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13-12-27
到了5月15日,法軍終於控製了奇窮河南岸,但波裏耶的第一旅,也付出了死傷將近500人的代價,傷亡比例超過了10%。
這個比例實在有些高,讓波裏耶有些承受不起。而且河裏的渡船已經全被中國人拖到對麵岸上去了,接下來如果要強渡奇窮河,波裏耶擔心傷亡肯定會更大。
因此,盡管弗雷一再催促,波裏耶仍然命令暫停進攻,一邊向後方報告,要求更多火炮支援,一邊下令尋找當地土著,了解河道狀況。
雖然諒山地區的居民已經被中國軍隊清理過了,大都被轉移到了北邊的山區裏。但總還是三三兩兩有一些人,舍不得自己家裏的瓶瓶罐罐,躲著不肯走。法國人苦苦搜索了一天,終於找到了幾個,在這些人的指點下,波裏耶才大致了解了奇窮河的情況。
奇窮河的寬度和深度在不同的河段是大不一樣的,正麵戰場這裏,河道有150米寬,而且水很深,水流湍急,沒有船是過不去的。
但溯流而上幾公裏處,靠河道有一個小村莊,因為蝙蝠很多,原先叫蝙蝠村,後來嫌難聽改成了扁福村。這裏的河道下麵,有一塊沙丘,水深也就一米多,人站在上麵,隻到胸腹的高度,而且水流舒緩,完全可以走過去。
得到了這個消息,波裏耶如獲至寶,他很慶幸自己的謹慎,如果強攻奇窮河,估計整個河道要被法國人的屍體給填滿了。
波裏耶做了精心的謀劃,他假裝要強渡奇窮河的姿態,命令部下去旁邊的山上砍伐大量的毛竹,用這些毛竹紮了很多的竹筏,排在河南岸,擺出一幅假象。
另一方麵,卻暗暗將兩個新增援的炮兵中隊以及兩個主力團,轉移到扁福村附近。
一切準備就緒後,5月18日,法軍發起了渡河戰役。
在奇窮河的正麵,千餘名法軍將竹筏推到了河邊,同時重炮也開始向對岸齊射,對麵的中國軍隊也不示弱,各種火力一齊還擊,奇窮河兩邊仿佛開上了焰火的盛宴,震天動地好不熱鬧。
在這樣聲勢的掩護下,幾公裏外的扁福村,法軍也開始了炮火準備。新調來的80mm加農炮不停頓的向對岸射擊,同時整團的法軍從隱藏的樹林裏一湧而出,開始了渡河行動,衝在最前頭的,仍然是勇猛的祖阿夫兵。
這些彪悍的外籍兵,可以說是十九世紀最彪悍的輕步兵,衝鋒陷陣時頗有無堅不摧的威勢。在克裏米亞戰爭中,以勇悍著稱的俄國人也把這些人稱作"撒旦的使者",其出色的素質可見一斑。
事實上,馮子材也極為重視這個區域,早就派了楊玉科帶領一個團守在這裏,但是法軍的加農炮火實在厲害,打得防禦陣地上是一塌糊塗,楊玉科本人也被一塊彈片劃傷了。尤其是被法軍的聲東擊西所迷惑,楊玉科並沒有得到足夠的火炮,在這種情況下,部隊很難有效壓製敵人的衝擊了。
炮火的硝煙還未完全散去,祖阿夫兵已經快速淌水過了河道,衝上了守軍的陣地,雙方展開了激烈的交鋒。
隨著後續的法軍,越來越多的湧過來,中國人開始支持不住了。楊玉科雖然勇猛頑強,但
