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14-02-07
川上操六的離奇失蹤,讓日本參謀本部內部極為震驚,也引起了強烈的爭論。
一些人認為,川上的失蹤隻是孤立事件,並不是整個情報係統的問題。目前還不能確定是被中國逮捕了,即便是被中國逮捕,這些都是願意殺身成仁的勇士,必定不會屈服招供,幾個重要據點都得以保全,就證明了這一點。
但另一些人認為,必須全麵檢討情報係統,不排除各個據點都在中國的監控之下,之所以沒有被端掉,是中國政府刻意為之,好吸引類似川上操六這樣的"大魚"。
不管怎樣,川上操六作為參謀次長,知道很多機密,派遣這樣高級將領去敵對國家,現在看來極為荒唐,山縣有朋、大山岩等人對此非常的懊悔。
這件事被日本政府嚴密封鎖了,他們甚至無法質問中國政府,因為很難解釋一個將領為什麽要偷偷摸摸過去,隻能是啞巴吃黃連了。此事也讓政府內的主戰派稍微冷靜了一下,因為他們感受到了對手的不可捉摸。
2月27號,丁雲桐聽取了彭玉麟關於"廬山計劃"的執行報告,這個計劃是專門用來針對暹羅的,從暹羅與日本勾結開始,丁雲桐就秘密製定了這個計劃。
同時,丁雲桐正式決定了近衛軍各個師的指揮官人選,包括編製完成和正在訓練的各個部隊。之所以一直到現在才確定,因為一方麵要考慮如何安排從歐洲回來的將領,同時要盡量安排熟悉的組合;另一方麵有些將領需要替換,比如張樹聲在北寧之戰中指揮不當,導致部隊損失很大,雖然企圖自殺謝罪,但還是被降級解職處分,暫時隻能閑置在家;蘇元春之前受過處分,但戰爭中表現勇猛,官複原職;劉永福及其部將,出身草莽但表現出色,也得到重用;包括台灣保衛戰中,一些巡防營軍官也表現不俗,也將破格提拔進近衛軍。
總共是近衛軍九個師加兩個旅,總兵力為12萬,其將領名單分別是:
第一師師長中將馮子材,兩個旅長分別是少將楊瑞山和楊玉科;馮子材作戰勇敢,責任感強,擔任第一師師長,本身也是種榮譽。楊瑞山和楊玉科,一智一勇,正是熟悉的老部下。
第二師師長中將左寶貴,兩個旅長分別是少將馬金敘和蘇元春,蘇元春重新成為旅長;
第三師師長中將劉銘傳,兩個旅長分別是少將王德榜和章高元;
第四師師長中將吳長慶,兩個旅長分別是少將徐占彪和劉永福,劉永福正式被提拔為少將,這是對他在越南奮戰的獎賞;
第五師師長中將宋慶,兩個旅長分別是少將丁槐和孫萬林;
第六師師長中將馬玉昆,兩個旅長分別是少將董福祥和王孝祺,董福祥忠心極強,但卻是造反出身。在同治回亂的時候,能率領起義軍保護黃帝陵,可見民族意識可嘉,能賴以重任;
第七師師長中將金順,兩個旅長分別是少將陳嘉和方友升;
第八師師長中將聶士成,兩個旅長分別是少將衛汝貴和周盛波,周氏兄弟還是分開兩個部隊好;
第九師師長中將劉錦棠,兩個旅長分別是少將徐邦道和周盛傳,丁雲桐對劉錦棠抱有很大期望,個人認為他是中國在十九世紀末最優秀的指揮官。
