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九章 殘破的壽春
可能是由於去年冬天太寒冷的關係,今年的冬天卻是一個暖冬。即便周圍的樹木上都有著冰雪的樹掛,但是大雪並沒有將道路都封堵起來。曹植和劉曄隻帶著少量親隨,從許昌出發,大約用了半個月多點的時間,終於趕到了九江郡治所壽春。
壽春,位於淮水南岸,緊鄰芍陂。芍陂是九江郡境內的一個大湖,而九江郡地如其名,郡內湖泊、江流極多,因九為數之極,故而此郡取名九江。
壽春也是一個名城,戰國後期,西北的秦國日漸強大,楚國感受到強烈的威脅便屢次遷都,最後一次卻是將都城遷到壽春。這也是壽春首次作為一國都城之存在。楚國雖是戰國七雄之一,然而其實力是毋庸置疑的,其能選壽春作為都城,可見壽春地理位置極為優越。
除了楚國之外,之前的袁術亦將壽春作為其治所。然袁術畢竟是偽帝,就且不論。曆史上數百年後所發生的淝水之戰,戰場就在壽春附近,由此可見壽春此城的重要。
不過如今,經曆過袁術、劉備的統治之後,壽春乃至整個淮南地區,都不複富庶。要知道,淮南這片河網密布的地區極為適合農耕,自古以來便是大糧倉。如今的蕭條,實在讓人有些心酸。
進入了壽春城,當日由袁術所建的精美宮殿,此時隻剩殘垣敗瓦。城牆經過連番大戰,破損極為嚴重,也沒有時間修葺。城牆都如此,更遑論百姓的民居了,夯土房屋寥寥無幾,大都是用木材搭建的民房。隻不過這些木屋上麵穿了很多洞,寒風吹進去,冷得裏麵的百姓颼颼發抖。
壽春原本是中原有數的大城,不過現在曹植見到,大多數房屋都是空置無人居住的。身為淮南人的劉曄,見到曾經的繁華城池如此慘狀,也忍不住搖頭歎氣。
曹植苦笑一聲,對劉曄道:“先生,看來我們任重道遠呢。”
劉曄輕輕點了點頭,道:“如此慘狀,比之當初赤地千裏之兗州分毫不差了。”頓了一頓,劉曄有些奇怪道:“兗州至今仍未恢複,四公子就有信心三年後讓淮南成為天下第一富庶之地?”
曹植不置可否一笑道:“不試試,怎知道是否成功。”話鋒一轉,曹植卻是說道:“先生,事不宜遲,我等速去太守府吧。”
“好。”
整座壽春城,最好的莫過於太守府了。不過隻看建築,曹植就知道這太守府並非原來那個,而是後來搬遷的。一問之下卻是知道,乃是劉備統領壽春的時期拿下的。至於之前車胃用那個,卻是經曆戰火根基不穩,被去年的大雪壓塌了。
曹植聽到之後,卻是輕笑著對劉曄道:“看來這個劉玄德倒是挺會享受的,整個壽春最好的地方都被他霸占了。”
劉曄微笑道:“他當盧公學生之時,就尚華服,如今也隻是露出本性而已。”
曹植也不再將話題放到劉備上,大步走入太守府之後便將所有小吏都招了出來。不過讓曹植失望的是,整個太守府的隻有一個須發皆白,行路頗為不便的老頭。曹植見著之後,有些不解道:“老人家,這裏隻有你一個?”
