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丁雲桐接到朝鮮方麵的報告,知道漢城大局已定,而且江華灣已經發現日軍,事情緊急,必須爭分奪秒了。


    他要求袁世凱堅守漢城,等待援軍來到,同時發電命令駐紮在義州郡的蘇元春旅,立刻全速趕往漢城!而駐紮在安東的兩個師也開始橫渡鴨綠江!


    萬裏之外的東京,日本大本營卻正處在疑惑當中,從13日開始,中國巡航琉球海域的艦艇編隊,突然消失了,連著幾天都不見蹤影,這讓蠢蠢欲動的日本海軍失去了目標,開戰之前就突襲中方的計劃破產了。


    而在朝鮮半島,原先的謀略也沒有獲得成功,雖然殺掉了閔妃,但高宗並沒有控製到手中,至於新建立的政府更完全成了中國的傀儡,整個社會輿論也罷,民心也罷,也徹底倒向了中國。


    事已至此,已經別無退路了,在16日晚的禦前會議上,眾大臣紛紛要求立刻與中國開戰,延遲片刻都將對帝國不利,明治天皇良久不語後,才輕聲說道:"四海之內皆兄弟,奈何平地起風波。"隨後便起身離席而去,讓眾大臣麵麵相覷。


    明治天皇就用這種日本特有的"腹語暗示",宣布了對中國的開戰決定。


    隨後大本營下達了"海陸並進"命令,陸軍方麵要高島旅團在登陸之後,立刻挺進漢城,一旦遇到中國軍隊,馬上發起進攻,並做好準備向全世界宣布,是中國人首先發起進攻。同時第六師團開始在長崎集結,將盡快出發前往朝鮮。


    海軍方麵,之前由於在華的情報網突然遭到破壞,而新的情報網還來不及建立,一時間中國方麵的軍事情報非常缺乏,更加無法探知中國海軍的動向,隻能依靠軍隊自己了。因此命令常備艦隊前往黃海,搜索中國艦隊尋求決戰。


    1883年9月17日的黎明,陽光照射在亞洲的東北部,雖然還沒有公開的宣戰,但無數個地方正在熱火朝天的進行戰爭準備。


    在長崎,大量的日軍士兵、馬匹、輜重正在絡繹不絕地裝船;


    在長崎北麵的佐世保軍港,日本主力艦隊正在生火起錨,準備出海;


    在朝鮮南部的群山灣,由於海邊遍布淺灘,大批日軍士兵背著裝備,從運輸船出發,坐著小艇,正陸陸續續地登上海灘。


    在北邊的平澤城,之前三浦梧樓已經帶著平岡浩太郎和頭山滿等數十名浪人,趕跑了當地的官吏,堂而皇之地霸占了縣衙。此時,竹添進一郎正拍著胸脯向金玉均等人保證,隻要南來的日軍一到漢城,便能重建開化黨政府。金玉均對此感動落淚。


    再往北方,在袁世凱的指示下,事大黨政府動員了數萬民工,在漢城以南的漢江邊修築防禦工事。漢城的地勢北高南低,北麵的北漢山、道峰山,南麵的漢江,都是漢城天然的防禦屏障。


    袁世凱和吳兆有等人,都經曆過越南戰場上的殘酷實戰,深知這個時代火力至上,單靠勇猛遠遠不夠,擁有堅固的工事,不但能重重殺傷對手,還能有效保全自己。


    因此袁世凱親自視察防禦工事,還在一些重點地段布置雷區,地雷都是事先從國內運來的,包括威力巨大的跳雷。為中國地雷的發展做出重大貢獻的丁守存,畢竟年事已高,積勞成疾,年初已經去世,但他的技術已經傳授了下來,而且隨著工業化的展開而被發揚光大,地雷的質量和產量都有很大提高。


    另外,根據地方上的報告,從漢城逃出的政變殘餘勢力,正在平澤城作威作福。袁世凱知道閔泳翊因為閔族人被殺,恨開化黨入骨,便派出由閔泳翊指揮的新軍左營500人,前去討伐。


    朝鮮新軍的裝備其實都是中國近衛軍退役下來的武器,施耐德步槍和格魯森輕炮。為了增強其火力,袁世凱還特地給這個營配備了一架哈乞開司機關炮。


    再往北跨過朝鮮半島,在義州郡新落成的火車站,蘇元春旅經過一整夜的忙碌,人員和裝備都已經裝進了車廂,很快就會坐火車南下了。隨行的還有大院君,他是被接回漢城重掌朝政的,他親眼看見中國軍隊兵強馬壯,裝備精良,槍炮威武,甚至還有很多連他也是第一次看見的機關炮。而且部隊訓練有素,紀律嚴明,如此繁忙的同時又鴉雀無聲。


    這些都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他死心塌地地站在中國一邊,原先被中國軟禁而產生的怨氣也馬上煙消雲散了。


    再往北就是鴨綠江,在熹微的晨光中,戰旗被江邊曠野的大風,吹得獵獵招展,這是一麵紅龍旗,白色旗幟上一條張牙舞爪的紅龍,龍嘴裏含著一顆紅星,龍下麵還寫著四個大字"中華帝國"。


    從改國號開始,中國的國旗就從黃龍旗改成了紅龍旗,官方的解釋是"龍身上的紅色,是戰爭英烈們用鮮血染紅的",龍代表人民,因為中國人都是龍的子孫,龍的傳人,同時也代表了近衛軍;紅星則既代表皇帝,又代表國家,表明了"朕即國家"的意思。整個旗幟的含義就是,人民和近衛軍,將共同保衛國家和皇帝。


    近衛軍的第七師和第九師正在橫渡鴨綠江,部隊通過用木樁搭建的便橋,形成一條蜿蜒的巨龍。中國原先準備在鴨綠江上修建鐵路橋,但這樣的工程費時費力,現在戰爭要爆發了,所以隻好先作罷。


    清爽的晨風中,士兵們都帶著莫名的興奮,這些部隊大部分都是新兵,來自貧困的農村,經曆過嚴格殘酷的訓練,他們渴望著戰爭,渴望著立功,隻要立了功,一家人的人生就會徹底改變,人生的前途就靠這樣的戰爭了。


    此時,在北京的皇宮中,丁雲桐同樣渴望著戰爭,他給袁世凱發去電報,要求一旦發現日本軍隊靠近漢城地區,馬上就開槍放炮,不必再向中央請示了!


    18日下午,經過兩天兩夜的努力,日本陸軍先遣支隊,高島鞆之助旅團終於在群山灣登陸完畢。


    竹添進一郎派來的使館書記官藤澤一郎,將漢城和平澤的情況做了介紹,強烈建議大軍速速趕到平澤。


    但從群山至平澤還有100多公裏的距離,日軍步兵的平均行軍速度是每天24公裏,如果強行軍的話,能達到將近40公裏,也就是說至少還有三天的路程。


    高島鞆之助覺得這樣有些太慢了,經過與旅團參謀秋山好古大佐商議,決定由秋山好古率領僅有的一個騎兵大隊600多人,以最快速度前往平澤,控製局麵並了解中國軍隊情況。其餘部隊以正常速度挺進,這樣不至於過於疲憊。


    高島鞆之助覺得,打好與中國軍隊的第一仗,對士氣的影響很大,因此寧可謹慎一些。


    而在北麵,袁世凱派出的閔泳翊新軍左營,已經接近了平澤。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雄霸天下之光緒大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東非浪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東非浪子並收藏雄霸天下之光緒大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