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14-01-04
丁雲桐冷靜的想過:不錯,打贏了,那又怎麽樣?中國軍隊還能打到巴黎去嗎?如果把法國逼上絕路,下不了台對中國不會有好處。
法國人的憤怒,是因為他們原先以為,可以不付出任何代價就能贏得戰爭。畢竟重點在歐洲,他們不願意使出全力。假如法國狠下一條心,豁出去一直耗到底,把所有海軍派過來封鎖海岸線,中國也吃不消。
切不可低估法國的底蘊,這一點連俾斯麥都都會犯錯。打贏普法戰爭,迫使法國賠款50億金法郎,相當於法國陸軍軍費的14倍,法國全年出口貿易總額!
俾斯麥以為這樣能拖住法國,結果法國發了幾期國債,數百萬法國人踴躍購買,一下子就募集了450億法郎!足夠賠款九次!什麽叫"高利貸帝國主義",就是這麽有錢!什麽叫國富不如民富,這才叫國力!
法國這50億賠款,按照當時匯率,超過72億白銀,法國隻用了三年。
前世馬關那23億兩,這點小錢也隻有日本鬼子像揀了寶貝一樣傻笑,法國人根本不當回事。
前世許多傻糞們,天天在那意淫大宋、前清占全球gdp的多少,純屬腦殘兒童歡樂多。
因此,丁雲桐才會讓馮子材停止進攻,他認為,應該適可而止了。他發電給海參崴,讓曾紀澤等人好好談,認真談。
至於底線當然不會變:法國人要承認中國對越南的宗主權;必須承認<中越章程>,而且須要賠款。至於法國占據的交趾支那,可以暫時不去考慮。畢竟法國在那裏經營多年,早已視為本國領土,要把法國徹底趕出越南,肯定會打破對方的底線。
另外這個賠款可以靈活商量,可以換一些法國人可以接受的名義,比如被俘虜法軍官兵的夥食費等等,讓法國可以下台階。
同時對內宣傳上,就強調這是賠款。賠款的數額大小並不重要,要多了法國人肯定也不答應,關鍵是要有這個名目。讓洋人賠款認輸,這對抬高自己的聲望用處極大。
何況現在國內的情況複雜,各種思潮、勢力都在暗流湧動,需要花費巨大精力去解決,攘外必先安內,在打日本之前,要把思想統一起來。短短幾年還不足以完全控製意識形態,但至少要維護政治穩定,社會和諧。
而總有一天,要徹底剝奪人民的思想。
他們不需要思想,他們需要的是服從。
思想,是比武器更危險的東西,
既然,我們不允許人民擁有武器,
那為什麽要允許人民擁有思想呢?
丁雲桐懶洋洋的靠在那,想起了那個宮女鈺瑩。
剛才太監報告,這兩天鈺瑩已經服軟了,拚命哭求,說知道自己錯了,隻求能見見皇上。
丁雲桐摸著鼻子,覺得還不急,再磨磨她。他下令給鈺瑩每天加兩餐,既然已經認錯,就不要餓著他,再美的姑娘,瘦骨嶙峋的就沒意思了。
正想著,下人前來稟報,許景澄求見。
部長曾紀澤去談判了,外交部的日常工作就由副部長許景澄負責。
丁雲桐暗想:"這麽晚了,他來幹嘛?難道外交上出了什麽問題?"
許景澄恭恭敬敬的站在那,這幾年,皇帝的年齡增長,雖然還隻是個少年,卻已經有一種莫名的威嚴。尤其是皇帝料事如神,判斷總是那麽精確,官僚們私下議論,用得最多的詞就是"天威難測"。
丁雲桐看了會他恭敬的樣子,揮揮手讓他說下去。
許景澄趕忙說道:"駐德公使李鳳苞來電,德國首相俾斯麥親自召見他。說非常樂意與中國,就如何進一步發展中德建設性關係,展開多方麵交流合作,而進行深入的商談。
同時還聲稱,德國外交部將於明日,正式傳達一封德皇威廉一世致中國皇帝的親筆信。"
丁雲桐一邊看著自己的手指頭,好像在檢查指甲有沒有剪整齊,一邊慢條斯理的說道:"這是好事兒,那幹嘛著急上火的半夜來見我,明天不行嗎?"