老頭已經知道曹植的身份,苦笑著點頭道:“是啊,年輕人都跟著前任太守走了,也就剩下我老人家一個了。”
曹操收複壽春也已經有一年多,但這一年多時間壽春都沒有半點氣息,可見前任太守的無能了。但是也怪不得他,畢竟當時曹操將所有精英都集中到麾下,應對袁紹。而孫策遇刺也讓壽春變得不再重要,留一個家夥管著,隻要不出亂子曹操也不會過問。導致這種情況出現,也在情理之中。
曹植此時也沒時間追究前任太守的無能了,對那老頭道:“老人家,你且帶我們去查閱地方誌以及宗卷冊吧。”
老人聽到之後,眼中露出激動的神色。他已經擔當太守府屬吏多年,閱曆甚廣,服侍過的太守也不計其數。一個太守好不好,隻看他做的第一件事就知道。曹植最先做的就是查閱地方誌和宗卷以了解情況,在老頭看來隻有稱職的太守才會這麽做,故此才激動無比。
待得老頭平複了一下情緒之後,便帶著曹植和劉曄二人到得太守府中的一間小房子。原本意料中亂糟糟的情況並沒有出現,相反地方誌以及宗卷都擺放得極為整齊。
曹植見到,有些驚訝地問道:“老人家,這裏為何……”
那老頭微微一笑道:“是前任太守大人離開之時吩咐小人整理的。”
曹植摸了摸鼻子說道:“算你做了件好事,那本太守就不參你一本。”頓了一下,曹植便對那老頭說道:“老人家,勞煩你且去安頓好我們的隨從,讓人不要打攪我們就可以了。”老頭知道曹植二人是要查閱宗卷,於是應了一聲便將門帶上離開了。
望著一屋子的竹簡,曹植無奈地對劉曄道:“子揚先生,我們開始吧。植就先讀九江郡的情況,先生且先看地誌”
劉曄淡淡一笑道:“好。”
接下來,二人各自找出了自己需要的竹簡,找了個地方坐下便細細讀了起來。二人都是長期讀書之人,閱讀速度極快,加上又分了工,算是減輕了不少壓力。即便如此,二人也是看了三天才將整個房間的宗卷看完。期間飲食,都是老頭負責,而二人休息俱是在小房間之中,隻有拉灑的時候,才出去透透氣。
三天下來,劉曄原本那瀟灑的文士形象早就不見了,滿臉胡渣,仿佛一下子老了十年。曹植也好不到那裏去,雖然沒有劉曄那麽誇張,但臉上的疲憊卻是瞞不過任何人的。
兩人看完之後,都沒有說什麽,直接找到床榻睡了六個時辰,這才醒來。即便如此,在老頭眼中曹植和劉曄也是神人了。以往的太守看這麽一屋子的宗卷,足足要花一個月時間,曹植他們雖是兩個人,但隻是用了三天,由此可見他們看書速度的快。
而懂行的人都知道,看書速度快的人,俱是平日看許多書練就出來的,這也從側麵證明二人才學非凡。
當兩人都恢複了精神之後,一邊用膳一邊卻是開始交流意見所得。隻聽見曹植臉色凝重道:“九江郡的情況並不算好,前任太守統計過,整個九江郡約合九千二百餘戶,人口不足五萬。”
聽到這個,劉曄愣在當場,驚訝道:“怎麽可能,人口竟然這麽少?”
曹植聳了聳肩道:“子揚先生別太驚訝,這統計雖然粗略,但應該也頗為準確。之前植就查過兗州的人口,發現隻有黃巾亂前的三成,這還是父親從各地遷移了不少人進去。九江郡黃巾亂前,大約有十萬戶,人口約五十萬。如今屢經戰亂,遷移、出逃,留下一成已經不容易了。”
劉曄輕歎了口氣道:“話雖如此,但是也太……唉,想不到一向富庶的九江郡也衰敗如斯。”
曹植擺了擺手道:“說這些也沒用了,子揚先生,郡內荒地情況如何?”
聽到這個,劉曄精神一振道:“這個倒是不錯,由於大量人被遷走,特別是世家大戶都走了,郡內幾乎都是無主之地。”
對於這個答案,曹植一點都不意外,這麽點人口若還沒有耕地那才是意外呢。那邊劉曄繼續說道:“由於前些年發過大水,淹了不少田地,故此百姓都不將作物種在河邊,反而向湖泊邊靠攏。以至於現在九江郡內的耕地,大部分都集中在湖泊周圍。”
曹植聽到之後,反而露出淡淡的笑容道:“這卻是好事。”
“好事?”劉曄聽著,頗為不解地問道。
曹植點頭道:“發大水雖然會淹沒很多田地,但是大水卻是將表層地力所餘不多的泥土帶走,餘下的一層營養都是極為豐富的,而水中的養分也會殘留不少。故此待得水退之後再在曾經被淹的地方耕種,收獲會比以往都要多。”怕劉曄聽不明白,曹植末了有加了句:“這道理就跟冬藏差不多。”
劉曄聽完之後,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他對於從曹植口中吐出的一些陌生名詞也已經習慣了。沉吟了一下,卻是問道:“耕作條件雖有,但是人口不足如之奈何?”
