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中間有不少風波,但是涼國帝君的壽誕,終於還是結束了,整個宮裏宮外,似乎都沒有受到任何的影響,第二天顧懿甚至還參加了早朝,隻是聽說當時的臉色不太好看。
中間的幾天,顧玄一直在宮中沒有出門,期間唯有顧蒼主動來探望了一次,這一日,他起了個大早之後,沒有如同往常一樣去演武場的院子晨練,而是在收拾好了之後,直接就離開了永樂宮。
十八年了,第一次要去往那世人十分向往的金鑾殿上,說到底,還是有些緊張的。
不過哪怕他貴為五皇子,在沒有實際官身的情況下,也沒有直接上朝覲見的資格,隻是穿戴整齊了,站在偏殿裏等待傳召。
象征著整個涼國權利中心的金鑾殿上,顧懿高坐龍椅之上,掌印大太監韓貂寺照例垂著手候在一旁,沿著階梯往下,左右兩邊還有數位宮女太監候著,等待命令。
底下,文武百官們已經各自按照規矩位置站好,左右兩邊,涇渭分明,從前到後,依次下降。
除開特殊的情況,能有資格上朝參與朝會的,都是朝中四品以上的官員,低於四品的,或者不是京官的,必須要得到傳召才能由太監領著進入這金鑾殿,而幾位皇子之中,迄今為止,唯有顧蒼有這個資格可以出席,位置在三省長官之後,與六部尚書平齊,足可見其地位。
更讓其他人嫉妒的是,顧蒼可以自由選擇是否參與朝會,不像其他的官員,若是突然得了急病不能出席,也要提前向宮裏報備,這種待遇,隻有三省長官這般的等級亦或是功勳元老才可以擁有,皇上對這位太子爺的寵愛,從來都是毫不避諱的。
今日的朝會其實也沒有什麽特別重要的東西,涼國上下承平已久,很多事情各地官員自己就能處理,而邊關的一些小摩擦也沒必要全部通知給皇上,總的來說,不是什麽事關一州或者幾郡的大事,皇上一般聽都懶得聽,畢竟什麽事情都要皇帝來親自做決定的話,又要這麽多官員幹嘛呢?
一般來說,在沒有特別緊急的事情需要處理的情況下,過完一遍朝會的整個程序之後,就該到了韓貂寺扯著嗓子喊一聲“有事上奏,無事退朝”的時候了。
今日卻是不同,原本一直在龍椅上安坐的顧懿突然開口道:“朕看諸位皇子年紀漸長,也該到了封王建府,為我涼國皇室,開枝散葉的時候了。”
底下的群臣聞聽此言,倒是無一人敢開口,甚至連互相交頭接耳對個眼神的都沒有,一旦涉及到諸位皇子的事情,那都是帝王家事,而且既然皇帝突然這麽提了一句,那自然是早就心裏有數的,現在還輪不到他們來多嘴。
在短暫的平靜之後,還是尚書令張伯仁首先站了出來,拱手道:“皇上如此說,自然早已有決斷了,臣等洗耳恭聽。”
麵對這位深受信任的老臣,顧懿滿意地點了點頭,左右看了一眼,這才朗聲道:“大皇子顧淵,已經在外為官多年了,政績有目共睹,淵兒他推崇儒家之道,誌在修身治國,那便隨他去吧,朕也不好強加幹涉。”
顧懿說到這,停了一下,眼看底下沒有異議,然後才朝著顧蒼這邊笑道:“至於朕的二兒子顧蒼,這些年於國有大功,朕甚為欣慰,當加封秦王!”
大皇子顧淵乃是真真正正的儒家君子,離京在外,為官多年,頗受當地百姓的擁戴,這位皇子對帝位沒什麽心思,暫不加封王爵倒也屬正常,而太子顧蒼在京城的文官之中更是威信極高,若非其實在是太過年幼,隻怕早已成為了涼國朝堂的文官領袖,與當朝的尚書令張伯倫並肩,而且曆代太子加封秦王也是祖製的規矩,自然無人敢發出異議。
哪怕是一向與這邊不合的武官隊伍都沒人敢出聲反對,他們雖然都是武夫出身,但是在這朝堂之上待久了,那一點眼力勁還是有的,現在這位太子的秦王之位,不是他們能夠開口反對的了的,誰叫人家自己爭氣呢?
