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三姐兒與尤家三房兩位姑娘的口角之爭並未驚動上房。裏間兒陪坐的眾女眷們見狀,也都笑著粉飾太平,寒暄些吉祥趣事。忽而聞得外頭炮竹爆響,鼓樂齊鳴,眾人都齊聲笑道:“這是催妝隊伍抬嫁妝還家了。”
大姑娘聞聽此言,不覺羞得垂下臻首,麵色緋紅。眾人見狀,少不得又是一陣湊趣嬉笑,當中便有已經嫁了人的年輕媳婦子笑言說道:“哎呦呦,這會子就害羞了,等到後兒正日子入洞房,可怎麽好呢?”
一句話未落,眾人都掌不住笑了。也有麵子薄的未嫁姑娘們忍不住滿麵嬌羞的握起臉來輕啐出聲。那先頭兒打趣的年輕媳婦子見了,越發興頭兒的調笑開來……
這一日的熱鬧喧囂自不必多說。隻說九月初六乃是大姑娘成婚的正日子。是日一早,大姑娘早早便起來梳妝打扮。二姐兒、三姐兒因與大姑娘的交情好,便也早早的起來陪著。
但見請來梳妝的全福太太滿麵堆笑的在大姑娘的臉上抹抹畫畫,大姑娘已經緊張的一方手帕子都要絞爛了。尤三姐兒見了,少不得又是一陣調笑打趣,弄的大姑娘愈發的忐忑難安。
正嬉鬧時,陡然聞聽蓁兒進來回話兒,隻說寧國府的迎親隊伍已經到滿口了。
尤三姐兒聞言,倒是興頭的一蹦三尺高,忙的起身說道:“這麽早就到了?可見咱們這位大姐夫還算是個用心的人。隻是到得早了也沒有用,快快去吩咐門上的人,務必把人給我攔住了。不到吉時,不準放進來。”
蓁兒聞言,忍笑應是。一時去了,果然將尤三姐兒的吩咐細細說明,那門上堵門的本家爺兒們並小子們也都是二十郎當歲的年紀,正值愛說愛鬧愛起哄的時節,聞聽此言,少不得轟然應是。
外頭迎親的賈家眾人見了,也都知道此乃題中應有之意。全都哄笑捧場的順著門縫塞紅包,軟語利誘的哄著眾人開門。更有一幹輕浮愛鬧的小子們暗搓搓的記下了尤家門房為難人的步驟,準備等到自家姑娘們嫁人時,也這麽為難新姑爺。
兩方人馬簇擁在門前嬉鬧對峙了一會子,陳橈估摸著時辰差不多了,又笑著索要了一回紅包,這才命堵門的小廝們抽了門栓。霎時間守在門外的迎親隊伍蜂擁而進,大家彼此相互寒暄了幾句,簇擁著進了尤老太太的上房。
賈珍乃命人奉上正三品的鳳冠霞帔,由全福太太親手接過送進裏間兒。賈珍等人在外頭,隔窗念了好幾首催妝詩。全福太太見狀,因笑道:“吉時快到了,大姑娘且更衣罷。”
大姑娘聞言,羞澀的點了點頭。剛要起身,便被尤三姐兒按住了肩膀,笑言道:“急什麽,這不是還沒到時辰麽。好歹也得等我們大姐姐出幾道題目,為難為難大姐夫才是。”
說罷,乃命人送紙筆來,且叫大姑娘出幾道題目。大姑娘才學平常,不過略出一題應景兒罷了。
尤三姐兒見狀,隻覺得太不盡興,少不得擼胳膊挽袖子的親自上陣——好在她還記著賈府爺兒們於詩書上並不精通,因而並沒有在此一道上為難人。不過略出了幾道後世耳熟能詳的急轉彎題目,改頭換麵的寫將出來。饒是如此,仍舊磨纏的賈家眾人撓頭不迭。當中便有人笑向賈珍道:“好個刁鑽的小姑子,今後可夠你受得了。”
賈珍聞言莞爾。因知道出題的乃是陳子璋最喜歡的尤家三姑娘,也不以為意。隻好拱著手討饒,又命人奉上豐厚的紅包。
