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有信和張三、牛二一行三人離開了李明秋家,上了驢尾巴梁,一路朝東走,來到郭宇村,看一個老嫗正站在村口的土坎上朝黃河那邊張望。葛有信問道:“老人家您在這裏等誰”?
老人回答:“我的丈夫和兒子全都去了黃河岸邊協助郭麻子渡河,聽說被鬼子堵在了黃河東岸,已經都幾天了還不見回來”。
三人來到村裏,看見村子裏的女人和孩子全都聚集在場院裏,滿心焦慮地聽黃河那邊的槍聲,滿村子幾乎見不到一個男人。好容易看見一個老漢,看那老漢麵容憔悴,牛二上前問道:“老人家我們是過路的客人,有什麽吃的沒有”?
那老漢就是漏鬥子,四個兒子全部被鬼子兵堵在了河東。開始時老人還大大咧咧滿不在乎,可是這幾天黃河東岸的槍聲越來越緊,才知道事情可能有點不妙,發愁得吃不下飯誰不著覺。
漏鬥子把葛有信一行三人帶回自己家,停一會兒院子裏來了許多女人,女人們看村子裏來了生人,紛紛前來打探自己男人的消息。張三向大家解釋:“我們是從鳳棲那邊過來的,並不清楚山西那邊的情況”。可是女人們還是不走,她們中間也有通曉世事的,詢問劉師長怎樣去營救郭麻子的隊伍?
葛有信說:“我們是商人,商人不管軍隊上的事”。
可是年翠英一眼認出了葛有信,問道:“小夥子如果我沒有猜錯的話你爹就是八條腿”。
葛有信也看年翠英眼熟,但是記不起在哪裏見過,於是問道:“這位大嫂你的家是不是也在鳳棲”?
年翠英回答道:“我爹就是叫驢子。小夥子別裝了,我知道你跟我的大弟弟一樣,參加了八路軍,郭宇村十幾個男人全部被鬼子兵堵在黃河東岸,我想你們正是奔這件事來的”。
葛有信看自己已經被年翠英揭穿,也就不再保密。說:“不錯,我們三人正是八路軍聯絡員,原來的任務是動員郭團長參加八路軍,可是郭團長是個講義氣的漢子,竟然說他如果投奔八路楊虎城將軍就要罪加一等,還說什麽寧肯戰死疆場,也不苟且偷生。這不,正好中了鬼子的奸計,被鬼子圍困在河東”。
年翠英說:“我們不聽那些,別人的事對我們沒用,我們隻關心自己的男人,你說說看,我們村裏的男人們會不會發生什麽……”年翠英說不下去了,蜇驢蜂接著補充:“我們隻有一個男人,萬一有個三長兩短,叫我們怎樣活人”?
狼婆娘吭一聲笑了:“我說拐彎親家母(兩家的兒女都跟板材家的兒女聯姻,農村把這樣的親戚關係叫做“拐彎”親戚),不會說話你就不要說,咱郭宇村那個婆娘有兩個男人”?
女人們暫時忘卻了心頭的陰雲,轟一聲大笑,隻見棒槌鑽出人群,悄然溜走。大家突然明白過來,穀椽穀檁早年曾經共同使用一個棒槌。
笑聲過後有人嗚嗚地哭了,大家也不看是誰,每人心裏都湧出一股酸水,那哭聲傳染了幾乎所有的女人,女人們全都哭了,到讓三個外地來的男人始料不及。
漏鬥子雖然也為自己的四個兒子擔心,可是全村的女人在自家院子裏大放悲聲,他還是感覺晦氣。擱往日漏鬥子那張破嘴又不知道要說些什麽損話,可是這天他卻把自己的尻門子夾緊(方言,把嘴說成尻子,罵人),大氣不敢吭一聲。
倒是狼婆娘忍不住了,大聲嗬斥道:“你們要嚎(哭)到外邊嚎去,別在我家院子裏嚎”!不待說完,她自己首先嗚嗚大哭:“你說我咋這麽糊塗哩,把自己的四個兒子全都打發去了山西,河東的槍聲一陣緊似一陣,我這心裏跟打鼓似地……”
漏鬥子還是不敢說話,原來三狼媳婦肚子大了,豹子剛結婚,這兩個娃都不想去,是漏鬥子打發兩個孩子去的。漏鬥子並沒有“國難當頭、匹夫有責”的崇高境界,正月裏大家沒事,聽說郭麻子給錢,錢多了不紮手,掙錢的事不要錯過。漏鬥子擔心狼婆娘罵他,漏鬥子對自己的老婆又愛又恨又怕,這陣子老婆子還沒有想到那一層,一旦想到了他這張老皮又要遭殃。
三狼媳婦張東梅雖然是個女流之輩,卻有男人一樣的俠肝義膽,要不是肚子裏懷著孩子,她早都跟三郎一起去外邊闖蕩,東梅最看不慣女人的婆婆媽媽,別人不敢說的話她敢說,這陣子她看見滿院裏哭聲一片,首先顯得不耐煩,挺著大肚子說:“你們的男人還沒有死哩,哭什麽哭”?