曹植聞言,輕笑道:“無妨,分田就可以了。若無田地者男人每人分田十五畝,女人分田十畝,不必歸還朝廷,三年內免所有田稅!”
劉曄一聽,眉頭緊皺道:“子建,這會不會太過了。分田曄可以理解,但分田之餘還免稅,就好像有些過了。而且司空大人一直以來都極為反對將田地分出去,無論推行屯田還是均田,目的皆是此。如今四公子將田地分出去,豈不是壞了司空大人規矩?”
曹植聽得,輕輕搖頭道:“此時以彼一時也,當初父親不將田地分出去,那是因為糧草不足,而且還要應付大戰,這隻能作為權宜之計。如今官渡大勝,我軍早已取得壓倒性優勢,袁家覆滅隻是時間問題,我等此時分田將有榜樣作用,可為父親收天下民心!”
對於這一點,劉曄是點頭同意,但又很快搖頭道:“話雖如此,然百姓分得田地之後,賣給世家而自己再領田地,該如何是好?”
曹植輕笑道:“簡單,對分田者資料登記在冊,另外十年之內禁止買賣田地。”
劉曄眉頭皺得更緊了,凝聲道:“禁止買賣田地,也隻是權宜之策。十年之後世家錢財更多,他們若大肆購田,我們也阻止不了。如此一來,百姓將無地可耕,如此恐怕會重蹈黃巾時之覆轍。”
現在曹營之內已經有共識,黃巾之亂的起因乃是世家大肆侵占田地,以至於百姓無地可耕,無糧可食,這才導致他們反。事實上,土地問題一直都是中國曆代王朝盛衰的關鍵點。為何中國曆史上每個朝代開國之時都會出現盛世,發展到中段必須進行改革,但最後都覆滅就如同輪回一般不住上演。原因就是土地問題了。
開國之時人口少,土地多,這讓每個人都能分得大量土地,解決溫飽不是問題。而且由於人口少,有盈餘,就容易出現盛世了。但到了中期,人口開始多,而土地還是那麽多,這便使得土地矛盾開始出現,加上先富起來的一部分***肆購田,就讓田地集中到少數人身上,加速了土地矛盾。這時,作為朝廷一般都會推行改革,像宋、明兩代都有著名的改革,奈何無論成敗,結果都不能改變。直到後期,人口再次增多,田地集中到少數人身上,百姓吃不飽,這就會出現起義了,朝代更迭亦開始。
曹營上下特別是曹操,正是意識到這一點,才千方百計阻止分田的出現。不過曹植很清楚,這種做法治標不治本,就算朝廷武力再強,也壓不住的。曆史上曹魏的屯田製,從曹操一代開始一直到司馬懿奪權成功才結束。這屯田製,開始極得人心,然而當曹魏政權穩固之後,百姓們就開始不滿了。司馬氏奪權之所以成功,很大部分原因是廢除了屯田製,得到百姓的擁護,失去了百姓這一根基的支持,單憑幾個忠心的將領,豈能成功奪回大權。
某程度上說來,曹魏是成也屯田,敗也屯田。
曹植正是熟知這一點,清楚必須順應曆史潮流,才在穩固之後立即開放分田。至於買賣田地,曹植定了十年的限期。有這十年的限期,足夠改變很多。曹植這次主政九江郡,目的非但要讓九江郡重新富庶,更是要解決千百年來一直困擾中華民族的人地矛盾問題。
