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征著整個天下權利巔峰的金鑾殿,在屋頂的正脊與垂脊之上,各放有十一個樣貌各異的仙人雕像作為裝飾,由琉璃瓦鑄就的仙人雕像,在陽光之下熠熠生輝,十分顯眼,此處也是整個皇宮裏唯一一處有整整十一個仙人雕像的地方,其他地方,規格都要低上一些。


    跨過門檻,入得了殿內之後,站在這座天子堂裏,可見需要五人環抱的八根朱紅色天柱作為支撐起高高的穹頂,底下還另外有四根小一號的金色柱子矗立在龍椅王座的四方,上麵各自雕刻有一條巨龍繞柱而行,再沿著龍椅前的台階往下,到了大殿裏,才是臣子們站立的地方。


    上書“正大光明”四個大字的牌匾之下,就是華美的金色龍椅,至於龍椅的旁邊,既有手持兩柄由孔雀羽製成的扇子,作為陪侍的宮女,也有按刀守衛在側的禦前侍衛們。


    涼國九軍之中,驍騎衛的人數雖然是最少的,僅僅隻有三千而已,但承擔的,卻是最重要的守衛宮城,保護皇室成員的任務,其人員也是從各軍細細挑選而出的,最為精銳,最為忠心的人,四位大內高手牢牢地守護在四方,便可以杜絕一切心懷不軌的宵小了,更別提,就在離皇帝身邊不過三步處,就站著一位身穿大紅色蟒袍的司禮監掌印大太監,韓貂寺。


    隨著這位武功深不可測的大太監以一聲尖嗓開場之後,底下的群臣們紛紛躬身跪拜,口稱“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龍椅上的那位一聲“諸卿平身”,群臣隨之再度叩拜,口稱“謝陛下”,重新站定之後,這一場朝會才算是正式開始了。


    還未等其他人有所動作,站在最前列的顧蒼便首先出席,上前一步,拱手垂首,朝著前方朗聲道:“父皇,兒臣今日,有事起奏!”


    他貴為當朝太子,手掌東宮,本就是國之儲君,早在先前便已經可以與六部尚書平齊,之後又被加封了秦王,就算單論官爵地位,現在也就隻有手握六部的尚書令可以與之相提並論,中書令和門下省的黃門侍郎都遠不足以與之匹配,畢竟說是三省,但實際上權柄最大,地位最高的,必然是實權最重的尚書省,這時候由顧蒼來首先出言,並不為過,毫無逾越。


    隻是他這邊才剛一有動作,其他人便跟著齊齊轉身,全部看向了這位堪稱全才的太子爺。


    顧蒼今日身著一席由顧懿賜下,明顯有些逾越古製的天藍色七爪龍袍,上麵繡著金龍繞身,作巡天之勢的圖案,頭戴黑色冠冕,金邊底,紅寶石做帽正,威嚴無雙,單就這身行頭而言,在這座金鑾殿上,他就是皇帝之下的第一人,就連他旁邊那位加封了齊王的顧黎,也不過就是正常的五爪金龍罷了,與之根本沒法比。


    雖然顧蒼自小就體弱多病,導致臉色蒼白,身子虛弱,但到了這地方,在氣勢上卻一點也不比其他人弱,畢竟人之氣度,乃是由內而外地散發開來,是精神意誌的一種體現,與身體本身雖然有關聯,但並不大,他這份雍容沉靜,威壓天下的氣質,看得外人都是頻頻點頭,要暗讚一聲王者之相。


    龍椅上顧懿低頭看向了底下這個他最中意的孩子,微微額首,旁邊的韓貂寺會意,當即鼓足了中氣,張口喝道:“謹遵帝令,準!”


    “多謝父皇!”


    顧蒼猛地一拂袖,躬身下拜,此乃禮不可廢。


    “啟稟父皇,聖人早有講過,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天下安定。”


    這是說,統一車轍交通,統一文字書寫,統一風俗信仰,那麽天下就可以安定了。


    此話是為了引經據典,拋磚引玉,搬出聖人說的話來為自己接下來要說的做一個鋪墊,使之更為讓人信服,無從反駁,若有人想要反駁,就必須從根本上反駁聖人這句話,果不其然,他這麽一說,其他人要麽輕輕點頭,要麽就皺眉深思起了他話裏的深意。


    引用聖人之言,或者是已經發生的曆史事件作為鋪墊,這種手段是非常常見的,眾人也不覺得奇怪,相反,若是太子連這種基本的手段都不會用,那才是奇怪,隻是這也說明了對方是有備而來,不管是反對他的人,還是支持他的人,自然都會更加專心地聆聽他接下來要說的話。


    其實原本必定會反對他的人,也就隻有江州黨和幽州黨兩個派係,朝堂之上的其他人要麽是保持中立,要麽就是完全倒向他的,唯有這兩派的人,才是無論他做什麽都要想盡辦法要來挑刺的。


    可幽州黨大部分都是武夫出身,本來就沒讀過幾年書,朝堂之上又不可能讓他們帶上府上的幕僚,故而他這麽一說,這幫武夫就隻能抓耳撓腮,根本想不到地方反擊,而江州黨都是世家出身,多在禮部任職,本就是最為推崇聖人學說,遵循古製,他搬出聖人言作為開始,這幫人也無法立即反駁。


    眼看大家都把注意力給提了上來,顧蒼這才繼續道:“奈何這字雖同,但是結構過於繁複,不利於學習,這也是為何至今很多百姓甚至都不會寫自己的名字,實在是因為學習字體太過艱難,所以兒臣提議,將字體簡化,把簡體字普及下去,代替現在所用的繁體,不失*精髓,卻利於學習,利在千秋。”