人家外公是前中書令蘇孺文,門生故吏遍天下,未來嶽父是現在的文官領袖張伯仁,母親是名正言順的當朝皇後,從皇帝還是皇子的時候就跟隨左右,地位無可撼動,這樣的家世,就算是個胸無點墨的草包都沒人敢正麵反對,說到底,人族最講究的就是資曆輩分,家世背景,這些顧蒼都占齊了,偏生人家自己本事還極大,這樣的人誰能壓得住?誰敢上去壓一壓。
而且還是那句話,這麽大的事情,皇上心裏肯定早有謀算了,就別現在開口給自己找不自在了,更何況現在文臣這一邊基本上都是倒向太子顧蒼的,武將本身地位就要低一等,而且這其中又隻有一部分出身幽州軍係,勉強可以算是老三顧黎這邊的人,自己內部都不是鐵板一塊,又如何能抱團對抗一整個文官集團?
張伯仁自己跟顧蒼已經算是半個親家,雖然還未正式昭告天下,但是流言蜚語都傳遍京城了,這時候自然要避嫌。
當下就有禮部尚書主動上前朗聲道:“臣認為太子顧蒼,立身立德,心係家國天下,上獻治國良策無數,下在民間更是有口皆碑,揚我涼國文風,文名遍傳滄海界,此秦王之位,實至名歸!”
“臣附議!”
“臣附議!”
“臣附議!”
太子一係的文官們趕緊大聲附議,武官們那邊也是一片點頭讚同之聲。
反正就是走個過場罷了,這時候可沒有哪個不長眼的傻子跳出來反對的,能上當朝廷的四品官,基本上都是人精了,都是懂政治的,什麽時候開口,什麽時候閉嘴,什麽時候要抱團,什麽時候要迂回,都是經驗十足,真要有一兩個不明白的,也肯定在這座暗流洶湧的朝堂上留不下來。
既然無人反對,顧懿抬了下下巴,當下便有一位地位不凡的內官托著一塊紅木托盤上前,上麵整齊地疊放著一件天藍色的衣服,上繡四條七爪金龍,前後,雙肩各有一頭,做巡天之勢,張牙舞爪,帶著一股象征皇權的無上威嚴,這一幕看得旁邊的人都暗中咽了口口水,要知道曆朝曆代獲封王位的皇子,哪怕是地位最高的秦王,最多也不過是紋五爪金龍罷了,這一件衣服明顯有些逾越古製,但無人敢反對一句。
在衣服的上麵還放著一頂黑色的冠冕,金邊打底,帽正嵌著一顆紅寶石,殷紅如血,威儀無雙!
顧蒼不敢怠慢,趕緊從人群之中站出,雙手接過托盤捧起,然後恭敬地單膝跪下,口中大聲道。
“兒臣多謝父皇賜爵!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顧懿抬了抬手,關切地說道:“蒼兒,起來吧,冬日地上寒氣重,莫傷了身子。”
短短一句話,其寵愛彰顯無疑。
“多謝父皇!”
顧蒼站起身,先是把托盤交給了還在旁邊候著的宦官,道了聲‘有勞’,然後這才重新走回了人群之中站定,等下散朝了,自然會有專人送到他府上,他現在捧著也不是個事兒。
眼看此間事了,顧懿接著道:“三皇子顧黎,德才兼備,當加封齊王!”
文官隊伍的內部頓時發出了一陣騷動的聲音,大家都齊齊望向了那位在最前麵站著的尚書令張伯仁,但眼看對方一副老神自在,眼皮子都懶得抬一下的樣子,就知道上麵那位定然早已和張大人通了氣的,上頭不發話,當下自然無人出聲。
在武官隊伍之中,本來也就顧黎一個皇子算是能跟軍係這邊扯上關係,自然沒有不加以支持的道理,當下也無人反對,都是一片讚同之聲。
“臣讚成!”
“臣讚成!”
