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13-12-31
為什麽報道會出來的這麽快呢?這當然要"感謝"丁雲桐了。
7月4日,那兩位嚇掉半條命的越南兵被送到了鎮南關裏,一起送來的還有袁世凱的一封信,信裏闡述了這兩個俘虜的重要性,可以把他們作為人證,揭發法軍的暴行,以此爭取對我國有利的輿論環境,同時打擊法軍的士氣。
馮子材深以為然,立刻找來幾個人,給這兩個越南人拍照片,做筆錄,並把相關信息全部急電發往北京。
丁雲桐當天就收到了這些資料,他非常高興,這是個羞辱法國人的好機會。立刻找來<寰球時報>的主編嚴良勳,<寰球時報>現在對這類宣傳工作已經很熟練了。
丁雲桐認為<寰球時報>是對人民進行洗腦的重要工具。要鞏固自己的獨裁權力,第一是暴力,必須掌握軍隊;第二是宣傳,無止境的洗腦,控製思想,推行個人崇拜;第三就是建立自己的利益集團等等,當然這些目前還早,等將來打完法國可以慢慢搞。
他命令嚴良勳連夜組織人手寫稿子,原先的版麵要做大的修改,把法軍暴行作為頭版整版來報道,丁雲桐還要求多增加一些細節描寫。同時把資料發往駐德大使李鳳苞,雖然中國駐法大使已經在開戰後回國了,但這不妨礙李鳳苞請熟人把材料傳遞給各大報刊,相信總會有報社感興趣的。
7月5日,<寰球時報>刊發了大篇幅報道,標題為四個驚悚大字:屍骨無存。
副標題是:且看法國人如何對待自己的盟友。
報道添油加醋的詳細描述了,法國人如何強迫雇傭軍去送死,嚴良勳等人索性"趁他病,要他命",把大量的小說筆法和情節,全部搬了過來,把各種細節說的更加慘不忍睹,不堪入目,死亡人數更是增加了數倍,對兩個幸存者的口供做了誇大和渲染,比如法國軍官如何一邊捅刺,一邊哈哈大笑;如何殺人滅口,把那些受傷未死,從戰場上爬回來的越南人一刀割喉等等,簡直是人類暴行大全。
但最可怕的是,這兩個幸存者詳細描述了,他們所知道的法國部隊,軍官、士兵、越南戰友,以及各種各樣的細節,如此的真實,讓人根本無法質疑。比如,他們熟悉的一名法軍教官的姓名,軍銜,以及這個軍官曾經酒後吹噓自己有一個情婦,他丈夫是波爾多地區最大的葡萄酒批發商,但床上卻總是"疲不能興"等等。
這一期的<寰球時報>,把嚴肅的新聞報道與娛樂性的八卦結合得如此之完美,效果自然是極好的,正氣凜然之餘,又令人浮想聯翩,很久以後還被廣大的新聞業者津津樂道,讓丁雲桐這樣來自於二十一世紀,深受路邊小報和老軍醫熏陶的過來人,也大感欽佩。
覺得時機已經成熟,丁雲桐在征詢了左宗棠和彭玉麟等人的意見之後,他向越南西線下了一道密電,密電隻有五個字
"攀登新高峰"。
在收到密電之後,西線的軍事行動秘密、堅決的開始了。在熱帶雨林的掩護下,數萬大軍迅速出發,向東南方向出發,目標直指宣光城!可以預料得到,幾天後西線形勢就會大變。
同一天,整套新聞材料被送進了法國各大報社。但奇怪的是,對於這樣聳人聽聞的新聞,以
往見縫插針,無孔不入的法國報社這一回卻極為冷淡,不管是<世紀報>、<新聞報>,還是<晨報>、<小巴黎人報>,包括<費加羅報>,7月6日的版麵上都是一字不提。
李鳳苞心想:這些報社可能認為,報道此事對法國的作戰不利,因此自覺的保持了沉默。可見人權也好,公正也罷,也是要分時間和對象的,也許在法國人眼裏,不值得為幾個倒黴的越南人,而幹擾了法軍的行動。
