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在涼國燕州的邊境,數輛裝飾精美的馬車緩緩地入關。
燕州邊境最大的關隘為居庸關,位置險要,居於正中,拒衛,晉兩國於外,不光在軍事用途上十分重要,也是曆來通商或者出使必經的關口。
居庸關建於本朝攻占燕州初期,耗費了無數人力物力,整座關隘不是依靠地勢,而是直接填土造城,直接在燕州廣袤的草原上拔地而起,連綿數裏,十分雄壯,百年來也成為了無數文人墨客傳唱的雄關之一,一旦穿過了居庸關,之後的路途便是一馬平川,一條大路直通涼國中樞京城所在的涼州,故而居庸關的重要性,堪稱涼國在東北方向的門戶。
燕州不同於臨近的幽州,整個龐大的燕州都是廣袤的草原,屬於易攻難守,而且一旦燕州失守,緊跟著倒黴的就是京城所在的涼州,故而燕州是不容有失的,這也是為何燕州有連綿的關隘而幽州未有的原因。
同樣的,燕州幾位大將軍的位置也非幽州這般一直由許家世襲,都是皇室派遣心腹擔任或者以督查之名控製監視,相比幽州一家獨大的架勢,燕州的形勢自然更為複雜。
居庸關分內外三層,與一般的小城大小相當,其中駐紮的兵士都是燕州最精銳的瀝血軍抽調而出,個個都是久經訓練的悍卒猛將,足可見朝廷對其的重視。
這一行入關的馬車便在城樓士兵們的監視之下靜靜地入關,馬車上顯眼的紫荊花標識,正是晉國皇室上官家的徽記。
守關的兵士雖然認不出這是哪裏來的徽章,但光看這馬車上浮華的裝飾,也知道該是顯赫之家出來的,再加上已有使臣提前遞了拜帖過來,馬車才剛進甕城,馬上便有一員渾身披掛著血紅色猙獰鎧甲的中年漢子扶著腰間的重劍從城樓上走了下來。
“軍爺。”
趕車的馬夫趕緊識趣地下馬,從懷中掏出文牒,彎著腰恭敬地遞了過去。
瀝血軍乃是涼國九軍之一,最為凶悍,是戰功最為顯赫,陣亡率最高的真真正正的虎狼之師,尤其是對於他們這些晉國人來說,更是談之色變,這將軍雖然看鎧甲就知道不是此地的最高統帥,但起碼也是駐守這甕城的將軍,自然不敢怠慢,態度也是恭敬至極。
這中年漢子的確不是此地的真正守將,鎮守居庸關的,乃是瀝血軍裏都排的上號的悍將,他哪裏比得上,隻不過就是被派出來‘迎接’一下這幫晉國人罷了,他生得一臉豪氣幹雲的大胡子,相貌粗獷,虎背熊腰,讓人望而生畏,眼看對方恭敬地遞通關文牒過來,嘿嘿一笑,直接反手輕輕一巴掌把對方手上的文牒打飛。
“老子可不識字!”
“你!”
剛剛才從馬車上走下來的晉國侍從看到了這一幕,滿臉的怒容,拔出寶劍便想動手,如此**裸的侮辱誰能受得了,更何況他們此行身負重任,得到了涼國朝廷的應允,乃是十分正式地出使,對方如此行為,跟打他們晉國的臉有什麽區別,要知道士可殺,不可辱,就是這個道理,匹夫一怒,血濺五步!
他可以死,但是晉國的臉麵不能丟!
“嗯?”
四周持著槍守在一旁的兵士們眼看對方突然拔劍,趕緊端著長槍上前,一個個虎視眈眈地將其團團圍住,旁邊的馬車夫嚇得兩股戰戰,差點要跪下了。
一來就主動挑事的大胡子一看事情就要鬧大,非但沒有罷手,反而是獰笑道:“怎麽,想動手?是不是安穩久了,你們這些晉國的小崽子已經忘了我涼國的威勢了?”
