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雖然是一片熱土,但是人口稀少,有基層選舉縣議員權利的選民更是少得可憐,整個新大陸總督區僅僅隻有四萬人有選舉權,可以說是一個參議員下麵隻有8個縣級議員,這個比例是最高的嗎?不是,還有人數更少但是政策更偏袒的直轄領地呢!一個新加坡僅僅三千人,眼屎大的地方竟然有一個參議員席位,因為它的行政級別相當於帝國本土的一個省,本土人口最少的省——西北的銀夏省都有三百萬人口(西夏被滅後其版圖改為三個省,邊夏省省會瓜州,河夏省省會興慶府也就是銀川,肅夏省省會甘州,原來整個西夏隻有2百萬,但是幾年之內遷入了幾百萬黃土高原上的漢族人口搞同化)。請記住本站的網址:。


    政治投機就是要敢吃苦,隻有先苦才能後甜。到剛剛起步的殖民地好出業績,自然能更快的引起高層矚目。為了立足南洋,張俊幾乎把自己所有的家產都變賣一空,所有的土地都換成了南洋曰後最有潛力的沿海港口建設區域的土地。多餘的錢全部都用來從國內招募移民充實自己工作的地區,發展經濟和開發資源以換取政績和財富。


    1949年之後,政治投機成功的張俊果然以新加坡直轄市的市長身份競選參議員成功,如願以償的成為立法者的議員,在曲線救國的道路上的成功讓無數看到機遇的家夥。畢竟才三年的時間,一個毫無根基的新貴就成為手握大權的200(全國168億人口,三十多個省,各省按人口分配席位,不足百萬的幾十萬零頭不算一個席位,就是160個席位,一百多萬的四個總督區的四個總督就是四個席位,十八個大都市的最大地頭蛇各有一個席位,吐蕃自治區的兩個,新加坡、科倫坡和索科特拉三個,剩餘的都是學術界的泰鬥級人物影響國策的固定職位,大部分都是各個大學最著名的博導或帝國科學院院士,屬於穿越眾平衡智力和教育資源的手段,是參議院重要的智力資源和帝國參議院各個委員會平級的讀力於政斧機構和議會的最高學術委員會常委成員,這個委員會就是辰基體係的眾多教授、院士發揮影響力的重要監督機構,掌握著帝國幾乎所有的媒體和輿論力量)人之一,實在是極為吸引眼球的。


    他的功勞也是讓人無話可說的,在短短幾年內,憑借自己的專業和學術實力,在眾多同學、後輩們的共同努力下繪製了南半球的星圖,將整個南洋區域的海圖編撰完成,開辟了十四條重要的海上航線,建造了200多個燈塔和20多個重要的資源港口,最重要的是,他將軍事用途的補給港新加坡變成了整個南洋的物資集散中心,其繁華程度達到了18世紀馬六甲港的程度,每年停靠和經過港口的船隻達到1300多艘(能遠洋航行的商船噸位都不小),建立了絕對屬於全球最大香料貿易市場和期貨市場,為分擔海軍駐軍和軍事基地的維護費用出力不少,因此在軍方和商業界有很好的人緣和口碑,深得喜歡提拔人才的穿越眾的器重。


    到了1952年,張俊就離開南洋,成為了參議院殖民事務委員會的五個常委之一,他不僅僅是最年輕的議員、最年輕的委員,更是最年輕的的常委,這時他才32歲,辰基書院剛剛建立的元祐3年那年,他進去才8歲逐劍闖天涯全文閱讀。真正體現了政壇上‘年輕就是資本’這句話。


    除了走學而優則仕這條大道之外,搞學術的還可以通過的深入的搞學術也可以登上社會的峰頂。另一位和張俊差不多的穿越眾學生也成為了眾多參議員中矚目的明星,他就是在理論科學上製造奇跡的沈揭,沈括大神的孫子一進書院就在選擇考試還是特招中大放光彩,原本安排他特招進入的數理學院負責人劉欣在深入交談考核之後發現這個大神的孫子擁有極強的創造力,幾乎擁有和後世諸多大神推崇的神王特斯拉一樣的怪癖,不善交際,淡泊名利,清心寡欲,經常注意力集中的看書廢寢忘食。幾個月內就學完了幾乎所有的大學課程,精通了歐洲工業革命之前的幾乎所有數理學科,成功的成為了書院最年輕的的教材編訂委員和教授,幫助穿越眾分擔了大量中世紀到工業革命之間的知識積累不足,直接飛躍到工業革命太過誇張的危機。主動的提出了眾多的理論來掩蓋穿越眾開技術金手指沒有理論支持的缺點。


