尋到師父,但卻不知方向。想尋到周遊師兄,亦是不知方向。”
他微微歎了口氣:“隻有周旋師兄有跡可循,但即便是尋到了他,也不過是索然無味。我知道周旋師兄發心已亂,所謂周旋於廟堂之上者,便不能周遊於山水之間!”
小僧點頭:“說的真好,那這山水之間的周遊,又要去何方山水去尋?”
漸離搖頭苦笑:“周遊師兄之前和我說過一句話,以無根之念尋無根之源頭,便能得到無根之因果。我感覺這便是葛師父說的道法自然了,不過我還遠未企及那般境界。我所能做的不過是行走人間,我師父是葛者行間,我最起碼能做到遊山玩水。”
漸離說完,轉身便走。小僧微微不忍,出聲喚他:“真就這般走了?”
“多留無益,你多保重。”
小道童說罷抖抖竹匣,將匣子頂上的遮陽紗抽出來蓋在頭上。手裏一根木棍,就這般搖搖晃晃的下了山頭。
山上隻剩下了小僧,孤零零的坐在墓碑前。但墳塋也是空的,小僧離開了墳,靜靜走到道廬裏麵插上門閂。外麵沒有飄雪,他還可以禦寒。
第二日,小僧換了門上的對聯。他本想跟著漸離一同下山,但每每鼓足勇氣,卻又心生茫然。猶猶豫豫中彷徨不定,日子倒是一天過了又一天。
而門前柱子上,對聯的筆鋒卻深深嵌進了木屑裏,蓋過先前的字跡,也亂成了一團麻。
上聯:佛不是道,佛取代道,不佛不道,沒有門道。
下聯:佛本是道,佛亦有道,又佛又道,有點味道。
橫批:知不知道。
漸離是渾然不知這些的。他靜靜地走了七天,來到了不周山的半山腰。
這裏剛好穿過雲層,下方山河遙然在望。不渡江好似一條碩大的慵懶蛟龍,睡在兩座大山之間。好似抱元守一,蘊含道理,卻又不明不白。
“漸離,你說雲海之下,會有蛟龍躍出嗎?”
想到周遊當日所言,漸離微微一笑,憨憨傻傻。忽的瞧見江水中腹的黑色城池,眉間一皺又發起愁來。
身邊出現一隻黑色烏鴉,在漸離身旁徘徊兩圈,似乎是不喜其身上生氣,嗚咽著用力往下飛。小道童見狀也不耽擱,雙手握緊竹匣背帶,腳下賣幾分力氣,一路青煙淹沒在青山山麓之中。
而那隻烏鴉,也毫不停歇的一路飛到了西梁城裏。
西梁城是厚土之國第一大城池。西梁城主乃國之正主,四周十九列國國君皆向其俯首稱臣。定期繳納賦稅,歲歲朝貢殷勤。但凡有犯上作亂者,必會遭西梁懲戒,號令天下諸侯合力誅之。
十九列國也有義務進西梁勤王,因此西梁創立至今,整體還算是風調雨順。雖談不上國泰民安,但好歹算是人丁興旺。
西梁現任君主姓穆,穆家權傾天下,世道熙攘莫敢不從。道士周旋便是穆府門客,而他所侍奉的便是穆家二公子穆念花。
西梁曆一六二年,北戎曆鴻靈十三年十二月二十一。
穆府內閣前方躬身站著一位老太監,鶴發童顏,皮膚吹彈可破,但眼眸已經晦暗見黃。除此之外不見光陰流轉,比賀華黎還要多幾分精神。
此人,穆府南閣總管太監,呼延禮。
呼延禮已經在此地候了兩個時辰了。照常理說此般時候,穆念花早已下了早朝歸來。現如今前堂滿是拜帖,俱都是得罪不起的各方巨擘。他急的滿頭大汗,卻無甚更好辦法。
又等了一個時辰,穆念花風風火火歸來。依舊是濃豔的女子裝扮,但汗水微醺,妝容已微微花散。身後跟隨幾名魁梧將軍,皆是施滿甲胄,但卻沒有佩劍。
呼延禮惶恐下拜,穆念花重重甩袖渾然不睬,徑自入了內閣高座。呼延禮低眉頷首躬身疊步跟隨,和一眾表情嚴肅的武將一同跪坐在穆念花階下。
穆念花胸腔起伏不定,貌似是氣的不輕巧。身旁有一盞花茶,他抖手拾起,重重抿了一口。留下一抹唇紅,微微模糊,冒著絲縷寒氣。
呼延禮諂媚發笑:“公子今兒上朝,可是遇著了什麽糟心事?”
穆念花寒眉冷目,目視前方,嘴角嗡鳴:“你們且說說,北戎國到底哪裏好?”