裏間兒女眷們見了,這才同意叫大姑娘穿戴更衣。一時換好了鳳冠霞帔,站在妝鏡前。眾人少不得眼前一亮。蓋因大姑娘長得雖不比二姐兒標致,三姐兒明豔,但其勝在容貌端莊,氣質沉穩。這會子按品服妝扮了,更是顯出七分雍容氣派來。
眾人見此形狀,少不得交口稱讚。一時由全福太太替大姑娘蓋上了紅蓋頭,銀瓶兒銀碟兒兩個貼身大丫頭扶著出門拜別尤老太太、尤子玉並陳氏夫婦,便被陳橈背著上了花轎。
其後如何到了寧國府,如何拜天地父母,如何入洞房,尤家這廂自然不能親眼所見。尤老太太與尤子玉、陳氏還得忙著張羅喜宴,款待賓客堂客。鬧吵吵又是一個白日且不必細說。
隻說至晚客散時,尤家上上下下皆神疲力倦,隻不過在尤老太太上房略坐了一會子,便各自散了回房歇息。
次日一早,梳洗畢,至老太太上房請安。雖然今日並無要事,然尤家上下還得預備明日回門之事,陳氏身為當家主母,仍舊操勞整日並不得閑兒。
至晌午用膳時,尤老太太忽的想起一件事兒來,不覺笑問陳氏道:“前些日子意欲借著大丫頭的婚事上門鬧事的吳家,你說要給他們一個教訓,將他們全綁了送進荒山林子裏去淨餓上幾日,隻叫他們再不敢登尤家的門兒。到如今可都放了?”
陳氏聞言,不覺怔愣了半日。旋即回過神來,少不得捧腹大笑道:“哎呦我的老太太,我前兒那些話不過是玩笑話。哪裏真能那麽做呀。別說大喜的日子不好觸黴頭,便不為著這些,人家是好心好意上門添妝來的,況且又是大姑娘的嫡親外家——咱們就是不看僧麵,也得照顧著大姑娘的顏麵,哪能說捆就捆了呢。”
“……再說咱們要是當真不分青紅皂白的捆了人扔到荒山野嶺去。那吳家人豈能善罷甘休?到時候別說安生的辦完大姑娘的婚事了,隻怕他們當真能做出上門鬧事的舉動來?倘或因此傳將出去了,外人也會說是咱們的不是。到時候可真就是滿長安的人看咱們尤家的笑話了。”
尤子玉聞聽陳氏如此說,少不得感興趣的問道:“既是這麽說,那你倒是說說,你究竟是如何應對的,怎地他們這幾日竟真的消停下來了?”
陳氏聞言,不以為然的笑道:“這不值什麽。我不過是打發了潘佑梁同他們說了幾句話,提醒他們當日因著吳氏去了他們家登門討嫁妝一事,兩家鬧得頗不愉快。不說老死不相往來罷,這幾年也是著實沒有走動的。大姑娘也因此頗有芥蒂。我是好心提點,生怕他們此時貿貿然登門,不但不能起到攀親論戚的效果,反而激起了大姑娘的反感,以為他們是來鬧事的。到時候事情可就不好回轉了。因此我便請他們將添妝留下來,由我放到大姑娘的嫁妝裏,先隨著嫁妝抬到寧國府去。等到了三日回門的時候,我再尋個空兒同大姑娘細細說明……這事情總得慢慢來不是?總不能他們說斷絕往來就斷絕往來,說要攀親論戚就攀親論戚罷?大姑娘雖是慈悲心腸和軟人兒,但也不是泥捏的菩薩,哪能一點兒心氣兒都沒有。他們聽了我的話,也覺著我的話有道理。所以便留下了添妝之禮,還對我感恩戴謝的走了……”
陳氏洛裏囉嗦的說了這一番話,因又笑道:“還好老太太今兒提醒了我幾句。要不然我可真把這事兒給忘了。到時候過了三朝回門,又不知道大姑娘多早晚才能回來,倘若吳家此時來人,我可怎麽回複的好呢?”
