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推薦,收藏,點擊)
不過竹甲有個很大的缺陷,由於扶桑的冶鐵技術非常不發達,連鐵針都要從大明進口,而製造製鐵針的細鐵絲更是生產不出來,因此竹甲都是用麻繩串起來,很容易就散架了。
這大概有一萬足輕們,穿著竹甲,帶著鬥笠似地頭盔,手裏握著竹槍頭上是鐵尖,這也是和其他原來扶桑軍隊不同的地方。而更讓戚光明有些皺眉的是,這些足輕的背上都是背著竹弓和一筒箭。其他的四萬足輕穿的都是俘獲的大明棉甲、罩甲、鐵甲,跟紅纓槍!後麵還有幾百門大小弗朗機炮!
這些輕步兵裝備倒是很齊全啊,能遠能近,難怪敢派人出來侵略我大明。
這五萬足輕,構成了大陣的主要部分,除了這五萬足輕之外,陣後,還有大約四萬穿著統一的鐵甲,手裏拿著武士刀的扶桑精銳。
在他們前麵,隊列的最前方,則是約一萬多名鐵炮手,他們和足輕打扮類似。
而讓戚光明最是忌憚的,則是位於兩翼的騎兵,這些騎兵大約有一萬左右,全部穿著閃亮的板甲!
扶桑也有騎兵,但是在明治維新引進西洋馬之前,扶桑馬的品種可以說是天下一等一的低劣,長得矮,速度慢,耐力差,個頭大小跟大明的驢子差不多。與其說是騎兵,還不如會說是騎驢的步兵。
但是這次的一萬騎兵全都是多爾袞送的戰馬,一個個很是神駿,騎馬的人都是‘高個’一米七左右的人,在扶桑一米七那真是算高的了。
而且騎兵麵對步兵有絕對優勢的,更何況,在扶桑,所有的騎兵不一定都是武士,但是所有的武士都是騎兵,扶桑的陣勢近看在眼底。讓戚光明心裏蒙上了一陣陰影!
“不過也好”戚光明嘴角露出笑意,太弱的對手,打起來也沒意思啊!
他的軍隊是唯一一個老兵最多的部隊,兩萬原來的關寧鐵騎,三萬原來的虎賁軍,其他三萬都是大順降軍!戰鬥力應該是大明最高的一支部隊了,他的虎賁軍裏是現在大明北方唯一裝備火槍的部隊,有五千裝備了魯密銃1。
戚光明下令全軍向前進發,五萬人的長槍巨盾兵,兩萬騎兵,五千火槍兵,組成了一座森嚴的大陣,每一排一千人,五排火槍兵在最前麵,後麵是一排鐵炮兵,然後是長槍兵,騎兵排列在兩翼。真個陣形像是一個狹長的長方形。
整個大陣大踏步的壓過去,長槍組成的森林在長滿青草的平原上挪動,給人極大的心裏壓力。
至少現在東鄉平伊朗是這麽想的。
虎賁軍方陣在距離扶桑方陣約有一千多米的所在停了下來,雖然虎賁軍的方陣比起扶桑的方陣要略微小些,但是卻沒有一個人敢忽視這支軍隊!
注1:魯密銃由傑出火器研製家趙士楨所創,原型是土耳其魯密國(羅姆蘇丹國)所進貢的火繩槍。1598年(萬曆二十六年)趙士楨向魯密國使者朵思麻請教魯密國火槍的構造及製作方法,經改進後製成“魯密銃”,重量大於之前的鳥銃,但射程(150米左右)、威力卻大大高於後者。魯密銃的扳機和機軌分別由鋼片和銅片製成,如銅錢般厚。龍頭(火繩夾)和機軌都安於槍把上,並在貼近發機處安置一個長一寸多的小鋼片,以增加彈性,使龍頭式槍機能夠捏之則落,射畢後能自行彈起。此外銃尾還裝有鋼刃,可倒轉作斬馬刀用。《武備誌》中曰:“鳥銃:唯魯密銃最遠最毒。”
戚光明接下裏便是下令按兵不動,隻是看著對麵扶桑的動靜。
東鄉平伊朗被一千親衛武士和扶桑其他高級將領簇擁著,一行人站在一輛足有兩丈寬,一丈多高的巨大戰車上,這戰車跟個拳擊擂台一樣,站的高看得遠。就位於陣中範圍,視野也是極好,而且很安全。看完後,他的臉上露出沉思的表情,片刻後向一邊的吉尺道:“吉尺君,下令,全軍向前推進。”
吉尺一愣,然後便是下去傳令了。
看到周圍一行人不解的目光,東鄉平伊朗解釋道:“諸君,你們也看到了,那些明國人兵強馬壯,但是為何卻不向咱們進攻?而是停在一千米之外?其實就是兩個字,藐視!這說明,這部明軍看不起我們扶桑武士!”