也知道很難再堅持下去了。如果現在不撤退,等下士氣崩潰,失去了秩序,那就不是撤退了,而是編製散亂的潰逃了。
楊玉科一邊捂著受傷的肩膀,一邊指揮著部隊往扣馬山退去。
渡過奇窮河的法軍,並沒有追擊楊玉科部,除了留下一個營看守渡口,其餘兩千多人則沿著河流,開始進攻河北岸的陣地。
感到守軍的側翼有遭受攻擊的危險,為了避免大量的傷亡,馮子材下令把河北岸的部隊全部撤到扣馬山上,準備依靠居高臨下的地形優勢,繼續與法軍周旋。
在休息了一夜之後,5月19日,波裏耶開始嚐試進攻扣馬山防線。
扣馬山防線是由十幾個大小不一的山頭陣地組合而成,防禦工事既有明的,也有暗的,在山頭環形壁壘中,夾雜著大量用樹木草叢偽裝起來的山洞和暗堡,山頭和山頭之間相互掩護,形成嚴密的交叉火力網。
波裏耶嚐試了幾次後,就不得不放棄了進攻。中國人的防禦陣地簡直固若金湯,而且人數眾多,準備充分,整個防線根本無隙可乘。法軍無論攀登哪一座山頭,都會遭到旁邊山頭的火力攻擊。而且所有的山頭都做了精心的布置,各種削尖的竹排,木樁,樹障遍布山腰,攻山的法軍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代價。
打到現在,第一旅已經損失很大,波裏耶向弗雷報告,認為麵對這樣的堅固防禦,單憑第一旅是無能為力的。
5月22日,弗雷親自來到前線,召開軍事會議,經過一番研究,最後得出的方案是,針對正麵多個山頭,必須以強大兵力同時發起進攻,迫使守軍各自疲於應付,無法相互支援,這樣才能最大限度的避免守軍的交叉火力,而為了達到這樣的目的,至少要同時投入兩個旅。
弗雷把第五旅也交由波裏耶一起指揮,從5月24日開始,法軍第一旅和第五旅同時對正麵相鄰的3個山頭發起了進攻。
首先是使用大量的火炮對這幾個山頭輪番進行火力準備,時間持續了整個上午。鋼鐵的暴風雨,幾乎將小山頭削去了一層。波裏耶認為,在這樣猛烈的轟擊下,不應該還有任何生物能夠僥幸生存下去,等到步兵進攻時,將會輕易的占領陣地。
這樣的火力運用方式,自然會消耗巨量的炮彈。這讓後勤的供應負擔更重了,負責後勤
的軍官將這樣的進攻諷刺為"波裏耶彈藥量"。
隨後,兩千多名步兵開始同時進攻這3個山頭。法軍的戰術取得了效果,每個山頭都陷入了各自為戰,無法進行配合,麵對優勢兵力的衝擊,顯得左支右絀,難以招架。
到了黃昏的時候,在殺死殺傷數百法軍後,3個山頭已經陸續陷落,殘餘的中國守軍都從後山逃跑了。
休息了一夜,法軍繼續如法炮製,再進攻另外幾個山頭。馮子材眼見山頭一個個陷落,下令部隊盡量避免損失,在法軍靠近山頭時,提早退出戰鬥,撤到後方去。這樣法軍的攻擊也更為順手,到了27日,已經有大半的山頭落入法軍之手,防線變的支離破碎。
馮子材認為已經沒有必要再堅持下去了,27日夜下令,所有部隊放棄剩餘的陣地,全部北撤。經過清點,有將近兩千人死傷,但主力尚存,馮子材認為已經達成戰略目的,下一步是必須全力做好防禦,死守鎮南關!