尤老太太聞聽陳氏這一篇話,心下便有些大不自在。因說道:“這麽說你那日都是哄我的話了?這當麵一套背後一套的,虧我還那麽信你。”
陳氏聽了這話,忙開口笑道:“哎呦我的老太太?豈不聞古人有一句話,叫做預先取之必先予之。咱們不喜吳家的為人,倒也不必白白的送了把柄與人拿捏。老太太您想想,如今吳家的人是眼紅大姑娘嫁進了寧國府,想要攀親論戚的。可這攀親論戚,怎麽也繞不過咱們尤家去。咱們何不先做出一副大度的模樣兒,隻等著吳家登門賠罪,伏低做小,到時候老太太想怎麽拿捏吳家,還不是一句話的事兒。何必當著眾人的麵兒鬧得那麽厲害。俗話說家醜不可外揚。大姑娘才嫁到寧國府去,正是立威立德的緊要關頭。咱們身為娘家的,可不好替大姑娘添亂呐。”
尤老太太聞聽陳氏的辯白,不覺沉吟思索。
陳氏見狀,繼續笑道:“老太太再想想。因著前些年吳家過來爭嫁妝的事兒,大姑娘對吳家可是心存芥蒂的。現如今兩家還沒往來,大姑娘自然都不理論。可吳家與大姑娘好歹是打斷骨頭連著筋的血脈親情。上有嫡親的外祖父外祖母健在,隻要吳家先做出悔不當初的模樣兒來,大姑娘那麽個慈軟人兒,當真就能恨到老死不相往來?到時候不論大姑娘是因著情誼,還是礙著名聲,都不會認真斷了與吳家的關係。如果咱們尤家隻一味的同吳家作對,到時候豈不是要陷入被動。還不如趁著此次機會,故作大方的先退一步。我再叫人將吳家貪慕虛榮恬不知恥的醜事滿長安的宣揚開來。屆時理虧的可就不是咱們尤家了。到時候吳家要是再不識趣,咱們尤家隻要隨意抓個把柄,再次撕羅開來,即便再鬧個老死不相往來,難道外人還能說是咱們尤家的不是?恐怕都會說是吳家人秉性難移,不堪為姻親嫡長罷了。”
尤氏母子聞言,不覺恍然大悟。尤老太太這才拉著陳氏的手兒,滿麵堆笑的說道:“還是媳婦兒的腦袋聰明。我就沒有想到這些個彎彎繞。”
一句話落,仍是滿麵顧慮的問道:“隻是到時候,倘若吳家不肯同咱們撕破臉,那可怎麽辦呢?”
尤老太太因著前番討嫁妝一事,著實膩歪了吳家,何況自從吳家老太爺去了之後,吳家早已不如當年之盛,尤老太太深怕吳家因此攀附了自家與寧國府,恨不得立刻同他們斷了關係才好。
陳氏聞言,好整以暇的喝了一碗湯,口內冷笑道:“想要做個四角俱全的親家很難,想要找茬鬧事兒卻再容易不過。來日方長,吳家會不會再行不義之事,他們說的可不算,全看咱們罷了。何況從老太太的口風兒中可以推之,吳家人行事向來囂張粗鄙,隻要兩家有了往來,咱們還愁沒有借題發揮的餘地。”
還有一點陳氏卻沒明說——既然兩家都算得上是大姑娘的外家。不妨以此做個對比。到時候一家除了打抽豐扯後腿什麽都不會,另一家卻是大姑娘能夠風風光光立身公府的保障。隻待天長日久,大姑娘即便是個木頭人,也該知道真心近著誰遠著誰才更有好處了罷?
