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武元年(1645年)二月十五日,山西太原晉王府


    來參加晚宴的富豪士紳們,看著晉王府一座座亭台樓閣,鍾樓、唱經樓、通明閣等建築,感歎著皇家的大氣!


    範永鬥領銜帶著五十五名山西的大商人快步走進晉王府,盡管這五十五名大商人都有相當於現代人的億萬身家,在山西民間都有響當當的名頭,但在士農工商的明朝,商人是沒有任何地位,不準騎馬,不準納妾,隻準穿粗布衣,在大多數涉及商人的官府審案中,敗訴方大多是商人。


    但隨著明朝國力的衰敗,這些繁瑣的條文對商人們也失去約束力,不少商人也偷偷地騎馬穿袍,甚至不少商人都有了華麗的馬車,娶了小妾,但隨著光武皇帝兩次擊敗韃子,現在還親自坐鎮太原,很多商人害怕被清算,又偷偷地將馬換成驢,將錦袍壓箱,改穿粗布衣,將小妾稱為丫鬟。


    本來接到晉王的請帖,心中還忐忑不安,後來聽到範老的解剖後,現在心中都憋著一股勁,想要在那十大皇商中有個一席之地!


    他們並不指望光武帝的一次接見就能改變商人的地位,但這是一種信號,一種姿態,一個好的開端。


    五十五名大商人都身著粗布衣,簇擁在範永鬥的身後,跟著他走進了晉王府宴會大廳,見光武帝沒有他們想象中的麻煩,不用事先學習禮儀,也不用統一口徑,更不用沐浴更衣,隻是士兵一次又一次的搜身讓他們感覺到安保之嚴密。


    宴會大廳內,山西巡撫晉王朱求桂正陪同朱慈烺說話,朱求桂聽院子裏傳來腳步聲,見範永鬥身後跟著大群粗布衣的商人,便對朱慈烺笑道:“皇上,肥羊送上門了!”


    朱慈烺找這些商人來,一方麵固然是要懲戒那些私通韃子的jian商,另一方麵,他也想通過這次契機,稍稍提高商人的地位,發揮他們的能力,讓他們能加快北方的物資流通,什麽事情都靠官府,確實有點力不從心。


    這時,五十五名大商人走進了宴會大廳,這些商人大部分都見過晉王,他們見朱求桂陪同一名年輕的錦袍公子,所有人都意識到,這就是掌控明朝的君王,光武帝朱慈烺。


    連同範永鬥在內的五十六名商人一起跪下:“草民參見皇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各位紳賈免禮,請坐!”


    晚宴大廳兩邊擺放了五十六張單人坐榻,就是給他們準備,五十六名大商人都一一坐下,每個人卻在回味著剛才光武帝對他們的稱呼,居然叫他們紳賈,紳是指有名望的大戶人家,一般輪不到他們,行走倒賣貨物稱為商,坐地開店賣貨稱為賈,平時人們都稱他們為行商、商家或者大賈,絕對沒有一個紳字,而光武帝居然叫他們紳賈,這難道就意味著他們的地位將有所改變?每個人的心中都開始亮了起來,不少人都後悔曾經跟韃子做過生意!


    緊接著又有幾十名侍衛給他們上了茶,令商人們有點受寵若驚,連聲感謝。


    朱慈烺看了眾人一眼,大多四五十歲,很多長得肥頭大耳,大腹便便,雖然穿著地位低下的粗布衣,但這種養尊處優的派頭,卻不是一般人能比擬,他微微一笑,問道:“在座諸位有沒有誰去過北京?當然是朕收複以後的北京!”


    眾商人麵麵相覷,最後坐在倒數第二位的一名商人道:“回稟皇上,草民的商隊曾經去過幾次北京,草民沒有去過,隻是聽手下管事描述了一下。”


    朱求桂低聲對朱慈烺道:“此人姓王,是山西有名的糧商。”


    朱慈烺點點頭笑道:“原來是王紳賈,你不妨給大家說說你手下在北京的所見所聞,你可以實話實說。”


    “是!”


    王紳賈想了想,便提高聲音道:“大概在去年八月,草民的一支商隊去北京販大米,在北京呆了不到一個月,他說對現在的北京最大印象就是規矩很嚴厲,但又很自由,說比如進城時,所有的兵器都不準攜帶,在城內超過三天就必須向官府備案,寫清滯留理由,最多不能超過一月,如果超過一個月,就要申請定居,要交一筆保證金,當然事後會如數退還,這是嚴厲的一麵,而自由的一麵就是商人可以隨意穿衣服,可以騎馬,沒有什麽商籍、匠籍,隻有民籍和軍籍之分,商人沒有任何歧視,和正常的平民一樣。。。。。”


