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郭宇村,還有一個女人對於楞木之死悲痛欲絕,這個人就是棒槌。
棒槌早年被穀椽穀檁弟兄兩個從黃河激浪中救上岸,隨即就做了弟兄兩個的女人,一晃十幾年過去,在郭宇村活得默默無聞,這個女人沒有自己的人生目標,與世無爭、與人無怨,養活著呼風雨留下的兩個兒子,常常為了揭不開鍋而發愁,猶如一株長在沙漠裏的莎草,珍惜每一寸陽光每一滴露珠。
棒槌不會忘記,那一年臘月天無米下鍋,她去敲楞木家的門,楞木給她背過來半袋子糙米。女人家對男人表示感激的唯一辦法就是貢獻自己。門外雪還在下,兩個孩子縮在炕角,瞪著眼睛看著娘把自己剝光。楞木把棒槌壓倒在炕沿上,掏出家夥插進了棒槌的水田,這裏剛剛入巷,門外窗下就傳來良田爺的喊聲:“楞木,你跟我回家”!
女人一旦沒有了尊嚴,也就不會在意臉麵。棒槌是一個不會下崽的女人,隻要能吃飽肚子,任何男人都可以上手。但是男人跟男人不一樣,棒槌從此後對楞木動了感情。雖然有那麽不多的幾回,棒槌為楞木主動獻身,以至於後來良田爺手執杠椽,把楞木從棒槌的炕上攆回憨女的家裏。良田爺不會善罷甘休,去找楊九娃告狀,在楊九娃的斡旋下,這場風波才逐漸平息。
生活中有些事,發生在昨天,今天也許已經遺忘,有些事卻刻骨銘心,時間愈久愈加清晰。棒槌有了跟楞木的肌膚之親,從內心裏戀上了楞木,她常常站在自己的家門口,期盼著楞木出現。當然,山村野婦並不懂得什麽叫做愛,她隻是認為楞木值得信賴,依附在楞木的身上棒槌有一種如癡如醉的感覺,楞木一次次猛烈的撞擊讓棒槌難以招架,感覺中骨頭都要粉碎,但是棒槌的精神卻極端興奮,她說:“楞木哥,我死了都不會後悔”。
人對人的愛戀往往帶著一種無可救藥的愚頑,明明清楚得不到,卻朝思暮想地思念。有些日子,棒槌站在村口的歪脖樹下,她不圖什麽,隻是想看一眼楞木的身影,楞木就是棒槌心目中的偶像,是棒槌崇拜的神!雖然以後棒槌招贅了老班長,兩個兒子逐漸長大,一家四口起早貪黑地割煙,小日子過得有聲有色。但是棒槌的心裏始終給楞木留下很大的位置,她天天為楞木祈禱,楞木就是棒槌頭頂上的那一塊藍天,楞木就是棒槌心目中那一輪紅日,楞木就是棒槌的一切!
初次聽到楞木死亡的噩耗,棒槌首先抬頭看天,她看見天空一片瓦藍。棒槌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以為耳朵聽錯。當嗩呐吹出的招魂曲在村子裏響起,一股涼氣穿透棒槌的脊梁骨,棒槌才切切實實地感覺到,天塌地陷!
