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這部書稿完成於二零零三年,至今已經過去八個年頭。那一年,我正處於人生的低穀,生意失敗,欠債累累,討債的踏破門檻,感覺活得很累,有輕生的念頭。無意中打開書櫃,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初寫的一些書稿散落滿地。我坐在地上,翻看那些書稿,喚醒了一些塵封的記憶。
我曾經當過兵。由於自己的家庭曆史背景有問題,使得在部隊發展的願望成為泡影。複原回家後的一天,我拿起了筆,嚐試著給延安報社寫了一篇文章,一個星期後,文章竟然被刊出,我拿到了九塊錢的稿費。這在當時對我來說,是一筆不小的收入。以後的幾年,陸陸續續有一些小文章被報刊載出。寫文章也給我帶來了好運,公元一九八四年,我被轉正成為一名正式工人。
我不想去觸摸我棄文從商的那一段經曆,包含了太多的心酸和甘苦,曾經置身於燈紅酒綠的花花世界、也飽嚐了失敗後的失落和無奈,有錢時周圍盡是一些巴結的笑臉,落魄時門庭冷落車馬稀,連一些過去的鐵杆朋友也不來往,害怕沾上咱的晦氣。二十年打鬥下來,傷痕累累。終於總結出了一條真理:我不是一個經商的人。
我坐在書桌前,開始重新拿起筆。在部隊當兵的那一幕猶如一幅畫卷,曆曆在目。事實上,早在一九八三年,我就擬好了要寫這部的提綱,經過二十年的積澱,我腹腔裏擬就的那些主人公一個個躍躍欲試,左衝右突,似乎要破檻而出,讓我寢食不安。我摒棄了一切雜念,在書桌前坐了一年半,幾乎沒有磕絆,就完成了六十萬字的書稿。
記得完成書稿的那天,老婆去了西安。我獨自一人買了半斤豬頭肉,打開兒子孝敬我的一瓶老酒,自斟自飲。一瓶老酒讓我喝得底朝天。喝完酒後,心裏明白得跟明鏡似地,可是總控製不住自己的眼淚,哇哇大哭。
哭完以後,便嚐試著給這部書稿找出路。那時的我,躊躇滿誌,總以為自己這部感神仙、泣鬼魅,無論那位編輯隻要開讀這部書稿,就會被深深吸引……我從一個文友那裏要了我省一個知名作家的電話號碼。到了西安以後就迫不及待地給那位作家打電話,想不到人家根本就不接見我,隻是在電話裏告訴我:你可以把你的書稿投到某文藝出版社。
我背著厚厚的一掛包書稿,跟老婆一起,來到某文藝出版社,按照知名作家的介紹,把書稿給了一位知名編輯。大約一個月後,我給那位編輯打電話,想不到編輯說:我根本沒有時間讀你的。
無奈中,我隻得把我的書稿要回。編輯告訴我,現今編輯部一般不接收手寫的書稿,你可以把你的書稿在電腦上打印出來。從那時起,我就有一個強烈的願望,一定要有一台屬於我自己的電腦!可是我一貧如洗,有時候連吃飯都成了問題,電腦對於我來說是一種奢侈。兒子給我生活費時我厚著臉皮對兒子說:我需要一台電腦……
此係後話。我把書稿背回來以後,想辦法籌了一些錢,將書稿打印出來,然後打聽得我省一位著名評論家是富縣人,在人民文學出版社工作。到富縣找熟人搞到著名評論家的電話號碼,通過電話要了人家的郵箱,把自己的稿子給那位評論家發過去。
不到十天,那位評論家打來電話,他說他看完了我的書稿,總體感覺我的書稿在同一級別的家裏還算是上乘。但是距離人民文學出版社的發表水平還有不少距離。他可以聯係讓《中國作家》出版社給我自費出書,需要三萬元錢的出版費,並且答應為我寫序。評論家還解釋說,現在有些名家都是自費出書。
我那裏來三萬元錢出書?!但是評論家的話還是對我起了一定的作用。最起碼我的書稿還得到了一位名家的肯定。