女人們不要那句話,一起把矛頭對準了東梅,罵東梅說話太損。這時劉媒婆出來替東梅說話了:“其實東梅說得在理,話醜理端,男人在外邊闖蕩,女人應當保佑男人平安才對,你們這樣哭,怎能讓男人在外邊安心”?
女人們還是止不住哭聲,但是在別人家院子裏哭也有點說不過去,於是便陸續哽咽著離去。漏鬥子這才哀歎一聲:“唉——我看這些女人也確實可憐”。
狼婆娘對漏鬥子一瞪眼,漏鬥子心裏咯噔一下,狼婆娘看家裏還有客人,強忍著沒有吱聲。看著女人們都出了院子,二狼媳婦林秋妹才對婆婆說:“娘,我打算跟上這幾個人去找二狼,麻煩娘給我照看幾天孩子”。
葛有信連忙擺手:“不是我們不帶你去,幹我們這一行的人其實早都在閻王爺那裏簽了名,說不定那一天把腦袋丟在外頭,子彈不長眼,萬一——”
張三戳葛有信一下,葛有信再沒有繼續說下去。漏鬥子說:“要去應該我去,我去找那幾個孩子”。
狼婆娘吼道:“子彈到你麵前又不會拐彎,你去能咋?都給我乖乖呆著,我估摸孩子們在一起相互間都有個照應,等吧,再等三兩天,好懶會有個消息”。
葛有信要給漏鬥子出飯錢,漏鬥子把葛有信的手擋了回去,有點生氣地說:“別說吃一頓飯,十天八天我都能管得起,你這樣掏飯錢打臉!把錢收起,那邊一有消息就朝這邊捎話,我們擔心村裏的男人”。
一行三人剛走到村口的歪脖子樹下,突然間一個男人擋住他們的路,問道:“客人可否到黃河岸邊去?咱們順路”。
那個擋路的人正是板材。村裏的青壯年男人都去了河東,唯獨板材沒去,板材那幾天正拉肚子,要不這陣子也在河東。可是板材的兩個兒子板腦和板囤去了,板材不放心兒子,決定去黃河岸邊看個究竟。
葛有信他們沒有理由不跟板材一路同行。板材把煙鍋子點著,抽了一口煙,他看張三年紀較大,把煙鍋子遞給張山,張三接過煙鍋子叼在嘴裏,美滋滋地抽了幾口,然後問道:“老哥,你去河邊幹啥”?
其實,張三這是明知故問。可是板材卻回答得非常詳細,他說他有四個兒子三個閨女七個孩子,老大叫板腦老二叫板屯,老大年前被青頭招了****女婿,老二也已經到了結婚的年紀,兒女多了日子雖然累點,但是板材感覺活得上心……說了半天還沒有說到主題,張三抽完一鍋子旱煙,又把板材的煙荷包(裝旱煙的煙袋)要了過去,裝了一鍋子旱煙一邊抽煙一邊聽板材諞閑話,板材這才說:“老大老二全都去了河東,我打算去河邊看看”。
牛二看張三抽煙抽的滋潤,把張三的煙鍋子從嘴邊奪了過去,也有滋有味地抽了起來,一個煙鍋子三個人輪流抽了一路,快到黃河岸邊時葛有信才問板材:“我看你跟我爹年紀差不多,應當把你叫叔,老叔,黃河上遊有沒有去東岸的渡口”?
