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屈秀琴為李家喜添一丁。


    對於李明秋來說,這可是人生一大幸事。這幾年運氣頗佳,無論幹啥事基本上沒有失敗過。可是始終心存遺憾,快六十歲的人了膝下無有孫子,讓李明秋多少有些寢食不安。前幾年劉莉莉為李家生下一女,當年劉軍長還沒有兒子,就將外孫女養活在自己家裏,並且給外孫女起名叫做劉嫻嫻。李明秋毫不介意,孫女姓什麽無關緊要,女孩子終究要長大出嫁,如果是個孫子李明秋肯定不會同意孩子姓劉。


    孫女三歲那年,李懷仁夫婦的工作調往長安,劉嫻嫻也跟上爸爸媽媽去長安上了貴族學校,這一晃幾年過去,李明秋去長安時見過孫女幾麵,孫女長得很秀氣,但也盛氣淩人,見了爺爺叫“土包子”。李明秋無法跟孫女鬥氣,但是由於長期不在一起生活,相互間比較生疏。


    李家喜得貴子,鳳棲滿城慶祝。那場麵比去年劉軍長夫人生孩子時氣派許多。李府的門前掛著兩隻大紅燈籠,門楣上紮著丈二紅綾,從孩子降生第三天開始,前來恭喜的人絡繹不絕。自家院內有點騰挪不開,李明秋就將席棚搭建在叔叔院內,巷道內兩台家戲南北對唱,客人們一邊喝酒一邊聽戲。南邊戲台演得是木偶,北邊戲台唱得是皮影,凡是來的客人大都住下不走,為的是看戲。三月天氣漸熱,客人看完戲後就在巷子內的石板路上鋪一條口袋睡覺,第二天早晨起來先到鐵算盤院內吃飯,吃完飯占個座位聽戲。院子席棚內吃的是流水席,客人們隨到隨吃,也有些閑漢趕飯局,一天到晚劃拳聲不斷。


    轉瞬間孩子滿月將至,李懷仁李懷信弟兄倆從長安趕回鳳棲。大兒子媳婦劉莉莉沒有回來,李明秋也不介意。李懷信初為人父,那分高興自不待言,倒是哥哥李懷仁稍顯尷尬,客人們見了懷仁總要問道:“什麽時候喝你的喜酒”?


    早在孫子剛生下之初,李明秋就在籌劃著,孫子滿月時唱三天大戲。請長安“藝俗社”最好,李明秋也能鋪排得起。可是嶽父屈發祥(十二能)堅決不同意。老人雖然年事已高,但是並不糊塗,十二能言道給孫子過滿月應當適可而止,太過鋪張給鄰裏鄉親留下話柄。


    話雖然那麽說,戲不可能不唱。這幾年鳳棲戲班子逐漸恢複,雖然是些草台班子,但是也能湊合,鳳棲各個鄉鎮每年都有廟會,遇到廟會不可能不唱戲,文化生活貧乏的年月,看戲成了老百姓唯一的嗜好,老百姓看戲圖個熱鬧,哪管什麽演技的高低!有些人看了半天都沒有看懂台子上究竟演得什麽,伸長脖子瞎起哄,別人吆喝他也跟上吆喝。


    城隍廟的戲樓搭起了幕布,鑼聲一響滿街空巷,戲樓前的空地太小,老百姓大都站在房頂上看戲,有的人看不見戲樓,仄耳聽那悠揚的琴音。


    郭麻子生性喜歡熱鬧,老婆蘿卜的肚子逐漸鼓起,驅散了郭麻子一生的晦氣,人活到這個份上沒有什麽想不開。李明秋喜添孫子,郭麻子準備了一份厚禮,孩子剛滿三天郭麻子就迫不及待地給李明秋恭喜,緊接著般一條凳子坐在戲台下,一連看了二十幾天家戲。


    大戲開演那天,郭麻子來到後台,對燈頭(戲班子的領班)說:“我要唱戲”。


    燈頭認識郭麻子,這樣的草台班子誰想上台都可以,戲演砸了也不要緊,大不了給觀眾說一聲對不起。猶如現今公園裏那些末流歌手,重在參與,誰也不在乎你的演技。


    化妝師給郭麻子化了妝,郭麻子戴著枷鎖上台,扮演單童。一張方桌上放一把椅子,椅子上摞一隻木凳,郭麻子被儈子手抬上木凳,隨著一聲開場鑼鼓,郭麻子便開始連唱帶罵,罵完唐太宗李世民,又罵敬德黑賊子,再罵羅成小儒子……戲還演得有板有眼,敬德掄起大刀要斬單童的瞬間,桌子腿壞了,郭麻子重重地從凳子上甩了下來。