呼延禮聞言媚笑:“禍亂之國,自然無甚大好。”
穆念花冷哼嚶嚀,雙手拄鼻翼兩側,眼神冷豔芬芳:“那父皇為何要聽大哥的話?”呼延禮聞言錯愕:“大公子今兒早上朝了?”
下人送來一隻秘銀鼻煙壺,穆念花抱起淺嗅,沒好氣的嗯了一聲。
“嘖嘖,他不是一直在蒼梧國辦那件事嗎?”老太監嘀咕了一嘴。
穆念花:“我也心眠蹊蹺,突然間便回來了,還是在此番節骨眼上。事出有妖,不得不防!北戎國已是傾覆在即,大哥不安心在蒼梧領軍,回來與我當庭對峙。於四世三公麵前折我顏麵,著實是不把我這少主放在眼裏!”
呼延禮好生相勸,穆念花卻氣的花枝亂顫。俊美如玉的公子哥,麵色發白近乎妖異。
“大公子從小便喜好與少主爭搶,您氣度雍容,別和武夫一般計較。再者說他畢竟也是兵馬大都督,咱們於情於理都不應當過於強硬。手段軟些,嘴巴甜些,大公子直腸子硬骨頭,受不得這般**路數的。”
老太監好生勸諫。
穆念花無奈攤手:“你有所不知,兵權握在我大哥手上,大哥的心思無非是想要邀功而已。說的好聽什麽從長計議,還不是想在父皇麵前討個晚年彩頭?”
呼延禮沉吟半晌,隨即湊上前去耳語道:“溫侯俊尚在。”
穆念花一臉嫌棄:“他自己都身陷囫圇,和鄴王一起被軟禁在宮裏。那北戎國宮廷還有禁衛軍把守,鄴王的兵上不得三千琉璃大道。我的本部軍馬被大哥扣在手中,陵陽宮裏的案子未有定論,他這個大禮官也無甚大用。等我發死侍入了陵陽,你就飛鴿傳書調回溫侯俊,省著在外麵給我丟人現眼!”
呼延禮猶疑道:“那鄴王手掌北戎國兵馬大權,為何不犯上逼宮?”
穆念花麵色陰翳:“鄴王乃紫宸國公長子,雖說不是嫡出,但愚忠之心日月可昭。三千琉璃大道乃北戎國氣運彰顯,他即便是再覬覦皇位,也不會觸犯北戎國先祖定下的規矩。”
“規矩?”老太監輕咦了一聲,呼延禮自幼看護穆念花長大,因此即便是此般隱秘事端,穆念花對其也全然放心。
“不錯,北戎律令規定,馬亂兵慌不可踏足禁宮,但此番必會受製於賀華黎的禁衛軍。再者說北戎國本是鄴王自家祖業,他有奪儲之心,自然不會輕易破壞自己的社稷江山。”
“那倒是,誰都得愛惜自家物事,這是常理。”老太監笑著逢迎。
穆念花冷哼一聲:“依我看他是怕先動了兵權,溫侯俊會唆使咱家用兵。到時候兩敗俱傷,動了祖宗基業,留了一片殘桓!殊不知溫侯俊根本就動不得我西梁兵馬,全被我那菩薩心腸的大哥抓了個滿盤通透!”
呼延禮點頭沉吟:“依照咱家估量,那趙胤也沒那麽容易動用北戎大軍,都在那濮東郡天高皇帝遠的地兒擺設著哪!至於那被罷黜的太子涼,據探子回報貌似也有動作。”
穆念花聞言頗為不屑:“一個被流放的棄子,還能有何般能耐?”
“他人已在江湖中!”呼延禮皺眉拱手。
穆念花聞言哦了一聲,隨即皺了皺眉:“入得江湖,那便再無定數。一切另當別論,從此不是廢物。”
老太監捂嘴淺笑,不置可否。
穆念花細嗅鼻煙:“照此看來,當下北戎國還有幾分雅趣。眼下武鬥不成,那便文鬥定國,這北戎國的案子便成了重中之重!”
呼延禮陪笑:“有周旋道長在,應當無甚疏漏。反倒是奴家覺得,那位賀公公手握禁軍兵權,當是此局中的點睛之筆。”
穆念花瞥他一眼,抿嘴淺笑:“我看你是同道中人惺惺相惜,內宮宦官自來熱乎!”呼延禮聞言大笑,但神情卻略顯悲憫。
穆念花:“說到變數所在,我還倒真想起一個人來。那位叫周遊的道士,最近可有打探到什麽消息?”
呼延禮擠兌笑靨,柔聲應和:“他是周旋道長的師兄,老身也覺得此人不可輕視,不過據周旋道長回報,當日金鏞百姓撤離時,路過一個蠶洞,出了一件怪事!”