板材忙說:“有、有、有。上遊的渡口叫做葫蘆渡,離這裏一百多裏地,在宜川那邊”。
葫蘆渡快到南泥灣了,板材說了等於沒說。張三說:“葫蘆渡我們全知道,我們問的是附近再有沒有渡口”?
板材說:“向南還有渡口,離這裏更遠,叫做風陵渡”。
牛二說:“行了行了,你知道的跟我們知道的一樣多。我們想渡河到河東去,不知道哪裏過河比較隱蔽”。
板材想了半天,才說:“前多年這黃河上還有溜子(土匪),劫持得財物和‘肉票’(人質)不知道怎麽搞的突然間就從黃河上消失,過不了多久又從對麵山頂的鷹咀(地名)上冒出來,人們猜測這黃河上肯定有一條暗道。以後那些溜子被官軍‘包了餃子’(全殲),那條暗道也從黃河上消失”。
雖然僅僅是一段傳說,卻引起了三個人極大的興趣,如果真有什麽‘暗道’,以後渡過黃河去打擊日本鬼子豈不更加便利?張三問板材:“你說對麵山上的鷹咀在什麽地方”?
幾個人站在山坡上,板材用手指著對岸山上一處險要的山頂,隻見雲霧繚繞,壁立千仞,幾株蒼鬆從岩石縫隙中長出,讓人無端產生些許肅穆,板材說:“早年山上有一座古刹,土匪們占領山頭以後,切斷了所有上山的路,聽說隻有一條暗道直通山上,可是誰也不知道暗道在哪裏”。
順著山坡往下看,看黃河渡口上劉師長的****正跟河對岸的鬼子兵對射,可是由於相距較遠,雙方的冷槍殺傷力不大。
葛有信對板材說:“老叔,我看你還是先回家去吧,據我們所知,鬼子們抓住俘虜一般都送往轉馬溝煤礦,煤礦上需要大量礦工,你的兒子如果被鬼子抓住,肯定就會送到煤礦上。這陣子你再怎麽著急都不管用,我們以後如果有了消息肯定會告訴你”。
老人回答:“我的丈夫和兒子全都去了黃河岸邊協助郭麻子渡河,聽說被鬼子堵在了黃河東岸,已經都幾天了還不見回來”。
三人來到村裏,看見村子裏的女人和孩子全都聚集在場院裏,滿心焦慮地聽黃河那邊的槍聲,滿村子幾乎見不到一個男人。好容易看見一個老漢,看那老漢麵容憔悴,牛二上前問道:“老人家我們是過路的客人,有什麽吃的沒有”?
那老漢就是漏鬥子,四個兒子全部被鬼子兵堵在了河東。開始時老人還大大咧咧滿不在乎,可是這幾天黃河東岸的槍聲越來越緊,才知道事情可能有點不妙,發愁得吃不下飯誰不著覺。
漏鬥子把葛有信一行三人帶回自己家,停一會兒院子裏來了許多女人,女人們看村子裏來了生人,紛紛前來打探自己男人的消息。張三向大家解釋:“我們是從鳳棲那邊過來的,並不清楚山西那邊的情況”。可是女人們還是不走,她們中間也有通曉世事的,詢問劉師長怎樣去營救郭麻子的隊伍?
葛有信說:“我們是商人,商人不管軍隊上的事”。
可是年翠英一眼認出了葛有信,問道:“小夥子如果我沒有猜錯的話你爹就是八條腿”。
葛有信也看年翠英眼熟,但是記不起在哪裏見過,於是問道:“這位大嫂你的家是不是也在鳳棲”?