涼國建國尹始也不過區區三州之地,都是靠著太祖皇帝凶狠地擴張,一步一步打下來的,就說這燕州,便是生生地從衛,晉兩國摳出來的一塊版圖,若不是當時正值權利交替,而且因為年年征戰導致國內空虛需要休養生息,現在的衛,晉兩國隻怕早已不複存在了,當年的晉國本有三洲之地,現在卻隻餘兩州苟延殘喘,由此可見一斑,也怪不得這守將能如此囂張,軍中人誰看得起手下敗將?
被人這般故意侮辱,那晉國的侍從再也忍不住了,怒喝一聲,拔劍砍出。
“找死!”
這人本也是晉國有數的高手,武功精湛,力量極大,普通的兵士哪裏攔得住他,當下就被其一劍劈飛出去了兩人,眼看事情就要鬧得一發不可收拾的地步時,馬車裏突然傳來一聲嗬斥止住了這場鬧劇。
“?渚,不得無禮。”
被稱為?渚的侍從猛然停下手,隻是不肯收劍,還有些恨恨地回頭道:“大人,難道就任由他們欺辱我等?”
車內那蒼老但是中氣十足的聲音再度響起,隻是此刻已經有了一絲怒意:“怎麽,你連我的話也不聽了嗎?”
晉國侍衛?渚的身子一滯,隻能默默地把劍塞回了腰間的劍鞘,垂頭喪氣地候在了馬車旁。
大胡子守將嘿嘿一笑,也未過多深究,揮揮手讓其他的士兵們收起武器,帶著那兩個受傷的士兵在一邊等著先。
他本就隻是想給這些晉國的小崽子們一點下馬威罷了,對方畢竟是名正言順的使臣,他總不能做的太過,想了想,開口詢問道。
“馬車上的,可是晉國使臣?”
話語還未落,馬車那繪製著精美花紋的厚重車簾就被一雙滿是皺褶皮膚和老年斑的手輕輕打開,旁邊的侍衛?渚一驚,趕緊就要去扶。
就見一位身穿晉國官服的老人,掀開了車簾,從車上緩步走了下來,老人年逾古稀,身子卻仍舊硬朗,輕輕地推開旁邊侍衛的手,站在燕州的土地上,束著高冠,滿頭銀發,仍然神采奕奕。
雙袖一甩,拱手輯禮,深深一拜。
“老夫上官騫,見過將軍!”
那剛才還滿臉不屑的大胡子猛然一驚,蓋因這位上官騫的名頭極大,當年晉,涼兩國交戰,這位便是那位居中調停的使臣,靠著一張三寸不爛之舌,也算是間接地促使了涼國退兵,保全了晉國剩下的國土不說,還從涼國的虎狼之師手裏硬生生地扣了一部分回去,從此聲名大噪,被賜下國姓上官,之後卻未居功自傲,反而隱居山林,退位讓賢,據說常常哀歎當初未曾為晉國謀取更多的利益而自責,如此一位的文士風骨,享譽整個南地。
這等人物,就算他是涼國人,也不敢怠慢,當下一改剛才的囂張作風,轉而客氣地說道。
“想不到此次竟然是您親自出使,剛才的鬧劇,讓先生見笑了。”
老人左手負在身後,緊緊地捏著拳頭,右手摸著胡子,遠眺南方,眼神之中湧動著一股濃烈的家國情懷,聲音低沉,帶著濃到化不開的愁緒。
“是啊,一別五十年,想不到還能再度踏上故土,實在是。。。。。。”
老人想了想,千般愁緒,萬般言語,都化作了一聲長長的歎息,隨著風飄散。
“唉。。。。。。”
老人原籍晉國燕州。
“嘿嘿。”大胡子也隻能無奈地幹笑了兩聲,不知道該怎麽接了。
默默地感受了一番故土山河的氣息,上官騫終於收回了視線,矮下身從一旁的地上撿起已經變得髒兮兮的文牒,神色平靜地問道:“大人還要再看嗎?”
