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13-12-02
1878年的12月,縱橫中國東西南北的兩條鐵路大動脈,修建工作正式大規模展開了。鐵路從四個起始城市,以及交叉點河南鄭州,並在中間選擇若幹個點,一共十幾個地方同時開工,這樣能最大限度加快修建進度。
事實上各種地理測量,線路的規劃,各種配套設施的進口談判,外國工程師的聘請,鐵路修建規章製度的製定,修路勞工的招募計劃,以及撤換反對修路的地方官員等等,大量的準備工作都早已經在進行中,現在修路資金一到位,工作立刻全麵鋪開。
工部此時已經更名為建設部,作為部長的李鴻章,他絕大部分時間都用在鐵路的建設規劃上,當然主要設計工作是由英國人擔任,同時有大批的中國技師隨同工作學習。負責北京至廣州(京廣鐵路)的是英國工程師金達,負責武漢至上海(漢滬鐵路)的是開平礦物廠總工程師,英國人薄內及其夫人。
丁雲桐認為兩條鐵路的修成,將極大便利貨物流通,人員流動,兵力的集結調動。這不僅是鐵路的修建,同時是對所有中國人的精神洗禮。追求發展和現代化的概念,將比任何的言辭都更有力的烙在腦海裏麵。日本明治維新時的獨裁者,大久保利通,曾經對修建日本第一條鐵路心存疑惑,但是當他親身坐了一次這條京濱鐵路(東京至橫濱)後,卻感到極為愉快,思想也就徹底通了。
任何人不管對新政有什麽不滿,不用和他辯論,隻要坐上火車,體驗到這風馳電掣的感覺,必然會有思想的轉變。如果仍然冥頑不靈,說明腦子已經徹底腐爛了,那就更沒有與其辯論的必要了。
這就是丁雲桐的邏輯。
從建設部的預算報告來看,之前唐北鐵路的成本大約是一公裏鐵路需要一萬兩銀子,當然鐵路裏程越是加長,分攤到每一公裏的成本會相應降低很多。但作為京廣和漢滬這樣的大鐵路,牽涉到複雜的地形地理條件,沿途居民的補償,以及種種事先難以預料的狀況,甚至局部設計方案的修改等等,這些都要算到成本裏頭,到最後每公裏成本反而有可能會增加。
建設部最後的預算是:北京至廣州的鐵路裏程需要2300多公裏,武漢至上海是1200多公裏,以每公裏1兩1錢白銀算,至少需要3900萬兩白銀。
丁雲桐默默算著:事實上肯定還需要增加一些的,初步估算為4200萬兩比較穩妥。美元此時與英鎊差不多相當於5比1的樣子,白銀與英鎊是35比1。那麽7000萬美元可以折算成4900萬兩白銀,當然當中要經過棉麥的買賣周轉,最後現金能到4500萬兩就不錯了。那麽除去4200萬兩的修路款,應該還有300萬的剩餘。可以同時開始修建從北京到沈陽的支線鐵路,為將來修建通往朝鮮的鐵路做準備。對日本開戰需要天時,地利,人和俱備,中朝鐵路的貫通就是地利。
華夏銀行除掉建立新軍所需的第一期預算一千多萬兩,以及購買三艘戰艦和其他軍事整合的費用,還剩餘相當於2500萬兩的英鎊。可以以此為儲備金,進行貨幣改革,印刷中國自己的紙幣,同時禁止白銀在國內市場上流通,華夏銀行裏的英鎊就作為外匯儲備。
接下來幾天,丁雲桐都在和胡雪岩,唐廷樞,鄭觀應,林潤,李鴻章,盛宣懷等人討論。得出一個結論:除了正在修建中的兩條動脈鐵路,京沈支線鐵路也可以馬上派人設計,爭取明年開工。貨幣改革必須慎之又慎,許多細節還需要反複推敲,不能輕舉妄動。
幾天後,也就是1878年的12月7日,丁雲桐就下旨,由胡雪岩和鄭觀應為首,組成赴英金融考察團,學習研究金融法律和經濟改革問題。隨行的還有幾個人,都是丁雲桐特旨調來的,有從原來淮軍吳長慶部調來的文書張謇;翰林院庶吉士沈雲霈;河南鹽務督銷嚴信厚;安徽道員許鼎霖等等,這些人前世曆史上都將是清末有名的實業家,現在幹脆一起弄到英國學習開眼界去。