    比如直接上馬的化肥廠巨大的合成氨塔是如何沒有發現氨氣可以由氮氣和氫氣來製備的問題?在空氣成分還沒有被發現和命名的前提下,穿越眾如何製造出天然氣製備化肥的工藝先進的現代設備的?數學、物理、化學三個方麵都作出巨大貢獻的沈揭毫無疑問的成為了理論的提供者。根據穿越眾的喜好命名了幾乎所有的自然界已知元素(未發現的放射姓元素和稀土還沒有命名)、完成了線姓代數和微積分的初步研究和運用、通過觀測推導出開普勒三大定律、發現了真空和大氣壓強、製造了高壓液化設備、和吳祈周立堅等人在古代煉丹術的經驗積累分析和整理後開創了醫藥化學和冶金化學。被穿越眾推舉為第一任帝國皇家科學院自然科學院院長的周立堅實際上非常重視沈揭的理論研究,雖然很多成果都是在穿越眾的提點下完成的,但是試驗和繁瑣的理論推導與出版都是沈揭一手經辦的。可以說極大地幫助了穿越眾降低了後世曆史學家揭老底的風險。


    毫無疑問,沈揭順利的在建國三年內當上了學術委員會的常委,同時躋身參議員和參議院實權委員會——科教委員會當上了常委。雖然學術委員會掌握媒體和輿論,讀力於政斧經行監督和科研,但是參議院下屬的科技委員會掌握著官方的教育資源和科研資源,為了實現資源整合高效利用,這兩個委員會大部分成員都是一個辦公室掛兩塊牌子,權利大得驚人。每年5%的教育財政預算細節都要在科教委員會內部會議審批,占財政預算2%的國家科研專用經費撥款也要通過科教委員會經行科研項目審批。


    而前宋過去掌握全[***費審批權的樞密院、三司、戶部全部被剝奪了撥款審批的權利,全部交給參議院的軍事委員會審批,在穿越眾的整合下,帝國建立了更加高效精簡的國防常備軍體係和民兵預備役體係,每年的軍費開支僅僅隻有12%的財政預算額度。為了分權,穿越眾也搞了一個類似後世的多頭分管局麵,僅僅抓住軍費的來源就掌握著幾乎所有的軍權。


    總參謀部、總政治部、總後勤部、總裝備部負責一切具體工作,有名無實的國防部僅僅隻是一個按照軍事委員會批複的款項發錢的出納部門和遞交預算申請的會計部門。加上陸軍部、海軍部、正在籌劃的空軍部、預算浩大人數不明的特殊軍部和人數浩大預算幾乎可以忽略的預備役軍部等政斧部門,有這麽多要喂養撥款的下屬軍事委員會必須負責。工作量大,又因為預算相對前宋大幅縮水,審批工作困難的軍事委員會幾乎被參議院眾多議員視為苦活累活,被參議員評選為年輕人鍛煉最佳委員會。


    科教委員會和學術委員會的結構和各個著名大學的校董事會差不多,全部都是有教職的著名教授和學術大師擔任,依靠教授治校的原則,每個教授都是名利雙收的典型代表。


    每年隻有教育部和帝國科學院兩個部門的預算審批工作,輕鬆又不得罪人,相當於禮部中的儀製清吏司(禮部下設四司,明清皆為:儀製清吏司,掌嘉禮、軍禮及管理學務、科舉考試事相當於教育部和組織部;祠祭清吏司,掌吉禮、凶禮事務;主客清吏司,掌賓禮及接待外賓事務相當於外交部禮賓司;精膳清吏司,掌筵饗廩餼牲牢事務相當於皇家廚房節曰慶典服務機構。)。


    學術貢獻加持的參選道路自然比千軍萬馬擠獨木橋的當官熬資曆、打仗探險開疆拓土和結黨營私說服眾多縣議員支持自己擔任參議員要容易多了。(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第一日不落帝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時空寡頭koen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時空寡頭koen並收藏第一日不落帝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