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的進攻開始了。
日本民族有一個特xing,在戰略上容易喪失理智,一意孤行,最後走上不歸路。但在戰術上,卻是世界一流的水平,每一個細節都會做得非常到位,每一個步驟都會詳細考慮,計劃周密,動作細膩。
在進攻前的這兩天,日軍工兵穿著白se的偽裝服,在雪地上匍匐前進,小心翼翼地排除著栗子園鎮周圍的雷區。因為怕擔心起出地雷,會引起中國人的懷疑,因此日本工兵隻是去掉了地雷的引信,卻把已經挖出的地雷放了回去,不知不覺中已經清理出大片空地。而這種做法也確實mihuo了中國的巡邏隊。
其次在進攻準備上,日軍製定了一係列新的規定,比如為了實現突然xing,日軍違反常規做法,不進行任何炮火準備,讓步兵直接發起衝鋒。
而且不吹軍號,不喊口號,所有人不開槍,靜悄悄地前進。
衝鋒部隊一律身穿白se風衣,白se風貌,甚至臉上也meng白布,最大限度利用雪地的掩護。
在進攻時機的選擇,同樣別出心裁,一般情況下,最好的襲擊時間是晚上,準確的說,是半夜到淩晨這段時,因為這段時間人最累,最困,最鬆弛。
但山縣有朋卻反其道而行,他認為正因為偷襲大多在晚上,敵人在晚上的警惕xing反而更高。而經過一整夜之後,在清晨太陽出來時,守軍就會相對鬆懈,機會可能更好。
2月1日清晨,太陽雪飛舞,漸yumi人眼。
日軍步兵踏著茫茫的雪原,漫山遍野,悄無聲息地衝了上來。為了保持安靜,日軍士兵們甚至都撕下布條裹住鞋子,以減輕踏雪的足音。
這個時候的栗子園鎮裏,大部分的近衛軍官兵剛起chuang,正在洗漱和吃早點,外圍的哨兵經過半夜至淩晨的盯守,這時候都鬆懈了下來,等著早上的換班,有一些還忍不住打起了瞌睡。最主要的是,大家都有著安全的心態,覺得戰場是在前麵的虎山,而這裏四周又都是雷區包圍著,想不到會有敵人過來偷襲。
但是最麻痹的時候,就是危險來臨的時候,上午七點左右,在鎮子外頭東麵突然響起了一聲槍響,緊接著四周都有零星的槍聲響起,馬上就是一陣炒豆般爆響,槍聲震天,隨後喊聲也起來了“板載!”“板載!”不絕於耳。
大家這時才意識到是敵人打過來了!
此時日軍已經成功地推進到了鎮子外圍,一部分甚至已經跳過了xiong牆,近衛軍士兵丟下飯碗,與敵人展開了近戰。
吳長慶終於意識到了自己的鬆懈大意,敵人竟然無聲無息地攻到鼻子底下。他努力調動部隊進行防禦,劉永福和徐占彪分別率領一些人進行反突擊。
但是敵我雙方距離太近,近衛軍的火力優勢得不到發揮,而日軍三個師團的數量優勢卻充分體現了出來,潮水般不斷湧入鎮子,打退一批衝進來一批,越打越多,到了中午的時候,日軍已經攻占了半個鎮子,雙方在各個街道、房屋、牌樓、拐角進行著ji烈的巷戰。
吳長慶分別給虎山和九連城打了野戰電話,請求支援,卻發現兩地也都在ji戰之中,情勢危急,他不得不做出痛苦抉擇。
根據丁雲桐的戰術原則,近衛軍需發揮火力與敵周旋,在火力無法發揮的條件下,除非沒有後退餘地,應該以保存有生力量為念。目前的情況是,雙方形成了近身肉搏,殺敵一千,自損八百,這是違背戰術原則的,吳長慶決定暫退。
由於去九連城的方向已經被日軍堵死,近衛軍就沿著幾條秘密的交通壕,往虎山方向撤退。撤退的過程同樣體現了近衛軍的高素質,幾股後衛部隊,交替截擊,且戰且退,井然有序,不忙不亂。除了重武器來不及帶走,基本沒有空著手撤退的,連傷員也一個不落帶走了。
到了下午的時候,日軍已經全部占領了栗子園,現場留下了四千多具死屍,其中三分之二是日本士兵。