“臣讚成!”
三皇子人暫時不在這裏,但還是有一位宦官捧著正常的五爪金龍的袍服和嵌著瑪瑙石的帽子走了出來,在前麵麵向百官站定,這顯然是比顧蒼低了一級。
這倒也正常,顧蒼本就是一國太子,而且這些年在朝堂內外的名望頗高,相比之下,顧黎倒更像是個正常的皇子,剛成年不久,一切都才剛剛起步,自然比不得顧蒼這般天縱奇才。
眼看底下的人終於都安靜了下來,顧懿繼續開口道:“四皇子顧海,加封楚王!”
這一下,底下人反對的聲音突然就多起來了。
禮部之中,除開顧海那位親舅舅之外的另外一位侍郎,沈侍郎最先站出來道:“陛下,臣反對,四皇子尚還年幼,怎麽能輕易加封楚王之爵?這與禮不符,臣認為,不妥!”
他才邊才剛剛說完,旁邊馬上便有人站了出來道:“沈大人這話可就說錯了,四皇子與其餘幾位皇子年紀相差並不大,並且已經成年,怎麽不可封王?若要按年齡說,大皇子最為年長,又為何不可封王?四皇子品行兼優,微臣在國子監的時候就曾有幸為四皇子授過一堂課,臣認為,四皇子完全當得起楚王之位!”
這人出身江州,乃是文官之中最為著名的江州黨中人,自然天然就支持德妃所生的大皇子與四皇子,這些站隊,本就是生而得來的,而顧海的那位親舅舅倒是沒有開口,雖然他身為江州黨的黨鞭,但這時候需要避嫌。
隊伍中原本一直沉默不言的顧蒼這時候卻是突然開口道:“塗大人說得不錯,四弟德行皆當得起楚王之位,父皇,兒臣也讚成賜四弟楚王之位!”
其他原本還想反駁的文官們頓時紛紛一滯,尤其是那位最先開口反對的禮部沈侍郎更是有些驚訝,從他主動向皇帝討要顧蒼的詩詞原作便看得出來,這人定然是極其傾向顧蒼的,現在顧蒼竟然如此說話,他自然十分驚訝。
難不成自己想錯了?
中間的幾天,顧玄一直在宮中沒有出門,期間唯有顧蒼主動來探望了一次,這一日,他起了個大早之後,沒有如同往常一樣去演武場的院子晨練,而是在收拾好了之後,直接就離開了永樂宮。
十八年了,第一次要去往那世人十分向往的金鑾殿上,說到底,還是有些緊張的。
不過哪怕他貴為五皇子,在沒有實際官身的情況下,也沒有直接上朝覲見的資格,隻是穿戴整齊了,站在偏殿裏等待傳召。
象征著整個涼國權利中心的金鑾殿上,顧懿高坐龍椅之上,掌印大太監韓貂寺照例垂著手候在一旁,沿著階梯往下,左右兩邊還有數位宮女太監候著,等待命令。
底下,文武百官們已經各自按照規矩位置站好,左右兩邊,涇渭分明,從前到後,依次下降。
除開特殊的情況,能有資格上朝參與朝會的,都是朝中四品以上的官員,低於四品的,或者不是京官的,必須要得到傳召才能由太監領著進入這金鑾殿,而幾位皇子之中,迄今為止,唯有顧蒼有這個資格可以出席,位置在三省長官之後,與六部尚書平齊,足可見其地位。
更讓其他人嫉妒的是,顧蒼可以自由選擇是否參與朝會,不像其他的官員,若是突然得了急病不能出席,也要提前向宮裏報備,這種待遇,隻有三省長官這般的等級亦或是功勳元老才可以擁有,皇上對這位太子爺的寵愛,從來都是毫不避諱的。
今日的朝會其實也沒有什麽特別重要的東西,涼國上下承平已久,很多事情各地官員自己就能處理,而邊關的一些小摩擦也沒必要全部通知給皇上,總的來說,不是什麽事關一州或者幾郡的大事,皇上一般聽都懶得聽,畢竟什麽事情都要皇帝來親自做決定的話,又要這麽多官員幹嘛呢?