棒槌不可能去楞木的靈前哭喪,棒槌沒有替楞木守靈的資格,棒槌隻會愣愣怔怔地坐在自家屋子的草墩上,一會兒哭、一會兒想。
老班長是個相當憨厚的男人,棒槌能夠收留他,老班長感到相當滿意。老班長五十多歲了,炕上的那點破事有點力不從心,可是老班長仍然雄心不減,他並不知道棒槌不會下崽,還以為兩個兒子全是棒槌親生,老班長的所有願望隻有一個,就是希望棒槌能給他下一個小崽。老班長並不知道棒槌為什麽要哭,村裏死了人很正常,即使郭麻子那些遊兵散勇們來郭宇村以後也死了幾個。不過楞木在郭宇村是個舉足輕重的人物,楞木之死對郭宇村來說是個巨大的損失。那幾天老班長被請去給那些幫忙的做飯,晚上回到家裏看見棒槌在哭,那也很正常,棒槌是個心軟的女人,村裏死了人哭幾聲也無可厚非。可是看到棒槌竟然悲痛欲絕,不吃不喝,老班長不由得起了疑心,不過那是以前的事,跟老班長沒有關係。老班長能想得開,女人,誰日跟誰親。
埋葬楞木的規格之高在當年的郭宇村絕無僅有。可是就在楞木入殮的當天,想不到憨女和良田爺雙雙為楞木殉葬。楊九娃悲痛之餘,又吩咐手下的土匪從瓦溝鎮的棺材鋪子裏抬回來兩副棺材,三副棺材擺在山洞外邊,一群漢子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怎麽也把楞木和憨女的遺體從山洞裏抬不出來,於是大家商議,幹脆就把山洞作為三位仙逝者的墓穴。把棺材抬進山洞,就地入殮,又出現了難題,三位仙逝者骨骼太大,裝不進棺材裏邊。
風水先生拿出羅盤,左看右看,恍然大悟,說出了四個字:“這是天葬”。於是,大家把空棺材放在仙逝者旁邊,慢慢地從山洞內退出,打掃幹淨洞子內的腳印,把洞口用石頭封嚴。
金童和玉女兩個孩子被楊九娃抱到山寨,村子裏又恢複了以往的平靜。經曆了數不清的生離死別,大家都變得麻木,誰也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麽,隻能暫且偷安,活一天算一天。
突然大家切切實實聽到了,村子裏又傳來了哭聲,隻見一個女人在老班長的陪伴下,穿白戴孝,哭哭啼啼,朝埋葬楞木的山洞走去。大家都認得,那是棒槌。
女人們站在路邊,目送棒槌遠去,沒有人譏笑,隻是感覺酸楚,敢於承當的女人不多,敢於在光天化日之下為自己崇拜的情夫送葬的女人在郭宇村絕無僅有,那老班長挑一副擔子,兩隻瓦罐裏放著祭祀的飯菜、冥錢。鄉親們跟上來了,有人出於好奇,有人純碎是為了看稀罕。
半山腰的山洞裏,冒出了縷縷紫煙,臘月天,山笑了,一簇簇山桃花盛開,幾條蟒蛇盤踞在山洞周圍,給三位仙逝者增添了一種神秘的色彩。
棒槌不慌不忙,從瓦罐裏取出了祭祀的飯菜,擺在山洞外邊的石桌上,然後點燃冥錢,雲開了,太陽笑得燦爛,一群鳥雀子飛過,留下一串歌聲。
祭祀完畢,棒槌回頭一看,身後跪倒了一大片鄉親。
棒槌早年被穀椽穀檁弟兄兩個從黃河激浪中救上岸,隨即就做了弟兄兩個的女人,一晃十幾年過去,在郭宇村活得默默無聞,這個女人沒有自己的人生目標,與世無爭、與人無怨,養活著呼風雨留下的兩個兒子,常常為了揭不開鍋而發愁,猶如一株長在沙漠裏的莎草,珍惜每一寸陽光每一滴露珠。
棒槌不會忘記,那一年臘月天無米下鍋,她去敲楞木家的門,楞木給她背過來半袋子糙米。女人家對男人表示感激的唯一辦法就是貢獻自己。門外雪還在下,兩個孩子縮在炕角,瞪著眼睛看著娘把自己剝光。楞木把棒槌壓倒在炕沿上,掏出家夥插進了棒槌的水田,這裏剛剛入巷,門外窗下就傳來良田爺的喊聲:“楞木,你跟我回家”!
女人一旦沒有了尊嚴,也就不會在意臉麵。棒槌是一個不會下崽的女人,隻要能吃飽肚子,任何男人都可以上手。但是男人跟男人不一樣,棒槌從此後對楞木動了感情。雖然有那麽不多的幾回,棒槌為楞木主動獻身,以至於後來良田爺手執杠椽,把楞木從棒槌的炕上攆回憨女的家裏。良田爺不會善罷甘休,去找楊九娃告狀,在楊九娃的斡旋下,這場風波才逐漸平息。
生活中有些事,發生在昨天,今天也許已經遺忘,有些事卻刻骨銘心,時間愈久愈加清晰。棒槌有了跟楞木的肌膚之親,從內心裏戀上了楞木,她常常站在自己的家門口,期盼著楞木出現。當然,山村野婦並不懂得什麽叫做愛,她隻是認為楞木值得信賴,依附在楞木的身上棒槌有一種如癡如醉的感覺,楞木一次次猛烈的撞擊讓棒槌難以招架,感覺中骨頭都要粉碎,但是棒槌的精神卻極端興奮,她說:“楞木哥,我死了都不會後悔”。
人對人的愛戀往往帶著一種無可救藥的愚頑,明明清楚得不到,卻朝思暮想地思念。有些日子,棒槌站在村口的歪脖樹下,她不圖什麽,隻是想看一眼楞木的身影,楞木就是棒槌心目中的偶像,是棒槌崇拜的神!雖然以後棒槌招贅了老班長,兩個兒子逐漸長大,一家四口起早貪黑地割煙,小日子過得有聲有色。但是棒槌的心裏始終給楞木留下很大的位置,她天天為楞木祈禱,楞木就是棒槌頭頂上的那一塊藍天,楞木就是棒槌心目中那一輪紅日,楞木就是棒槌的一切!