這也不怪陳氏斤斤計較錙銖盤算。實乃人心難測,長日相處下來便是舌頭還有碰著牙的時候。何況陳家與大姑娘並非嫡親血脈?
陳氏可不想自家辛辛苦苦籌劃忙,反為他人做了嫁衣裳。既然會有這個隱憂,與其藏著避著躲著,莫不如趁著這個檔口兒挑破了膿包。到時候也省的吳家人巧言令色,背著他們到大姑娘跟前兒磨嘴皮子說空話兒的討人的好兒。
陳氏一番盤算計較,尤家母子自然不得而知。眼見陳氏說的斬釘截鐵,尤老太太與尤子玉隻得相視一笑。尤老太太思忖半日,方才向陳氏提議道:“既然事已至此,倒也沒什麽說的。隻是依你看來……咱們要不要同你哥哥商議一番。畢竟你哥哥八麵玲瓏,處事機敏。倘若他能給咱們出個主意,咱們也不必擔憂了。”
陳氏聞言,心下暗笑,口內則道:“這個事情也不難。隻等著明兒忙活完了咱們家大姑娘的回門之事,我便回家一趟,同我哥哥說一聲罷了。”
尤子玉聽了這話,不覺心下一動,忙開口說道:“既是這麽著,咱們也不必急著同吳家的人聯係。便等著過些日子再說罷。且不要驚擾了姑爺回門的好日子。”
陳氏聞言,頗為無語的看了尤子玉一眼。想了想,方才說道:“俗話說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倘或吳家的人打定了主意的要攀附大姑娘,攀附寧國府。那也不是咱們能擋得住的。畢竟隻有千日做賊,哪有千日防賊的道理?依我說,解鈴還須係鈴人。這件事情,還得盡早告訴大姑娘才是。”
尤老太太與尤子玉聽了這話,也都笑了笑。尤子玉因說道:“這話說的很是。隻是明兒三朝回門,倒也不好同大丫頭說這事兒。還是等著日後再說罷。”
陳氏見尤老太太與尤子玉再三再四的敷衍塞責,不以為然的挑了挑眉。倒是沒多說什麽。
次日便是三朝回門,賈珍夫婦早早兒的便備好了回門之禮,登門拜訪。
彼時尤子玉早已等在家中,且沐浴焚香,頗為重視的穿戴妥當。聞聽回事人回說姑爺與姑娘回府,竟親自迎到二門上將賈珍夫婦接入大廳。
一時見過了尤老太太並尤子玉夫婦,便引著賈珍並大姑娘至祠堂祭拜了祖宗先慈,其後尤子玉並尤家本族男丁陪著賈珍說話兒,陳氏便拉著大姑娘的手兒進了尤老太太上房。屏退左右,先是問了寧國府住得可好,賈珍待她可好,親戚妯娌們可都好相處,丫鬟婆子們可都勤謹聽話……
大姑娘容色緋紅,低垂著臻首一一的應了。陳氏見狀,也知道大姑娘進門這幾日暫且沒受委屈,不覺放下一半的心。又拉著尤氏問了好些閨閣私密話。尤老太太先是耐煩聽著,眼見兩人說的差不多了,便開口提醒尤氏要好生服侍姑爺,更要時時記著幫襯娘家雲雲。
陳氏見尤老太太殷殷囑咐,便不再插話。隻等著尤老太太說的口幹舌燥,倦怠乏累時,則起身笑道:“老太太惦記著大姑娘,這幾日夜裏都不曾好睡。今兒一早更是早早地便起來了,隻不住的瞅著自鳴鍾盼著你們回門。況且又說了這麽一會子話,想是乏累了。莫不如好生歇歇,我先帶著大姑娘回我房裏說話兒罷?等到了午膳時,再過來尋老太太?”
