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求安慰,各種求)
紫禁城,東暖閣中
朱慈烺此時躺在太師椅上,閉目養神,腦海裏飛快的運算著。現在內庫(皇帝的私人銀子)裏有黃金八十萬兩,白銀七百萬兩,各種古董奇珍不計其數。國庫裏也有,黃金三十萬兩,白銀三千二百萬兩。
太倉裏糧食都堆滿,據統計讓全北京敞開了吃也要吃個三四年。
這都虧了李自成的那個助餉追髒啊,四品以上追贓,四品一下捐餉。還把在北京所有的勳貴跟皇親國戚都抄了家,搞到了大量的金銀財寶!這些王公貴族家裏跟城裏的倉庫裏存滿了糧食。全都是活該!李自成白忙活了一場,全都做了便宜了老子!哈哈哈哈!
噢,對了再順便說下韃子!攻下北京的第二天,朱慈烺就讓吳三桂,率領本部人馬一萬,降兵五萬前去山海關阻擋韃子進關!
帶這麽多降兵過去,不怕他們又造反或者逃跑嗎?老規矩,把虎賁軍的待遇一說,餉銀一發,就都老老實實的跟吳三桂走了!韃子看到他們討不到什麽便宜,就退兵躲回老窩,想辦法去了!
朱慈烺同時還在尋思著怎麽改革!太祖朱元璋從開國就實行了藏富於民的國策!,所有稅都是三十稅一,這也就算了吧!
結果為了籠絡讀書人的心,還讓所有舉人功名以上的全家免稅,也沒限製個數目,也就是無限製免稅,不管你有多少田地,全都免稅。剛開始可能還好,因為考中功名的人不多,而且心思也還單純,沒有那麽黑。
可是經過十六個皇帝,兩百七十七年的時間,這全天下得有多少舉人和舉人以上功名呀?
單單這一項每年國家就要少幾百萬兩稅收吧?這次李自成從這些皇親國戚,高官顯貴們身上得到的抄家銀子跟糧食,就可見一斑!這個必須改革!
這方麵就應該,借鑒後世清朝雍正皇帝的法子!官紳一體納糧,一體當差,這意思很好理解,不管你是什麽身份全部都要繳稅!一體當差那就算了!明朝不比清朝,你要是叫明朝的這些有功名的人去當徭役那比殺了他們還難!士大夫的麵子看的比命還重!官紳一體納稅就行了!
攤丁入畝,就是將丁銀攤入田賦征收,廢除了以前的“人頭稅”,所有無地的農民和其他勞動者擺脫了千百年來的丁役負擔;地主的賦稅負擔加重,也在一定程度上限製或緩和了土地兼並;而少地農民的負擔則相對減輕。
同時,政府也放鬆了對戶籍的控製,農民和手工業者從而可以自由遷徙,出賣勞動力。有利於調動廣大農民和其他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促進社會生產的進步。
明朝萬曆年間實行一條鞭法,清代繼續施行,部分丁銀攤入田畝征收,部分丁銀按人丁征收。到乾隆時通行全國,攤丁入畝後,地丁合一,丁銀和田賦統一以田畝為征稅對象,簡化了稅收和稽征手續。
火耗歸公又稱耗羨歸公,地方官征收錢稅時,會以耗損為由,多徵錢銀,更稱為火耗或耗羨,但耗羨的範圍大於火耗,耗羨還包含雀鼠耗等。
徵納運京的米穀,被雀鼠偷食損耗,稱為雀鼠耗[1。漢朝時,每繳糧食一石,加耗兩鬥,後漢隱帝時,雀鼠耗由納糧一石加耗兩鬥增到四鬥。
雍正二年正式實施耗羨歸公,最早在山西推行,二年七月,正式推廣至全國,將明朝以降的“耗羨”附加稅改為法定正稅,並製度養廉銀,用意在打擊地方官吏的任意攤派行為。
這三項製度是必須施行的!朱慈烺對滿清韃子是沒有什麽好感的!但是對雍正那是真心有些佩服,什麽康乾盛世都是沾了雍正的光!(純屬個人意見)為什麽呢?這三項政策他不是第一個想到的,他也不是第一個做的,但他是第一個做成的,就這三項國策,起碼延續了清朝百年的壽命!
