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著馮家出了這樣的事兒,馮氏再無心思盤算別的,登時起身看向陳老太爺並陳老太太。陳老太太忙開口說道:“既出了這樣的事兒,想必馮家這會子亂得緊,你快去罷。且不要帶橈兒和婉姐兒,以免亂糟糟的看顧不到。”
又命馮氏給他們兩個帶好兒,因說道:“天冷路滑,我們兩個老天拔地的就不過去了。也省的給親家添亂。有什麽消息及時遣人回來告訴。”
又向陳珪道:“原還想著打發過張家人,須得好生款待徐家以表謝意。誰成想偏又遇見這事兒。我記得前年我因得了風寒,吃了好些藥卻總是不好。還是徐家給薦了一位老先生,不過吃兩劑藥便好了。你要不要再寫封手書去徐家,央他們府上再請那位先生來,給親家好生瞧瞧,莫要耽誤了才好。”
一句話倒是提醒了馮氏,忙巴巴兒地看著陳珪。
陳珪皺眉道:“那位先生原是子川兄幼時從學的西席,後來子川兄金榜題名,那位先生早就辭了館回江南了。前年也不過是因緣際會,碰上那位先生給他兒子求官找門路,這會子又去哪裏找人。”
陳老太太聽的心焦,又見馮氏坐立不安,忙擺手打發他夫妻二人回房換衣裳。又叫外頭預備好馬車,仍不忘吩咐道:“天冷路滑,慢些兒趕車。穩穩妥妥的最緊要。”
陳氏在旁,少不得安慰父母,隻說些“馮老太太素昔結壯,又是個有福氣的,必定有驚無險”雲雲。
少時,陳橈並幾位姑娘吃過了粘豆包,又在後花園子裏賞了一回雪,二姐兒忖度著時候不早,想必大人們想說什麽,這會子也都說完了,便張羅著要回房歇息。
婉姐兒和大姐兒也凍得滿麵通紅,忙搓手搓耳的笑道:“合該回去了。我都冷了。”
陳橈仍站在雪地裏來回踱步,搖頭晃腦的。二姐兒看他這形景,一壁嗬手取暖,一壁笑著打趣道:“橈表哥原說要賞雪謅詩,這雪也賞了,詩呢?”
陳橈便搖頭笑道:“不然,不然。有道是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哪裏就這麽容易了。”
眾姊妹聞言,更是大笑不已。二姐兒便立在當地,指著陳橈笑道:“我倒是有了一首詩,專給橈表哥的。”
眾人聽著稀奇,陳婉忙笑問道:“什麽詩,快念來我們聽聽?”
二姐兒便搖頭晃腦的道:“書呆本名橈,學人作詩驕。凜凜雪地裏,沉吟複徘徊。不思腹中空,反推文章少。且看今朝雪,不比往來俏。”
二姐兒尤未念完,眾人早已是捧腹大笑,一並連周旁伺候的丫鬟婆子們也都笑的東倒西歪的。陳橈看著眾人取笑,也哭笑不得的指著二姐兒道:“這是什麽狗屁不通的詩。你饒罵人,還說是作詩。越發刁鑽了,我要告訴給姑母去。”
說罷,作勢就要走。二姐兒還猶可,陳婉並大姐兒忙上前攔住,大姐兒軟語溫聲賠不是,陳婉卻笑道:“虧你還是個讀書識字的爺兒們。論作詩比不過二妹妹也還罷了,如今怎麽還小氣起來,竟要學人告狀去了?可別叫我看不起你,大口啐你。”
二姐兒則笑意盈盈的走上前,衝著陳橈欠身賠罪道:“好表哥,我原不過是說笑打趣的話。你可別認真惱了。我現給您賠個不是。您老人家大人大量,饒了我這遭罷。”
陳橈原也是嬉笑之意,並不是認真著惱。今見二姐兒又來賠不是,忙笑道:“瞧瞧,當真了不是?難道隻許你們作詩打趣我,就不許我作相兒嚇唬你們不成?”