尤老太太年事已高,況且這兩日著實折騰的狠了,此刻也有些哈氣連天。聞聽陳氏所言,隻覺得體貼備至,登時便應了。
陳氏見狀,仍舊小意的服侍著尤老太太退了簪環,躺在床榻上略歪著小憩一回。這才引著大姑娘出了上房回至正院兒。因命春蘭獻茶畢,同大姑娘閑話一回,方才提及吳家眾人過來添妝一事。
大姑娘聞聽此言,不覺羞得垂下臻首,麵色緋紅。眾人見狀,少不得又是一陣湊趣嬉笑,當中便有已經嫁了人的年輕媳婦子笑言說道:“哎呦呦,這會子就害羞了,等到後兒正日子入洞房,可怎麽好呢?”
一句話未落,眾人都掌不住笑了。也有麵子薄的未嫁姑娘們忍不住滿麵嬌羞的握起臉來輕啐出聲。那先頭兒打趣的年輕媳婦子見了,越發興頭兒的調笑開來……
這一日的熱鬧喧囂自不必多說。隻說九月初六乃是大姑娘成婚的正日子。是日一早,大姑娘早早便起來梳妝打扮。二姐兒、三姐兒因與大姑娘的交情好,便也早早的起來陪著。
但見請來梳妝的全福太太滿麵堆笑的在大姑娘的臉上抹抹畫畫,大姑娘已經緊張的一方手帕子都要絞爛了。尤三姐兒見了,少不得又是一陣調笑打趣,弄的大姑娘愈發的忐忑難安。
正嬉鬧時,陡然聞聽蓁兒進來回話兒,隻說寧國府的迎親隊伍已經到滿口了。
尤三姐兒聞言,倒是興頭的一蹦三尺高,忙的起身說道:“這麽早就到了?可見咱們這位大姐夫還算是個用心的人。隻是到得早了也沒有用,快快去吩咐門上的人,務必把人給我攔住了。不到吉時,不準放進來。”
蓁兒聞言,忍笑應是。一時去了,果然將尤三姐兒的吩咐細細說明,那門上堵門的本家爺兒們並小子們也都是二十郎當歲的年紀,正值愛說愛鬧愛起哄的時節,聞聽此言,少不得轟然應是。
外頭迎親的賈家眾人見了,也都知道此乃題中應有之意。全都哄笑捧場的順著門縫塞紅包,軟語利誘的哄著眾人開門。更有一幹輕浮愛鬧的小子們暗搓搓的記下了尤家門房為難人的步驟,準備等到自家姑娘們嫁人時,也這麽為難新姑爺。
兩方人馬簇擁在門前嬉鬧對峙了一會子,陳橈估摸著時辰差不多了,又笑著索要了一回紅包,這才命堵門的小廝們抽了門栓。霎時間守在門外的迎親隊伍蜂擁而進,大家彼此相互寒暄了幾句,簇擁著進了尤老太太的上房。
賈珍乃命人奉上正三品的鳳冠霞帔,由全福太太親手接過送進裏間兒。賈珍等人在外頭,隔窗念了好幾首催妝詩。全福太太見狀,因笑道:“吉時快到了,大姑娘且更衣罷。”
大姑娘聞言,羞澀的點了點頭。剛要起身,便被尤三姐兒按住了肩膀,笑言道:“急什麽,這不是還沒到時辰麽。好歹也得等我們大姐姐出幾道題目,為難為難大姐夫才是。”
說罷,乃命人送紙筆來,且叫大姑娘出幾道題目。大姑娘才學平常,不過略出一題應景兒罷了。
尤三姐兒見狀,隻覺得太不盡興,少不得擼胳膊挽袖子的親自上陣——好在她還記著賈府爺兒們於詩書上並不精通,因而並沒有在此一道上為難人。不過略出了幾道後世耳熟能詳的急轉彎題目,改頭換麵的寫將出來。饒是如此,仍舊磨纏的賈家眾人撓頭不迭。當中便有人笑向賈珍道:“好個刁鑽的小姑子,今後可夠你受得了。”
賈珍聞言莞爾。因知道出題的乃是陳子璋最喜歡的尤家三姑娘,也不以為意。隻好拱著手討饒,又命人奉上豐厚的紅包。