崇禎十七年四月十二日南京城
城門處站著一大群身穿紅袍(四品以上都是紅袍區別在於胸口的補子不一樣)的朝廷大員,勳貴們和穿著華麗的江南富豪們!還有穿著王袍的各地藩王!都在等著迎接山東來的王承恩!
王承恩一路上星夜兼程,又是騎馬又是坐船,耗費了十二日,才勉強趕到南京!這把老骨頭差點散了架!
南京城門處的史可法(陪都南京的最高官員)眼尖看到了遠處旗幟招展的隊伍!連忙招呼眾人站好準備迎接!
王承恩到了不足南京城一裏地時,看到門口紅燦燦的全是來迎接他的文武大臣!趕緊下馬快步走去!他可不敢騎在馬上!門口除了大臣還有勳貴跟藩王!也隻有皇帝才能騎著馬過去!
史可法帶頭走上前去大聲說道:“我等恭迎,欽差大臣!”
王承恩也拱手道:“謝謝,諸位,都免禮把!雜家這就要宣讀皇上(攻下北京的第二天朱慈烺就祭告了太廟繼承大位隻差沒有登基了)的聖旨!諸位跪迎聖旨吧!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山東巡撫李乾坤,山東總兵劉澤清,驕縱無禮,欺瞞君上,不聽調遣,枉為人臣,此乃欺君之大罪,特將二人帶到南京城門處斬首示眾,望各文武大臣引以為戒!欽此!
來人那,把哪兩個人犯帶上前麵斬首示眾!”
“卑職領命”王國明(王國光的弟弟,這一萬虎賁軍的統領)立馬下去把李乾坤和劉澤清拖上來,二話不說直接砍了二人腦袋。同時那一萬軍士齊聲大喊道“皇上英明!皇上英明!皇上英明!”
南京的官員、勳貴、藩王中有不少人臉都嚇白了!有的人,腿都直哆嗦,深怕下個砍的就是他!
(注1:《梁書·張率傳》:“在新安,遣家僮載米三千石還吳宅,既至,遂耗太半。率問其故,答曰:‘雀鼠耗也。’率笑而言曰:‘壯哉雀鼠!’”)
(老規矩求點擊,推薦,收藏)
。
紫禁城,東暖閣中
朱慈烺此時躺在太師椅上,閉目養神,腦海裏飛快的運算著。現在內庫(皇帝的私人銀子)裏有黃金八十萬兩,白銀七百萬兩,各種古董奇珍不計其數。國庫裏也有,黃金三十萬兩,白銀三千二百萬兩。
太倉裏糧食都堆滿,據統計讓全北京敞開了吃也要吃個三四年。
這都虧了李自成的那個助餉追髒啊,四品以上追贓,四品一下捐餉。還把在北京所有的勳貴跟皇親國戚都抄了家,搞到了大量的金銀財寶!這些王公貴族家裏跟城裏的倉庫裏存滿了糧食。全都是活該!李自成白忙活了一場,全都做了便宜了老子!哈哈哈哈!
噢,對了再順便說下韃子!攻下北京的第二天,朱慈烺就讓吳三桂,率領本部人馬一萬,降兵五萬前去山海關阻擋韃子進關!
帶這麽多降兵過去,不怕他們又造反或者逃跑嗎?老規矩,把虎賁軍的待遇一說,餉銀一發,就都老老實實的跟吳三桂走了!韃子看到他們討不到什麽便宜,就退兵躲回老窩,想辦法去了!
朱慈烺同時還在尋思著怎麽改革!太祖朱元璋從開國就實行了藏富於民的國策!,所有稅都是三十稅一,這也就算了吧!
結果為了籠絡讀書人的心,還讓所有舉人功名以上的全家免稅,也沒限製個數目,也就是無限製免稅,不管你有多少田地,全都免稅。剛開始可能還好,因為考中功名的人不多,而且心思也還單純,沒有那麽黑。
可是經過十六個皇帝,兩百七十七年的時間,這全天下得有多少舉人和舉人以上功名呀?
單單這一項每年國家就要少幾百萬兩稅收吧?這次李自成從這些皇親國戚,高官顯貴們身上得到的抄家銀子跟糧食,就可見一斑!這個必須改革!