最後李鳳苞找了一家快要倒閉的小報,<箴言報>。這是一家老報社,創辦於波旁王朝複辟時期,頑固堅持保皇黨思想,敵視現在的第三共和國。最後由於反現政府的立場,以及一筆資金讚助的誘惑,7月7日清晨,<箴言報>終於用全部的版麵刊登了法軍的暴行,一時間銷量大增,當天就加印了數萬份。其他報紙眼看如此,擔心繼續沉默的話,會被讀者們指責替政府遮掩,也隻好馬上跟進轉載。一時間輿論嘩然,紛紛斥責法軍丟盡了共和國的臉麵。
甘必達看到這樣的報道,立刻發電弗雷,批評他肆意妄為,同時要求速速攻下鎮南關,用勝利來扭轉輿論。
收到電報的弗雷鬱悶非常,他本來準備栽贓陷害,汙蔑那些越南雇傭兵準備叛變,沒想到形勢發展這麽快,而且有幸存者作證,言之鑿鑿,難以辯駁,現在要是再說什麽叛亂,隻怕輿論將更為不利,索性悶聲不響。
此時他一心想要攻下鎮南關,隻要打勝仗,什麽都好說,曆史不會譴責勝利者。
鑒於第五旅被地雷炸死炸傷了很多人,弗雷不顧尼格裏的反對,硬是從大青山上調來一個步兵營和兩個炮兵中隊,一共將近800人,補足第五旅的編製。至於山上的第二旅,則隻剩下了2500人,尤其是炮兵部隊隻剩下了一個中隊,不過弗雷認為這足夠守衛大青山了。
7月8日,法軍大部隊集結完畢,貝蘭指揮第五旅在前麵主攻。第57師則兵分兩路:莫西雍少將的第147旅以及羅貝爾-尼韋爾的第341獵步兵團,由弗雷親自指揮,作為貝蘭部隊的預備隊。而第57師其餘的部隊由愛爾明加少將指揮,仍舊駐守同登城。
這邊中國軍隊也關注著敵人的動向,馮子材認為法軍大規模進攻即將展開,就派楊玉科率領一個旅,通過暗道,前去增援厚牆。
由於重炮被中國人炸毀了一些,法軍不再打擊騷擾鎮南關城內,而是集中火力轟擊厚牆。在炮火的掩護下,法軍的前鋒開始了排雷。
工兵們兩人一組,抬著爆破筒跑到預定區域,點燃導火索往前一扔,兩人立刻往地下一撲,雙手抱頭蜷縮成一團。另一邊,中國陣地上則是冒著彌漫的硝煙,打出一排排子彈,阻止法軍排雷。
法軍的工兵展現出了極大的勇氣,身邊"噗哧噗哧"青煙直冒,仍然是跑步向前,不時有人中槍倒下,最倒黴的是被子彈擊中了爆炸筒,打穿了竹子直接引爆了炸藥,把兩個法國工兵炸得四分五裂。
到了中午的時候,法軍開拓出了六七百米寬的空地來,比原先的通道大大拓寬了。跳雷爆掉了七八十個,有的是被引爆的,有的是被中國人搶先起爆了。法軍也傷亡了將近百人,其中許多人是被鐵珠打死打傷。
貝蘭看看時機已到,下令展開強攻。法軍采取與以往不同的戰術,不再長距離的奔襲,而是打起了短促突擊。
兩個團一前一後,前麵跑一段路後,然後臥倒趴在地上開槍掩護,後麵的團開始往前跑,跑一段路再趴下射擊,就這樣兩個團周而複始,相互掩護著前進,漸漸靠近了陣地。
等法軍炮火剛一消停,丁槐立刻命令預備隊全都從坑道裏出來,加上2000越南兵,此時厚牆上總共有7000多人,坑道裏還有增援來的楊玉科旅。
眼看法軍已經越過了雷區,守軍爭分奪秒的做好戰鬥準備,不單是裝好子彈,刺刀上膛,而且將事先準備好的趁手兵器,像短矛、斧頭、戰刀等在腳下放好。
之前許多士兵反映,在壕溝或者城牆等一些狹窄地方,槍刺太長,施展不開,所以袁世凱就建議讓士兵們自己選擇適合的冷兵器,作為輔助,這樣也能讓一些官兵,最大限度的發揮武術底子。
很快,法軍在付出了無數死傷後,衝到了一百多米處,與守軍展開了對射。大量的哈乞開司機關炮,猶如暴風般掃射厚牆陣地,打得整個陣地像下了一場彈雨。同時一些士兵背著沙袋,往壕溝前跑去,其中不時有人傷亡倒下,但馬上就有人跑過去抱起沙袋繼續飛奔。
在強大火力的掩護下,終於在壕溝上填出了幾條通道,卡斯特兒諾中校軍刀一揮,數百名法軍士兵呐喊著,一頓猛衝,踩著通道就跳上了厚牆!