另外還有三支部隊,北京警衛旅分別由少將王祥和丁汝昌,擔任正負旅長;監控越南的特別縱隊兩千人,由少將岑毓英和張曜指揮;監控朝鮮的兩個團,由少將吳兆有和上校張光前指揮。
另外,黑旗軍出身的胡昆山、黃守忠、吳鳳典、韓再勳、葉成林、鄧玉霖等人,以及在台灣表現出色的林朝棟、唐殿魁、劉盛藻、孫開華、劉朝祜、李彤恩等人,分別在近衛軍各部中擔任參謀、團長等職,而鄧長安、曹誌忠等人繼續駐守台灣。
丁雲桐預估,再過半年多,就是9月份的時候,陸軍編製訓練基本完成,海軍也可隨時返航亞洲時,就可以與日本開戰了。
根據川上操六的供述,日本陸軍的規模相對較大,戰鬥力最強的一線和二線部隊,總兵力達到15萬人,想必開戰時,編製會擴充到二十多萬人,加上後勤輔助部隊,人數估計會超過五十萬。但這是在短短幾年內,竭澤而漁,挖盡潛力才建立的,所有經過嚴格訓練的精銳都被搜羅進來了。同時,以犧牲國家經濟發展潛力的方式,才供養了這麽龐大的部隊。隻要將這支主力殲滅掉,日本十年內難以恢複元氣。
至於海軍方麵,現在來看,日本艦隊的規模和噸位已經大大超過中國,有印象的戰艦就有二十來艘,但其精銳無非是扶桑、金剛、比睿、築紫、大和、武藏、畝榜等七八艘。等到"葡萄牙艦隊"一出手,形勢馬上就會逆轉。
丁雲桐正在那構思著美好的未來,就在此時,發生了一件讓他很不爽的事情。
組織部長郭嵩燾,居然怒上"萬言書"!
郭嵩燾是在2月初,對四川、湖南、山東等幾個產糧大省進行視察之後,受到了很大的震撼。尤其是大範圍的饑荒,所造成嚴重的人員餓死情況,讓他對工業化政策產生了懷疑。事實上很多地區被內務部封鎖,即使是像郭嵩燾這樣的高級官員,沒有皇帝的旨意也是無法進入,但即便如此,看見的情況也已經足夠觸目驚心了。
身為工業化領導小組成員之一,一方麵要全力以赴做好各項工作,一方麵又想到也許就是這些工作,導致了大量農民被餓死,郭嵩燾受到了良心上強烈的折磨。
他經過痛苦的煎熬,終於在2月28日向皇帝上書,洋洋灑灑長達萬言,被稱為"萬言書"。
在文章裏,郭嵩燾強烈質疑在中國短時間內建成工業化的計劃,認為依靠剝奪農民,來為工業化進行原始積累是錯誤的。應該向西方學習,改變目前依靠國家幹預來發展經濟的模式,而是讓市場調節作為核心,用自由貿易作為主要手段,讓市場這一隻"看不見的手",自然而然的推動工業化等等。
郭嵩燾的"萬言書"僅僅半個月的時間內,就迅速的傳遍各大城市,在知識分子中引起了強烈的共鳴。著名學者嚴複、康有為、劉光第、楊銳、楊深秀等人聯名發表公開信,再次懇求"聖明天子傾聽民意,憲政立法,明定國是,停止審查,開放言論,解放思想,倡導自由,實現民主。"
與此同時,一些大城市也陸陸續續出現了學生遊行示威等活動。
丁雲桐看著這一切,陷入了深思,該怎麽辦呢?
是不是又到了大開殺戒的時候了?
