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師傅的三個女兒全部出嫁,大女兒嫁了日本人田中,並且為田中生下一男一女兩個孩子,男孩叫田(中)一郎、女孩叫田(中)美智,兩個孩子長得聰明伶俐。但是盧師傅對大女婿始終懷著深深的芥蒂,倒不是因為田中是個日本人,而是總感覺大女婿神秘叵測,大女兒盧秀蓉每次回娘家待一會兒就走,從來也不在娘家過夜。
二女兒盧秀蘭嫁給國民黨少校機要科長閆培春,這樁婚姻起初盧師傅堅決反對,盧師傅不願意跟軍人交往,聲稱他的女兒要嫁個農民,可是禁不住一對有情人的軟纏硬磨,女兒盧秀蘭甚至以死相挾,表示非閆培春不嫁,而那閆培春也不顧一切,頻頻登門求婚,盧師傅終於敗下陳來,勉強同意兩個年輕人成婚。現今一年過去,盧秀蘭已經懷上了閆培春的孩子。
三個女婿中間,盧師傅最滿意的當屬三女兒盧秀英的女婿年貴元。年貴元結婚時基本上等於入贅,盧師傅也不知道年貴元參加了八路軍,還以為年貴元是個地地道道的農民,盧師傅在自家的四合院內收拾了一間新房,年貴元父母雙亡,盧師傅和他的老婆穿戴一新,接受了年貴元攜新婚妻子盧秀英的叩拜,夫妻倆拜堂以後進入洞房,開始了相濡以沫的夫妻生活。
婚姻是男人的精神鴉片,能把男人的意誌消磨殆盡。年貴元自從跟盧秀英結婚以後,整日沉溺在溫柔鄉裏醉死夢生,早已把當年參加革命時的雄心壯誌丟在腦後,那是一段無憂無慮的日子,年貴元不用擔心外邊餓殍遍野,也不用掛牽春種秋收,當落日的餘暉在窗子上留下最後一抹紅暈,新房內的窗簾被新娘子輕輕拉上,年貴元內心就潮上一股激動一股欲望,盧秀英嬌羞的臉上呈現一對酒窩,明亮的眸子裏一個人影在晃蕩,燃燒的紅燭見證了破繭化蝶的美好時光,一個羞答答地含苞待放,一個迫不及待地落在花蕊上釀造瓊漿,那是一種天衣無縫的契合,不需要智者點撥、仙人指路,相互間都有那種祈求,焦渴的肌膚貪得無厭地索取著對方的那一份情感,同時又毫無保留地付出,年貴元被溶解了,有一種終於找到歸宿的酣然。
清明節姐姐年翠英來約弟弟年貴元一同去給爹娘上墳,也許是蒼天有意,盧師傅幫助姐弟倆在坍塌的老宅院廢墟上,找到了當年郭子儀存放在親家年天喜家的那幾千銀元。就當前來說,沒有人跟姐弟倆爭執這些銀元的歸屬,但是年翠英知道,這些銀元大部分應當歸自己原來的丈夫郭全發所有。當然,老爹爹開叫驢子酒館幾十年,不能說一點積蓄也沒有。年翠英是個很有主見的女人,她打算用這些銀元來給兩個兄弟在老宅院坍塌的莊基地上重新修建一幢四合院,以便兄弟倆回家時有個落腳的地方,反正有錢總比沒錢強,前夫郭全發的幾個孩子結婚時也得一大筆資金,這些錢把幾個孩子全部安排好以後也就所剩無幾。
盧師傅也不在乎年貴元姐弟倆突然間發了財,當初年貴元跟小女盧秀英結婚時還不是一文不名?大部分結婚用品都是盧師傅一手操辦,盧師傅主要看上了年貴元這個人。大女婿二女婿都指望不上,自古以來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說不定那一天早晨一道命令下來,田中跟閆培春就得帶上兩個女兒隨軍開拔,唯有三女婿是個農民,可以一輩子守在家裏。
可是那一天葛有信突然造訪,兩個年輕人說了些什麽話盧師傅並不知曉,盧師傅憑感覺認為,這個三女婿結婚時隱瞞了自己。葛有信走了以後盧師傅裝著無意間問道:“八條腿(葛羅鍋)的那個二兒子找你來作甚?”