裏間兒女眷們見了,這才同意叫大姑娘穿戴更衣。一時換好了鳳冠霞帔,站在妝鏡前。眾人少不得眼前一亮。蓋因大姑娘長得雖不比二姐兒標致,三姐兒明豔,但其勝在容貌端莊,氣質沉穩。這會子按品服妝扮了,更是顯出七分雍容氣派來。
眾人見此形狀,少不得交口稱讚。一時由全福太太替大姑娘蓋上了紅蓋頭,銀瓶兒銀碟兒兩個貼身大丫頭扶著出門拜別尤老太太、尤子玉並陳氏夫婦,便被陳橈背著上了花轎。
其後如何到了寧國府,如何拜天地父母,如何入洞房,尤家這廂自然不能親眼所見。尤老太太與尤子玉、陳氏還得忙著張羅喜宴,款待賓客堂客。鬧吵吵又是一個白日且不必細說。
隻說至晚客散時,尤家上上下下皆神疲力倦,隻不過在尤老太太上房略坐了一會子,便各自散了回房歇息。
次日一早,梳洗畢,至老太太上房請安。雖然今日並無要事,然尤家上下還得預備明日回門之事,陳氏身為當家主母,仍舊操勞整日並不得閑兒。
至晌午用膳時,尤老太太忽的想起一件事兒來,不覺笑問陳氏道:“前些日子意欲借著大丫頭的婚事上門鬧事的吳家,你說要給他們一個教訓,將他們全綁了送進荒山林子裏去淨餓上幾日,隻叫他們再不敢登尤家的門兒。到如今可都放了?”
陳氏聞言,不覺怔愣了半日。旋即回過神來,少不得捧腹大笑道:“哎呦我的老太太,我前兒那些話不過是玩笑話。哪裏真能那麽做呀。別說大喜的日子不好觸黴頭,便不為著這些,人家是好心好意上門添妝來的,況且又是大姑娘的嫡親外家——咱們就是不看僧麵,也得照顧著大姑娘的顏麵,哪能說捆就捆了呢。”
“……再說咱們要是當真不分青紅皂白的捆了人扔到荒山野嶺去。那吳家人豈能善罷甘休?到時候別說安生的辦完大姑娘的婚事了,隻怕他們當真能做出上門鬧事的舉動來?倘或因此傳將出去了,外人也會說是咱們的不是。到時候可真就是滿長安的人看咱們尤家的笑話了。”
尤子玉聞聽陳氏如此說,少不得感興趣的問道:“既是這麽說,那你倒是說說,你究竟是如何應對的,怎地他們這幾日竟真的消停下來了?”
陳氏聞言,不以為然的笑道:“這不值什麽。我不過是打發了潘佑梁同他們說了幾句話,提醒他們當日因著吳氏去了他們家登門討嫁妝一事,兩家鬧得頗不愉快。不說老死不相往來罷,這幾年也是著實沒有走動的。大姑娘也因此頗有芥蒂。我是好心提點,生怕他們此時貿貿然登門,不但不能起到攀親論戚的效果,反而激起了大姑娘的反感,以為他們是來鬧事的。到時候事情可就不好回轉了。因此我便請他們將添妝留下來,由我放到大姑娘的嫁妝裏,先隨著嫁妝抬到寧國府去。等到了三日回門的時候,我再尋個空兒同大姑娘細細說明……這事情總得慢慢來不是?總不能他們說斷絕往來就斷絕往來,說要攀親論戚就攀親論戚罷?大姑娘雖是慈悲心腸和軟人兒,但也不是泥捏的菩薩,哪能一點兒心氣兒都沒有。他們聽了我的話,也覺著我的話有道理。所以便留下了添妝之禮,還對我感恩戴謝的走了……”
陳氏洛裏囉嗦的說了這一番話,因又笑道:“還好老太太今兒提醒了我幾句。要不然我可真把這事兒給忘了。到時候過了三朝回門,又不知道大姑娘多早晚才能回來,倘若吳家此時來人,我可怎麽回複的好呢?”