年翠英回答道:“我爹就是叫驢子。小夥子別裝了,我知道你跟我的大弟弟一樣,參加了八路軍,郭宇村十幾個男人全部被鬼子兵堵在黃河東岸,我想你們正是奔這件事來的”。
葛有信看自己已經被年翠英揭穿,也就不再保密。說:“不錯,我們三人正是八路軍聯絡員,原來的任務是動員郭團長參加八路軍,可是郭團長是個講義氣的漢子,竟然說他如果投奔八路楊虎城將軍就要罪加一等,還說什麽寧肯戰死疆場,也不苟且偷生。這不,正好中了鬼子的奸計,被鬼子圍困在河東”。
年翠英說:“我們不聽那些,別人的事對我們沒用,我們隻關心自己的男人,你說說看,我們村裏的男人們會不會發生什麽……”年翠英說不下去了,蜇驢蜂接著補充:“我們隻有一個男人,萬一有個三長兩短,叫我們怎樣活人”?
狼婆娘吭一聲笑了:“我說拐彎親家母(兩家的兒女都跟板材家的兒女聯姻,農村把這樣的親戚關係叫做“拐彎”親戚),不會說話你就不要說,咱郭宇村那個婆娘有兩個男人”?
女人們暫時忘卻了心頭的陰雲,轟一聲大笑,隻見棒槌鑽出人群,悄然溜走。大家突然明白過來,穀椽穀檁早年曾經共同使用一個棒槌。
笑聲過後有人嗚嗚地哭了,大家也不看是誰,每人心裏都湧出一股酸水,那哭聲傳染了幾乎所有的女人,女人們全都哭了,到讓三個外地來的男人始料不及。
漏鬥子雖然也為自己的四個兒子擔心,可是全村的女人在自家院子裏大放悲聲,他還是感覺晦氣。擱往日漏鬥子那張破嘴又不知道要說些什麽損話,可是這天他卻把自己的尻門子夾緊(方言,把嘴說成尻子,罵人),大氣不敢吭一聲。
倒是狼婆娘忍不住了,大聲嗬斥道:“你們要嚎(哭)到外邊嚎去,別在我家院子裏嚎”!不待說完,她自己首先嗚嗚大哭:“你說我咋這麽糊塗哩,把自己的四個兒子全都打發去了山西,河東的槍聲一陣緊似一陣,我這心裏跟打鼓似地……”
漏鬥子還是不敢說話,原來三狼媳婦肚子大了,豹子剛結婚,這兩個娃都不想去,是漏鬥子打發兩個孩子去的。漏鬥子並沒有“國難當頭、匹夫有責”的崇高境界,正月裏大家沒事,聽說郭麻子給錢,錢多了不紮手,掙錢的事不要錯過。漏鬥子擔心狼婆娘罵他,漏鬥子對自己的老婆又愛又恨又怕,這陣子老婆子還沒有想到那一層,一旦想到了他這張老皮又要遭殃。
三狼媳婦張東梅雖然是個女流之輩,卻有男人一樣的俠肝義膽,要不是肚子裏懷著孩子,她早都跟三郎一起去外邊闖蕩,東梅最看不慣女人的婆婆媽媽,別人不敢說的話她敢說,這陣子她看見滿院裏哭聲一片,首先顯得不耐煩,挺著大肚子說:“你們的男人還沒有死哩,哭什麽哭”?
女人們不要那句話,一起把矛頭對準了東梅,罵東梅說話太損。這時劉媒婆出來替東梅說話了:“其實東梅說得在理,話醜理端,男人在外邊闖蕩,女人應當保佑男人平安才對,你們這樣哭,怎能讓男人在外邊安心”?