穆念花沉吟翹起蘭花指:“說來聽聽。”
呼延禮四下探視一番,小心翼翼地朝穆念花耳畔招手:“奴家可否?”穆念花滿身矯情,但耐不住好奇心作祟,呼延禮來到其身旁耳語一番。
嘀嘀咕咕,不知在說些什麽,穆念花聽完滿臉錯愕,語調亦上揚幾分:“你所言皆是屬實?”
呼延禮:“據周旋道長說,是探子親眼所見,應當錯不了的,原地隻剩下一把帶血的桃花劍,被周旋道長帶走,送給了一位繡花將軍。”
穆念花淺笑:“的確是有點意思,不過我家道長亦非凡俗,你要知曉個道理,焦尾龍弦琴亦不是隨意認主人的!”
呼延禮嘖嘖連聲,拱手諂媚。
二人又說半晌,忽而聽聞信差扣府稟告。穆念花本打算直接打發了,來人聲稱是北戎州內傳來的信鴿,當即便珍而重之地請進屋子了。
老太監從信差處取了信,吩咐下人好生照看茶水,隨即便立刻呈上遞給穆念花瞧看。
這信鴿自然便是當日司馬種道於黔江客棧所發那封。鴿子是穆家豢養多年的良種,訓練有素多年服役,飛越九關七十六城隻是時間問題。
“黔江生變,宮廷惑亂,整軍速來,穆府內患。——司馬種道參上。”
穆念花默默看完信,自然明了其所言何意。隻不過具體這變數出在何處,司馬種道卻故意沒有提及。
“二公子,可是又有了什麽煩心的事端?”呼延禮謹慎出言。
“司馬道士來了信。這家夥遊曆諸國懷有諸多心思,眼下我拜托的事情回稟地不明不白,還是需要我來親自揣度。”穆念花眉眼微皺。
提到司馬種道,呼延禮的麵色可不大好:“道門近些年歲染指各國朝堂,老身覺著其步伐有些僭越。雖說道士們有諸般神鬼莫測之能,的確可助我等安邦定國,但卻從來不像其它門派那般忠心耿耿!”
“遊方道士都是這般模樣,我也不需要他們無用的忠心。他們隻需為我所用於我有利便好,我知他們以天下諸侯為棋玩於鼓掌,但眼下我正需要這麽一股勢力把池塘攪亂!”
穆念花說罷便起身疾走,老太監快步跟上。誰知迎麵進來一名高大男子,二人險些就這般撞了個滿懷。
來者樣貌英偉,國字臉堂,連鬢胡須,沒有眉毛。取而代之的是一條橫亙刀疤,刀疤過處亦無頭發。大鼻環眼,高顴寬唇。身披魚鱗甲胄,左手握斬馬長刀,右手拈指造印。背後插四道金槍如孔雀開屏,槍身上掛滿旌旗左右開弓。上書奇門遁甲之術,不知是何方道門。
此僚,西梁穆家兵馬大都督,穆青候!
穆念花乍見此人,甩袖掉頭便想離開。奈何穆青候腳踏流星,龍行虎步來至穆念花身前。虎背熊腰如三山五嶽,威風凜凜似天神下凡。抬頭對視瞧見金剛怒目,微微後退有些心底發寒!
穆青候聲如洪鍾,語氣好似白日聽雷:“二弟,今日早朝為何要頂撞於我?北戎國有多廣袤,你可曾心中知曉?”
穆念花冷哼一聲:“西梁事向來我做統籌,父親已同意出兵陵陽,偏要你今日橫插一腳!我管他有多少山嶽,你把我的十萬雄兵還我,自當翻山越嶺如履平地!”
“著實胡鬧!此去陵陽主城,除卻金鏞邊陲還要再過九關七十六城。試問十萬西梁軍要征伐到何年何月?”
穆青候語調激烈,穆念花卻沉吟竊笑。他看了一眼老太監,二人都心照不宣的交換了一下眼神。想想當日和念安一同練兵的場景,看來這位虎背熊腰的大哥,對他正在做什麽還完全蒙在鼓裏。
想到這裏,他一臉傲嬌,心內更加篤定了幾分:“且隨號令而行,哪管他山高水長!”
穆青候哂笑搖頭:“你治軍嚴謹多策,我向來不愁偏頗,奈何這行軍打仗並非兒戲。你從未真正領過兵馬,向來靠紙上談兵。需知宮廷中可以任你調度,金墉城邊陲小土可以任你玩鬧。但若是此番翻天過海諸侯國戰,你必須聽我諫言。畢竟八千裏路雲和月,不是你這個文墨公子能夠扛起三軍的!”
穆念花聞言重重冷哼:“你少在這裏冠冕堂皇講大道理!一介武夫目光短淺不識局勢,隻知道嘲笑文臣弱不禁風!現如今我隻看到大戎宮廷裏便有兩位道長,皆是揮毫展卷的文弱儒生。但一個能駕馭西梁黑令十萬鐵騎,另一個能憑三寸之舌兩退佘老太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