說罷,又讚歎二姐兒有捷才,仍笑道:“沒想到二妹妹小小年紀,且沒讀過幾天書,竟然也能做出詩來。真該好生習學一番,莫辜負了這份情性才是。”
二姐兒聞言,便笑道:“橈表哥這是認真打趣我,也不該玷汙了詩詞文章。倘若我方才那一首也叫作詩,明兒大姐姐都能去考狀元了。”
大姐兒聽二姐兒把話頭兒引到自個兒身上來,不由得笑著捶了二姐兒一下子。口內說道:“我把你個輕狂沒口兒的小蹄子,還沒完沒了了。打趣了橈表哥,又來招我。”
陳橈則笑說道:“並非是說二妹妹方才那詩做的好,隻說你有這份靈性,合該好生習學才是。”
眾人聽了這話,都嘻嘻笑笑的,並未放在心上。一路說笑著回至上房,卻見除陳氏外,馮氏與陳珪皆不再。不覺狐疑。陳老太太因說道:“馮家差人來請,你老爺太太都坐車去了。我因外頭天冷路滑,便沒叫你們過去。”
陳氏不想幾個小的刨根問底,也笑著問道:“粘豆包好吃麽?你們在外頭這麽久,都做什麽呢?”
陳婉便笑道:“二妹妹作詩打趣大哥哥。大哥哥還說二妹妹的詩做得好。”
陳老太爺等人聞言驚奇,忙笑問道:“是麽,做了什麽詩,也叫我們聽聽。”
二姐兒笑著擺了擺手,因說道:“不過是信口胡謅了幾句話,哪裏就是作詩了。”
又笑道:“早忘了,誰還認真記著不成。”
一句話未落,陳橈卻在旁念念叨叨的,早將二姐兒之前做的一首打油詩背了出來。末了仍笑說道:“這一句‘不思腹中空,反推文章少’,雖是粗話,細細想來,卻有點兒意思。所以我說二妹妹有靈性,合該好生念書。”
陳氏聽了這首詩,不以為然的嗤笑一聲,輕啐道:“知道橈哥兒性子好,也別忒縱了你妹妹。要是專管這些粗話也叫詩,那我也會作詩了。”
陳橈便笑道:“姑母這話也錯了。二妹妹才多大,進學沒幾天,就能作出這麽一首略有些淺近的詩來,也是不俗的。”
二姐兒在旁笑道:“橈表哥是哄我,還是認真打趣我?”
陳橈笑道:“也不是哄你,也不是打趣你。我是真的這麽想。”
二姐眨了眨眼睛,因說道:“橈表哥既這麽說,那我向你借本書,可使得?”
一句話未完,早被陳氏喝住了。“且安安分分呆著你的罷。你橈表哥的書都是考狀元的書,也是你看的。你才學了幾個字,就這樣輕狂起來。便是這會子認真要做個女才子,也不能夠。”
倒是陳老太爺不以為然,擺手緩緩的道:“蕙姐兒這性子,還是這麽急腳鬼是的。多早晚才能改改。”
說罷,又向二姐兒笑道:“你且說說,你要問你橈表哥借什麽書。倘若說的明白,我便做主借給你就是了。”
二姐兒便欠身笑道:“回外祖父的話,我想借今朝的史書。”
“哦?”二姐兒這一句話當真引起了陳老太爺的好奇,乃問道:“向來隻聽人說以史為鏡,可讀的卻是前朝曆史。好端端的,你為什麽要借今朝的史書,你能看懂麽?”