為什麽報道會出來的這麽快呢?這當然要"感謝"丁雲桐了。
7月4日,那兩位嚇掉半條命的越南兵被送到了鎮南關裏,一起送來的還有袁世凱的一封信,信裏闡述了這兩個俘虜的重要性,可以把他們作為人證,揭發法軍的暴行,以此爭取對我國有利的輿論環境,同時打擊法軍的士氣。
馮子材深以為然,立刻找來幾個人,給這兩個越南人拍照片,做筆錄,並把相關信息全部急電發往北京。
丁雲桐當天就收到了這些資料,他非常高興,這是個羞辱法國人的好機會。立刻找來<寰球時報>的主編嚴良勳,<寰球時報>現在對這類宣傳工作已經很熟練了。
丁雲桐認為<寰球時報>是對人民進行洗腦的重要工具。要鞏固自己的獨裁權力,第一是暴力,必須掌握軍隊;第二是宣傳,無止境的洗腦,控製思想,推行個人崇拜;第三就是建立自己的利益集團等等,當然這些目前還早,等將來打完法國可以慢慢搞。
他命令嚴良勳連夜組織人手寫稿子,原先的版麵要做大的修改,把法軍暴行作為頭版整版來報道,丁雲桐還要求多增加一些細節描寫。同時把資料發往駐德大使李鳳苞,雖然中國駐法大使已經在開戰後回國了,但這不妨礙李鳳苞請熟人把材料傳遞給各大報刊,相信總會有報社感興趣的。
7月5日,<寰球時報>刊發了大篇幅報道,標題為四個驚悚大字:屍骨無存。
副標題是:且看法國人如何對待自己的盟友。
報道添油加醋的詳細描述了,法國人如何強迫雇傭軍去送死,嚴良勳等人索性"趁他病,要他命",把大量的小說筆法和情節,全部搬了過來,把各種細節說的更加慘不忍睹,不堪入目,死亡人數更是增加了數倍,對兩個幸存者的口供做了誇大和渲染,比如法國軍官如何一邊捅刺,一邊哈哈大笑;如何殺人滅口,把那些受傷未死,從戰場上爬回來的越南人一刀割喉等等,簡直是人類暴行大全。
但最可怕的是,這兩個幸存者詳細描述了,他們所知道的法國部隊,軍官、士兵、越南戰友,以及各種各樣的細節,如此的真實,讓人根本無法質疑。比如,他們熟悉的一名法軍教官的姓名,軍銜,以及這個軍官曾經酒後吹噓自己有一個情婦,他丈夫是波爾多地區最大的葡萄酒批發商,但床上卻總是"疲不能興"等等。
這一期的<寰球時報>,把嚴肅的新聞報道與娛樂性的八卦結合得如此之完美,效果自然是極好的,正氣凜然之餘,又令人浮想聯翩,很久以後還被廣大的新聞業者津津樂道,讓丁雲桐這樣來自於二十一世紀,深受路邊小報和老軍醫熏陶的過來人,也大感欽佩。
覺得時機已經成熟,丁雲桐在征詢了左宗棠和彭玉麟等人的意見之後,他向越南西線下了一道密電,密電隻有五個字
"攀登新高峰"。
在收到密電之後,西線的軍事行動秘密、堅決的開始了。在熱帶雨林的掩護下,數萬大軍迅速出發,向東南方向出發,目標直指宣光城!可以預料得到,幾天後西線形勢就會大變。
同一天,整套新聞材料被送進了法國各大報社。但奇怪的是,對於這樣聳人聽聞的新聞,以
往見縫插針,無孔不入的法國報社這一回卻極為冷淡,不管是<世紀報>、<新聞報>,還是<晨報>、<小巴黎人報>,包括<費加羅報>,7月6日的版麵上都是一字不提。
李鳳苞心想:這些報社可能認為,報道此事對法國的作戰不利,因此自覺的保持了沉默。可見人權也好,公正也罷,也是要分時間和對象的,也許在法國人眼裏,不值得為幾個倒黴的越南人,而幹擾了法軍的行動。
最後李鳳苞找了一家快要倒閉的小報,<箴言報>。這是一家老報社,創辦於波旁王朝複辟時期,頑固堅持保皇黨思想,敵視現在的第三共和國。最後由於反現政府的立場,以及一筆資金讚助的誘惑,7月7日清晨,<箴言報>終於用全部的版麵刊登了法軍的暴行,一時間銷量大增,當天就加印了數萬份。其他報紙眼看如此,擔心繼續沉默的話,會被讀者們指責替政府遮掩,也隻好馬上跟進轉載。一時間輿論嘩然,紛紛斥責法軍丟盡了共和國的臉麵。