他見四周所有軍官高層都是聽的認真,聲音徒然拔高了,用煽動性的語氣道:“諸君,這是咱們天皇陛下一統扶桑以來,第一次發動對外國的戰爭,這是咱們扶桑打響國威的第一戰,咱們在明國的土地上,就算是投降,被俘虜,也是不免一死,咱們唯一的出路隻有一條,那就是戰勝對麵那些看似強大的明國軍隊!”
“咱們隻要贏了,那咱們就擁有另外一片麵積不下於扶桑的土地!若是輸了,我,還有你們,都是死無葬身之地!”東鄉平伊朗滿臉潮紅,尖聲叫道:“諸君,去吧,唯有死戰而已!天皇陛下萬歲!”
“天皇陛下萬歲!”
東鄉平伊朗的話,大大的鼓舞了這些將士的士氣,他們大聲叫喊,咋呼著下去,領兵出戰了。
不得不說,扶桑軍隊此時的戰術素養還是不錯的,畢竟是見天兒打仗的,要說士兵的心理素質,那都是練出來了。而且一年打十幾場仗,將領也是磨合的相當不錯。
整個大陣緩緩向前移動,扶桑的軍隊像是一部機器一般,鐵炮手1在前,足輕在中,武士在後,騎兵兩翼,向著虎賁軍的大陣壓了上去。
注1:鐵炮是日本的火繩槍。公曆一五四三年由葡萄牙人漂流到種子島(tanagashima)而將火繩槍傳入日本。日人八板金兵衛模仿其構造製作出第一把日本製的火繩槍,遂以此地命名,不久後迅速傳遍日本。
鐵炮長度80~185cm,重量15~50kg。這是一種前鏜裝的火繩槍,最初因發射速度的問題並沒有受到多大重視,但其傷害力比當時的弓強。實戰中使用的弓箭最大射程400米,殺傷距離80米,確實殺傷距離40米,相對於此,火繩槍的殺傷距離200米,確實殺傷距離50米。其威力可見一斑。種類因產地分為國友筒、堺筒和薩摩筒,統稱鐵炮
網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
不過竹甲有個很大的缺陷,由於扶桑的冶鐵技術非常不發達,連鐵針都要從大明進口,而製造製鐵針的細鐵絲更是生產不出來,因此竹甲都是用麻繩串起來,很容易就散架了。
這大概有一萬足輕們,穿著竹甲,帶著鬥笠似地頭盔,手裏握著竹槍頭上是鐵尖,這也是和其他原來扶桑軍隊不同的地方。而更讓戚光明有些皺眉的是,這些足輕的背上都是背著竹弓和一筒箭。其他的四萬足輕穿的都是俘獲的大明棉甲、罩甲、鐵甲,跟紅纓槍!後麵還有幾百門大小弗朗機炮!
這些輕步兵裝備倒是很齊全啊,能遠能近,難怪敢派人出來侵略我大明。
這五萬足輕,構成了大陣的主要部分,除了這五萬足輕之外,陣後,還有大約四萬穿著統一的鐵甲,手裏拿著武士刀的扶桑精銳。
在他們前麵,隊列的最前方,則是約一萬多名鐵炮手,他們和足輕打扮類似。
而讓戚光明最是忌憚的,則是位於兩翼的騎兵,這些騎兵大約有一萬左右,全部穿著閃亮的板甲!
扶桑也有騎兵,但是在明治維新引進西洋馬之前,扶桑馬的品種可以說是天下一等一的低劣,長得矮,速度慢,耐力差,個頭大小跟大明的驢子差不多。與其說是騎兵,還不如會說是騎驢的步兵。
但是這次的一萬騎兵全都是多爾袞送的戰馬,一個個很是神駿,騎馬的人都是‘高個’一米七左右的人,在扶桑一米七那真是算高的了。
而且騎兵麵對步兵有絕對優勢的,更何況,在扶桑,所有的騎兵不一定都是武士,但是所有的武士都是騎兵,扶桑的陣勢近看在眼底。讓戚光明心裏蒙上了一陣陰影!
“不過也好”戚光明嘴角露出笑意,太弱的對手,打起來也沒意思啊!