經過幾天的思索,丁雲桐暫時放棄了要對右派大開殺戒的計劃,不是不願,而是時機未到。
首先,中日的決戰蓄勢待發,迫在眉睫。此時在內部大動幹戈,會極大的分散政府的精力,包括軍隊、內務部等都不得不派出一部分力量來應付國內。
其次,出麵活動的右派分子雖然隻是少數,但他們在政府和民間卻有大量的同情者,這當中許多人還是重要的專家、學者、官員、甚至將領。現在如果展開反右派的鬥爭,非常不利於建立一個對日的統一戰線。
經過現實的考慮,丁雲桐不得不作出妥協,暫時不對那些右派勢力采取強硬政策。
但不管怎麽樣,道理還是要說清楚,尤其是針對郭嵩燾的那一套"向西方學習"的理論,必須從正麵進行駁斥。
在這個世界裏,西方發達國家通過血腥的殖民主義,已經建立了完善的重工業體係,他們也主導著世界的貿易體係。
他們在與落後國家的經濟交往,本身就是不平等的。因為工業品的價格,原材料的價格,工業的標準衡量等等,一切遊戲規則都由發達國家製定。
在這種情況下,單靠市場調節、自由貿易,讓國內企業自行發展,永遠無法與西方那些跨國集團相抗衡。要知道人才和資金的積累,需要漫長的時間,等你發展進步,別人也在發展進步,落後國家永遠隻能亦步亦趨,跟在發達國家後麵。
單靠市場經濟和自由貿易,西方的統治地位將不可動搖。
那麽怎麽辦?
唯一的辦法,就是國家政權能夠有效阻斷其他大工業體係的幹涉,在一個足夠大的國家內快速建立經濟體係,而首先就是工業體係,縱觀曆史,這是落後國家無奈而必然的選擇。
丁雲桐認為,首先以結果論,在這個地球上,有沒有哪一個貧窮落後的國家,不依靠侵略擴張,不依靠國家扶持,單靠企業自由貿易和市場經濟,而成為發達國家的?
有嗎?一個也沒有!
前世的日本是靠甲午戰爭巨額賠款開始發家的。
前世的韓國?是依靠樸正熙的獨裁統治,依靠大財閥的壟斷經營,才實現"漢江奇跡"。
前世的新加坡?是依靠一黨獨裁家長製,到了21世紀照樣沒選舉,罷工是違法的。
前世的台灣?靠蔣經國的獨裁,"十大經濟建設"。
曆史已經做出了回答,丁雲桐認為必須進行理論和輿論的反擊。
而且不管怎麽爭論,丁雲桐自信手裏還有一個秘密武器,可以隨時轉移國內輿論的焦點,那就是"琉球問題"。
川上操六的離奇失蹤,讓日本參謀本部內部極為震驚,也引起了強烈的爭論。
一些人認為,川上的失蹤隻是孤立事件,並不是整個情報係統的問題。目前還不能確定是被中國逮捕了,即便是被中國逮捕,這些都是願意殺身成仁的勇士,必定不會屈服招供,幾個重要據點都得以保全,就證明了這一點。
但另一些人認為,必須全麵檢討情報係統,不排除各個據點都在中國的監控之下,之所以沒有被端掉,是中國政府刻意為之,好吸引類似川上操六這樣的"大魚"。
不管怎樣,川上操六作為參謀次長,知道很多機密,派遣這樣高級將領去敵對國家,現在看來極為荒唐,山縣有朋、大山岩等人對此非常的懊悔。
這件事被日本政府嚴密封鎖了,他們甚至無法質問中國政府,因為很難解釋一個將領為什麽要偷偷摸摸過去,隻能是啞巴吃黃連了。此事也讓政府內的主戰派稍微冷靜了一下,因為他們感受到了對手的不可捉摸。
2月27號,丁雲桐聽取了彭玉麟關於"廬山計劃"的執行報告,這個計劃是專門用來針對暹羅的,從暹羅與日本勾結開始,丁雲桐就秘密製定了這個計劃。