故此,無論是將田地分與百姓還是開放田地買賣,這些順應曆史潮流之舉都必須進行的,隻不過需要用行政命令,來對其進行限製,一步一步進行而已。
可能是由於去年冬天太寒冷的關係,今年的冬天卻是一個暖冬。即便周圍的樹木上都有著冰雪的樹掛,但是大雪並沒有將道路都封堵起來。曹植和劉曄隻帶著少量親隨,從許昌出發,大約用了半個月多點的時間,終於趕到了九江郡治所壽春。
壽春,位於淮水南岸,緊鄰芍陂。芍陂是九江郡境內的一個大湖,而九江郡地如其名,郡內湖泊、江流極多,因九為數之極,故而此郡取名九江。
壽春也是一個名城,戰國後期,西北的秦國日漸強大,楚國感受到強烈的威脅便屢次遷都,最後一次卻是將都城遷到壽春。這也是壽春首次作為一國都城之存在。楚國雖是戰國七雄之一,然而其實力是毋庸置疑的,其能選壽春作為都城,可見壽春地理位置極為優越。
除了楚國之外,之前的袁術亦將壽春作為其治所。然袁術畢竟是偽帝,就且不論。曆史上數百年後所發生的淝水之戰,戰場就在壽春附近,由此可見壽春此城的重要。
不過如今,經曆過袁術、劉備的統治之後,壽春乃至整個淮南地區,都不複富庶。要知道,淮南這片河網密布的地區極為適合農耕,自古以來便是大糧倉。如今的蕭條,實在讓人有些心酸。
進入了壽春城,當日由袁術所建的精美宮殿,此時隻剩殘垣敗瓦。城牆經過連番大戰,破損極為嚴重,也沒有時間修葺。城牆都如此,更遑論百姓的民居了,夯土房屋寥寥無幾,大都是用木材搭建的民房。隻不過這些木屋上麵穿了很多洞,寒風吹進去,冷得裏麵的百姓颼颼發抖。
壽春原本是中原有數的大城,不過現在曹植見到,大多數房屋都是空置無人居住的。身為淮南人的劉曄,見到曾經的繁華城池如此慘狀,也忍不住搖頭歎氣。
曹植苦笑一聲,對劉曄道:“先生,看來我們任重道遠呢。”
劉曄輕輕點了點頭,道:“如此慘狀,比之當初赤地千裏之兗州分毫不差了。”頓了一頓,劉曄有些奇怪道:“兗州至今仍未恢複,四公子就有信心三年後讓淮南成為天下第一富庶之地?”
曹植不置可否一笑道:“不試試,怎知道是否成功。”話鋒一轉,曹植卻是說道:“先生,事不宜遲,我等速去太守府吧。”
“好。”
整座壽春城,最好的莫過於太守府了。不過隻看建築,曹植就知道這太守府並非原來那個,而是後來搬遷的。一問之下卻是知道,乃是劉備統領壽春的時期拿下的。至於之前車胃用那個,卻是經曆戰火根基不穩,被去年的大雪壓塌了。
曹植聽到之後,卻是輕笑著對劉曄道:“看來這個劉玄德倒是挺會享受的,整個壽春最好的地方都被他霸占了。”
劉曄微笑道:“他當盧公學生之時,就尚華服,如今也隻是露出本性而已。”
曹植也不再將話題放到劉備上,大步走入太守府之後便將所有小吏都招了出來。不過讓曹植失望的是,整個太守府的隻有一個須發皆白,行路頗為不便的老頭。曹植見著之後,有些不解道:“老人家,這裏隻有你一個?”