一般來說,在沒有特別緊急的事情需要處理的情況下,過完一遍朝會的整個程序之後,就該到了韓貂寺扯著嗓子喊一聲“有事上奏,無事退朝”的時候了。
今日卻是不同,原本一直在龍椅上安坐的顧懿突然開口道:“朕看諸位皇子年紀漸長,也該到了封王建府,為我涼國皇室,開枝散葉的時候了。”
底下的群臣聞聽此言,倒是無一人敢開口,甚至連互相交頭接耳對個眼神的都沒有,一旦涉及到諸位皇子的事情,那都是帝王家事,而且既然皇帝突然這麽提了一句,那自然是早就心裏有數的,現在還輪不到他們來多嘴。
在短暫的平靜之後,還是尚書令張伯仁首先站了出來,拱手道:“皇上如此說,自然早已有決斷了,臣等洗耳恭聽。”
麵對這位深受信任的老臣,顧懿滿意地點了點頭,左右看了一眼,這才朗聲道:“大皇子顧淵,已經在外為官多年了,政績有目共睹,淵兒他推崇儒家之道,誌在修身治國,那便隨他去吧,朕也不好強加幹涉。”
顧懿說到這,停了一下,眼看底下沒有異議,然後才朝著顧蒼這邊笑道:“至於朕的二兒子顧蒼,這些年於國有大功,朕甚為欣慰,當加封秦王!”
大皇子顧淵乃是真真正正的儒家君子,離京在外,為官多年,頗受當地百姓的擁戴,這位皇子對帝位沒什麽心思,暫不加封王爵倒也屬正常,而太子顧蒼在京城的文官之中更是威信極高,若非其實在是太過年幼,隻怕早已成為了涼國朝堂的文官領袖,與當朝的尚書令張伯倫並肩,而且曆代太子加封秦王也是祖製的規矩,自然無人敢發出異議。
哪怕是一向與這邊不合的武官隊伍都沒人敢出聲反對,他們雖然都是武夫出身,但是在這朝堂之上待久了,那一點眼力勁還是有的,現在這位太子的秦王之位,不是他們能夠開口反對的了的,誰叫人家自己爭氣呢?
人家外公是前中書令蘇孺文,門生故吏遍天下,未來嶽父是現在的文官領袖張伯仁,母親是名正言順的當朝皇後,從皇帝還是皇子的時候就跟隨左右,地位無可撼動,這樣的家世,就算是個胸無點墨的草包都沒人敢正麵反對,說到底,人族最講究的就是資曆輩分,家世背景,這些顧蒼都占齊了,偏生人家自己本事還極大,這樣的人誰能壓得住?誰敢上去壓一壓。
而且還是那句話,這麽大的事情,皇上心裏肯定早有謀算了,就別現在開口給自己找不自在了,更何況現在文臣這一邊基本上都是倒向太子顧蒼的,武將本身地位就要低一等,而且這其中又隻有一部分出身幽州軍係,勉強可以算是老三顧黎這邊的人,自己內部都不是鐵板一塊,又如何能抱團對抗一整個文官集團?
張伯仁自己跟顧蒼已經算是半個親家,雖然還未正式昭告天下,但是流言蜚語都傳遍京城了,這時候自然要避嫌。
當下就有禮部尚書主動上前朗聲道:“臣認為太子顧蒼,立身立德,心係家國天下,上獻治國良策無數,下在民間更是有口皆碑,揚我涼國文風,文名遍傳滄海界,此秦王之位,實至名歸!”
“臣附議!”
“臣附議!”
“臣附議!”