尤老太太聞聽陳氏這一篇話,心下便有些大不自在。因說道:“這麽說你那日都是哄我的話了?這當麵一套背後一套的,虧我還那麽信你。”
陳氏聽了這話,忙開口笑道:“哎呦我的老太太?豈不聞古人有一句話,叫做預先取之必先予之。咱們不喜吳家的為人,倒也不必白白的送了把柄與人拿捏。老太太您想想,如今吳家的人是眼紅大姑娘嫁進了寧國府,想要攀親論戚的。可這攀親論戚,怎麽也繞不過咱們尤家去。咱們何不先做出一副大度的模樣兒,隻等著吳家登門賠罪,伏低做小,到時候老太太想怎麽拿捏吳家,還不是一句話的事兒。何必當著眾人的麵兒鬧得那麽厲害。俗話說家醜不可外揚。大姑娘才嫁到寧國府去,正是立威立德的緊要關頭。咱們身為娘家的,可不好替大姑娘添亂呐。”
尤老太太聞聽陳氏的辯白,不覺沉吟思索。
陳氏見狀,繼續笑道:“老太太再想想。因著前些年吳家過來爭嫁妝的事兒,大姑娘對吳家可是心存芥蒂的。現如今兩家還沒往來,大姑娘自然都不理論。可吳家與大姑娘好歹是打斷骨頭連著筋的血脈親情。上有嫡親的外祖父外祖母健在,隻要吳家先做出悔不當初的模樣兒來,大姑娘那麽個慈軟人兒,當真就能恨到老死不相往來?到時候不論大姑娘是因著情誼,還是礙著名聲,都不會認真斷了與吳家的關係。如果咱們尤家隻一味的同吳家作對,到時候豈不是要陷入被動。還不如趁著此次機會,故作大方的先退一步。我再叫人將吳家貪慕虛榮恬不知恥的醜事滿長安的宣揚開來。屆時理虧的可就不是咱們尤家了。到時候吳家要是再不識趣,咱們尤家隻要隨意抓個把柄,再次撕羅開來,即便再鬧個老死不相往來,難道外人還能說是咱們尤家的不是?恐怕都會說是吳家人秉性難移,不堪為姻親嫡長罷了。”
尤氏母子聞言,不覺恍然大悟。尤老太太這才拉著陳氏的手兒,滿麵堆笑的說道:“還是媳婦兒的腦袋聰明。我就沒有想到這些個彎彎繞。”
一句話落,仍是滿麵顧慮的問道:“隻是到時候,倘若吳家不肯同咱們撕破臉,那可怎麽辦呢?”
尤老太太因著前番討嫁妝一事,著實膩歪了吳家,何況自從吳家老太爺去了之後,吳家早已不如當年之盛,尤老太太深怕吳家因此攀附了自家與寧國府,恨不得立刻同他們斷了關係才好。
陳氏聞言,好整以暇的喝了一碗湯,口內冷笑道:“想要做個四角俱全的親家很難,想要找茬鬧事兒卻再容易不過。來日方長,吳家會不會再行不義之事,他們說的可不算,全看咱們罷了。何況從老太太的口風兒中可以推之,吳家人行事向來囂張粗鄙,隻要兩家有了往來,咱們還愁沒有借題發揮的餘地。”
還有一點陳氏卻沒明說——既然兩家都算得上是大姑娘的外家。不妨以此做個對比。到時候一家除了打抽豐扯後腿什麽都不會,另一家卻是大姑娘能夠風風光光立身公府的保障。隻待天長日久,大姑娘即便是個木頭人,也該知道真心近著誰遠著誰才更有好處了罷?
這也不怪陳氏斤斤計較錙銖盤算。實乃人心難測,長日相處下來便是舌頭還有碰著牙的時候。何況陳家與大姑娘並非嫡親血脈?