老頭已經知道曹植的身份,苦笑著點頭道:“是啊,年輕人都跟著前任太守走了,也就剩下我老人家一個了。”
曹操收複壽春也已經有一年多,但這一年多時間壽春都沒有半點氣息,可見前任太守的無能了。但是也怪不得他,畢竟當時曹操將所有精英都集中到麾下,應對袁紹。而孫策遇刺也讓壽春變得不再重要,留一個家夥管著,隻要不出亂子曹操也不會過問。導致這種情況出現,也在情理之中。
曹植此時也沒時間追究前任太守的無能了,對那老頭道:“老人家,你且帶我們去查閱地方誌以及宗卷冊吧。”
老人聽到之後,眼中露出激動的神色。他已經擔當太守府屬吏多年,閱曆甚廣,服侍過的太守也不計其數。一個太守好不好,隻看他做的第一件事就知道。曹植最先做的就是查閱地方誌和宗卷以了解情況,在老頭看來隻有稱職的太守才會這麽做,故此才激動無比。
待得老頭平複了一下情緒之後,便帶著曹植和劉曄二人到得太守府中的一間小房子。原本意料中亂糟糟的情況並沒有出現,相反地方誌以及宗卷都擺放得極為整齊。
曹植見到,有些驚訝地問道:“老人家,這裏為何……”
那老頭微微一笑道:“是前任太守大人離開之時吩咐小人整理的。”
曹植摸了摸鼻子說道:“算你做了件好事,那本太守就不參你一本。”頓了一下,曹植便對那老頭說道:“老人家,勞煩你且去安頓好我們的隨從,讓人不要打攪我們就可以了。”老頭知道曹植二人是要查閱宗卷,於是應了一聲便將門帶上離開了。
望著一屋子的竹簡,曹植無奈地對劉曄道:“子揚先生,我們開始吧。植就先讀九江郡的情況,先生且先看地誌”
劉曄淡淡一笑道:“好。”
接下來,二人各自找出了自己需要的竹簡,找了個地方坐下便細細讀了起來。二人都是長期讀書之人,閱讀速度極快,加上又分了工,算是減輕了不少壓力。即便如此,二人也是看了三天才將整個房間的宗卷看完。期間飲食,都是老頭負責,而二人休息俱是在小房間之中,隻有拉灑的時候,才出去透透氣。
三天下來,劉曄原本那瀟灑的文士形象早就不見了,滿臉胡渣,仿佛一下子老了十年。曹植也好不到那裏去,雖然沒有劉曄那麽誇張,但臉上的疲憊卻是瞞不過任何人的。
兩人看完之後,都沒有說什麽,直接找到床榻睡了六個時辰,這才醒來。即便如此,在老頭眼中曹植和劉曄也是神人了。以往的太守看這麽一屋子的宗卷,足足要花一個月時間,曹植他們雖是兩個人,但隻是用了三天,由此可見他們看書速度的快。
而懂行的人都知道,看書速度快的人,俱是平日看許多書練就出來的,這也從側麵證明二人才學非凡。
當兩人都恢複了精神之後,一邊用膳一邊卻是開始交流意見所得。隻聽見曹植臉色凝重道:“九江郡的情況並不算好,前任太守統計過,整個九江郡約合九千二百餘戶,人口不足五萬。”
聽到這個,劉曄愣在當場,驚訝道:“怎麽可能,人口竟然這麽少?”
曹植聳了聳肩道:“子揚先生別太驚訝,這統計雖然粗略,但應該也頗為準確。之前植就查過兗州的人口,發現隻有黃巾亂前的三成,這還是父親從各地遷移了不少人進去。九江郡黃巾亂前,大約有十萬戶,人口約五十萬。如今屢經戰亂,遷移、出逃,留下一成已經不容易了。”
劉曄輕歎了口氣道:“話雖如此,但是也太……唉,想不到一向富庶的九江郡也衰敗如斯。”
曹植擺了擺手道:“說這些也沒用了,子揚先生,郡內荒地情況如何?”
聽到這個,劉曄精神一振道:“這個倒是不錯,由於大量人被遷走,特別是世家大戶都走了,郡內幾乎都是無主之地。”
對於這個答案,曹植一點都不意外,這麽點人口若還沒有耕地那才是意外呢。那邊劉曄繼續說道:“由於前些年發過大水,淹了不少田地,故此百姓都不將作物種在河邊,反而向湖泊邊靠攏。以至於現在九江郡內的耕地,大部分都集中在湖泊周圍。”
曹植聽到之後,反而露出淡淡的笑容道:“這卻是好事。”
“好事?”劉曄聽著,頗為不解地問道。
曹植點頭道:“發大水雖然會淹沒很多田地,但是大水卻是將表層地力所餘不多的泥土帶走,餘下的一層營養都是極為豐富的,而水中的養分也會殘留不少。故此待得水退之後再在曾經被淹的地方耕種,收獲會比以往都要多。”怕劉曄聽不明白,曹植末了有加了句:“這道理就跟冬藏差不多。”
劉曄聽完之後,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他對於從曹植口中吐出的一些陌生名詞也已經習慣了。沉吟了一下,卻是問道:“耕作條件雖有,但是人口不足如之奈何?”