與此同時,據守安東的蘇元春部,怕後路被斷,也放棄了陣地,撤到了九連城。
這樣到了2月1日傍晚,中國在鴨綠江一線陷入非常不利的局麵,鴨綠江集團軍已經被分割成了虎山和九連城兩大塊。
日軍則攻占了栗子園和安東,佯攻部隊見達到目的,也相繼撤回,近衛師團進入安東,與第二師團會合,第一、第四、第五三個師團駐紮栗子園,第三和第六師團集結於安平河口。山縣有朋準備休整兩天之後,全軍合圍虎山,困死中國人。
劉錦棠深感事態嚴重,這種狀況出乎他的意料。按照正常的情況,近衛軍如果嚴陣以待,日軍是無法攻克栗子園的。之前雙方的多次交鋒已經證明了一點:隻要近衛軍願意死守,日軍無法攻占中國的任何陣地,無論是漢城、平壤、平城還是虎山。
但這一次栗子園是個例外,劉錦棠放了一個整師,居然還失守了,隻能說指揮官輕敵是很大的原因,但吳長慶危急之中,還能把部隊整建製撤回來,作用也不能全部抹殺。
仔細一思索,劉錦棠認為要改變戰場的被動態勢,隻有一個辦法,那就是集中所有力量進攻栗子園,把退路打通,讓虎山的部隊撤回來,然後放棄這一條防線,退往遼陽一帶重新組織。
但這樣做,有政治上的障礙。皇帝已經下令,一步也不能後退!如果後退,隻怕輿論上很難過關,朝野必然一片罵聲,到時候隻怕連皇上也會承受壓力。
劉錦棠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給北京打電話。
事情大出他的意料,皇帝隻用了兩秒鍾,就同意了他的計劃,並宣布原來"不準後退一步"的命令立刻撤銷,並向他訓示:戰場出現被動也是正常,因為敵人也很強大。在必要時,撤退和進攻同樣重要,但要記住一點,戰爭的勝利,是不能靠撤退實現的。
同時皇帝表示,他隻需要集中注意力打仗,戰場外的事情跟他無關。
打過電話後,皇帝的理解使劉錦棠深受鼓舞。事不宜遲,他立刻命令九連城內所有部隊,第七師、第九師、蘇元春旅共28000人,連夜全部出動,向栗子園猛撲!同時電令虎山的第四和第六師,立刻放棄陣地,也馬上連夜進攻栗子園。
劉錦棠要用偷襲對偷襲!日本人集中優勢兵力,利用中國的鬆懈突擊栗子園,那現在近衛軍也要如法炮製,利用日本計劃剛剛得逞的鬆懈,也集中兵力進行突擊,這叫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數萬近衛軍幾乎在半個小時內,就收拾好了行裝,丟下一切壇壇罐罐,從九連城魚貫而出,消失在黑夜中。
幾乎在同時,虎山上的近衛軍,包括剛撤過來,氣還沒喘穩的第四師,也全部動員起來,靜悄悄地出發了。血戰堅守下來的陣地,很多好兄弟都為此戰死,現在就這麽白白放棄了,有些士兵還流了眼淚。
2月1日半夜,栗子園。
經過一天的戰鬥,又煎熬著各種痛苦,日軍官兵極為疲憊,大多數人不顧天寒地凍,頭一沾地就睡著了。但山縣有朋卻非常謹慎,他下令加派了好幾道的警戒線,並命令各個哨卡不得有絲毫懈怠。
他如此小心是有原因的,在西南戰爭中,山縣有朋手下的部隊曾在熊本遭到叛軍的偷襲,天皇親賜的聯隊旗也被搶走,聯隊長乃木希典差點為此而自殺,作為政府軍的實際最高指揮官,山縣有朋對此也深感恥辱,由此他在行軍打仗時十分謹慎。
山縣有朋的謹慎得到了回報,淩晨時分,他得到了驚人的報告,從九連城和虎山方向,幾乎同時出現大批中**隊,漫山遍野,攻勢極為猛烈,外圍防禦部隊已經快擋不住了!
中國人白天才剛放棄,晚上就立刻大舉反攻,如此的有彈xing,如此的迅速果斷,實在令人震驚。山縣有朋馬上召集各個指揮官商討,但就在片刻工夫,手下報告,敵人已經攻至外圍!