這一句話問得大胡子更是尷尬,告罪了一聲,然後就直接揮揮手,讓遠處的士兵們打開甕城的城門放行。
“既然是您親自出使,自然也沒有什麽需要再檢查的了,我一個小小的戍邊將軍,也沒那資格,您可以走了,之後的幾道關卡都可以直接通過,出了關,外麵有一隊人會一路護送,保證您的安全,這也是上頭的意思。”
畢竟是他國之人,來了涼國境內不能亂跑,要靠著專人,一路護送,在沿途的驛館不斷地交接換人,直到到達京城為止。
上官騫聞言,再度深深地一禮。
“如此,那便多謝將軍了。”
一旁的侍衛?渚瞪了大胡子一眼,冷哼了一聲,小心地扶著上官騫回了馬車,然後推開原本嚇得不行的車夫,自己跑到前麵幹起了駕車的事,滿臉驕傲的神色,驅使著馬車,朝著城門口而去。
眼看一行三輛馬車就這樣漸漸遠去,由一員瀝血軍的老將帶著十多騎陪著護送離開,大胡子對著馬車離去的方向不屑地啐了一聲。
“呸,神奇個什麽?敗軍之將,也敢言勇?”
他雖然十分尊敬上官騫這等為了國家據理力爭,甚至不惜以身犯險的國士,但卻看不起那滿臉驕傲神色的侍從。
來自晉國,代表著晉國皇室上官家的使團,便這樣一路前往涼州的京城,燕州畢竟毗鄰兩國,邊境線又比幽州那邊短了許多,人手多了,防衛自然更加森嚴,沒有馬匪異人什麽的搗亂,自然也更加安全,再加上燕州邊軍多年以來積攢下來的威信,更沒有哪個不長眼的,敢來惹打著瀝血軍旗號的車隊。
一行人就這樣一路順順利利地到了涼國京城,卻不想來門口前來迎接的竟然隻是大涼鴻臚寺的少卿,甚至連大鴻臚都未有前來,如此低規格的接待,說是羞辱都不為過。
老人站在城門口,扭身遠眺北方,麵色古井無波,雙眼之中,光芒閃動。
這趟出使,注定不會比五十年前更輕鬆。
燕州邊境最大的關隘為居庸關,位置險要,居於正中,拒衛,晉兩國於外,不光在軍事用途上十分重要,也是曆來通商或者出使必經的關口。
居庸關建於本朝攻占燕州初期,耗費了無數人力物力,整座關隘不是依靠地勢,而是直接填土造城,直接在燕州廣袤的草原上拔地而起,連綿數裏,十分雄壯,百年來也成為了無數文人墨客傳唱的雄關之一,一旦穿過了居庸關,之後的路途便是一馬平川,一條大路直通涼國中樞京城所在的涼州,故而居庸關的重要性,堪稱涼國在東北方向的門戶。
燕州不同於臨近的幽州,整個龐大的燕州都是廣袤的草原,屬於易攻難守,而且一旦燕州失守,緊跟著倒黴的就是京城所在的涼州,故而燕州是不容有失的,這也是為何燕州有連綿的關隘而幽州未有的原因。
同樣的,燕州幾位大將軍的位置也非幽州這般一直由許家世襲,都是皇室派遣心腹擔任或者以督查之名控製監視,相比幽州一家獨大的架勢,燕州的形勢自然更為複雜。
居庸關分內外三層,與一般的小城大小相當,其中駐紮的兵士都是燕州最精銳的瀝血軍抽調而出,個個都是久經訓練的悍卒猛將,足可見朝廷對其的重視。
這一行入關的馬車便在城樓士兵們的監視之下靜靜地入關,馬車上顯眼的紫荊花標識,正是晉國皇室上官家的徽記。
守關的兵士雖然認不出這是哪裏來的徽章,但光看這馬車上浮華的裝飾,也知道該是顯赫之家出來的,再加上已有使臣提前遞了拜帖過來,馬車才剛進甕城,馬上便有一員渾身披掛著血紅色猙獰鎧甲的中年漢子扶著腰間的重劍從城樓上走了下來。
“軍爺。”
趕車的馬夫趕緊識趣地下馬,從懷中掏出文牒,彎著腰恭敬地遞了過去。
瀝血軍乃是涼國九軍之一,最為凶悍,是戰功最為顯赫,陣亡率最高的真真正正的虎狼之師,尤其是對於他們這些晉國人來說,更是談之色變,這將軍雖然看鎧甲就知道不是此地的最高統帥,但起碼也是駐守這甕城的將軍,自然不敢怠慢,態度也是恭敬至極。
這中年漢子的確不是此地的真正守將,鎮守居庸關的,乃是瀝血軍裏都排的上號的悍將,他哪裏比得上,隻不過就是被派出來‘迎接’一下這幫晉國人罷了,他生得一臉豪氣幹雲的大胡子,相貌粗獷,虎背熊腰,讓人望而生畏,眼看對方恭敬地遞通關文牒過來,嘿嘿一笑,直接反手輕輕一巴掌把對方手上的文牒打飛。
“老子可不識字!”