陳氏可不想自家辛辛苦苦籌劃忙,反為他人做了嫁衣裳。既然會有這個隱憂,與其藏著避著躲著,莫不如趁著這個檔口兒挑破了膿包。到時候也省的吳家人巧言令色,背著他們到大姑娘跟前兒磨嘴皮子說空話兒的討人的好兒。
陳氏一番盤算計較,尤家母子自然不得而知。眼見陳氏說的斬釘截鐵,尤老太太與尤子玉隻得相視一笑。尤老太太思忖半日,方才向陳氏提議道:“既然事已至此,倒也沒什麽說的。隻是依你看來……咱們要不要同你哥哥商議一番。畢竟你哥哥八麵玲瓏,處事機敏。倘若他能給咱們出個主意,咱們也不必擔憂了。”
陳氏聞言,心下暗笑,口內則道:“這個事情也不難。隻等著明兒忙活完了咱們家大姑娘的回門之事,我便回家一趟,同我哥哥說一聲罷了。”
尤子玉聽了這話,不覺心下一動,忙開口說道:“既是這麽著,咱們也不必急著同吳家的人聯係。便等著過些日子再說罷。且不要驚擾了姑爺回門的好日子。”
陳氏聞言,頗為無語的看了尤子玉一眼。想了想,方才說道:“俗話說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倘或吳家的人打定了主意的要攀附大姑娘,攀附寧國府。那也不是咱們能擋得住的。畢竟隻有千日做賊,哪有千日防賊的道理?依我說,解鈴還須係鈴人。這件事情,還得盡早告訴大姑娘才是。”
尤老太太與尤子玉聽了這話,也都笑了笑。尤子玉因說道:“這話說的很是。隻是明兒三朝回門,倒也不好同大丫頭說這事兒。還是等著日後再說罷。”
陳氏見尤老太太與尤子玉再三再四的敷衍塞責,不以為然的挑了挑眉。倒是沒多說什麽。
次日便是三朝回門,賈珍夫婦早早兒的便備好了回門之禮,登門拜訪。
彼時尤子玉早已等在家中,且沐浴焚香,頗為重視的穿戴妥當。聞聽回事人回說姑爺與姑娘回府,竟親自迎到二門上將賈珍夫婦接入大廳。
一時見過了尤老太太並尤子玉夫婦,便引著賈珍並大姑娘至祠堂祭拜了祖宗先慈,其後尤子玉並尤家本族男丁陪著賈珍說話兒,陳氏便拉著大姑娘的手兒進了尤老太太上房。屏退左右,先是問了寧國府住得可好,賈珍待她可好,親戚妯娌們可都好相處,丫鬟婆子們可都勤謹聽話……
大姑娘容色緋紅,低垂著臻首一一的應了。陳氏見狀,也知道大姑娘進門這幾日暫且沒受委屈,不覺放下一半的心。又拉著尤氏問了好些閨閣私密話。尤老太太先是耐煩聽著,眼見兩人說的差不多了,便開口提醒尤氏要好生服侍姑爺,更要時時記著幫襯娘家雲雲。
陳氏見尤老太太殷殷囑咐,便不再插話。隻等著尤老太太說的口幹舌燥,倦怠乏累時,則起身笑道:“老太太惦記著大姑娘,這幾日夜裏都不曾好睡。今兒一早更是早早地便起來了,隻不住的瞅著自鳴鍾盼著你們回門。況且又說了這麽一會子話,想是乏累了。莫不如好生歇歇,我先帶著大姑娘回我房裏說話兒罷?等到了午膳時,再過來尋老太太?”
尤老太太年事已高,況且這兩日著實折騰的狠了,此刻也有些哈氣連天。聞聽陳氏所言,隻覺得體貼備至,登時便應了。
陳氏見狀,仍舊小意的服侍著尤老太太退了簪環,躺在床榻上略歪著小憩一回。這才引著大姑娘出了上房回至正院兒。因命春蘭獻茶畢,同大姑娘閑話一回,方才提及吳家眾人過來添妝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