我沒有電腦。無法在電腦上修改自己的作品,我賊心不死,總想給這個世界上留下一點什麽。於是我又坐在桌子前,開始了長達八年的修改過程。第二稿改完,六十萬字的書稿隻剩下四十萬字。正好這時,兒子給我買來一台電腦,我用了三個月時間學會了在電腦上打字,把自己改過的書稿一刀一斧地鐫刻在電腦上。我想起了我們縣上一位成名作家成路,於是把作品給成路發過去,成路是我的第二個讀者。我的作品也得到了成路的肯定。成路還幫忙給我聯係了一些出版社,不知道什麽原因,發出去的稿件如石沉大海,渺無音信。
我仍然不死心,繼續修改。記不清修改了多少次,每次修改都讓我激動不已,我相信我的作品總會遇到知音。有時睡到半夜,突然想起了中的某一段還有些問題,於是趕忙起床,擰亮電燈,直到修改得自己認為滿意為止。我沒有在高等學府深造的經曆,沒有係統掌握寫作的要領,中肯定還有許多不足和瑕疵。我隻是憑借自己對文學的愛好和感悟,去塑造那些自己認為感人的人和事。我知道生命對於我來說活一天就會少一天,可是我總想在自己生命的冬天到來之前綻放一回,我必須加倍努力,不要錯過了末班車的機會。
前一段時間,我跟李小龍同誌共同創作的三十四集電視劇《飄香的紅蘋果》被印刷成書,提高了我繼續寫作的勇氣。我在那部書稿的《序》裏寫了自己對文學創作的感受,不妨稍作修改後抄錄一段,做為這篇文章的結尾:
我知道,創作對於我來說是一場前所未有的挑戰,其難度不亞於用打井的辦法把地球穿透。地獄般的寫作生活把我打磨得越來越自信。我像孤獨的夜行者呐喊著為自己壯膽;我像飛向太陽的大鳥,雖然燒焦了翅膀仍然不停地飛翔;我像丹麥神話裏的美人魚,為了脫去魚的鱗甲,用鮮血把海水染紅……我用我精瘦的肩膀不斷地撞擊著文學殿堂的大門,總希望那扇大門對我打開一條縫,讓我在裏邊的某一個角落,點亮一盞屬於我自己的燈……
辛卯年初冬、於西安
厚實、嚴肅、客觀、可信、負責,不嘩眾取寵、不愚弄讀者,寫一部傳世之作,寫一部死了以後當作枕頭的。
這部書稿完成於二零零三年,至今已經過去八個年頭。那一年,我正處於人生的低穀,生意失敗,欠債累累,討債的踏破門檻,感覺活得很累,有輕生的念頭。無意中打開書櫃,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初寫的一些書稿散落滿地。我坐在地上,翻看那些書稿,喚醒了一些塵封的記憶。
我曾經當過兵。由於自己的家庭曆史背景有問題,使得在部隊發展的願望成為泡影。複原回家後的一天,我拿起了筆,嚐試著給延安報社寫了一篇文章,一個星期後,文章竟然被刊出,我拿到了九塊錢的稿費。這在當時對我來說,是一筆不小的收入。以後的幾年,陸陸續續有一些小文章被報刊載出。寫文章也給我帶來了好運,公元一九八四年,我被轉正成為一名正式工人。
我不想去觸摸我棄文從商的那一段經曆,包含了太多的心酸和甘苦,曾經置身於燈紅酒綠的花花世界、也飽嚐了失敗後的失落和無奈,有錢時周圍盡是一些巴結的笑臉,落魄時門庭冷落車馬稀,連一些過去的鐵杆朋友也不來往,害怕沾上咱的晦氣。二十年打鬥下來,傷痕累累。終於總結出了一條真理:我不是一個經商的人。
我坐在書桌前,開始重新拿起筆。在部隊當兵的那一幕猶如一幅畫卷,曆曆在目。事實上,早在一九八三年,我就擬好了要寫這部的提綱,經過二十年的積澱,我腹腔裏擬就的那些主人公一個個躍躍欲試,左衝右突,似乎要破檻而出,讓我寢食不安。我摒棄了一切雜念,在書桌前坐了一年半,幾乎沒有磕絆,就完成了六十萬字的書稿。
記得完成書稿的那天,老婆去了西安。我獨自一人買了半斤豬頭肉,打開兒子孝敬我的一瓶老酒,自斟自飲。一瓶老酒讓我喝得底朝天。喝完酒後,心裏明白得跟明鏡似地,可是總控製不住自己的眼淚,哇哇大哭。