年貴元一下子變得口吃起來:“沒、沒有什麽,我們是同學,他來轉轉。”
盧師傅沒有再說什麽,其實盧師傅已經明白了一切,嫁出去的女潑出去的水,說什麽為時已晚。盧師傅嗷了一聲,轉身走回自己屋子,年貴元卻愣在院子裏,想了半天。
年貴元決定不再對自己的妻子隱瞞,反正紙裏包不住火,自己參加了八路軍這件事遲早總得戳破,夫妻間在被子窩裏最容易達成交易,因為那一刻雙方都顯得特別焦渴,晚上睡下以後年貴元精耕細作,盡量把自己的妻子調理得恰到好處,其實女孩子也一樣,一旦偷吃了禁果就蛻變得永不滿足,那是生命的最高享受,怎麽形容都不過分。盧秀英蓮藕似的胳膊勾住年貴元的脖子,身子蛇樣緊貼著年貴元的胸脯。年貴元感覺時機成熟了,親了妻子一口,然後說:“秀英,有件事我不該隱瞞你,咱倆結婚前我本身就是一個八路軍戰士。”
誰知道盧秀英毫不在意,雙手把年貴元摟得更緊:“我不在意你在外邊幹啥,你幹啥跟我沒有關係,隻要你對我好,我就知足。”
年貴元索性說個明白:“你知道八路軍是幹啥的?八路軍就是打日本的,戰場上子彈不長眼睛,說不定那一天……”
盧秀英把年貴元的嘴捂住,不讓年貴元再說:“今夜,你是我的丈夫,對不?今後你無論走到哪裏我都跟定你,咱倆要死就死到一起。”
年貴元感動了,年貴元心想,為了盧秀英他不能去死,年貴元舍不得自己的愛妻。但是年貴元也不可能帶上妻子去參加八路,盧秀英跟張東梅林秋妹不一樣,盧秀英是個弱女子,不可能跟上丈夫馳騁疆場。年貴元必須找一個兩全齊美的辦法,既能跟自己的妻子長相廝守,又不至於脫離八路軍的隊伍。
年貴元苦思冥想,想了幾個月時間,終於隨著一聲雷響,思想豁然開朗,趕腳的人馬每天晚上都在東城門外的騾馬大店歇腳,城牆上就架著國民黨軍隊的機槍。何不利用挖出來的銀元在老宅院的樁基上修建一座驛站,年家莊本身就在官路旁邊。他跟妻子兩人負責接待南來北往的腳夫,這樣一來既不用上戰場,又不至於脫離八路軍,豈不一舉兩得?
年貴元興奮的手舞足蹈,立刻去找姐姐商議,年翠英正為弟弟沒有事幹而苦惱,她原來還想把叫驢子酒館讓與弟弟經營。弟弟在自己村子裏開驛站絕對是件好事,真難為弟弟能想得出這麽好的主意。
姐弟倆立刻去跟盧師傅商量,盧師傅終於憋不住問道:“貴元,你跟爹說實話,你是不是也參加了八路?”
年貴元點頭,還想進一步解釋。盧師傅擺手:“啥都不用說了,我支持你在你家的老宅院開辦驛站,事不宜遲,咱擇日就開工。”
當年農村修建房子大都是幹打壘,用土坯,除過門窗上用一點藍磚,屋頂上苫著茅草,那樣的屋子容易修建,用錢不多。經過一個多月的施工,年貴元在自己的老宅院蓋了幾十間茅棚,當然,最先住進來的是張東倉葛有信他們,以後陸續也有內蒙下來趕腳的商賈前來投宿,就這也不影響東門外騾馬大店的生意,由於沿路檢查鬆懈,南來北往做生意的人日漸增多。
二女兒盧秀蘭嫁給國民黨少校機要科長閆培春,這樁婚姻起初盧師傅堅決反對,盧師傅不願意跟軍人交往,聲稱他的女兒要嫁個農民,可是禁不住一對有情人的軟纏硬磨,女兒盧秀蘭甚至以死相挾,表示非閆培春不嫁,而那閆培春也不顧一切,頻頻登門求婚,盧師傅終於敗下陳來,勉強同意兩個年輕人成婚。現今一年過去,盧秀蘭已經懷上了閆培春的孩子。
三個女婿中間,盧師傅最滿意的當屬三女兒盧秀英的女婿年貴元。年貴元結婚時基本上等於入贅,盧師傅也不知道年貴元參加了八路軍,還以為年貴元是個地地道道的農民,盧師傅在自家的四合院內收拾了一間新房,年貴元父母雙亡,盧師傅和他的老婆穿戴一新,接受了年貴元攜新婚妻子盧秀英的叩拜,夫妻倆拜堂以後進入洞房,開始了相濡以沫的夫妻生活。
婚姻是男人的精神鴉片,能把男人的意誌消磨殆盡。年貴元自從跟盧秀英結婚以後,整日沉溺在溫柔鄉裏醉死夢生,早已把當年參加革命時的雄心壯誌丟在腦後,那是一段無憂無慮的日子,年貴元不用擔心外邊餓殍遍野,也不用掛牽春種秋收,當落日的餘暉在窗子上留下最後一抹紅暈,新房內的窗簾被新娘子輕輕拉上,年貴元內心就潮上一股激動一股欲望,盧秀英嬌羞的臉上呈現一對酒窩,明亮的眸子裏一個人影在晃蕩,燃燒的紅燭見證了破繭化蝶的美好時光,一個羞答答地含苞待放,一個迫不及待地落在花蕊上釀造瓊漿,那是一種天衣無縫的契合,不需要智者點撥、仙人指路,相互間都有那種祈求,焦渴的肌膚貪得無厭地索取著對方的那一份情感,同時又毫無保留地付出,年貴元被溶解了,有一種終於找到歸宿的酣然。
清明節姐姐年翠英來約弟弟年貴元一同去給爹娘上墳,也許是蒼天有意,盧師傅幫助姐弟倆在坍塌的老宅院廢墟上,找到了當年郭子儀存放在親家年天喜家的那幾千銀元。就當前來說,沒有人跟姐弟倆爭執這些銀元的歸屬,但是年翠英知道,這些銀元大部分應當歸自己原來的丈夫郭全發所有。當然,老爹爹開叫驢子酒館幾十年,不能說一點積蓄也沒有。年翠英是個很有主見的女人,她打算用這些銀元來給兩個兄弟在老宅院坍塌的莊基地上重新修建一幢四合院,以便兄弟倆回家時有個落腳的地方,反正有錢總比沒錢強,前夫郭全發的幾個孩子結婚時也得一大筆資金,這些錢把幾個孩子全部安排好以後也就所剩無幾。
盧師傅也不在乎年貴元姐弟倆突然間發了財,當初年貴元跟小女盧秀英結婚時還不是一文不名?大部分結婚用品都是盧師傅一手操辦,盧師傅主要看上了年貴元這個人。大女婿二女婿都指望不上,自古以來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說不定那一天早晨一道命令下來,田中跟閆培春就得帶上兩個女兒隨軍開拔,唯有三女婿是個農民,可以一輩子守在家裏。
可是那一天葛有信突然造訪,兩個年輕人說了些什麽話盧師傅並不知曉,盧師傅憑感覺認為,這個三女婿結婚時隱瞞了自己。葛有信走了以後盧師傅裝著無意間問道:“八條腿(葛羅鍋)的那個二兒子找你來作甚?”