二姐兒便笑嘻嘻的道:“看不懂啊!隻當是故事看罷了。我原想問橈表哥借一些話本兒的,料想橈表哥一心向學,是斷然沒有的,所以才退而求其次,借一些今朝的史書。也是長長見識的意思。”
陳老太爺聞言,默默看了陳老太太一眼。陳老太太便笑道:“我聽說京中仕宦大家的女孩子們,幼時進學,五六歲時便能通讀《四書》,原還不知道是真是假。今兒一瞧,倒是咱們家的二姐兒頗有些聰慧伶俐的意思。”
陳老太爺點了點頭,含笑撫須向陳氏道:“她既然有這份秉性,也不要埋沒了。今後讀書識字,你要多加看顧。倘若真的調、教出來了,也是你的福氣。”
陳氏笑著答應。隻字未提借史書的事兒。陳老太爺亦笑著提了旁的話茬,並未再說借與不借。
二姐兒更是在旁傻笑著,同陳婉和大姐兒閑話。似乎方才說要借書一事不過是隨口而為。
至晚間,陳珪與馮氏滿麵倦容的從馮府家來。尚未回房換過衣裳,先來上房給陳老太爺並陳老太太請安。彼時陳氏早哄著大姐兒、二姐兒睡了,自在上房陪伴爹娘。陳橈並陳婉兄妹也被陳老太太攆著歇息去了。
陳珪與馮氏定過父母,便坐在下首的兩張搭了銀紅撒花椅搭的太師椅上。馮氏一壁捶腿,一壁接過小丫頭子獻上的一碗溫茶一飲而盡。複用帕子擦了擦嘴角。這才說道:“我母親已經醒了,叫我給老太爺和老太太問安,隻說她都好,不過是虛驚一場,倘若因此驚嚇到了您二老,倒是不好了。又說想念橈哥兒和婉姐兒。別的也還罷了。”
陳老太太聽一句,口內便念一聲佛兒。待聽到馮氏最後一句,方說道:“原是我想著馮家來人那樣倉皇,恐怕府上也沒心思照料橈哥兒和婉姐兒,所以才不叫去。親家既是想外孫子外孫女兒了,你明兒帶他們兄妹家去瞧瞧便是。”
馮氏聽說,忙道:“這怎麽好。哪裏有出嫁的媳婦時常帶著子女回娘家的。叫外人見了也不像——”
一句話未完,就聽陳老太爺說道:“有一句話叫事急從權。雖不貼切,卻也是這個意思。當務之急,還是老親家的身子骨兒要緊,這些瑣碎的規矩暫且不提罷。”
馮氏聞聽,隻得眼淚汪汪的道謝。陳氏在旁,哪壺不開提哪壺的問道:“嫂子還沒說,你娘家究竟怎麽了?你嫂子怎麽就把老太太氣昏過去了?上回你嫂子來,我冷眼瞧著,她也不像是那麽倒三不著兩的人。該不會是當中有什麽誤會罷?”
又命馮氏給他們兩個帶好兒,因說道:“天冷路滑,我們兩個老天拔地的就不過去了。也省的給親家添亂。有什麽消息及時遣人回來告訴。”
又向陳珪道:“原還想著打發過張家人,須得好生款待徐家以表謝意。誰成想偏又遇見這事兒。我記得前年我因得了風寒,吃了好些藥卻總是不好。還是徐家給薦了一位老先生,不過吃兩劑藥便好了。你要不要再寫封手書去徐家,央他們府上再請那位先生來,給親家好生瞧瞧,莫要耽誤了才好。”
一句話倒是提醒了馮氏,忙巴巴兒地看著陳珪。
陳珪皺眉道:“那位先生原是子川兄幼時從學的西席,後來子川兄金榜題名,那位先生早就辭了館回江南了。前年也不過是因緣際會,碰上那位先生給他兒子求官找門路,這會子又去哪裏找人。”
陳老太太聽的心焦,又見馮氏坐立不安,忙擺手打發他夫妻二人回房換衣裳。又叫外頭預備好馬車,仍不忘吩咐道:“天冷路滑,慢些兒趕車。穩穩妥妥的最緊要。”
陳氏在旁,少不得安慰父母,隻說些“馮老太太素昔結壯,又是個有福氣的,必定有驚無險”雲雲。
少時,陳橈並幾位姑娘吃過了粘豆包,又在後花園子裏賞了一回雪,二姐兒忖度著時候不早,想必大人們想說什麽,這會子也都說完了,便張羅著要回房歇息。
婉姐兒和大姐兒也凍得滿麵通紅,忙搓手搓耳的笑道:“合該回去了。我都冷了。”
陳橈仍站在雪地裏來回踱步,搖頭晃腦的。二姐兒看他這形景,一壁嗬手取暖,一壁笑著打趣道:“橈表哥原說要賞雪謅詩,這雪也賞了,詩呢?”
