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13-12-25


    1881年4月3日,越南東京,法軍司令米樂在自己的辦公室裏,正皺著眉頭,看著國內發來的電報,嘴裏在憤怒的咒罵著:"這群蠢貨政客,就知道一個勁的催我進攻,明明對軍事一無所知,可偏偏隔著大半個地球,坐在辦公室裏,看著十萬分之一的地圖,居然還想指揮我該這樣做,該那樣做,到底誰是陸軍司令?反正,在這個月底援兵和裝備抵達之前,我是絕不會進攻諒山的。哼,這幫蠢驢!就知道跟我講政治、政治,我是個軍人,就知道按軍事規律辦,去他嗎的政治!"


    看著將軍如此大發雷霆,旁邊的書記官和警衛兵們自然是個個噤若寒蟬。


    這封讓米樂暴跳如雷的電報,是今天上午甘比達親自口述發來的,電報裏一再強調,法軍連續勝利對穩定輿論,維持民眾的信心,以及創造有利談判環境的重要性。基於這樣的政治考慮,電報裏要求米樂重新開始進攻,這兩個月越南戰場上一片祥和氣氛,讓國內各個方麵都非常不滿,甘比達認為停戰時間過長會影響法軍將士的士氣,同時讓中國軍隊有足夠的時間來組織防禦,對未來的進攻是不利的。


    電報的最後,還假稱是引述報紙的報道,暗示國內有些軍官,比如陸軍中將弗雷認為,法軍之所以止步不前,是因為司令米樂中將進取心不足,過於畏懼敵人等等。


    整個電報充滿了對越南情況的無知,以及對米樂本人惡意的揣測,難怪米樂會如此生氣。


    不過罵歸罵,米樂在冷靜下來後,也感到了很大的壓力。他的軍隊每攻占一個地方,都需要付出大量的傷亡,而國內的輿論並不知道這裏的艱難狀況,那些隨軍的記者們,眼看部隊兩個月按兵不動,自然會有不理解的地方,發回國內的報道也不會有什麽好話。從這個角度講,也確實需要一場勝利來平息輿論。


    想來想去,米樂決定還是打一場仗來平息輿論。他心裏歎息:"想不到自己居然會為政治需要而作戰。"


    那該打哪裏呢?


    最後,他選擇了太原。太原位於東西線之間,諒山的左側,打掉太原,將來在進攻諒山時,就能保證側翼的安全,同樣是一個戰略要地。而且這個地區是著名的茶葉產地,土地鬆軟,很難構築堅固的防禦陣地。


    在之前的山西之戰中,法軍有數百人死亡或重傷致殘,出於米樂既定的規劃,必須要保證兩個主力旅的編製完整。而比碩的第三旅之前已經抽調過一次,隻剩下兩千來人,隻好從米樂自己的第五旅裏抽調了五百人。


    同時還有一個重要的措施,鑒於山西戰役中,一部分越南士兵臨陣倒戈,極大挫傷了法軍對土著部隊的信任,米樂不得不命令,土著步兵營將隻負責一些雜務,比如修建工事、維護地方治安等等,將不參與主要的軍事行動。這也正是中國利用嗣德帝建立臨時政府的妙用所在。


    經過了幾天的準備,法軍開始向太原方向進逼。主攻任務由尼格裏的第二旅承擔,第一旅和第五旅擔任掩護,警戒諒山方向的中國軍隊。


    與此同時,法軍出動的情報被迅速的傳遞到了太原和諒山。


    太原是越南北方中部的一個重鎮,從這裏到東邊的諒山,形成了越南北方地形的一個分水嶺。在這個分水嶺的南麵,是一片紅河三角洲的平原地帶,水網縱橫,稻田密布。而過了這個分水嶺則是一片層巒起伏,高山密林地帶。


    練軍第四師師長吳長慶,正在部下張曜和徐占彪商量對策。他雖然出身行伍,但愛讀書,愛學習,文化水平頗高,一手文章不比手下的師爺差,人們一向是稱他為儒將。


    此時他拿著從指揮部發來的密電,電文上說得明白又含糊,讓他"暫且堅守一時,擇機整軍後撤,退往保勝,再做定論。"


    行動已經交代清楚了,但目的卻含糊不明,但吳長慶憑經驗判斷,這是在誘敵深入啊!看來指揮部已經做了戰略布局,不過既然不明說,自然是為了保密起見,那自己也不必宣揚。


    想到這裏,他便收起了密電,然後說道:"法軍勢大,來者不善,此地又地質鬆軟,難以修築有力工事。幹脆全軍收縮於太原城,憑借高牆故壘與敵周旋。"


    張曜問道:"師座,既然法軍攻我,要不要向諒山指揮部發電求援呢?"