他的軍隊是唯一一個老兵最多的部隊,兩萬原來的關寧鐵騎,三萬原來的虎賁軍,其他三萬都是大順降軍!戰鬥力應該是大明最高的一支部隊了,他的虎賁軍裏是現在大明北方唯一裝備火槍的部隊,有五千裝備了魯密銃1。
戚光明下令全軍向前進發,五萬人的長槍巨盾兵,兩萬騎兵,五千火槍兵,組成了一座森嚴的大陣,每一排一千人,五排火槍兵在最前麵,後麵是一排鐵炮兵,然後是長槍兵,騎兵排列在兩翼。真個陣形像是一個狹長的長方形。
整個大陣大踏步的壓過去,長槍組成的森林在長滿青草的平原上挪動,給人極大的心裏壓力。
至少現在東鄉平伊朗是這麽想的。
虎賁軍方陣在距離扶桑方陣約有一千多米的所在停了下來,雖然虎賁軍的方陣比起扶桑的方陣要略微小些,但是卻沒有一個人敢忽視這支軍隊!
注1:魯密銃由傑出火器研製家趙士楨所創,原型是土耳其魯密國(羅姆蘇丹國)所進貢的火繩槍。1598年(萬曆二十六年)趙士楨向魯密國使者朵思麻請教魯密國火槍的構造及製作方法,經改進後製成“魯密銃”,重量大於之前的鳥銃,但射程(150米左右)、威力卻大大高於後者。魯密銃的扳機和機軌分別由鋼片和銅片製成,如銅錢般厚。龍頭(火繩夾)和機軌都安於槍把上,並在貼近發機處安置一個長一寸多的小鋼片,以增加彈性,使龍頭式槍機能夠捏之則落,射畢後能自行彈起。此外銃尾還裝有鋼刃,可倒轉作斬馬刀用。《武備誌》中曰:“鳥銃:唯魯密銃最遠最毒。”
戚光明接下裏便是下令按兵不動,隻是看著對麵扶桑的動靜。
東鄉平伊朗被一千親衛武士和扶桑其他高級將領簇擁著,一行人站在一輛足有兩丈寬,一丈多高的巨大戰車上,這戰車跟個拳擊擂台一樣,站的高看得遠。就位於陣中範圍,視野也是極好,而且很安全。看完後,他的臉上露出沉思的表情,片刻後向一邊的吉尺道:“吉尺君,下令,全軍向前推進。”
吉尺一愣,然後便是下去傳令了。
看到周圍一行人不解的目光,東鄉平伊朗解釋道:“諸君,你們也看到了,那些明國人兵強馬壯,但是為何卻不向咱們進攻?而是停在一千米之外?其實就是兩個字,藐視!這說明,這部明軍看不起我們扶桑武士!”
他見四周所有軍官高層都是聽的認真,聲音徒然拔高了,用煽動性的語氣道:“諸君,這是咱們天皇陛下一統扶桑以來,第一次發動對外國的戰爭,這是咱們扶桑打響國威的第一戰,咱們在明國的土地上,就算是投降,被俘虜,也是不免一死,咱們唯一的出路隻有一條,那就是戰勝對麵那些看似強大的明國軍隊!”
“咱們隻要贏了,那咱們就擁有另外一片麵積不下於扶桑的土地!若是輸了,我,還有你們,都是死無葬身之地!”東鄉平伊朗滿臉潮紅,尖聲叫道:“諸君,去吧,唯有死戰而已!天皇陛下萬歲!”
“天皇陛下萬歲!”
東鄉平伊朗的話,大大的鼓舞了這些將士的士氣,他們大聲叫喊,咋呼著下去,領兵出戰了。
不得不說,扶桑軍隊此時的戰術素養還是不錯的,畢竟是見天兒打仗的,要說士兵的心理素質,那都是練出來了。而且一年打十幾場仗,將領也是磨合的相當不錯。
整個大陣緩緩向前移動,扶桑的軍隊像是一部機器一般,鐵炮手1在前,足輕在中,武士在後,騎兵兩翼,向著虎賁軍的大陣壓了上去。
注1:鐵炮是日本的火繩槍。公曆一五四三年由葡萄牙人漂流到種子島(tanagashima)而將火繩槍傳入日本。日人八板金兵衛模仿其構造製作出第一把日本製的火繩槍,遂以此地命名,不久後迅速傳遍日本。
鐵炮長度80~185cm,重量15~50kg。這是一種前鏜裝的火繩槍,最初因發射速度的問題並沒有受到多大重視,但其傷害力比當時的弓強。實戰中使用的弓箭最大射程400米,殺傷距離80米,確實殺傷距離40米,相對於此,火繩槍的殺傷距離200米,確實殺傷距離50米。其威力可見一斑。種類因產地分為國友筒、堺筒和薩摩筒,統稱鐵炮
網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