曹植聞言,輕笑道:“無妨,分田就可以了。若無田地者男人每人分田十五畝,女人分田十畝,不必歸還朝廷,三年內免所有田稅!”
劉曄一聽,眉頭緊皺道:“子建,這會不會太過了。分田曄可以理解,但分田之餘還免稅,就好像有些過了。而且司空大人一直以來都極為反對將田地分出去,無論推行屯田還是均田,目的皆是此。如今四公子將田地分出去,豈不是壞了司空大人規矩?”
曹植聽得,輕輕搖頭道:“此時以彼一時也,當初父親不將田地分出去,那是因為糧草不足,而且還要應付大戰,這隻能作為權宜之計。如今官渡大勝,我軍早已取得壓倒性優勢,袁家覆滅隻是時間問題,我等此時分田將有榜樣作用,可為父親收天下民心!”
對於這一點,劉曄是點頭同意,但又很快搖頭道:“話雖如此,然百姓分得田地之後,賣給世家而自己再領田地,該如何是好?”
曹植輕笑道:“簡單,對分田者資料登記在冊,另外十年之內禁止買賣田地。”
劉曄眉頭皺得更緊了,凝聲道:“禁止買賣田地,也隻是權宜之策。十年之後世家錢財更多,他們若大肆購田,我們也阻止不了。如此一來,百姓將無地可耕,如此恐怕會重蹈黃巾時之覆轍。”
現在曹營之內已經有共識,黃巾之亂的起因乃是世家大肆侵占田地,以至於百姓無地可耕,無糧可食,這才導致他們反。事實上,土地問題一直都是中國曆代王朝盛衰的關鍵點。為何中國曆史上每個朝代開國之時都會出現盛世,發展到中段必須進行改革,但最後都覆滅就如同輪回一般不住上演。原因就是土地問題了。
開國之時人口少,土地多,這讓每個人都能分得大量土地,解決溫飽不是問題。而且由於人口少,有盈餘,就容易出現盛世了。但到了中期,人口開始多,而土地還是那麽多,這便使得土地矛盾開始出現,加上先富起來的一部分***肆購田,就讓田地集中到少數人身上,加速了土地矛盾。這時,作為朝廷一般都會推行改革,像宋、明兩代都有著名的改革,奈何無論成敗,結果都不能改變。直到後期,人口再次增多,田地集中到少數人身上,百姓吃不飽,這就會出現起義了,朝代更迭亦開始。
曹營上下特別是曹操,正是意識到這一點,才千方百計阻止分田的出現。不過曹植很清楚,這種做法治標不治本,就算朝廷武力再強,也壓不住的。曆史上曹魏的屯田製,從曹操一代開始一直到司馬懿奪權成功才結束。這屯田製,開始極得人心,然而當曹魏政權穩固之後,百姓們就開始不滿了。司馬氏奪權之所以成功,很大部分原因是廢除了屯田製,得到百姓的擁護,失去了百姓這一根基的支持,單憑幾個忠心的將領,豈能成功奪回大權。
某程度上說來,曹魏是成也屯田,敗也屯田。
曹植正是熟知這一點,清楚必須順應曆史潮流,才在穩固之後立即開放分田。至於買賣田地,曹植定了十年的限期。有這十年的限期,足夠改變很多。曹植這次主政九江郡,目的非但要讓九江郡重新富庶,更是要解決千百年來一直困擾中華民族的人地矛盾問題。
故此,無論是將田地分與百姓還是開放田地買賣,這些順應曆史潮流之舉都必須進行的,隻不過需要用行政命令,來對其進行限製,一步一步進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