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七章 北方既定


    海外貿易的巨額收益,將青州、徐州、淮南三地完全刺激了。淮南和徐州因為熟知情況,由官府牽頭,世家、商人共同開展大規模的造船行動。至於青州一邊,一些將信將疑的世家不住派人到徐州打探消息。不僅如此,兗州、豫州等內陸地區這邊精明的小世家或小商人,已經嗅到有巨大的好處,紛紛往淮南、徐州這邊湧來。


    現在整個大漢,商人的力量不算強,而且很大一部分的商隊都是由世家經營。這些世家中人口中雖然是鄙薄商人,然當有利可圖的時候,口中說的和真正做的可不一致。


    眼見其餘州郡震動,曹植和陳登還是將一部分確切的消息送到附近州郡的刺史、太守那裏。畢竟海外貿易利益太大,單憑徐州和淮南,根本不可能完全吞下來。合作,才是最好的。


    青州、豫州、兗州這邊畢竟都是曹操的地盤,大家合作起來沒什麽。商議好的上報曹操便可以。若有矛盾,也可以找曹操調停。


    然江東、荊州兩邊遇到的問題就多了很多!


    海外貿易的巨額收益,這等消息在陳登和曹植聯手隱瞞之下,還是拖了很久才傳至兩地。之所以傳到過去,主要還是因為淮南那些商人太狠了一點。幾乎不計成本地砸錢去挖兩地的造船工匠。而錢莊那裏又是一再壓低借款的條件,讓很大部分商人都能借到錢,這便使得挖角潮愈演愈烈。


    江東這邊,張昭等人還是很快就察覺到不妥。然而淮南那邊開出的條件實在太誘人,那些造船工匠甚至乎帶著一大幫學徒離開。


    如此情況下,也伴隨著海外貿易有巨額收益的消息在整個江東瘋傳。


    江東以水軍為主力,造船工匠一般都設有監管。然而淮南那邊的商人也是非常狠,用錢買通監管的人,甚至於讓監管的人帶上家小,和造船工匠到淮南,能一輩子衣食無憂。


    人所求的不過如此,一個、兩個或許能抵住**,但是當情況太嚴重,便不能抵擋。有些頗有關係的人,甚至於聯絡上江東的世家幫忙。


    孫氏之所以能統領江東,是得到江東世家的大力支持。孫策剛開始的時候也準備學曹操打壓世家,後來發現,如若與世家為敵,那麽將對他統治江東極為不利。最後才在周瑜、張昭等人的勸說下改為合作。


    這種情況下,孫氏某程度上不得不對世家讓步。而如果是一、兩個世家做出不利於江東的事,孫策還可以嚴懲處理。然而現在,不少世家都參與到其中,若孫策還用雷霆手段,那麽將會動搖江東根基。


    最重要的一點還在於,孫策親征江夏了!


    正是因為孫策不在,對江東世家的震懾減弱了許多,這些世家也放開了手腳,使得淮南這邊挖人順利。麵對這種情況,即便是張昭也沒有太好的辦法。無奈之下,張昭立即派魯肅到前線,將江東麵對的情況告訴孫策,讓他拿個主意。


    江夏境內,江東軍大營。


    孫策聽完魯肅所稟報的消息之後,立即將周瑜叫來。船工的事,已經不僅僅是內政上的問題,涉及的方麵更廣。張昭雖善內政,然而這種利用經濟手段而削弱實力的計謀,還是由周瑜來應對更為合適。


    當周瑜來了之後,孫策也沒有那麽客套,凝聲道:“公瑾,子敬來傳達子布先生的消息,江東大量船工出走,長此下去必然會動搖我江東根本麽,可有對策?”


    聽到孫策的話,周瑜當即皺起了眉頭,目光落到一邊的魯肅身上道:“子敬,究竟是怎麽一回事?”


    魯肅神情凝重地答道:“船工出走,最關鍵在於淮南那邊大肆修建造船廠。而值得注意的是,修建船廠非曹子建所為,而是百姓商人們聯合,自發興建。船廠易建,船工難求,故而才來我江東大肆帶走船工。另外,子布已探得消息,淮南之所以大肆建船廠,乃因為之前曹子建曾與徐州陳元龍聯手,到海外進行商貿,有巨大收益。這才使得,整個淮南、徐州乃至青州、兗州等地都投入到此事上!”