許景澄忙回答:"不隻這個事情。駐俄國大使和駐英大使,都發來了急電。英俄兩國幾乎同時召見了中國大使,並發了外交照會,對越南的態勢表示了嚴重關切,希望中法兩國能和平解決爭端。尤其是俄國,甚至聲稱願意派遣部隊,來幫助維持和平。"
"你說什麽,維和部隊?"丁雲桐再也坐不住了,轟然站起,瞪著許景澄。
丁雲桐的大腦急速的轉動著:"怎麽會這樣?哪裏出岔子了?前世曆史上不是這樣的。
嗯,今世中國看著要打贏了,與前世不同,各國的反應自然也不同了。估計是被法國攛掇出來的,不過兩個國家態度還是不大一樣。
英國還是說說而已,畢竟英法兩國明裏暗裏,正在進行殖民地的爭奪,之所以願意出來說句話,一定是怕中國因此強大了,影響了英國的利益。
至於俄國,自然是因為與德奧關係出現了裂痕,希望法國作為德國的宿敵,不要在亞洲消耗太大。所以講的話就重得多了,說是願意派兵來幫助維和,幫助誰呢?中國現在占優,不需要幫助,俄國要幫的自然是法國了。
嗯,俄國希望法國能牽製德國,德國又何嚐不希望中國多多消耗法國呢,完全可以利用這一點。德皇不是有親筆信嗎?我也回他一封信,跟對方暗示一下,表示由於俄國的壓力,中國可能要與法國停戰。等這一切結束後,再與德國商談合作問題。想必德皇該知道怎麽做了。
至於英國嘛,可以找美國試試了,本來設計是讓美國當斡旋國的。之前簽了棉麥借款合同,雙方關係不錯。但美國這個國家,整個就是一個猶太商人,無利不起早,不給點甜頭是不會幫忙的。剛該給點什麽呢?"
這樣想著,丁雲桐才發現了自己的失態,這才緩緩坐了下來。
他心裏靈光一閃,怎麽把這事忘了。前世1882年,李鴻章為了牽製日本對朝鮮的滲透,特意指示朝鮮與美國簽訂條約,現在自己正好用這個來當誘餌。前世曆史上,日本逼迫朝鮮打開國門,部分原因就是為了討好美國。如果自己不做,將來這個人情就會被日本搶了。
想好後,丁雲桐字斟句酌的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許景澄,讓他按照這個思路去辦,許景澄恍然大悟而去。
看著許景澄的背影,丁雲桐感慨,打贏一場戰爭可真不容易。說到底還是實力不夠,這個世界就是這樣現實。有了一點利用價值,德皇來送信,手裏實力不夠,沙皇就會來恐嚇。歸根結底,一切還得靠實力。
中國沒有朋友,一切要靠自己。中國真正可以依靠的盟友隻有兩個,一個是中國陸軍,一個是中國海軍。其他都是扯淡,盛時錦上添花,敗時落井下石。
國際如此,國內又何嚐不是如此。
下午得到一個情報,組織部部長郭嵩燾,與嚴複的"憲政研究會"過從甚密。這讓丁雲桐頗為不爽,他並沒有公開限製大家討論改革,但他希望被自己重用、提拔的人能夠一心忠君。
所謂的憲政,就是要限製集權,反對獨裁。但沒有集權,沒有獨裁,皇帝跟平民又有什麽區別呢?
像郭嵩燾這樣的人,完全是靠著皇帝的賞識上位,現在卻在考慮怎樣限製皇權,這簡直是其心可誅。
我倒想抬舉你,可你卻不識抬舉,好,你等著,你們都等著!