太子一係的文官們趕緊大聲附議,武官們那邊也是一片點頭讚同之聲。
反正就是走個過場罷了,這時候可沒有哪個不長眼的傻子跳出來反對的,能上當朝廷的四品官,基本上都是人精了,都是懂政治的,什麽時候開口,什麽時候閉嘴,什麽時候要抱團,什麽時候要迂回,都是經驗十足,真要有一兩個不明白的,也肯定在這座暗流洶湧的朝堂上留不下來。
既然無人反對,顧懿抬了下下巴,當下便有一位地位不凡的內官托著一塊紅木托盤上前,上麵整齊地疊放著一件天藍色的衣服,上繡四條七爪金龍,前後,雙肩各有一頭,做巡天之勢,張牙舞爪,帶著一股象征皇權的無上威嚴,這一幕看得旁邊的人都暗中咽了口口水,要知道曆朝曆代獲封王位的皇子,哪怕是地位最高的秦王,最多也不過是紋五爪金龍罷了,這一件衣服明顯有些逾越古製,但無人敢反對一句。
在衣服的上麵還放著一頂黑色的冠冕,金邊打底,帽正嵌著一顆紅寶石,殷紅如血,威儀無雙!
顧蒼不敢怠慢,趕緊從人群之中站出,雙手接過托盤捧起,然後恭敬地單膝跪下,口中大聲道。
“兒臣多謝父皇賜爵!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顧懿抬了抬手,關切地說道:“蒼兒,起來吧,冬日地上寒氣重,莫傷了身子。”
短短一句話,其寵愛彰顯無疑。
“多謝父皇!”
顧蒼站起身,先是把托盤交給了還在旁邊候著的宦官,道了聲‘有勞’,然後這才重新走回了人群之中站定,等下散朝了,自然會有專人送到他府上,他現在捧著也不是個事兒。
眼看此間事了,顧懿接著道:“三皇子顧黎,德才兼備,當加封齊王!”
文官隊伍的內部頓時發出了一陣騷動的聲音,大家都齊齊望向了那位在最前麵站著的尚書令張伯仁,但眼看對方一副老神自在,眼皮子都懶得抬一下的樣子,就知道上麵那位定然早已和張大人通了氣的,上頭不發話,當下自然無人出聲。
在武官隊伍之中,本來也就顧黎一個皇子算是能跟軍係這邊扯上關係,自然沒有不加以支持的道理,當下也無人反對,都是一片讚同之聲。
“臣讚成!”
“臣讚成!”
“臣讚成!”
三皇子人暫時不在這裏,但還是有一位宦官捧著正常的五爪金龍的袍服和嵌著瑪瑙石的帽子走了出來,在前麵麵向百官站定,這顯然是比顧蒼低了一級。
這倒也正常,顧蒼本就是一國太子,而且這些年在朝堂內外的名望頗高,相比之下,顧黎倒更像是個正常的皇子,剛成年不久,一切都才剛剛起步,自然比不得顧蒼這般天縱奇才。
眼看底下的人終於都安靜了下來,顧懿繼續開口道:“四皇子顧海,加封楚王!”
這一下,底下人反對的聲音突然就多起來了。
禮部之中,除開顧海那位親舅舅之外的另外一位侍郎,沈侍郎最先站出來道:“陛下,臣反對,四皇子尚還年幼,怎麽能輕易加封楚王之爵?這與禮不符,臣認為,不妥!”
他才邊才剛剛說完,旁邊馬上便有人站了出來道:“沈大人這話可就說錯了,四皇子與其餘幾位皇子年紀相差並不大,並且已經成年,怎麽不可封王?若要按年齡說,大皇子最為年長,又為何不可封王?四皇子品行兼優,微臣在國子監的時候就曾有幸為四皇子授過一堂課,臣認為,四皇子完全當得起楚王之位!”
這人出身江州,乃是文官之中最為著名的江州黨中人,自然天然就支持德妃所生的大皇子與四皇子,這些站隊,本就是生而得來的,而顧海的那位親舅舅倒是沒有開口,雖然他身為江州黨的黨鞭,但這時候需要避嫌。
隊伍中原本一直沉默不言的顧蒼這時候卻是突然開口道:“塗大人說得不錯,四弟德行皆當得起楚王之位,父皇,兒臣也讚成賜四弟楚王之位!”
其他原本還想反駁的文官們頓時紛紛一滯,尤其是那位最先開口反對的禮部沈侍郎更是有些驚訝,從他主動向皇帝討要顧蒼的詩詞原作便看得出來,這人定然是極其傾向顧蒼的,現在顧蒼竟然如此說話,他自然十分驚訝。
難不成自己想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