這方麵就應該,借鑒後世清朝雍正皇帝的法子!官紳一體納糧,一體當差,這意思很好理解,不管你是什麽身份全部都要繳稅!一體當差那就算了!明朝不比清朝,你要是叫明朝的這些有功名的人去當徭役那比殺了他們還難!士大夫的麵子看的比命還重!官紳一體納稅就行了!
攤丁入畝,就是將丁銀攤入田賦征收,廢除了以前的“人頭稅”,所有無地的農民和其他勞動者擺脫了千百年來的丁役負擔;地主的賦稅負擔加重,也在一定程度上限製或緩和了土地兼並;而少地農民的負擔則相對減輕。
同時,政府也放鬆了對戶籍的控製,農民和手工業者從而可以自由遷徙,出賣勞動力。有利於調動廣大農民和其他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促進社會生產的進步。
明朝萬曆年間實行一條鞭法,清代繼續施行,部分丁銀攤入田畝征收,部分丁銀按人丁征收。到乾隆時通行全國,攤丁入畝後,地丁合一,丁銀和田賦統一以田畝為征稅對象,簡化了稅收和稽征手續。
火耗歸公又稱耗羨歸公,地方官征收錢稅時,會以耗損為由,多徵錢銀,更稱為火耗或耗羨,但耗羨的範圍大於火耗,耗羨還包含雀鼠耗等。
徵納運京的米穀,被雀鼠偷食損耗,稱為雀鼠耗[1。漢朝時,每繳糧食一石,加耗兩鬥,後漢隱帝時,雀鼠耗由納糧一石加耗兩鬥增到四鬥。
雍正二年正式實施耗羨歸公,最早在山西推行,二年七月,正式推廣至全國,將明朝以降的“耗羨”附加稅改為法定正稅,並製度養廉銀,用意在打擊地方官吏的任意攤派行為。
這三項製度是必須施行的!朱慈烺對滿清韃子是沒有什麽好感的!但是對雍正那是真心有些佩服,什麽康乾盛世都是沾了雍正的光!(純屬個人意見)為什麽呢?這三項政策他不是第一個想到的,他也不是第一個做的,但他是第一個做成的,就這三項國策,起碼延續了清朝百年的壽命!
崇禎十七年四月十二日南京城
城門處站著一大群身穿紅袍(四品以上都是紅袍區別在於胸口的補子不一樣)的朝廷大員,勳貴們和穿著華麗的江南富豪們!還有穿著王袍的各地藩王!都在等著迎接山東來的王承恩!
王承恩一路上星夜兼程,又是騎馬又是坐船,耗費了十二日,才勉強趕到南京!這把老骨頭差點散了架!
南京城門處的史可法(陪都南京的最高官員)眼尖看到了遠處旗幟招展的隊伍!連忙招呼眾人站好準備迎接!
王承恩到了不足南京城一裏地時,看到門口紅燦燦的全是來迎接他的文武大臣!趕緊下馬快步走去!他可不敢騎在馬上!門口除了大臣還有勳貴跟藩王!也隻有皇帝才能騎著馬過去!
史可法帶頭走上前去大聲說道:“我等恭迎,欽差大臣!”
王承恩也拱手道:“謝謝,諸位,都免禮把!雜家這就要宣讀皇上(攻下北京的第二天朱慈烺就祭告了太廟繼承大位隻差沒有登基了)的聖旨!諸位跪迎聖旨吧!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山東巡撫李乾坤,山東總兵劉澤清,驕縱無禮,欺瞞君上,不聽調遣,枉為人臣,此乃欺君之大罪,特將二人帶到南京城門處斬首示眾,望各文武大臣引以為戒!欽此!
來人那,把哪兩個人犯帶上前麵斬首示眾!”
“卑職領命”王國明(王國光的弟弟,這一萬虎賁軍的統領)立馬下去把李乾坤和劉澤清拖上來,二話不說直接砍了二人腦袋。同時那一萬軍士齊聲大喊道“皇上英明!皇上英明!皇上英明!”
南京的官員、勳貴、藩王中有不少人臉都嚇白了!有的人,腿都直哆嗦,深怕下個砍的就是他!
(注1:《梁書·張率傳》:“在新安,遣家僮載米三千石還吳宅,既至,遂耗太半。率問其故,答曰:‘雀鼠耗也。’率笑而言曰:‘壯哉雀鼠!’”)
(老規矩求點擊,推薦,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