同時,丁雲桐正式決定了近衛軍各個師的指揮官人選,包括編製完成和正在訓練的各個部隊。之所以一直到現在才確定,因為一方麵要考慮如何安排從歐洲回來的將領,同時要盡量安排熟悉的組合;另一方麵有些將領需要替換,比如張樹聲在北寧之戰中指揮不當,導致部隊損失很大,雖然企圖自殺謝罪,但還是被降級解職處分,暫時隻能閑置在家;蘇元春之前受過處分,但戰爭中表現勇猛,官複原職;劉永福及其部將,出身草莽但表現出色,也得到重用;包括台灣保衛戰中,一些巡防營軍官也表現不俗,也將破格提拔進近衛軍。
總共是近衛軍九個師加兩個旅,總兵力為12萬,其將領名單分別是:
第一師師長中將馮子材,兩個旅長分別是少將楊瑞山和楊玉科;馮子材作戰勇敢,責任感強,擔任第一師師長,本身也是種榮譽。楊瑞山和楊玉科,一智一勇,正是熟悉的老部下。
第二師師長中將左寶貴,兩個旅長分別是少將馬金敘和蘇元春,蘇元春重新成為旅長;
第三師師長中將劉銘傳,兩個旅長分別是少將王德榜和章高元;
第四師師長中將吳長慶,兩個旅長分別是少將徐占彪和劉永福,劉永福正式被提拔為少將,這是對他在越南奮戰的獎賞;
第五師師長中將宋慶,兩個旅長分別是少將丁槐和孫萬林;
第六師師長中將馬玉昆,兩個旅長分別是少將董福祥和王孝祺,董福祥忠心極強,但卻是造反出身。在同治回亂的時候,能率領起義軍保護黃帝陵,可見民族意識可嘉,能賴以重任;
第七師師長中將金順,兩個旅長分別是少將陳嘉和方友升;
第八師師長中將聶士成,兩個旅長分別是少將衛汝貴和周盛波,周氏兄弟還是分開兩個部隊好;
第九師師長中將劉錦棠,兩個旅長分別是少將徐邦道和周盛傳,丁雲桐對劉錦棠抱有很大期望,個人認為他是中國在十九世紀末最優秀的指揮官。
另外還有三支部隊,北京警衛旅分別由少將王祥和丁汝昌,擔任正負旅長;監控越南的特別縱隊兩千人,由少將岑毓英和張曜指揮;監控朝鮮的兩個團,由少將吳兆有和上校張光前指揮。
另外,黑旗軍出身的胡昆山、黃守忠、吳鳳典、韓再勳、葉成林、鄧玉霖等人,以及在台灣表現出色的林朝棟、唐殿魁、劉盛藻、孫開華、劉朝祜、李彤恩等人,分別在近衛軍各部中擔任參謀、團長等職,而鄧長安、曹誌忠等人繼續駐守台灣。
丁雲桐預估,再過半年多,就是9月份的時候,陸軍編製訓練基本完成,海軍也可隨時返航亞洲時,就可以與日本開戰了。
根據川上操六的供述,日本陸軍的規模相對較大,戰鬥力最強的一線和二線部隊,總兵力達到15萬人,想必開戰時,編製會擴充到二十多萬人,加上後勤輔助部隊,人數估計會超過五十萬。但這是在短短幾年內,竭澤而漁,挖盡潛力才建立的,所有經過嚴格訓練的精銳都被搜羅進來了。同時,以犧牲國家經濟發展潛力的方式,才供養了這麽龐大的部隊。隻要將這支主力殲滅掉,日本十年內難以恢複元氣。
至於海軍方麵,現在來看,日本艦隊的規模和噸位已經大大超過中國,有印象的戰艦就有二十來艘,但其精銳無非是扶桑、金剛、比睿、築紫、大和、武藏、畝榜等七八艘。等到"葡萄牙艦隊"一出手,形勢馬上就會逆轉。
丁雲桐正在那構思著美好的未來,就在此時,發生了一件讓他很不爽的事情。
組織部長郭嵩燾,居然怒上"萬言書"!