“你!”
剛剛才從馬車上走下來的晉國侍從看到了這一幕,滿臉的怒容,拔出寶劍便想動手,如此**裸的侮辱誰能受得了,更何況他們此行身負重任,得到了涼國朝廷的應允,乃是十分正式地出使,對方如此行為,跟打他們晉國的臉有什麽區別,要知道士可殺,不可辱,就是這個道理,匹夫一怒,血濺五步!
他可以死,但是晉國的臉麵不能丟!
“嗯?”
四周持著槍守在一旁的兵士們眼看對方突然拔劍,趕緊端著長槍上前,一個個虎視眈眈地將其團團圍住,旁邊的馬車夫嚇得兩股戰戰,差點要跪下了。
一來就主動挑事的大胡子一看事情就要鬧大,非但沒有罷手,反而是獰笑道:“怎麽,想動手?是不是安穩久了,你們這些晉國的小崽子已經忘了我涼國的威勢了?”
涼國建國尹始也不過區區三州之地,都是靠著太祖皇帝凶狠地擴張,一步一步打下來的,就說這燕州,便是生生地從衛,晉兩國摳出來的一塊版圖,若不是當時正值權利交替,而且因為年年征戰導致國內空虛需要休養生息,現在的衛,晉兩國隻怕早已不複存在了,當年的晉國本有三洲之地,現在卻隻餘兩州苟延殘喘,由此可見一斑,也怪不得這守將能如此囂張,軍中人誰看得起手下敗將?
被人這般故意侮辱,那晉國的侍從再也忍不住了,怒喝一聲,拔劍砍出。
“找死!”
這人本也是晉國有數的高手,武功精湛,力量極大,普通的兵士哪裏攔得住他,當下就被其一劍劈飛出去了兩人,眼看事情就要鬧得一發不可收拾的地步時,馬車裏突然傳來一聲嗬斥止住了這場鬧劇。
“?渚,不得無禮。”
被稱為?渚的侍從猛然停下手,隻是不肯收劍,還有些恨恨地回頭道:“大人,難道就任由他們欺辱我等?”
車內那蒼老但是中氣十足的聲音再度響起,隻是此刻已經有了一絲怒意:“怎麽,你連我的話也不聽了嗎?”
晉國侍衛?渚的身子一滯,隻能默默地把劍塞回了腰間的劍鞘,垂頭喪氣地候在了馬車旁。
大胡子守將嘿嘿一笑,也未過多深究,揮揮手讓其他的士兵們收起武器,帶著那兩個受傷的士兵在一邊等著先。
他本就隻是想給這些晉國的小崽子們一點下馬威罷了,對方畢竟是名正言順的使臣,他總不能做的太過,想了想,開口詢問道。
“馬車上的,可是晉國使臣?”
話語還未落,馬車那繪製著精美花紋的厚重車簾就被一雙滿是皺褶皮膚和老年斑的手輕輕打開,旁邊的侍衛?渚一驚,趕緊就要去扶。
就見一位身穿晉國官服的老人,掀開了車簾,從車上緩步走了下來,老人年逾古稀,身子卻仍舊硬朗,輕輕地推開旁邊侍衛的手,站在燕州的土地上,束著高冠,滿頭銀發,仍然神采奕奕。
雙袖一甩,拱手輯禮,深深一拜。
“老夫上官騫,見過將軍!”