    聽到這話,周瑜皺眉,孫策苦笑道:“曹子建當真好手段,吾不如也!”


    這時,周瑜卻是說道:“伯符不必氣餒,此時未必沒有轉機!”


    孫策聽得,驚喜道:“公瑾的意思是……”


    周瑜微笑道:“我江東亦瀕臨大海,徐州、淮南既然可以進行海外貿易,為何我江東不能!至於船工出走的問題,現在主要是因為主公不在江東,那些世家肆無忌憚而已。若主公坐鎮,他們又豈敢推波助瀾!”


    孫策輕輕點頭道:“那公瑾的對策是……”


    周瑜輕笑道:“主公且讓子敬帶一道命令回江東,若哪個世家敢再推波助瀾,當年廬江的陸家便是榜樣!”


    孫策聞言,眼睛一亮,立即對魯肅道:“子敬,照辦!”


    魯肅拱手應道:“諾!”


    當魯肅走後,孫策目光一凝道:“公瑾,此計隻能是拖延之策,吾等還是應該盡快解決黃祖,返回江東主持大局。”周瑜神情凝重地點頭。


    當魯肅回到江東之後,將孫策的話通傳到各大世家家中耳中,他們果然收斂了不少。當初孫策屠殺廬江陸家數百口的凶悍,他們還記憶猶新。孫策既然已經開口,他們卻是不敢不從。


    孫策可不是孫權,曆史上孫權接位,可是主弱臣強,必須事事小心,用製衡之道。而孫策卻是不同,江東各郡都是他一手打下來的。加上之前用的都是雷霆手段,小霸王發威,哪個敢公然對抗。


    江東這邊,因為孫策的一句話,暫時穩定了下來。船工流失潮也得到遏止。


    江東好說,但荊州那邊麻煩就大了。劉表可不是孫策,他沒有能力壓製手底下的世家。船工流失潮在荊州爆發得最為厲害,劉表想壓也壓不住。最後隻能采取強硬手段,利用江夏有戰事的借口,禁止百姓出入。


    然而,這些東西豈是強製命令就能禁止的。世家們對劉表的命令不予理睬,在能大肆獲益的情況下,或明或暗地將船工們送出荊州。不走江夏的道路,可以走豫州。反正不到數月,荊州船工流失一半以上。


    這時候,世家們總算意識到不妥。在蔡家、蒯家等幾大家族聯手之下,才堵住了大缺口。不過,這僅僅讓世家們沒有那麽明目張膽而已,暗地裏還在做。


    荊州損失慘重,淮南這邊曹植是樂得整天都將笑容掛在臉上。


    也怪不得曹植如此,在黃巾之亂以前,整個大漢的造船技術,最厲害的是淮南和荊州。然而淮南大受破壞之後,這方麵受到巨大打擊,反而讓徐州、江東後來居上了。隻不過,荊州在這方麵沒受多大影響,相反還因為戰爭的緣故,在這上麵有所提升。


    如今荊州一半船工轉到淮南,可以說讓淮南的水平一下子躍升了幾個檔次。加上江東挖來的部分人,以及徐州的技術支持。淮南的造船水平頃刻間便提了上來,短時間之內還未算第一,但當海運發展之後,根基穩固了,淮南方麵恢複甚至超越鼎盛時期都不是難事。


    船工潮,不僅讓淮南開發海外貿易打下基礎,更關鍵的是,這麽一來將完全顛覆了整個戰略形勢!


    曆史上,曹操之所以在赤壁敗北,原因除了水土不服、大意等等因素之外。水軍也是一個極為主要的地方。


    當時,曹家的水軍主要是用原來的荊州水軍。就戰鬥力而言,荊州水軍還是可以的。但水軍指揮上的不足,以及士卒對水戰不熟,則導致有赤壁之敗。


    現在,淮南、徐州兩邊大肆造船,加上海外貿易的刺激,將直接加強曹家的水軍。說句最簡單的,曹植組建水軍,練個五、六年,即便這支水軍再廢,跟江東水軍來個兩敗俱傷絕對不成問題。