最開始丁雲桐想的是一舉建立金本位製,但也隻能想想而已,雖然建立金本位製好處多多,可以和世界列強用同樣的貨幣結算體係,在同樣條件下進行市場競爭。但首先一條,金本位製需要中央銀行裏有大量黃金儲備才行,否則如何將貨幣與黃金掛鉤呢?曆史上,日本是在得到中國的甲午戰爭賠款,解決了黃金儲備問題,才成功建立金本位。
看來在相當長一段時間不能奢望這個了,丁雲桐頗為鬱悶,不過他很快排除掉負麵情緒,飯一口口的吃,先以體麵的方式解決中法戰爭,然後打擊日本更是真正的關鍵。隻要順利過了這兩關,其他問題總是好解決。
正說著,總參謀部送來了派往越南的全權大使唐景崧的密信。丁雲桐示意所有人都退下後,立刻打開了密信。
密信原先是用暗語密碼寫的,此時已在總參謀部翻譯完畢。唐景崧在信中報告道,越南對中國並不忠誠,國王嗣德帝阮福時,對中國自稱王,對內卻自稱皇帝,沒有真心實意的做中國藩屬。雖然一再宣稱遭受法國欺淩,卻不願意徹底依靠中國,似乎隻想利用中國來牽製法國。朝中大權主要被兩個大臣把持,刑部尚書阮文祥和兵部尚書尊室說,這兩人都中國都有很重的戒備心,他們的態度也影響了嗣德帝。嗣德帝的母後慈裕太後,皇後,學妃三人,號稱“三宮”,也不斷的幹預朝政。而且嗣德帝的三個養子也正在爭奪皇儲之位,此時的越南朝廷可謂一團亂麻。
吏部候補主事唐景崧和道員邵友濂早已派往越南布局,總參謀部有時能接到他們從越南發回來的情報,報告一切情況。因為還沒有在越南設立電線電報,所以他們隻能將信件寄到廣西,再用電報發到北京總參謀部。
臨行前丁雲桐分別交給他們秘密的任務,邵友濂需要代表中央政府,協助和監督劉永福完成對黑旗軍的整編工作,把黑旗軍從一支占山為王的綠林草寇,變成真正服從指揮的半正規部隊。同時,由政府補給黑旗軍的軍事物質,並授予劉永福及手下軍官相應的官職。
唐景崧則要把越南朝廷籠絡起來,讓其徹底聽命北京,並由中國出麵修建公路和鋪設電報線路,由中國派軍官來訓練部隊,由中國幫助財政預算等等,總之,要盡可能全麵的控製越南政府,使中國在未來與法國的衝突中,占據有利的地位。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邵友濂也還順利,劉永福的黑旗軍態度忠順,很配合整編工作。通往黑旗軍駐地保勝城的道路,已經開始修繕,同時電報線也快要鋪設完畢。
但唐景崧卻很麻煩,越南朝廷中形勢複雜,比原先計劃的要艱難許多。
丁雲桐焦灼的來回踱步,努力搜索對越南曆史的記憶。他前世也沒有特別關注越南的近代史,一下子也找不到線索,心裏暗歎:要是朝鮮就好辦了,自己仔細讀過朝鮮近代史,對其內部各個勢力都有了解,有很多手段可以借用。
他一邊想著,一邊看著唐景崧的信,看來看去,突然想起了曆史上越南皇宮裏的一個醜聞,是一個大臣和**妃子的奸情,但前世的曆史學家並沒有確定奸情什麽時候開始的。這個也許能試一試,成功的話就能馬上打開局麵。
這樣想著,丁雲桐馬上給唐景崧回信,著重提醒他如何去試探一下,同時告訴哪些人是可以借用的親華派。
寫完信,丁雲桐望著窗外,那裏是帝國的南麵方向。他不懷疑唐景崧的愛國之心,前世唐景崧就是自動請纓,前往越南聯絡抗擊法國,戰後還寫下了《請纓日記》,流傳後世。他相信隻要操作得當,唐景崧是能夠完成任務的。
丁雲桐不知道,就在他望向南方的時候,在越南的首都順化城裏,中國駐越南全權大使唐景崧,也正在焦急的望著北方。