丁雲桐開始咬牙。
丁雲桐冷靜的想過:不錯,打贏了,那又怎麽樣?中國軍隊還能打到巴黎去嗎?如果把法國逼上絕路,下不了台對中國不會有好處。
法國人的憤怒,是因為他們原先以為,可以不付出任何代價就能贏得戰爭。畢竟重點在歐洲,他們不願意使出全力。假如法國狠下一條心,豁出去一直耗到底,把所有海軍派過來封鎖海岸線,中國也吃不消。
切不可低估法國的底蘊,這一點連俾斯麥都都會犯錯。打贏普法戰爭,迫使法國賠款50億金法郎,相當於法國陸軍軍費的14倍,法國全年出口貿易總額!
俾斯麥以為這樣能拖住法國,結果法國發了幾期國債,數百萬法國人踴躍購買,一下子就募集了450億法郎!足夠賠款九次!什麽叫"高利貸帝國主義",就是這麽有錢!什麽叫國富不如民富,這才叫國力!
法國這50億賠款,按照當時匯率,超過72億白銀,法國隻用了三年。
前世馬關那23億兩,這點小錢也隻有日本鬼子像揀了寶貝一樣傻笑,法國人根本不當回事。
前世許多傻糞們,天天在那意淫大宋、前清占全球gdp的多少,純屬腦殘兒童歡樂多。
因此,丁雲桐才會讓馮子材停止進攻,他認為,應該適可而止了。他發電給海參崴,讓曾紀澤等人好好談,認真談。
至於底線當然不會變:法國人要承認中國對越南的宗主權;必須承認<中越章程>,而且須要賠款。至於法國占據的交趾支那,可以暫時不去考慮。畢竟法國在那裏經營多年,早已視為本國領土,要把法國徹底趕出越南,肯定會打破對方的底線。
另外這個賠款可以靈活商量,可以換一些法國人可以接受的名義,比如被俘虜法軍官兵的夥食費等等,讓法國可以下台階。
同時對內宣傳上,就強調這是賠款。賠款的數額大小並不重要,要多了法國人肯定也不答應,關鍵是要有這個名目。讓洋人賠款認輸,這對抬高自己的聲望用處極大。
何況現在國內的情況複雜,各種思潮、勢力都在暗流湧動,需要花費巨大精力去解決,攘外必先安內,在打日本之前,要把思想統一起來。短短幾年還不足以完全控製意識形態,但至少要維護政治穩定,社會和諧。
而總有一天,要徹底剝奪人民的思想。
他們不需要思想,他們需要的是服從。
思想,是比武器更危險的東西,
既然,我們不允許人民擁有武器,
那為什麽要允許人民擁有思想呢?
丁雲桐懶洋洋的靠在那,想起了那個宮女鈺瑩。
剛才太監報告,這兩天鈺瑩已經服軟了,拚命哭求,說知道自己錯了,隻求能見見皇上。
丁雲桐摸著鼻子,覺得還不急,再磨磨她。他下令給鈺瑩每天加兩餐,既然已經認錯,就不要餓著他,再美的姑娘,瘦骨嶙峋的就沒意思了。
正想著,下人前來稟報,許景澄求見。
部長曾紀澤去談判了,外交部的日常工作就由副部長許景澄負責。
丁雲桐暗想:"這麽晚了,他來幹嘛?難道外交上出了什麽問題?"
許景澄恭恭敬敬的站在那,這幾年,皇帝的年齡增長,雖然還隻是個少年,卻已經有一種莫名的威嚴。尤其是皇帝料事如神,判斷總是那麽精確,官僚們私下議論,用得最多的詞就是"天威難測"。
丁雲桐看了會他恭敬的樣子,揮揮手讓他說下去。
許景澄趕忙說道:"駐德公使李鳳苞來電,德國首相俾斯麥親自召見他。說非常樂意與中國,就如何進一步發展中德建設性關係,展開多方麵交流合作,而進行深入的商談。
同時還聲稱,德國外交部將於明日,正式傳達一封德皇威廉一世致中國皇帝的親筆信。"
丁雲桐一邊看著自己的手指頭,好像在檢查指甲有沒有剪整齊,一邊慢條斯理的說道:"這是好事兒,那幹嘛著急上火的半夜來見我,明天不行嗎?"