    江東所依仗的僅僅隻有長江天險,水軍被打殘,曹軍輕易渡江。後麵的戰鬥也不需要打了,憑中原那龐大的人力物力,就算正兵相鬥也足以將江東耗死。


    可以說,這個戰略轉折,就連曹植也是有些始料不及。原本隻是準備開拓一下海上絲綢之路,發掘商機。想不到最後竟然發展到這個地步,卻是讓曹植又驚又喜。


    就在淮南和徐州對海外貿易進行轟轟烈烈的準備時,曹植再次收到一個好消息。張遼將率領三萬大軍,入駐淮南。同來的還有樂進、李典二將。


    對於這個組合的到來,曹植歡喜至極。曆史上逍遙津一戰,便是這三人主導的。撇除曆史因素,這三將的能力在曹營中也絕對是首屈一指。其中,張遼精於騎戰,李典精於布局防守,樂進擅長步戰。三人的能力得到很好的互補,而且張遼還是曹營第一智將,他們前來足以讓淮南無憂。


    就在曹營這邊調動兵力的時候,對峙於壺關的二袁,終於開戰。袁譚作為主攻,當先出手,在壺關下與袁尚大戰一場。雙方奇謀迭出,大戰半月之後,袁譚是借助了地利因素,加上謀略更高一籌的許攸輔助,小勝袁尚,逼得他往鄴城方向撤退。


    麵對這種好機會,袁譚自然乘勝追擊,很快就兵臨鄴城。袁尚對此大急,平心而論,袁尚的本事確實不如在青州打了好幾年仗的袁譚,加上袁尚偷襲在先,氣勢上先就弱了一籌。


    就在袁尚手足無措之時,卻是收到曹操派人送去的書信,表示可以出兵相助袁尚。對於曹操的“好意”,袁尚麾下不少人都反對。然而袁尚早就打紅了眼,他對袁譚的恨,更在曹操之上,稍作考慮之後便同意了曹操的支援。


    當收到袁尚的回複時,曹操當場大笑三聲。點起許昌精兵,立即揮師北上。不數日便渡過黃河,直撲鄴城。


    這時鄴城已經被袁譚軍圍了半月,突然殺到的曹軍大出袁譚的意料。袁譚來不及罵袁尚引狼入室,隻能立即接戰。


    但就連袁紹全盛時期都打不過曹操,更莫說是經過休養生息,戰鬥力更強的曹軍了。大戰半日之後,袁譚大敗,麾下大將呂曠、呂翔等被殺。其軍直退到壺關之後,依托壺關天險才能擋住追擊的曹軍,鬆了口氣。


    而隨後,曹軍屯駐在鄴城之下,袁尚請曹操入城慶功。曹操帶許褚、典韋赴宴,席間袁尚布置刀斧手欲殺曹操。刀斧手湧入之後,並不是拿住曹操,相反還捉起了袁尚。對此,袁尚大為震驚,一問之下才知道,鄴城上下大部分人,都降了曹操。剩下隻有審配等寥寥幾個沒降,也被曹操一並拿下。


    袁尚被擒之餘,曹軍也大舉開進鄴城,而接下來幾天,曹軍紛紛攻占冀州各郡,不到一月,袁尚的地盤全部易主。至此,袁尚的勢力連根拔起。


    曹操這次,給世人再次上演了一出教科書般的“假途滅虢”。當然,這與曆史上的“假途滅虢”有點不同,袁尚那低級的算計,更被世人所笑。


    曹軍出兵不到兩月,便已經滅掉袁尚,這讓袁譚大驚。回到太原之後,袁譚立即下令加緊壺關的防禦,以防曹軍。


    就在眾人都以為,曹操應該會消化一下新得到的地盤時,曹操卻是出人意料般地立即揮師攻壺關。而再讓世人意料不到的是,曹軍兵臨壺關的第三天,壺關守將竟然就開關投降了,曹軍輕鬆打開並州南門戶北上。


    與此同時,雁門的關平也立即揮師南下,進攻太原。兩路曹軍所過之處,幾沒有城池抵擋。


    這時候,袁譚便已經知道大勢已去。收拾了一些貴重物品之後,竟連夜棄城而逃,不知所蹤。


    當曹操大軍兵臨太原城下之時,許攸捧著袁譚那大將軍印信,開城投降。而受降之時,曹操對許攸說了句:“本司空能如此迅速剿滅二袁,皆子遠之功!”


    此話一出,所有人都恍然大悟,終於明白二袁為何如此快覆滅,原來是許攸早已暗投曹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曹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辰時卯時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辰時卯時並收藏曹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