    他這邊話音剛落,馬上便有一個江州黨的官員站了出來,直接出言道:“太子所言,臣認為甚為不妥,上古聖人造字,乃是為我們人族傳授天地至理,貿然改動,豈不是違背了聖人教誨?況且化繁為簡,便失去了文字本身的意思,下官也看過太子最新創辦的民報,恕下官直言,上麵的很多字實在難以入目,簡化之後,毫無美感,完全是違背了聖人造字的本意。”


    顧蒼轉過身,看向了出言的那人,對方的生平履曆,一一在自己的腦海之中閃過,雖然知道了他是江州黨中人,但革新之事,本來就是要協調各方,直到大家都滿意才行,當下也不動怒,隻是微微一笑,開口與其辯駁了起來。


    “閣下所言,也有幾分小道理,可凡事本就是有利有弊的,若是以這種理由去阻擋教化,實在是有些說不過去,我看不如這樣,用簡體字教學,並且冊印書籍,但仍然保留繁體的課程,並且可以列入科舉一目,畢竟我的本意是要讓更多的百姓識字,並且能夠閱讀,為國家貢獻更多的人才,而不是要完全地取消繁體,閣下所言,我亦是深以為然,字畫等物,的確要繁體才能體現其美,不可輕易取締。”


    “呃。”


    這個冒頭的人一聽,頓時也愣住了,這麽一說,似乎確實沒什麽大問題,就是改變一下字體而已,而且也是打著為國家好,為百姓好的名頭,對方又是如此尊貴的身份,自己似乎怎麽都反駁不了。


    朝會本就是一方啟奏,各方有反對的就出來辯論,最後再由皇上一錘定音,現在既然沒人出來反對,龍椅上的顧懿當即開口道:“蒼兒所言,朕認為極有道理,化繁為簡,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百姓更容易學會文字,也就更容易誕生出為國家服務的人才,這也省卻了每次什麽政令都需要專人去各鄉鎮念述,朕準了,蘇愛卿,就由你來草擬一份諭令,從即日起,從京城開始,各州各郡,依次下達,各地的學堂,必須開始用簡體字教學,但保留繁體的學習,並且將之列入科舉名目之中。”


    草擬政令,本來就是中書省的事情,當下便有一個中年人從中站了出來,拱手垂首道:“謹遵陛下旨意!”


    顧蒼亦是趕緊拱手道:“父皇英明。”


    這一幕,看得底下的臣子們無不是一陣苦笑,好嘛,感情這兩父子其實還是早就商量好了,現在也就是走個過場而已,可笑剛才還有人出來反對,連這點都看不明白,真是枉費在官場裏廝混了這麽多年。


    這件事過去之後,自然有專人去處理後續的工作,緊接著,從兵部有一人站了出來,拱手道。


    “啟稟陛下,臣有事啟奏。”


    “準!”


    這人沒有耽擱,趕緊道:“河東郡王顧玄,剛通過幽州驛站發來了消息,請求陛下允許他招安沙漠之中的羅刹族人,並且賜下珠寶,茶葉,瓷器,絲綢等物資,作為交好羅刹族的禮物。”


    此言一出,群臣頓時就是一陣騷動。


    兩個已經封王的皇子,老三顧黎,老四顧海,這時候倒是還安安穩穩地站在最前麵,沒有露出什麽特別的表情來,看來也是早就得知了這個消息。


    顧蒼把雙手疊在腰前,暫時不發一語,而老三顧黎和老四顧海卻都在心中冷笑了起來,這個老五,都被貶到了幽州,竟然還不肯安分守己麽?


    這人說完之後,馬上就有太子黨的人站了出來支持道:“招安並無不可,羅刹族荼毒邊境多年,若是能不費一兵一卒便將其解決,的確是一件好事,臣認為河東郡王的要求,也有幾分道理,不若考慮一二。”


    他話不說死,這樣就算最後事情不成,也牽扯不到他的身上。


    不過他這邊話音剛落,兵部卻馬上就有人站出來叫囂道:“臣認為此事極為不妥,這幫羅刹族,出爾反爾,毫無誠意,當年先皇就曾好心在幽州邊境設立通商之地,為兩族謀福祉,卻被這幫小人突然發兵奪去,現在再說招安,隻怕也是他們的詭計!”


    他也沒好意思直接說這是河東郡王異想天開,隻說這是羅刹族的詭計,但言下之意自然也是不言而喻了。


    然而他剛才所舉的例子,也都是實情,又涉及到先皇,這幫文臣們倒還真是不好從中反駁,而且現在爭論的兩個人官位也不高,更厲害的官員更是不好直接下場。


    說到底,其實還是因為顧玄在朝中沒有一個能站出來為自己說話的人,唯一一個傾向自己的吏部尚書夜知槐,又是個敬小慎微,走一步都要再三思考的性子,而且他也沒想過要靠正常的辦法扶持顧玄上位,當然,他也沒那個本事,他想靠的,其實還是聖族的手段,不行就殺嘛。


    這邊眼看暫時沒人讚同,又有一個原籍幽州的武官開口道:“臣在邊關的時候,就沒少跟這幫東西打交道,這些羅刹族,說好聽點是人,但其實就是一幫茹毛飲血的畜生,隻要給奶喝,誰都可以當娘,毫無原則,毫無道義,出爾反爾,乃是他們的本性,此事,臣認為不可行。”


    ----------------------------


    感謝“書友55969469”的打賞,麽麽噠!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滄海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蘇公子南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蘇公子南伽並收藏滄海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