    看得出這個姓王的商人很健談,是個做生意的老手,很會揣摩朱慈烺的心思,說到嚴厲的一麵,他盡量輕描淡寫,說到自由的一麵,他又濃墨重彩地描述,朱慈烺沒有打斷他的侃侃而談,他慢慢喝茶,注意商人們的表情,當說到商人沒有任何歧視,和正常的平民一樣時,所有人都了異常變化,有人坐立不安地扭動身子,有的人聽得全神貫注,眼睛裏閃爍著期盼的亮光。


    看得出,商人的地位是他們最關心的問題,其實朱慈烺很清楚,天朝上國不僅僅是軍事上的強勢,也是經濟、政治乃至於民心相背的全方位的指標,說是得民心者得天下,但民心又是和經濟、穩定等等緊密相連。


    北京之所以做得不錯,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成祖的寶藏,還有李自成抄家時積累了大量的錢糧物資,所以支撐得起,但隨著薊州戰役跟牛家莊戰役,北京的積累逐漸減少,他就不能再耗用從前的積蓄,必須要靠自身的經濟發展來實現複興,這就需要依靠商人們的創造力和活力。


    等王紳賈說完,朱慈烺又對眾人道:“北京之所以嚴格控製人口出入,是因為要防止細作混入,事實上如果是統一的江山,那就不會有那麽多嚴厲的限製,但自由是朕的思路,朕主張取消商籍和匠籍,恢複他們的正常民籍,朕也不讚成先祖對商人的歧視,朕打算全麵取消對商人的種種限製。。。。。。”


    朱慈烺說到這裏,下麵的商人頓時騷動起來,每個人都異常興奮,竊竊之聲響成一片,朱慈烺擺擺手,又讓眾人安靜下來。


    “但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朕之所以給北京商人這麽多自由,那是因為他們自己爭氣,新的難民來了,商人們總是主動地幫助官府,他們搭建粥棚,幫助臨時安置難民,韃子打來了,他們盡其所能幫助老弱撤退,給前方的將士捐衣捐糧,興辦學堂,照顧孤老也有他們的出力,如此,當朕提出北京撤銷商籍時,便得到了北京官員們的一致支持,可謂水到渠成。”


    大廳內一片寂靜,朱慈烺的意思已經很明顯了,要想得到自己,獲得平等,還得靠他們拿出實際態度來,眾商人沉默良久,一名資曆最老的商人道:“啟稟殿下,我們也願意這樣做,就怕官府不領情,民間幾百年來形成的歧視難以改變,所以我們有顧慮,不敢為之。”


    朱慈烺笑道:“幾百年形成的歧視和想法確實很難改變,但不是沒有機會,在盛世機會不多,但在亂世卻是很好的機會,如果你們在亂世有所作為,相信會極大扭轉這種歧視,而且朕不會因為你們的努力就惠及所有商人,那樣也不公平,朕會在山西進行試點,你們成功了,朕就會率先在山西取消商籍,給你們以平等待遇,你們的子弟甚至也能考試入仕。”


    晚宴大廳內頓時響起一片議論聲,旁邊晉王朱求桂和朱慈烺對視一眼,兩人眼中都露出欣喜之色,他們都知道這些大商人都富可敵國,可一個個都一毛不拔,如果能夠把他們財力物力調動起來,將會極大減輕官府的壓力。


    這時,那名資曆最老的商人又問:“啟稟皇上,那我們又該怎麽做?”


    朱慈烺搖搖頭,“該怎麽做由你們自己決定,朕建議你們成立商會,大家坐在一起商量該怎麽做,而不是官府要你們就做,不要你們做就不做,那不行,有了商會,你們就可以協調行動,也不至於這家出錢,那家出錢多,會有人覺得不公平,朕的建議你們想想。”


    成立商會,這倒是個好辦法,隻是官府會同意嗎?所有商人都向晉王朱求桂望去。


    朱求桂笑了一下,對朱慈烺道:“隻要朝廷下旨,同意山西成立商會,微臣沒有意見。”


    “這個沒有問題,朕回去後就會讓朝廷下發旨意,準許山西先試行,如果山西的試行情況不錯,內閣將正式討論修改大明律法中涉及到商律的部分,你們山西可以先試行商會。”


    朱求桂點點頭,“微臣明白了。”


    說到這裏,朱慈烺又對眾商人笑道:“今天找你們來,是有三件事,第一件事剛才已經說了,希望商人能發揮作用,協助官府安置災民,扶助老弱,現在朕再說第二件事,是朕想托大家合夥做一筆大買賣!”


    (那個啥!更新晚了一天抱歉啊!其實小童是鐵路上的現在搞春運很忙!再次感謝小夥伴:葵花點咪咪手的更新票,可惜小童木有吃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威武大明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童家大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童家大神並收藏威武大明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