    幕布被迅速拉上,台子下亂成一團。田中聞訊迅速帶著他的醫療隊跳上戲台,郭麻子被用擔架抬走了,燈頭站在台子上給觀眾道歉:“對不起,晚上再演”。


    觀眾們不走,但是沒有人起哄,大家都在耐心等待,等待郭麻子的消息。半下午時分李明秋在戲台上出現,告訴大家,郭麻子隻是腿摔斷了,暫時沒有生命危險。


    晚上開場鑼鼓照舊響起,兩隻汽燈把戲台照的通亮,城隍廟演大戲,李明秋家的巷子裏照舊演家戲,所有的人看完戲都到李明秋家吃喝,叫驢子酒館招待軍人。反正有販賣大煙掙來的銀子,李明秋花錢如流水。


    飛機的轟鳴聲來自北邊,劉軍長沒有接到敵機轟炸的警報,黃河岸邊的炮團也沒有發現日本鬼子的飛機。那是一次突如其來的空襲,日本鬼子的飛機轟炸延安以後,南下鳳棲,幾十架飛機呼嘯而過,投下數不清的炸彈。


    也許那是鬼子的一次預謀,黃河岸邊的炮團威力巨大,鬼子的幾次轟炸都無功而返。這一次名義上轟炸延安,實際上鬼子們虛晃一槍,把大量炸彈投在鳳棲。城牆上高射機槍響起時,鬼子的飛機已經逃竄。


    鳳棲城變成了一片火海,暗夜中人們的哭喊聲響成一片。正好一枚炸彈落在李明秋家的院內,家中所有的人都驚慌失措,滿香用被子把新生嬰兒裹嚴實,屈秀琴用身子保護孩子不受傷害。娘倆躲在炕角顫顫栗栗,誰也不知道接下來將會發生什麽。


    李明秋關鍵時刻表現出一種大義凜然,他想如果炸彈爆炸,誰也別想活到明天,索性不管不顧,猛撲到炸彈上邊,炸彈即使把他炸城肉泥,說不定能保護家人減輕危害。


    李懷仁李懷信兩個兒子一聲驚呼:“爸爸”!撲向李明秋,欲將爸爸拉開。


    李明秋威嚴地大喊:“快逃走”!


    兒子們不能撇下老爸不管不顧,父子仨在院子內扭成一團。可那炮彈吱吱響了一陣子,竟然熄火了,靜靜地躺在院子內不見爆炸。


    那算不得什麽,即使幾十年以後鳳棲城內修建時仍然挖出來當年日本鬼子扔下的,沒有爆炸的炸彈。誰也搞不清炸彈為什麽沒有爆炸,可能是當年日本鬼子的軍工水平太差。


    研究那些沒用。李明秋劫後餘生,不能不說這又是人生一大幸事,那枚炸彈李明秋後來請拆彈專家拆卸完炸藥雷管,放在院子裏,讓孫子當馬騎。


    據後來統計,一九四一年春天日本鬼子空襲鳳棲時大部分房屋受損,炸死四十多人,炸傷一百多人。對於鳳棲來說那是一次毀滅性的災難。鳳棲城沿街的房屋大都雕梁畫棟,屋頂上的琉璃瓦脊獸具有非常高的工藝水平,一磚一瓦,一梁一柱都獨具匠心,門窗上那些高浮雕鏤刻耗費了幾代人的心血,現今僥幸保存下來的屏風每一扇都價值數以萬計。


    戰爭,死亡的不隻是肉體,還有那無法估算的物質和精神文明。明天就是抗戰勝利七十周年。七十年後的今天,仍然能聽到對那場戰爭否定的雜音。筆者不想發表過多的感慨,隻是想說,這個世界信仰實力,國強則無人敢欺!期盼九三閱兵,期盼看到更多的新式武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寡婦村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支海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支海民並收藏寡婦村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