女人們還是止不住哭聲,但是在別人家院子裏哭也有點說不過去,於是便陸續哽咽著離去。漏鬥子這才哀歎一聲:“唉——我看這些女人也確實可憐”。
狼婆娘對漏鬥子一瞪眼,漏鬥子心裏咯噔一下,狼婆娘看家裏還有客人,強忍著沒有吱聲。看著女人們都出了院子,二狼媳婦林秋妹才對婆婆說:“娘,我打算跟上這幾個人去找二狼,麻煩娘給我照看幾天孩子”。
葛有信連忙擺手:“不是我們不帶你去,幹我們這一行的人其實早都在閻王爺那裏簽了名,說不定那一天把腦袋丟在外頭,子彈不長眼,萬一——”
張三戳葛有信一下,葛有信再沒有繼續說下去。漏鬥子說:“要去應該我去,我去找那幾個孩子”。
狼婆娘吼道:“子彈到你麵前又不會拐彎,你去能咋?都給我乖乖呆著,我估摸孩子們在一起相互間都有個照應,等吧,再等三兩天,好懶會有個消息”。
葛有信要給漏鬥子出飯錢,漏鬥子把葛有信的手擋了回去,有點生氣地說:“別說吃一頓飯,十天八天我都能管得起,你這樣掏飯錢打臉!把錢收起,那邊一有消息就朝這邊捎話,我們擔心村裏的男人”。
一行三人剛走到村口的歪脖子樹下,突然間一個男人擋住他們的路,問道:“客人可否到黃河岸邊去?咱們順路”。
那個擋路的人正是板材。村裏的青壯年男人都去了河東,唯獨板材沒去,板材那幾天正拉肚子,要不這陣子也在河東。可是板材的兩個兒子板腦和板囤去了,板材不放心兒子,決定去黃河岸邊看個究竟。
葛有信他們沒有理由不跟板材一路同行。板材把煙鍋子點著,抽了一口煙,他看張三年紀較大,把煙鍋子遞給張山,張三接過煙鍋子叼在嘴裏,美滋滋地抽了幾口,然後問道:“老哥,你去河邊幹啥”?
其實,張三這是明知故問。可是板材卻回答得非常詳細,他說他有四個兒子三個閨女七個孩子,老大叫板腦老二叫板屯,老大年前被青頭招了****女婿,老二也已經到了結婚的年紀,兒女多了日子雖然累點,但是板材感覺活得上心……說了半天還沒有說到主題,張三抽完一鍋子旱煙,又把板材的煙荷包(裝旱煙的煙袋)要了過去,裝了一鍋子旱煙一邊抽煙一邊聽板材諞閑話,板材這才說:“老大老二全都去了河東,我打算去河邊看看”。
牛二看張三抽煙抽的滋潤,把張三的煙鍋子從嘴邊奪了過去,也有滋有味地抽了起來,一個煙鍋子三個人輪流抽了一路,快到黃河岸邊時葛有信才問板材:“我看你跟我爹年紀差不多,應當把你叫叔,老叔,黃河上遊有沒有去東岸的渡口”?
板材忙說:“有、有、有。上遊的渡口叫做葫蘆渡,離這裏一百多裏地,在宜川那邊”。
葫蘆渡快到南泥灣了,板材說了等於沒說。張三說:“葫蘆渡我們全知道,我們問的是附近再有沒有渡口”?
板材說:“向南還有渡口,離這裏更遠,叫做風陵渡”。
牛二說:“行了行了,你知道的跟我們知道的一樣多。我們想渡河到河東去,不知道哪裏過河比較隱蔽”。
板材想了半天,才說:“前多年這黃河上還有溜子(土匪),劫持得財物和‘肉票’(人質)不知道怎麽搞的突然間就從黃河上消失,過不了多久又從對麵山頂的鷹咀(地名)上冒出來,人們猜測這黃河上肯定有一條暗道。以後那些溜子被官軍‘包了餃子’(全殲),那條暗道也從黃河上消失”。
雖然僅僅是一段傳說,卻引起了三個人極大的興趣,如果真有什麽‘暗道’,以後渡過黃河去打擊日本鬼子豈不更加便利?張三問板材:“你說對麵山上的鷹咀在什麽地方”?
幾個人站在山坡上,板材用手指著對岸山上一處險要的山頂,隻見雲霧繚繞,壁立千仞,幾株蒼鬆從岩石縫隙中長出,讓人無端產生些許肅穆,板材說:“早年山上有一座古刹,土匪們占領山頭以後,切斷了所有上山的路,聽說隻有一條暗道直通山上,可是誰也不知道暗道在哪裏”。
順著山坡往下看,看黃河渡口上劉師長的****正跟河對岸的鬼子兵對射,可是由於相距較遠,雙方的冷槍殺傷力不大。
葛有信對板材說:“老叔,我看你還是先回家去吧,據我們所知,鬼子們抓住俘虜一般都送往轉馬溝煤礦,煤礦上需要大量礦工,你的兒子如果被鬼子抓住,肯定就會送到煤礦上。這陣子你再怎麽著急都不管用,我們以後如果有了消息肯定會告訴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