陳橈便搖頭笑道:“不然,不然。有道是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哪裏就這麽容易了。”
眾姊妹聞言,更是大笑不已。二姐兒便立在當地,指著陳橈笑道:“我倒是有了一首詩,專給橈表哥的。”
眾人聽著稀奇,陳婉忙笑問道:“什麽詩,快念來我們聽聽?”
二姐兒便搖頭晃腦的道:“書呆本名橈,學人作詩驕。凜凜雪地裏,沉吟複徘徊。不思腹中空,反推文章少。且看今朝雪,不比往來俏。”
二姐兒尤未念完,眾人早已是捧腹大笑,一並連周旁伺候的丫鬟婆子們也都笑的東倒西歪的。陳橈看著眾人取笑,也哭笑不得的指著二姐兒道:“這是什麽狗屁不通的詩。你饒罵人,還說是作詩。越發刁鑽了,我要告訴給姑母去。”
說罷,作勢就要走。二姐兒還猶可,陳婉並大姐兒忙上前攔住,大姐兒軟語溫聲賠不是,陳婉卻笑道:“虧你還是個讀書識字的爺兒們。論作詩比不過二妹妹也還罷了,如今怎麽還小氣起來,竟要學人告狀去了?可別叫我看不起你,大口啐你。”
二姐兒則笑意盈盈的走上前,衝著陳橈欠身賠罪道:“好表哥,我原不過是說笑打趣的話。你可別認真惱了。我現給您賠個不是。您老人家大人大量,饒了我這遭罷。”
陳橈原也是嬉笑之意,並不是認真著惱。今見二姐兒又來賠不是,忙笑道:“瞧瞧,當真了不是?難道隻許你們作詩打趣我,就不許我作相兒嚇唬你們不成?”
說罷,又讚歎二姐兒有捷才,仍笑道:“沒想到二妹妹小小年紀,且沒讀過幾天書,竟然也能做出詩來。真該好生習學一番,莫辜負了這份情性才是。”
二姐兒聞言,便笑道:“橈表哥這是認真打趣我,也不該玷汙了詩詞文章。倘若我方才那一首也叫作詩,明兒大姐姐都能去考狀元了。”
大姐兒聽二姐兒把話頭兒引到自個兒身上來,不由得笑著捶了二姐兒一下子。口內說道:“我把你個輕狂沒口兒的小蹄子,還沒完沒了了。打趣了橈表哥,又來招我。”
陳橈則笑說道:“並非是說二妹妹方才那詩做的好,隻說你有這份靈性,合該好生習學才是。”
眾人聽了這話,都嘻嘻笑笑的,並未放在心上。一路說笑著回至上房,卻見除陳氏外,馮氏與陳珪皆不再。不覺狐疑。陳老太太因說道:“馮家差人來請,你老爺太太都坐車去了。我因外頭天冷路滑,便沒叫你們過去。”
陳氏不想幾個小的刨根問底,也笑著問道:“粘豆包好吃麽?你們在外頭這麽久,都做什麽呢?”
陳婉便笑道:“二妹妹作詩打趣大哥哥。大哥哥還說二妹妹的詩做得好。”
陳老太爺等人聞言驚奇,忙笑問道:“是麽,做了什麽詩,也叫我們聽聽。”
二姐兒笑著擺了擺手,因說道:“不過是信口胡謅了幾句話,哪裏就是作詩了。”
又笑道:“早忘了,誰還認真記著不成。”
一句話未落,陳橈卻在旁念念叨叨的,早將二姐兒之前做的一首打油詩背了出來。末了仍笑說道:“這一句‘不思腹中空,反推文章少’,雖是粗話,細細想來,卻有點兒意思。所以我說二妹妹有靈性,合該好生念書。”
陳氏聽了這首詩,不以為然的嗤笑一聲,輕啐道:“知道橈哥兒性子好,也別忒縱了你妹妹。要是專管這些粗話也叫詩,那我也會作詩了。”
陳橈便笑道:“姑母這話也錯了。二妹妹才多大,進學沒幾天,就能作出這麽一首略有些淺近的詩來,也是不俗的。”
二姐兒在旁笑道:“橈表哥是哄我,還是認真打趣我?”