甘必達看到這樣的報道,立刻發電弗雷,批評他肆意妄為,同時要求速速攻下鎮南關,用勝利來扭轉輿論。
收到電報的弗雷鬱悶非常,他本來準備栽贓陷害,汙蔑那些越南雇傭兵準備叛變,沒想到形勢發展這麽快,而且有幸存者作證,言之鑿鑿,難以辯駁,現在要是再說什麽叛亂,隻怕輿論將更為不利,索性悶聲不響。
此時他一心想要攻下鎮南關,隻要打勝仗,什麽都好說,曆史不會譴責勝利者。
鑒於第五旅被地雷炸死炸傷了很多人,弗雷不顧尼格裏的反對,硬是從大青山上調來一個步兵營和兩個炮兵中隊,一共將近800人,補足第五旅的編製。至於山上的第二旅,則隻剩下了2500人,尤其是炮兵部隊隻剩下了一個中隊,不過弗雷認為這足夠守衛大青山了。
7月8日,法軍大部隊集結完畢,貝蘭指揮第五旅在前麵主攻。第57師則兵分兩路:莫西雍少將的第147旅以及羅貝爾-尼韋爾的第341獵步兵團,由弗雷親自指揮,作為貝蘭部隊的預備隊。而第57師其餘的部隊由愛爾明加少將指揮,仍舊駐守同登城。
這邊中國軍隊也關注著敵人的動向,馮子材認為法軍大規模進攻即將展開,就派楊玉科率領一個旅,通過暗道,前去增援厚牆。
由於重炮被中國人炸毀了一些,法軍不再打擊騷擾鎮南關城內,而是集中火力轟擊厚牆。在炮火的掩護下,法軍的前鋒開始了排雷。
工兵們兩人一組,抬著爆破筒跑到預定區域,點燃導火索往前一扔,兩人立刻往地下一撲,雙手抱頭蜷縮成一團。另一邊,中國陣地上則是冒著彌漫的硝煙,打出一排排子彈,阻止法軍排雷。
法軍的工兵展現出了極大的勇氣,身邊"噗哧噗哧"青煙直冒,仍然是跑步向前,不時有人中槍倒下,最倒黴的是被子彈擊中了爆炸筒,打穿了竹子直接引爆了炸藥,把兩個法國工兵炸得四分五裂。
到了中午的時候,法軍開拓出了六七百米寬的空地來,比原先的通道大大拓寬了。跳雷爆掉了七八十個,有的是被引爆的,有的是被中國人搶先起爆了。法軍也傷亡了將近百人,其中許多人是被鐵珠打死打傷。
貝蘭看看時機已到,下令展開強攻。法軍采取與以往不同的戰術,不再長距離的奔襲,而是打起了短促突擊。
兩個團一前一後,前麵跑一段路後,然後臥倒趴在地上開槍掩護,後麵的團開始往前跑,跑一段路再趴下射擊,就這樣兩個團周而複始,相互掩護著前進,漸漸靠近了陣地。
等法軍炮火剛一消停,丁槐立刻命令預備隊全都從坑道裏出來,加上2000越南兵,此時厚牆上總共有7000多人,坑道裏還有增援來的楊玉科旅。
眼看法軍已經越過了雷區,守軍爭分奪秒的做好戰鬥準備,不單是裝好子彈,刺刀上膛,而且將事先準備好的趁手兵器,像短矛、斧頭、戰刀等在腳下放好。
之前許多士兵反映,在壕溝或者城牆等一些狹窄地方,槍刺太長,施展不開,所以袁世凱就建議讓士兵們自己選擇適合的冷兵器,作為輔助,這樣也能讓一些官兵,最大限度的發揮武術底子。
很快,法軍在付出了無數死傷後,衝到了一百多米處,與守軍展開了對射。大量的哈乞開司機關炮,猶如暴風般掃射厚牆陣地,打得整個陣地像下了一場彈雨。同時一些士兵背著沙袋,往壕溝前跑去,其中不時有人傷亡倒下,但馬上就有人跑過去抱起沙袋繼續飛奔。
在強大火力的掩護下,終於在壕溝上填出了幾條通道,卡斯特兒諾中校軍刀一揮,數百名法軍士兵呐喊著,一頓猛衝,踩著通道就跳上了厚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