許景澄忙回答:"不隻這個事情。駐俄國大使和駐英大使,都發來了急電。英俄兩國幾乎同時召見了中國大使,並發了外交照會,對越南的態勢表示了嚴重關切,希望中法兩國能和平解決爭端。尤其是俄國,甚至聲稱願意派遣部隊,來幫助維持和平。"
"你說什麽,維和部隊?"丁雲桐再也坐不住了,轟然站起,瞪著許景澄。
丁雲桐的大腦急速的轉動著:"怎麽會這樣?哪裏出岔子了?前世曆史上不是這樣的。
嗯,今世中國看著要打贏了,與前世不同,各國的反應自然也不同了。估計是被法國攛掇出來的,不過兩個國家態度還是不大一樣。
英國還是說說而已,畢竟英法兩國明裏暗裏,正在進行殖民地的爭奪,之所以願意出來說句話,一定是怕中國因此強大了,影響了英國的利益。
至於俄國,自然是因為與德奧關係出現了裂痕,希望法國作為德國的宿敵,不要在亞洲消耗太大。所以講的話就重得多了,說是願意派兵來幫助維和,幫助誰呢?中國現在占優,不需要幫助,俄國要幫的自然是法國了。
嗯,俄國希望法國能牽製德國,德國又何嚐不希望中國多多消耗法國呢,完全可以利用這一點。德皇不是有親筆信嗎?我也回他一封信,跟對方暗示一下,表示由於俄國的壓力,中國可能要與法國停戰。等這一切結束後,再與德國商談合作問題。想必德皇該知道怎麽做了。
至於英國嘛,可以找美國試試了,本來設計是讓美國當斡旋國的。之前簽了棉麥借款合同,雙方關係不錯。但美國這個國家,整個就是一個猶太商人,無利不起早,不給點甜頭是不會幫忙的。剛該給點什麽呢?"
這樣想著,丁雲桐才發現了自己的失態,這才緩緩坐了下來。
他心裏靈光一閃,怎麽把這事忘了。前世1882年,李鴻章為了牽製日本對朝鮮的滲透,特意指示朝鮮與美國簽訂條約,現在自己正好用這個來當誘餌。前世曆史上,日本逼迫朝鮮打開國門,部分原因就是為了討好美國。如果自己不做,將來這個人情就會被日本搶了。
想好後,丁雲桐字斟句酌的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許景澄,讓他按照這個思路去辦,許景澄恍然大悟而去。
看著許景澄的背影,丁雲桐感慨,打贏一場戰爭可真不容易。說到底還是實力不夠,這個世界就是這樣現實。有了一點利用價值,德皇來送信,手裏實力不夠,沙皇就會來恐嚇。歸根結底,一切還得靠實力。
中國沒有朋友,一切要靠自己。中國真正可以依靠的盟友隻有兩個,一個是中國陸軍,一個是中國海軍。其他都是扯淡,盛時錦上添花,敗時落井下石。
國際如此,國內又何嚐不是如此。
下午得到一個情報,組織部部長郭嵩燾,與嚴複的"憲政研究會"過從甚密。這讓丁雲桐頗為不爽,他並沒有公開限製大家討論改革,但他希望被自己重用、提拔的人能夠一心忠君。
所謂的憲政,就是要限製集權,反對獨裁。但沒有集權,沒有獨裁,皇帝跟平民又有什麽區別呢?
像郭嵩燾這樣的人,完全是靠著皇帝的賞識上位,現在卻在考慮怎樣限製皇權,這簡直是其心可誅。
我倒想抬舉你,可你卻不識抬舉,好,你等著,你們都等著!
丁雲桐開始咬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