哭完以後,便嚐試著給這部書稿找出路。那時的我,躊躇滿誌,總以為自己這部感神仙、泣鬼魅,無論那位編輯隻要開讀這部書稿,就會被深深吸引……我從一個文友那裏要了我省一個知名作家的電話號碼。到了西安以後就迫不及待地給那位作家打電話,想不到人家根本就不接見我,隻是在電話裏告訴我:你可以把你的書稿投到某文藝出版社。
我背著厚厚的一掛包書稿,跟老婆一起,來到某文藝出版社,按照知名作家的介紹,把書稿給了一位知名編輯。大約一個月後,我給那位編輯打電話,想不到編輯說:我根本沒有時間讀你的。
無奈中,我隻得把我的書稿要回。編輯告訴我,現今編輯部一般不接收手寫的書稿,你可以把你的書稿在電腦上打印出來。從那時起,我就有一個強烈的願望,一定要有一台屬於我自己的電腦!可是我一貧如洗,有時候連吃飯都成了問題,電腦對於我來說是一種奢侈。兒子給我生活費時我厚著臉皮對兒子說:我需要一台電腦……
此係後話。我把書稿背回來以後,想辦法籌了一些錢,將書稿打印出來,然後打聽得我省一位著名評論家是富縣人,在人民文學出版社工作。到富縣找熟人搞到著名評論家的電話號碼,通過電話要了人家的郵箱,把自己的稿子給那位評論家發過去。
不到十天,那位評論家打來電話,他說他看完了我的書稿,總體感覺我的書稿在同一級別的家裏還算是上乘。但是距離人民文學出版社的發表水平還有不少距離。他可以聯係讓《中國作家》出版社給我自費出書,需要三萬元錢的出版費,並且答應為我寫序。評論家還解釋說,現在有些名家都是自費出書。
我那裏來三萬元錢出書?!但是評論家的話還是對我起了一定的作用。最起碼我的書稿還得到了一位名家的肯定。
我沒有電腦。無法在電腦上修改自己的作品,我賊心不死,總想給這個世界上留下一點什麽。於是我又坐在桌子前,開始了長達八年的修改過程。第二稿改完,六十萬字的書稿隻剩下四十萬字。正好這時,兒子給我買來一台電腦,我用了三個月時間學會了在電腦上打字,把自己改過的書稿一刀一斧地鐫刻在電腦上。我想起了我們縣上一位成名作家成路,於是把作品給成路發過去,成路是我的第二個讀者。我的作品也得到了成路的肯定。成路還幫忙給我聯係了一些出版社,不知道什麽原因,發出去的稿件如石沉大海,渺無音信。
我仍然不死心,繼續修改。記不清修改了多少次,每次修改都讓我激動不已,我相信我的作品總會遇到知音。有時睡到半夜,突然想起了中的某一段還有些問題,於是趕忙起床,擰亮電燈,直到修改得自己認為滿意為止。我沒有在高等學府深造的經曆,沒有係統掌握寫作的要領,中肯定還有許多不足和瑕疵。我隻是憑借自己對文學的愛好和感悟,去塑造那些自己認為感人的人和事。我知道生命對於我來說活一天就會少一天,可是我總想在自己生命的冬天到來之前綻放一回,我必須加倍努力,不要錯過了末班車的機會。
前一段時間,我跟李小龍同誌共同創作的三十四集電視劇《飄香的紅蘋果》被印刷成書,提高了我繼續寫作的勇氣。我在那部書稿的《序》裏寫了自己對文學創作的感受,不妨稍作修改後抄錄一段,做為這篇文章的結尾:
我知道,創作對於我來說是一場前所未有的挑戰,其難度不亞於用打井的辦法把地球穿透。地獄般的寫作生活把我打磨得越來越自信。我像孤獨的夜行者呐喊著為自己壯膽;我像飛向太陽的大鳥,雖然燒焦了翅膀仍然不停地飛翔;我像丹麥神話裏的美人魚,為了脫去魚的鱗甲,用鮮血把海水染紅……我用我精瘦的肩膀不斷地撞擊著文學殿堂的大門,總希望那扇大門對我打開一條縫,讓我在裏邊的某一個角落,點亮一盞屬於我自己的燈……
辛卯年初冬、於西安
厚實、嚴肅、客觀、可信、負責,不嘩眾取寵、不愚弄讀者,寫一部傳世之作,寫一部死了以後當作枕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