法軍方麵,600人戰死,900人受傷,其中有將近一半是重傷,在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後,終於在29日確認,已經攻占了整個諒山。
與前任司令米樂的低調不同,弗雷喜歡盡情展示自己的個性和成就,這使他成為了媒體的寵兒。在這一點上,隨軍的大批記者大加讚賞,因為在弗雷這裏,總是有大量的報道素材,不用擔心版麵任務。
就像現在,弗雷誌得意滿的站在扣馬山上,擺出勝利者姿勢,讓記者們給自己拍照,當然背景一定要是山下還在到處冒煙的諒山城。在記者們的閃光燈唰唰的閃亮下,弗雷開始大談特談自己的戰略戰術,各種各樣的深謀遠慮,以及他是怎樣的絞盡腦汁、運籌帷幄,就隻差向記者們展示自己腦後剛增加的白發了。
結果當然是再次謀殺了大堆膠卷和引起了一片讚揚聲。
到了5月15日,法軍終於控製了奇窮河南岸,但波裏耶的第一旅,也付出了死傷將近500人的代價,傷亡比例超過了10%。
這個比例實在有些高,讓波裏耶有些承受不起。而且河裏的渡船已經全被中國人拖到對麵岸上去了,接下來如果要強渡奇窮河,波裏耶擔心傷亡肯定會更大。
因此,盡管弗雷一再催促,波裏耶仍然命令暫停進攻,一邊向後方報告,要求更多火炮支援,一邊下令尋找當地土著,了解河道狀況。
雖然諒山地區的居民已經被中國軍隊清理過了,大都被轉移到了北邊的山區裏。但總還是三三兩兩有一些人,舍不得自己家裏的瓶瓶罐罐,躲著不肯走。法國人苦苦搜索了一天,終於找到了幾個,在這些人的指點下,波裏耶才大致了解了奇窮河的情況。
奇窮河的寬度和深度在不同的河段是大不一樣的,正麵戰場這裏,河道有150米寬,而且水很深,水流湍急,沒有船是過不去的。
但溯流而上幾公裏處,靠河道有一個小村莊,因為蝙蝠很多,原先叫蝙蝠村,後來嫌難聽改成了扁福村。這裏的河道下麵,有一塊沙丘,水深也就一米多,人站在上麵,隻到胸腹的高度,而且水流舒緩,完全可以走過去。
得到了這個消息,波裏耶如獲至寶,他很慶幸自己的謹慎,如果強攻奇窮河,估計整個河道要被法國人的屍體給填滿了。
波裏耶做了精心的謀劃,他假裝要強渡奇窮河的姿態,命令部下去旁邊的山上砍伐大量的毛竹,用這些毛竹紮了很多的竹筏,排在河南岸,擺出一幅假象。
另一方麵,卻暗暗將兩個新增援的炮兵中隊以及兩個主力團,轉移到扁福村附近。
一切準備就緒後,5月18日,法軍發起了渡河戰役。
在奇窮河的正麵,千餘名法軍將竹筏推到了河邊,同時重炮也開始向對岸齊射,對麵的中國軍隊也不示弱,各種火力一齊還擊,奇窮河兩邊仿佛開上了焰火的盛宴,震天動地好不熱鬧。
在這樣聲勢的掩護下,幾公裏外的扁福村,法軍也開始了炮火準備。新調來的80mm加農炮不停頓的向對岸射擊,同時整團的法軍從隱藏的樹林裏一湧而出,開始了渡河行動,衝在最前頭的,仍然是勇猛的祖阿夫兵。
這些彪悍的外籍兵,可以說是十九世紀最彪悍的輕步兵,衝鋒陷陣時頗有無堅不摧的威勢。在克裏米亞戰爭中,以勇悍著稱的俄國人也把這些人稱作"撒旦的使者",其出色的素質可見一斑。
事實上,馮子材也極為重視這個區域,早就派了楊玉科帶領一個團守在這裏,但是法軍的加農炮火實在厲害,打得防禦陣地上是一塌糊塗,楊玉科本人也被一塊彈片劃傷了。尤其是被法軍的聲東擊西所迷惑,楊玉科並沒有得到足夠的火炮,在這種情況下,部隊很難有效壓製敵人的衝擊了。
炮火的硝煙還未完全散去,祖阿夫兵已經快速淌水過了河道,衝上了守軍的陣地,雙方展開了激烈的交鋒。
隨著後續的法軍,越來越多的湧過來,中國人開始支持不住了。楊玉科雖然勇猛頑強,但
也知道很難再堅持下去了。如果現在不撤退,等下士氣崩潰,失去了秩序,那就不是撤退了,而是編製散亂的潰逃了。
楊玉科一邊捂著受傷的肩膀,一邊指揮著部隊往扣馬山退去。