1878年的12月,縱橫中國東西南北的兩條鐵路大動脈,修建工作正式大規模展開了。鐵路從四個起始城市,以及交叉點河南鄭州,並在中間選擇若幹個點,一共十幾個地方同時開工,這樣能最大限度加快修建進度。
事實上各種地理測量,線路的規劃,各種配套設施的進口談判,外國工程師的聘請,鐵路修建規章製度的製定,修路勞工的招募計劃,以及撤換反對修路的地方官員等等,大量的準備工作都早已經在進行中,現在修路資金一到位,工作立刻全麵鋪開。
工部此時已經更名為建設部,作為部長的李鴻章,他絕大部分時間都用在鐵路的建設規劃上,當然主要設計工作是由英國人擔任,同時有大批的中國技師隨同工作學習。負責北京至廣州(京廣鐵路)的是英國工程師金達,負責武漢至上海(漢滬鐵路)的是開平礦物廠總工程師,英國人薄內及其夫人。
丁雲桐認為兩條鐵路的修成,將極大便利貨物流通,人員流動,兵力的集結調動。這不僅是鐵路的修建,同時是對所有中國人的精神洗禮。追求發展和現代化的概念,將比任何的言辭都更有力的烙在腦海裏麵。日本明治維新時的獨裁者,大久保利通,曾經對修建日本第一條鐵路心存疑惑,但是當他親身坐了一次這條京濱鐵路(東京至橫濱)後,卻感到極為愉快,思想也就徹底通了。
任何人不管對新政有什麽不滿,不用和他辯論,隻要坐上火車,體驗到這風馳電掣的感覺,必然會有思想的轉變。如果仍然冥頑不靈,說明腦子已經徹底腐爛了,那就更沒有與其辯論的必要了。
這就是丁雲桐的邏輯。
從建設部的預算報告來看,之前唐北鐵路的成本大約是一公裏鐵路需要一萬兩銀子,當然鐵路裏程越是加長,分攤到每一公裏的成本會相應降低很多。但作為京廣和漢滬這樣的大鐵路,牽涉到複雜的地形地理條件,沿途居民的補償,以及種種事先難以預料的狀況,甚至局部設計方案的修改等等,這些都要算到成本裏頭,到最後每公裏成本反而有可能會增加。
建設部最後的預算是:北京至廣州的鐵路裏程需要2300多公裏,武漢至上海是1200多公裏,以每公裏1兩1錢白銀算,至少需要3900萬兩白銀。
丁雲桐默默算著:事實上肯定還需要增加一些的,初步估算為4200萬兩比較穩妥。美元此時與英鎊差不多相當於5比1的樣子,白銀與英鎊是35比1。那麽7000萬美元可以折算成4900萬兩白銀,當然當中要經過棉麥的買賣周轉,最後現金能到4500萬兩就不錯了。那麽除去4200萬兩的修路款,應該還有300萬的剩餘。可以同時開始修建從北京到沈陽的支線鐵路,為將來修建通往朝鮮的鐵路做準備。對日本開戰需要天時,地利,人和俱備,中朝鐵路的貫通就是地利。
華夏銀行除掉建立新軍所需的第一期預算一千多萬兩,以及購買三艘戰艦和其他軍事整合的費用,還剩餘相當於2500萬兩的英鎊。可以以此為儲備金,進行貨幣改革,印刷中國自己的紙幣,同時禁止白銀在國內市場上流通,華夏銀行裏的英鎊就作為外匯儲備。
接下來幾天,丁雲桐都在和胡雪岩,唐廷樞,鄭觀應,林潤,李鴻章,盛宣懷等人討論。得出一個結論:除了正在修建中的兩條動脈鐵路,京沈支線鐵路也可以馬上派人設計,爭取明年開工。貨幣改革必須慎之又慎,許多細節還需要反複推敲,不能輕舉妄動。
幾天後,也就是1878年的12月7日,丁雲桐就下旨,由胡雪岩和鄭觀應為首,組成赴英金融考察團,學習研究金融法律和經濟改革問題。隨行的還有幾個人,都是丁雲桐特旨調來的,有從原來淮軍吳長慶部調來的文書張謇;翰林院庶吉士沈雲霈;河南鹽務督銷嚴信厚;安徽道員許鼎霖等等,這些人前世曆史上都將是清末有名的實業家,現在幹脆一起弄到英國學習開眼界去。
