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板上的信息在佛教經典《大涅盤經》中也有記載。


    不過,《大涅盤經》成書於2~3世紀。


    石板的古文字刻於公元前4、5世紀,比《大涅盤經》更早6、700年。


    應該石板上記錄的信息更準確一點,根據與石板對照,《大涅盤經》中關於佛陀涅陀的經過有些錯漏之處。


    回歸正題。


    獲得佛陀舍利子的國王後來自建立舍利塔安置供養這些佛陀舍利子。


    陳銳得到了4個佛像,3個菩薩像,4塊石塊來自當時毗舍離國建立的舍利塔。


    第二天。


    陳銳來到福克蘭路昨天的地方。


    攤主早已等候在這裏,如果,昨天陳銳沒有承諾的30萬盧比,今天在這裏肯定見不過他,印度並不是一個守信的民族。


    攤主說道,“嗨,你終於來了,我等你很久了,我們走吧,我家住在郊區,離這裏很遠,坐摩托車要2個小時。”說完,走到一輛摩托車前,坐上摩托車,發動摩托車開到陳銳麵前,說道,“上車,我載你過去。”


    陳銳說道,“不了,我們坐出租車過去,車費我出,你摩托車留在這裏。”


    “好。”攤主也樂得答應了。


    陳銳攔了一輛出租車。


    兩人坐上出租車。


    攤主對出租車報了一個地名。


    在車上,陳銳簡單跟攤主聊了一下。


    陳銳這才知道攤主的名字,莫拉巴.塞西。


    塞西,sethi,一個比較普通的姓氏,是放貨者之意。


    通過姓氏看種姓。陳銳猜測莫拉巴.塞西的種姓是吠舍,印度種姓等級的第三級,這一部分人包括從事農業、畜牧業和商業等的普通雅利安人。


    猜測應該比較準確吧。


    因為印度是一個等級固化非常嚴重的國家。每個人從出生開始就決定了身份的高貴卑賤。


    從婆羅門,刹帝利。吠舍到首陀羅,隨著社會的進一步分化,種姓形成為一種製度,婆羅門獨攬宗教事務,其中的還有部分人參與政事,形成祭祀階層,占據種姓中的最高等級。


    種姓中第二級是掌握軍政大權的武士階層刹帝利。


    從事農業、畜牧業和商業等的普通雅利安人稱為吠舍,他們是種姓中的第三級。


    種姓最低等級是首陀羅。......


    《摩奴法典》規定,高級種姓由於“窮困”可以從事低級種姓的職業;而低級種姓則不得從事高級種姓的職業,......,高級種姓之男因“貪欲”可以娶低級種姓之女;相反,低級種姓之男不得娶高級種姓之女。前者稱“順婚”,後者稱“逆婚”,......。


    印度獨立後,廢除了種姓製度,憲法明文規定不準階級歧視,但印度社會仍保留著種姓製度的殘跡。種姓製度給每一個印度人打上了深深的烙印,......,事實上。種姓層級最高的婆羅門不到人口的4%,卻占有7成的司法權及接近近半數的國會席位。


    出租來到莫拉巴.塞西的村莊。


    莫拉巴.塞西的祖先可能是一名商人,但,現在他是一名農夫,但,有區別嗎?農夫跟商人同屬於吠舍階層。


    下了出租車,陳銳付了車費。


    莫拉巴.塞西帶陳銳進入村莊。


    中午,莫拉巴.塞西一家用印度飛餅,咖喱土豆。咖喱魚,咖喱羊肉。手抓飯招待了陳銳。


    吃完飯後,休息了一會兒。


    莫拉巴.塞西帶陳銳去挖出石雕佛像。石板的地方。


    這是一個小山坡,山坡種了土豆,花生。


    莫拉巴.塞西說這個小山坡是他們家的土地,上麵的土豆,花生是他們家種的。


    石雕佛像,石雕菩薩像,石板是他挖引水渠的時候挖出來的。


    陳銳在山坡附近轉了一下,心裏頓時有數了。


    周圍半埋在土裏的塔磚,露出一角的台階,掩埋在土裏的塔基,......,這一切都說明了這裏就是毗舍離國供奉佛祖釋加牟尼佛舍利子而建立的舍利塔。


    下午3點左右,陳銳離開了這裏,並付給了莫拉巴.塞西40萬盧比。


    晚上,陳銳再次來到這裏。


    遁進地底。


    舍利的地基,埋在土裏的塔磚,台階在陳銳眼裏已經無所遁形了。


    陳銳在地底找到了與陳銳手裏的四塊石板一樣的十幾塊石板,這些石板猜測應該是舍利塔石碑的一部分,記載了一些關於舍利塔和供奉佛祖舍利子的事跡。


    陳銳繼續在舍利塔的地底穿行,忽然,他發現穿透了土層,來到一個地底空間。


    這應該是舍利塔的地宮密室,陳銳剛好穿透土層到達地宮的第一道門外。


    陳銳拿出手電筒,手電筒的光照在地宮的門上,一尊雄獅浮雕在大門上清晰可見。


    陳銳小心翼翼地推開地宮秘密的門,一股黴氣撲麵而來,門內是一段幽暗隧道,牆壁為黑色大理石拚接,因為年代久遠,石壁上呈現出一種特有的斑駁,在石壁東側,陳銳有了新發現,石壁上刻有文字,文字是刻上去的。


    在隧道的盡頭,兩塊石碑進入了陳銳的視線,石碑為黑色大理石材質,碑文在手電光下依然清晰可辨,與之前的四塊石板上的文字一樣,陳銳不認識上麵的文字。


    陳銳移開了石碑。


    又一道門赫然出現在陳銳的眼前,石門左右兩邊的門扇上,各雕刻一尊精美的菩薩像。


    陳銳輕輕推開了門。


    進門後,地麵上鋪滿了金,銀,瑪瑙,珍珠,琥珀石,孔雀石,綠鬆石等寶石。


    在前室盡頭,一座漢白玉石塔靜靜佇立在一角,大約80厘米高,四麵有精美的彩繪浮雕,塔蓋、塔刹、塔身、塔座均保存完好。


    陳銳在漢白玉塔後麵發現了另外一道石門,門後必然還有密室。


    陳銳打開了地宮第三道門,門後有一個方形空間,裏麵的情景令陳銳非常震驚,裏麵擺滿了文物,金銀,寶石,在金銀寶石堆裏,放了一個白玉靈帳,白玉靈帳雕刻得非常精細,還有一個密龕。


    密龕裏藏著一個包裹,裏麵是一個寶函。(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島主到國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符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符寶並收藏從島主到國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