陳橈笑道:“也不是哄你,也不是打趣你。我是真的這麽想。”
二姐眨了眨眼睛,因說道:“橈表哥既這麽說,那我向你借本書,可使得?”
一句話未完,早被陳氏喝住了。“且安安分分呆著你的罷。你橈表哥的書都是考狀元的書,也是你看的。你才學了幾個字,就這樣輕狂起來。便是這會子認真要做個女才子,也不能夠。”
倒是陳老太爺不以為然,擺手緩緩的道:“蕙姐兒這性子,還是這麽急腳鬼是的。多早晚才能改改。”
說罷,又向二姐兒笑道:“你且說說,你要問你橈表哥借什麽書。倘若說的明白,我便做主借給你就是了。”
二姐兒便欠身笑道:“回外祖父的話,我想借今朝的史書。”
“哦?”二姐兒這一句話當真引起了陳老太爺的好奇,乃問道:“向來隻聽人說以史為鏡,可讀的卻是前朝曆史。好端端的,你為什麽要借今朝的史書,你能看懂麽?”
二姐兒便笑嘻嘻的道:“看不懂啊!隻當是故事看罷了。我原想問橈表哥借一些話本兒的,料想橈表哥一心向學,是斷然沒有的,所以才退而求其次,借一些今朝的史書。也是長長見識的意思。”
陳老太爺聞言,默默看了陳老太太一眼。陳老太太便笑道:“我聽說京中仕宦大家的女孩子們,幼時進學,五六歲時便能通讀《四書》,原還不知道是真是假。今兒一瞧,倒是咱們家的二姐兒頗有些聰慧伶俐的意思。”
陳老太爺點了點頭,含笑撫須向陳氏道:“她既然有這份秉性,也不要埋沒了。今後讀書識字,你要多加看顧。倘若真的調、教出來了,也是你的福氣。”
陳氏笑著答應。隻字未提借史書的事兒。陳老太爺亦笑著提了旁的話茬,並未再說借與不借。
二姐兒更是在旁傻笑著,同陳婉和大姐兒閑話。似乎方才說要借書一事不過是隨口而為。
至晚間,陳珪與馮氏滿麵倦容的從馮府家來。尚未回房換過衣裳,先來上房給陳老太爺並陳老太太請安。彼時陳氏早哄著大姐兒、二姐兒睡了,自在上房陪伴爹娘。陳橈並陳婉兄妹也被陳老太太攆著歇息去了。
陳珪與馮氏定過父母,便坐在下首的兩張搭了銀紅撒花椅搭的太師椅上。馮氏一壁捶腿,一壁接過小丫頭子獻上的一碗溫茶一飲而盡。複用帕子擦了擦嘴角。這才說道:“我母親已經醒了,叫我給老太爺和老太太問安,隻說她都好,不過是虛驚一場,倘若因此驚嚇到了您二老,倒是不好了。又說想念橈哥兒和婉姐兒。別的也還罷了。”
陳老太太聽一句,口內便念一聲佛兒。待聽到馮氏最後一句,方說道:“原是我想著馮家來人那樣倉皇,恐怕府上也沒心思照料橈哥兒和婉姐兒,所以才不叫去。親家既是想外孫子外孫女兒了,你明兒帶他們兄妹家去瞧瞧便是。”
馮氏聽說,忙道:“這怎麽好。哪裏有出嫁的媳婦時常帶著子女回娘家的。叫外人見了也不像——”
一句話未完,就聽陳老太爺說道:“有一句話叫事急從權。雖不貼切,卻也是這個意思。當務之急,還是老親家的身子骨兒要緊,這些瑣碎的規矩暫且不提罷。”
馮氏聞聽,隻得眼淚汪汪的道謝。陳氏在旁,哪壺不開提哪壺的問道:“嫂子還沒說,你娘家究竟怎麽了?你嫂子怎麽就把老太太氣昏過去了?上回你嫂子來,我冷眼瞧著,她也不像是那麽倒三不著兩的人。該不會是當中有什麽誤會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