那剛才還滿臉不屑的大胡子猛然一驚,蓋因這位上官騫的名頭極大,當年晉,涼兩國交戰,這位便是那位居中調停的使臣,靠著一張三寸不爛之舌,也算是間接地促使了涼國退兵,保全了晉國剩下的國土不說,還從涼國的虎狼之師手裏硬生生地扣了一部分回去,從此聲名大噪,被賜下國姓上官,之後卻未居功自傲,反而隱居山林,退位讓賢,據說常常哀歎當初未曾為晉國謀取更多的利益而自責,如此一位的文士風骨,享譽整個南地。
這等人物,就算他是涼國人,也不敢怠慢,當下一改剛才的囂張作風,轉而客氣地說道。
“想不到此次竟然是您親自出使,剛才的鬧劇,讓先生見笑了。”
老人左手負在身後,緊緊地捏著拳頭,右手摸著胡子,遠眺南方,眼神之中湧動著一股濃烈的家國情懷,聲音低沉,帶著濃到化不開的愁緒。
“是啊,一別五十年,想不到還能再度踏上故土,實在是。。。。。。”
老人想了想,千般愁緒,萬般言語,都化作了一聲長長的歎息,隨著風飄散。
“唉。。。。。。”
老人原籍晉國燕州。
“嘿嘿。”大胡子也隻能無奈地幹笑了兩聲,不知道該怎麽接了。
默默地感受了一番故土山河的氣息,上官騫終於收回了視線,矮下身從一旁的地上撿起已經變得髒兮兮的文牒,神色平靜地問道:“大人還要再看嗎?”
這一句話問得大胡子更是尷尬,告罪了一聲,然後就直接揮揮手,讓遠處的士兵們打開甕城的城門放行。
“既然是您親自出使,自然也沒有什麽需要再檢查的了,我一個小小的戍邊將軍,也沒那資格,您可以走了,之後的幾道關卡都可以直接通過,出了關,外麵有一隊人會一路護送,保證您的安全,這也是上頭的意思。”
畢竟是他國之人,來了涼國境內不能亂跑,要靠著專人,一路護送,在沿途的驛館不斷地交接換人,直到到達京城為止。
上官騫聞言,再度深深地一禮。
“如此,那便多謝將軍了。”
一旁的侍衛?渚瞪了大胡子一眼,冷哼了一聲,小心地扶著上官騫回了馬車,然後推開原本嚇得不行的車夫,自己跑到前麵幹起了駕車的事,滿臉驕傲的神色,驅使著馬車,朝著城門口而去。
眼看一行三輛馬車就這樣漸漸遠去,由一員瀝血軍的老將帶著十多騎陪著護送離開,大胡子對著馬車離去的方向不屑地啐了一聲。
“呸,神奇個什麽?敗軍之將,也敢言勇?”
他雖然十分尊敬上官騫這等為了國家據理力爭,甚至不惜以身犯險的國士,但卻看不起那滿臉驕傲神色的侍從。
來自晉國,代表著晉國皇室上官家的使團,便這樣一路前往涼州的京城,燕州畢竟毗鄰兩國,邊境線又比幽州那邊短了許多,人手多了,防衛自然更加森嚴,沒有馬匪異人什麽的搗亂,自然也更加安全,再加上燕州邊軍多年以來積攢下來的威信,更沒有哪個不長眼的,敢來惹打著瀝血軍旗號的車隊。
一行人就這樣一路順順利利地到了涼國京城,卻不想來門口前來迎接的竟然隻是大涼鴻臚寺的少卿,甚至連大鴻臚都未有前來,如此低規格的接待,說是羞辱都不為過。
老人站在城門口,扭身遠眺北方,麵色古井無波,雙眼之中,光芒閃動。
這趟出使,注定不會比五十年前更輕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