最開始丁雲桐想的是一舉建立金本位製,但也隻能想想而已,雖然建立金本位製好處多多,可以和世界列強用同樣的貨幣結算體係,在同樣條件下進行市場競爭。但首先一條,金本位製需要中央銀行裏有大量黃金儲備才行,否則如何將貨幣與黃金掛鉤呢?曆史上,日本是在得到中國的甲午戰爭賠款,解決了黃金儲備問題,才成功建立金本位。
看來在相當長一段時間不能奢望這個了,丁雲桐頗為鬱悶,不過他很快排除掉負麵情緒,飯一口口的吃,先以體麵的方式解決中法戰爭,然後打擊日本更是真正的關鍵。隻要順利過了這兩關,其他問題總是好解決。
正說著,總參謀部送來了派往越南的全權大使唐景崧的密信。丁雲桐示意所有人都退下後,立刻打開了密信。
密信原先是用暗語密碼寫的,此時已在總參謀部翻譯完畢。唐景崧在信中報告道,越南對中國並不忠誠,國王嗣德帝阮福時,對中國自稱王,對內卻自稱皇帝,沒有真心實意的做中國藩屬。雖然一再宣稱遭受法國欺淩,卻不願意徹底依靠中國,似乎隻想利用中國來牽製法國。朝中大權主要被兩個大臣把持,刑部尚書阮文祥和兵部尚書尊室說,這兩人都中國都有很重的戒備心,他們的態度也影響了嗣德帝。嗣德帝的母後慈裕太後,皇後,學妃三人,號稱“三宮”,也不斷的幹預朝政。而且嗣德帝的三個養子也正在爭奪皇儲之位,此時的越南朝廷可謂一團亂麻。
吏部候補主事唐景崧和道員邵友濂早已派往越南布局,總參謀部有時能接到他們從越南發回來的情報,報告一切情況。因為還沒有在越南設立電線電報,所以他們隻能將信件寄到廣西,再用電報發到北京總參謀部。
臨行前丁雲桐分別交給他們秘密的任務,邵友濂需要代表中央政府,協助和監督劉永福完成對黑旗軍的整編工作,把黑旗軍從一支占山為王的綠林草寇,變成真正服從指揮的半正規部隊。同時,由政府補給黑旗軍的軍事物質,並授予劉永福及手下軍官相應的官職。
唐景崧則要把越南朝廷籠絡起來,讓其徹底聽命北京,並由中國出麵修建公路和鋪設電報線路,由中國派軍官來訓練部隊,由中國幫助財政預算等等,總之,要盡可能全麵的控製越南政府,使中國在未來與法國的衝突中,占據有利的地位。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邵友濂也還順利,劉永福的黑旗軍態度忠順,很配合整編工作。通往黑旗軍駐地保勝城的道路,已經開始修繕,同時電報線也快要鋪設完畢。
但唐景崧卻很麻煩,越南朝廷中形勢複雜,比原先計劃的要艱難許多。
丁雲桐焦灼的來回踱步,努力搜索對越南曆史的記憶。他前世也沒有特別關注越南的近代史,一下子也找不到線索,心裏暗歎:要是朝鮮就好辦了,自己仔細讀過朝鮮近代史,對其內部各個勢力都有了解,有很多手段可以借用。
他一邊想著,一邊看著唐景崧的信,看來看去,突然想起了曆史上越南皇宮裏的一個醜聞,是一個大臣和**妃子的奸情,但前世的曆史學家並沒有確定奸情什麽時候開始的。這個也許能試一試,成功的話就能馬上打開局麵。
這樣想著,丁雲桐馬上給唐景崧回信,著重提醒他如何去試探一下,同時告訴哪些人是可以借用的親華派。
寫完信,丁雲桐望著窗外,那裏是帝國的南麵方向。他不懷疑唐景崧的愛國之心,前世唐景崧就是自動請纓,前往越南聯絡抗擊法國,戰後還寫下了《請纓日記》,流傳後世。他相信隻要操作得當,唐景崧是能夠完成任務的。
丁雲桐不知道,就在他望向南方的時候,在越南的首都順化城裏,中國駐越南全權大使唐景崧,也正在焦急的望著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