    吳長慶心想:"別人都明說了,讓我守一下,就找機會溜掉,怎麽還會多此一舉,派兵增援呢?不過這話還不能明說。"


    於是他搖搖頭:"既然指揮部已經知道了法軍要攻打我太原,若要增援,自然會派兵來,我們且固守便是。"


    一天後,法軍逼近了太原,在休息了一夜之後,尼格裏下令展開進攻。


    清晨,法軍的火炮開始轟擊太原城。但是這裏已經是紅河平原水網的邊緣地帶,內河艦隊已經無法再來支援,這對法軍的火力,尤其是重炮火力影響很大,因此法軍更需要提高炮擊的精確度,熱氣球的指引變得不可或缺。


    一整天,法軍得熱氣球都在嚐試尋找中國炮兵陣地的位置,但顯然中國人是精心布置了偽裝,從空中很難辨別。法軍隻好集中火力轟擊城牆,到下午的時候,南門被炸開了,法軍嚐試著對南門發起進攻,但是剛才還躲得無影無蹤的守軍,突然從灰土磚瓦的廢墟裏鑽了出來,向法軍射擊,同時隱藏在城市西側的炮兵也開始發威。


    一頓槍炮之後,法軍丟下數十具屍體撤退了。雖然造成了一定的傷亡,但中國的炮兵陣地也因此暴露了,法軍趁機對陣地所在位置進行炮擊。但幸好天色逐漸暗了下來,影響了熱氣球的視線,中國軍隊把那些火炮換了個地方,但那幾門重炮,實在拖拉不方便,最後還是被擊毀了。


    入夜之後,吳長慶命令徐占彪率領一個旅,打開北門悄悄撤走了。


    第二天,法軍繼續進攻,鑒於山西城的教訓,尼格裏非常的謹慎,並沒有下令一口氣衝進那破損的南門,而是指揮炮兵不斷的擴大缺口,隨後從不同的地段同時騷擾城池。


    他企圖以此來使守軍疲於奔命,也使守軍無法判斷自己的主攻方向。


    這一天的戰鬥,雙方並沒有大規模的接觸,隻是不斷重複著破壞和修補,破壞和修補。但整個城牆已經是千瘡百孔。


    就在當天晚上,吳長慶命令,剩餘部隊全部撤出城外,退往西北方向。


    雖然法軍的偵察部隊,發現了中國軍隊在撤退。但法軍進攻的主力隻有一個旅,而且又是黑夜,尼格裏擔心是個圈套,不敢追趕,直到天明才接管了這座空城,並向後方傳送了捷報。


    諒山,扣馬山上,中國軍隊的前線總指揮馮子材,正撚著自己的胡須,看著山前的奇窮河緩緩流淌,袁世凱站在身後疑惑的問道:"將軍,您真的要我去鎮南關?"


    "不錯,後方報告已經有大批地雷運抵鎮南關,老夫要你前往安排,選擇最合適的雷區位置。"


    袁世凱有些不解:"既然地雷運到,何不直接埋設此諒山,配合防禦陣地,豈不更能殺傷法軍?"


    "這裏還是離中國太遠,離海邊太近。嗯,你不明白,以後自然就知道了。還有,王德榜的那個旅也和你一起去。"


    袁世凱隻好領命退下,馮子材看著山下南麵一望無盡的稻田,心裏想著:"不知道法國人會不會上鉤呢?"


    "我絕不上鉤!",法軍指揮部裏,陸軍中將米樂正在憤怒的咆哮,"我絕不會上中國人的圈套!這一定是個詭計,怎麽可能隻用兩天時間就攻下了太原城!要知道中國軍隊根本沒有遭受任何像樣的傷亡,這樣的撤退完全是有預謀的。"


    旁邊的波裏耶略帶迷惑的說道:"可是,司令閣下,我們也不能排除中國人的確是因為連續的失敗,而喪失抵抗的勇氣啊?"


    米樂搖搖頭:"我並沒有排除這種可能性,也可能是我過於憂慮了。但中國人也有一句老話,叫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意思是說明智的人不站在不牢固的牆壁前。這牆也不見得一定會倒下來,可是為什麽要冒這樣的風險呢?既然我們高度懷疑中國人想吸引我們北上,我們為什麽要如他們願呢?"


    波裏耶頗有些為難:"可是攻占太原,已經被那些記者們大肆渲染,現在巴黎的報紙上連篇累牘的誇獎尼格裏,稱他是民族英雄。總理還專門發電讓我們馬上進攻諒山,一舉打垮中國人,早日讓孩子們回家"


    米樂惱火的就是這個:"我們最大的敵人,不是中國軍隊,而是那些巴黎的官老爺,胡說八道,不負責任,都是一群幻想狂。"


    米樂喘了口氣,仿佛宣誓的說道:"等到援軍趕到,唯一的目標是攻占諒山。之後,法蘭西陸軍的進攻將到此為止。隻要有我在,法軍不會在越南,朝中國方向再前進一小步!"


    米樂的睿智和堅決,似乎要讓中國的戰略失敗了,但曆史卻開了個玩笑,幾天後意外發生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雄霸天下之光緒大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東非浪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東非浪子並收藏雄霸天下之光緒大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