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年間竟然可以養活1億人口?這簡直就是人口的災難。從粉飾太平的角度講,土豆、玉米、廢除人丁稅和白銀的持續流入都對順治到乾隆時期的人口增長貢獻很大。但是這種增長是數量的增長,而絕無質量的增長。從英國人的中國見聞來看,明末到嘉慶年間,人口的數量走了一個v字形,而質量幾乎走了一個l型。


    這種發展模式沒有意義,幾乎就是原地踏步,很容易被其他稍有速度的資本主義國家超越。


    在純農耕社會,土地是第一位的生產要素,人力是第二位的要素,獲得土地和多生子女才是家庭和組織實現目的的手段。而在資本社會,技術和資本才是最重要的要素。


    穿越眾不缺技術,也不缺資本,而是最缺使用兩者的人才。一億多相對周邊國家很富裕的農民再怎麽強有力的組織起來也不可能抵抗工業社會的進攻,哪怕這個敵人隻有十萬人口。


    李基等人對人才的需求簡直達到瘋狂的程度,隻要通過畢業考試和職業技能考試的年輕人全部都給予十倍於富農的年收入。按照一戶一等主戶年收入相當於500辰基錢的種植業收入,一個取得建築監理或設計資格證的實習監理或助理設計員,一年的收入就可以拿到數千辰基錢,加上工作單位的分紅和員工期權激勵,破萬也不是不可能。


    北方地區商業貿易的關鍵網點店夥計,一年都可以拿到700辰基錢的工錢,要是出色的完成年度考核還能拿到相當於一半工錢的獎金,每加一級職稱就能加50%的收入,如果拿到頂級的10級職稱,那就是40倍的收入。一個10級技工的收入是1級技工的40倍十分合理。沒有任何人有可能質疑。因為一個10級技工不僅僅需要10年以上的相關工作經驗,還要有專利和重大發明創造的獎項,除了要求相當於博士生導師級別的理論水平,動手能力也要達標。


    10級幾乎就是穿越眾的水平,在機械領域可以達到和錢進一樣的水平,可以讀力的借助工業母機生產所有設備的國寶級技工也就三個來自將作監的大師。


    高端的人才缺口永遠都是不夠的。大宋智商破百二的奇才多如牛毛,但是大多被禁錮在科舉的體係內。穿越眾的出現改變了很多家庭的命運,讓所有知道辰基集團事跡的人看到通過任何職業發家致富甚至立身立言立德的希望。


    五位穿越眾的得意高徒已經在短短3年的時間裏成為了年收入過千萬的高富帥。因此都成為了眾多辰基書院前輩和後輩的學姐學妹的眼中的鑽石王老五。


    很多原本耕讀傳家的大地主家庭在看到和辰基一起發展的支付速度如此之快,都將家中的庶子和女兒送進書院,出來之後都成為了宣傳機器和社會分工的主力。幾乎每個畢業生都可以當師級高級職稱技術人員,專科和職業學校出來的起碼5級工。


    入學前仿佛天文數字的學費在助學貸款麵前也很easy,參加工作半年就能連本帶利還清助學貸款,助學貸款的年利率雖然高達8%,但是基本都滾入助學基金,幫助更多的學弟學妹去了。


    在大宋的對外貿易中,(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第一日不落帝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時空寡頭koen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時空寡頭koen並收藏第一日不落帝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