渡過奇窮河的法軍,並沒有追擊楊玉科部,除了留下一個營看守渡口,其餘兩千多人則沿著河流,開始進攻河北岸的陣地。
感到守軍的側翼有遭受攻擊的危險,為了避免大量的傷亡,馮子材下令把河北岸的部隊全部撤到扣馬山上,準備依靠居高臨下的地形優勢,繼續與法軍周旋。
在休息了一夜之後,5月19日,波裏耶開始嚐試進攻扣馬山防線。
扣馬山防線是由十幾個大小不一的山頭陣地組合而成,防禦工事既有明的,也有暗的,在山頭環形壁壘中,夾雜著大量用樹木草叢偽裝起來的山洞和暗堡,山頭和山頭之間相互掩護,形成嚴密的交叉火力網。
波裏耶嚐試了幾次後,就不得不放棄了進攻。中國人的防禦陣地簡直固若金湯,而且人數眾多,準備充分,整個防線根本無隙可乘。法軍無論攀登哪一座山頭,都會遭到旁邊山頭的火力攻擊。而且所有的山頭都做了精心的布置,各種削尖的竹排,木樁,樹障遍布山腰,攻山的法軍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代價。
打到現在,第一旅已經損失很大,波裏耶向弗雷報告,認為麵對這樣的堅固防禦,單憑第一旅是無能為力的。
5月22日,弗雷親自來到前線,召開軍事會議,經過一番研究,最後得出的方案是,針對正麵多個山頭,必須以強大兵力同時發起進攻,迫使守軍各自疲於應付,無法相互支援,這樣才能最大限度的避免守軍的交叉火力,而為了達到這樣的目的,至少要同時投入兩個旅。
弗雷把第五旅也交由波裏耶一起指揮,從5月24日開始,法軍第一旅和第五旅同時對正麵相鄰的3個山頭發起了進攻。
首先是使用大量的火炮對這幾個山頭輪番進行火力準備,時間持續了整個上午。鋼鐵的暴風雨,幾乎將小山頭削去了一層。波裏耶認為,在這樣猛烈的轟擊下,不應該還有任何生物能夠僥幸生存下去,等到步兵進攻時,將會輕易的占領陣地。
這樣的火力運用方式,自然會消耗巨量的炮彈。這讓後勤的供應負擔更重了,負責後勤
的軍官將這樣的進攻諷刺為"波裏耶彈藥量"。
隨後,兩千多名步兵開始同時進攻這3個山頭。法軍的戰術取得了效果,每個山頭都陷入了各自為戰,無法進行配合,麵對優勢兵力的衝擊,顯得左支右絀,難以招架。
到了黃昏的時候,在殺死殺傷數百法軍後,3個山頭已經陸續陷落,殘餘的中國守軍都從後山逃跑了。
休息了一夜,法軍繼續如法炮製,再進攻另外幾個山頭。馮子材眼見山頭一個個陷落,下令部隊盡量避免損失,在法軍靠近山頭時,提早退出戰鬥,撤到後方去。這樣法軍的攻擊也更為順手,到了27日,已經有大半的山頭落入法軍之手,防線變的支離破碎。
馮子材認為已經沒有必要再堅持下去了,27日夜下令,所有部隊放棄剩餘的陣地,全部北撤。經過清點,有將近兩千人死傷,但主力尚存,馮子材認為已經達成戰略目的,下一步是必須全力做好防禦,死守鎮南關!
法軍方麵,600人戰死,900人受傷,其中有將近一半是重傷,在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後,終於在29日確認,已經攻占了整個諒山。
與前任司令米樂的低調不同,弗雷喜歡盡情展示自己的個性和成就,這使他成為了媒體的寵兒。在這一點上,隨軍的大批記者大加讚賞,因為在弗雷這裏,總是有大量的報道素材,不用擔心版麵任務。
就像現在,弗雷誌得意滿的站在扣馬山上,擺出勝利者姿勢,讓記者們給自己拍照,當然背景一定要是山下還在到處冒煙的諒山城。在記者們的閃光燈唰唰的閃亮下,弗雷開始大談特談自己的戰略戰術,各種各樣的深謀遠慮,以及他是怎樣的絞盡腦汁、運籌帷幄,就隻差向記者們展示自己腦後剛增加的白發了。
結果當然是再次謀殺了大堆膠卷和引起了一片讚揚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