初次聽到楞木死亡的噩耗,棒槌首先抬頭看天,她看見天空一片瓦藍。棒槌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以為耳朵聽錯。當嗩呐吹出的招魂曲在村子裏響起,一股涼氣穿透棒槌的脊梁骨,棒槌才切切實實地感覺到,天塌地陷!
棒槌不可能去楞木的靈前哭喪,棒槌沒有替楞木守靈的資格,棒槌隻會愣愣怔怔地坐在自家屋子的草墩上,一會兒哭、一會兒想。
老班長是個相當憨厚的男人,棒槌能夠收留他,老班長感到相當滿意。老班長五十多歲了,炕上的那點破事有點力不從心,可是老班長仍然雄心不減,他並不知道棒槌不會下崽,還以為兩個兒子全是棒槌親生,老班長的所有願望隻有一個,就是希望棒槌能給他下一個小崽。老班長並不知道棒槌為什麽要哭,村裏死了人很正常,即使郭麻子那些遊兵散勇們來郭宇村以後也死了幾個。不過楞木在郭宇村是個舉足輕重的人物,楞木之死對郭宇村來說是個巨大的損失。那幾天老班長被請去給那些幫忙的做飯,晚上回到家裏看見棒槌在哭,那也很正常,棒槌是個心軟的女人,村裏死了人哭幾聲也無可厚非。可是看到棒槌竟然悲痛欲絕,不吃不喝,老班長不由得起了疑心,不過那是以前的事,跟老班長沒有關係。老班長能想得開,女人,誰日跟誰親。
埋葬楞木的規格之高在當年的郭宇村絕無僅有。可是就在楞木入殮的當天,想不到憨女和良田爺雙雙為楞木殉葬。楊九娃悲痛之餘,又吩咐手下的土匪從瓦溝鎮的棺材鋪子裏抬回來兩副棺材,三副棺材擺在山洞外邊,一群漢子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怎麽也把楞木和憨女的遺體從山洞裏抬不出來,於是大家商議,幹脆就把山洞作為三位仙逝者的墓穴。把棺材抬進山洞,就地入殮,又出現了難題,三位仙逝者骨骼太大,裝不進棺材裏邊。
風水先生拿出羅盤,左看右看,恍然大悟,說出了四個字:“這是天葬”。於是,大家把空棺材放在仙逝者旁邊,慢慢地從山洞內退出,打掃幹淨洞子內的腳印,把洞口用石頭封嚴。
金童和玉女兩個孩子被楊九娃抱到山寨,村子裏又恢複了以往的平靜。經曆了數不清的生離死別,大家都變得麻木,誰也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麽,隻能暫且偷安,活一天算一天。
突然大家切切實實聽到了,村子裏又傳來了哭聲,隻見一個女人在老班長的陪伴下,穿白戴孝,哭哭啼啼,朝埋葬楞木的山洞走去。大家都認得,那是棒槌。
女人們站在路邊,目送棒槌遠去,沒有人譏笑,隻是感覺酸楚,敢於承當的女人不多,敢於在光天化日之下為自己崇拜的情夫送葬的女人在郭宇村絕無僅有,那老班長挑一副擔子,兩隻瓦罐裏放著祭祀的飯菜、冥錢。鄉親們跟上來了,有人出於好奇,有人純碎是為了看稀罕。
半山腰的山洞裏,冒出了縷縷紫煙,臘月天,山笑了,一簇簇山桃花盛開,幾條蟒蛇盤踞在山洞周圍,給三位仙逝者增添了一種神秘的色彩。
棒槌不慌不忙,從瓦罐裏取出了祭祀的飯菜,擺在山洞外邊的石桌上,然後點燃冥錢,雲開了,太陽笑得燦爛,一群鳥雀子飛過,留下一串歌聲。
祭祀完畢,棒槌回頭一看,身後跪倒了一大片鄉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