郭嵩燾是在2月初,對四川、湖南、山東等幾個產糧大省進行視察之後,受到了很大的震撼。尤其是大範圍的饑荒,所造成嚴重的人員餓死情況,讓他對工業化政策產生了懷疑。事實上很多地區被內務部封鎖,即使是像郭嵩燾這樣的高級官員,沒有皇帝的旨意也是無法進入,但即便如此,看見的情況也已經足夠觸目驚心了。
身為工業化領導小組成員之一,一方麵要全力以赴做好各項工作,一方麵又想到也許就是這些工作,導致了大量農民被餓死,郭嵩燾受到了良心上強烈的折磨。
他經過痛苦的煎熬,終於在2月28日向皇帝上書,洋洋灑灑長達萬言,被稱為"萬言書"。
在文章裏,郭嵩燾強烈質疑在中國短時間內建成工業化的計劃,認為依靠剝奪農民,來為工業化進行原始積累是錯誤的。應該向西方學習,改變目前依靠國家幹預來發展經濟的模式,而是讓市場調節作為核心,用自由貿易作為主要手段,讓市場這一隻"看不見的手",自然而然的推動工業化等等。
郭嵩燾的"萬言書"僅僅半個月的時間內,就迅速的傳遍各大城市,在知識分子中引起了強烈的共鳴。著名學者嚴複、康有為、劉光第、楊銳、楊深秀等人聯名發表公開信,再次懇求"聖明天子傾聽民意,憲政立法,明定國是,停止審查,開放言論,解放思想,倡導自由,實現民主。"
與此同時,一些大城市也陸陸續續出現了學生遊行示威等活動。
丁雲桐看著這一切,陷入了深思,該怎麽辦呢?
是不是又到了大開殺戒的時候了?
經過幾天的思索,丁雲桐暫時放棄了要對右派大開殺戒的計劃,不是不願,而是時機未到。
首先,中日的決戰蓄勢待發,迫在眉睫。此時在內部大動幹戈,會極大的分散政府的精力,包括軍隊、內務部等都不得不派出一部分力量來應付國內。
其次,出麵活動的右派分子雖然隻是少數,但他們在政府和民間卻有大量的同情者,這當中許多人還是重要的專家、學者、官員、甚至將領。現在如果展開反右派的鬥爭,非常不利於建立一個對日的統一戰線。
經過現實的考慮,丁雲桐不得不作出妥協,暫時不對那些右派勢力采取強硬政策。
但不管怎麽樣,道理還是要說清楚,尤其是針對郭嵩燾的那一套"向西方學習"的理論,必須從正麵進行駁斥。
在這個世界裏,西方發達國家通過血腥的殖民主義,已經建立了完善的重工業體係,他們也主導著世界的貿易體係。
他們在與落後國家的經濟交往,本身就是不平等的。因為工業品的價格,原材料的價格,工業的標準衡量等等,一切遊戲規則都由發達國家製定。
在這種情況下,單靠市場調節、自由貿易,讓國內企業自行發展,永遠無法與西方那些跨國集團相抗衡。要知道人才和資金的積累,需要漫長的時間,等你發展進步,別人也在發展進步,落後國家永遠隻能亦步亦趨,跟在發達國家後麵。
單靠市場經濟和自由貿易,西方的統治地位將不可動搖。
那麽怎麽辦?
唯一的辦法,就是國家政權能夠有效阻斷其他大工業體係的幹涉,在一個足夠大的國家內快速建立經濟體係,而首先就是工業體係,縱觀曆史,這是落後國家無奈而必然的選擇。
丁雲桐認為,首先以結果論,在這個地球上,有沒有哪一個貧窮落後的國家,不依靠侵略擴張,不依靠國家扶持,單靠企業自由貿易和市場經濟,而成為發達國家的?
有嗎?一個也沒有!
前世的日本是靠甲午戰爭巨額賠款開始發家的。
前世的韓國?是依靠樸正熙的獨裁統治,依靠大財閥的壟斷經營,才實現"漢江奇跡"。
前世的新加坡?是依靠一黨獨裁家長製,到了21世紀照樣沒選舉,罷工是違法的。
前世的台灣?靠蔣經國的獨裁,"十大經濟建設"。
曆史已經做出了回答,丁雲桐認為必須進行理論和輿論的反擊。
而且不管怎麽爭論,丁雲桐自信手裏還有一個秘密武器,可以隨時轉移國內輿論的焦點,那就是"琉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