年貴元一下子變得口吃起來:“沒、沒有什麽,我們是同學,他來轉轉。”
盧師傅沒有再說什麽,其實盧師傅已經明白了一切,嫁出去的女潑出去的水,說什麽為時已晚。盧師傅嗷了一聲,轉身走回自己屋子,年貴元卻愣在院子裏,想了半天。
年貴元決定不再對自己的妻子隱瞞,反正紙裏包不住火,自己參加了八路軍這件事遲早總得戳破,夫妻間在被子窩裏最容易達成交易,因為那一刻雙方都顯得特別焦渴,晚上睡下以後年貴元精耕細作,盡量把自己的妻子調理得恰到好處,其實女孩子也一樣,一旦偷吃了禁果就蛻變得永不滿足,那是生命的最高享受,怎麽形容都不過分。盧秀英蓮藕似的胳膊勾住年貴元的脖子,身子蛇樣緊貼著年貴元的胸脯。年貴元感覺時機成熟了,親了妻子一口,然後說:“秀英,有件事我不該隱瞞你,咱倆結婚前我本身就是一個八路軍戰士。”
誰知道盧秀英毫不在意,雙手把年貴元摟得更緊:“我不在意你在外邊幹啥,你幹啥跟我沒有關係,隻要你對我好,我就知足。”
年貴元索性說個明白:“你知道八路軍是幹啥的?八路軍就是打日本的,戰場上子彈不長眼睛,說不定那一天……”
盧秀英把年貴元的嘴捂住,不讓年貴元再說:“今夜,你是我的丈夫,對不?今後你無論走到哪裏我都跟定你,咱倆要死就死到一起。”
年貴元感動了,年貴元心想,為了盧秀英他不能去死,年貴元舍不得自己的愛妻。但是年貴元也不可能帶上妻子去參加八路,盧秀英跟張東梅林秋妹不一樣,盧秀英是個弱女子,不可能跟上丈夫馳騁疆場。年貴元必須找一個兩全齊美的辦法,既能跟自己的妻子長相廝守,又不至於脫離八路軍的隊伍。
年貴元苦思冥想,想了幾個月時間,終於隨著一聲雷響,思想豁然開朗,趕腳的人馬每天晚上都在東城門外的騾馬大店歇腳,城牆上就架著國民黨軍隊的機槍。何不利用挖出來的銀元在老宅院的樁基上修建一座驛站,年家莊本身就在官路旁邊。他跟妻子兩人負責接待南來北往的腳夫,這樣一來既不用上戰場,又不至於脫離八路軍,豈不一舉兩得?
年貴元興奮的手舞足蹈,立刻去找姐姐商議,年翠英正為弟弟沒有事幹而苦惱,她原來還想把叫驢子酒館讓與弟弟經營。弟弟在自己村子裏開驛站絕對是件好事,真難為弟弟能想得出這麽好的主意。
姐弟倆立刻去跟盧師傅商量,盧師傅終於憋不住問道:“貴元,你跟爹說實話,你是不是也參加了八路?”
年貴元點頭,還想進一步解釋。盧師傅擺手:“啥都不用說了,我支持你在你家的老宅院開辦驛站,事不宜遲,咱擇日就開工。”
當年農村修建房子大都是幹打壘,用土坯,除過門窗上用一點藍磚,屋頂上苫著茅草,那樣的屋子容易修建,用錢不多。經過一個多月的施工,年貴元在自己的老宅院蓋了幾十間茅棚,當然,最先住進來的是張東倉葛有信他們,以後陸續也有內蒙下來趕腳的商賈前來投宿,就這也不影響東門外騾馬大店的生意,由於沿路檢查鬆懈,南來北往做生意的人日漸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