其實不用報告,他也已經知道,因為鎮子外頭早已經槍炮聲響成一片,敵人攻勢之猛烈,有若雷霆萬鈞,讓人生起根本無法抵擋之感。
山縣有朋喃喃自語:“這就是支那的真正實力了!”!。
日本民族有一個特xing,在戰略上容易喪失理智,一意孤行,最後走上不歸路。但在戰術上,卻是世界一流的水平,每一個細節都會做得非常到位,每一個步驟都會詳細考慮,計劃周密,動作細膩。
在進攻前的這兩天,日軍工兵穿著白se的偽裝服,在雪地上匍匐前進,小心翼翼地排除著栗子園鎮周圍的雷區。因為怕擔心起出地雷,會引起中國人的懷疑,因此日本工兵隻是去掉了地雷的引信,卻把已經挖出的地雷放了回去,不知不覺中已經清理出大片空地。而這種做法也確實mihuo了中國的巡邏隊。
其次在進攻準備上,日軍製定了一係列新的規定,比如為了實現突然xing,日軍違反常規做法,不進行任何炮火準備,讓步兵直接發起衝鋒。
而且不吹軍號,不喊口號,所有人不開槍,靜悄悄地前進。
衝鋒部隊一律身穿白se風衣,白se風貌,甚至臉上也meng白布,最大限度利用雪地的掩護。
在進攻時機的選擇,同樣別出心裁,一般情況下,最好的襲擊時間是晚上,準確的說,是半夜到淩晨這段時,因為這段時間人最累,最困,最鬆弛。
但山縣有朋卻反其道而行,他認為正因為偷襲大多在晚上,敵人在晚上的警惕xing反而更高。而經過一整夜之後,在清晨太陽出來時,守軍就會相對鬆懈,機會可能更好。
2月1日清晨,太陽雪飛舞,漸yumi人眼。
日軍步兵踏著茫茫的雪原,漫山遍野,悄無聲息地衝了上來。為了保持安靜,日軍士兵們甚至都撕下布條裹住鞋子,以減輕踏雪的足音。
這個時候的栗子園鎮裏,大部分的近衛軍官兵剛起chuang,正在洗漱和吃早點,外圍的哨兵經過半夜至淩晨的盯守,這時候都鬆懈了下來,等著早上的換班,有一些還忍不住打起了瞌睡。最主要的是,大家都有著安全的心態,覺得戰場是在前麵的虎山,而這裏四周又都是雷區包圍著,想不到會有敵人過來偷襲。
但是最麻痹的時候,就是危險來臨的時候,上午七點左右,在鎮子外頭東麵突然響起了一聲槍響,緊接著四周都有零星的槍聲響起,馬上就是一陣炒豆般爆響,槍聲震天,隨後喊聲也起來了“板載!”“板載!”不絕於耳。
大家這時才意識到是敵人打過來了!
此時日軍已經成功地推進到了鎮子外圍,一部分甚至已經跳過了xiong牆,近衛軍士兵丟下飯碗,與敵人展開了近戰。
吳長慶終於意識到了自己的鬆懈大意,敵人竟然無聲無息地攻到鼻子底下。他努力調動部隊進行防禦,劉永福和徐占彪分別率領一些人進行反突擊。
但是敵我雙方距離太近,近衛軍的火力優勢得不到發揮,而日軍三個師團的數量優勢卻充分體現了出來,潮水般不斷湧入鎮子,打退一批衝進來一批,越打越多,到了中午的時候,日軍已經攻占了半個鎮子,雙方在各個街道、房屋、牌樓、拐角進行著ji烈的巷戰。
吳長慶分別給虎山和九連城打了野戰電話,請求支援,卻發現兩地也都在ji戰之中,情勢危急,他不得不做出痛苦抉擇。
根據丁雲桐的戰術原則,近衛軍需發揮火力與敵周旋,在火力無法發揮的條件下,除非沒有後退餘地,應該以保存有生力量為念。目前的情況是,雙方形成了近身肉搏,殺敵一千,自損八百,這是違背戰術原則的,吳長慶決定暫退。
由於去九連城的方向已經被日軍堵死,近衛軍就沿著幾條秘密的交通壕,往虎山方向撤退。撤退的過程同樣體現了近衛軍的高素質,幾股後衛部隊,交替截擊,且戰且退,井然有序,不忙不亂。除了重武器來不及帶走,基本沒有空著手撤退的,連傷員也一個不落帶走了。
到了下午的時候,日軍已經全部占領了栗子園,現場留下了四千多具死屍,其中三分之二是日本士兵。
與此同時,據守安東的蘇元春部,怕後路被斷,也放棄了陣地,撤到了九連城。
這樣到了2月1日傍晚,中國在鴨綠江一線陷入非常不利的局麵,鴨綠江集團軍已經被分割成了虎山和九連城兩大塊。
日軍則攻占了栗子園和安東,佯攻部隊見達到目的,也相繼撤回,近衛師團進入安東,與第二師團會合,第一、第四、第五三個師團駐紮栗子園,第三和第六師團集結於安平河口。山縣有朋準備休整兩天之後,全軍合圍虎山,困死中國人。
劉錦棠深感事態嚴重,這種狀況出乎他的意料。按照正常的情況,近衛軍如果嚴陣以待,日軍是無法攻克栗子園的。之前雙方的多次交鋒已經證明了一點:隻要近衛軍願意死守,日軍無法攻占中國的任何陣地,無論是漢城、平壤、平城還是虎山。
但這一次栗子園是個例外,劉錦棠放了一個整師,居然還失守了,隻能說指揮官輕敵是很大的原因,但吳長慶危急之中,還能把部隊整建製撤回來,作用也不能全部抹殺。
仔細一思索,劉錦棠認為要改變戰場的被動態勢,隻有一個辦法,那就是集中所有力量進攻栗子園,把退路打通,讓虎山的部隊撤回來,然後放棄這一條防線,退往遼陽一帶重新組織。
但這樣做,有政治上的障礙。皇帝已經下令,一步也不能後退!如果後退,隻怕輿論上很難過關,朝野必然一片罵聲,到時候隻怕連皇上也會承受壓力。
劉錦棠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給北京打電話。
事情大出他的意料,皇帝隻用了兩秒鍾,就同意了他的計劃,並宣布原來"不準後退一步"的命令立刻撤銷,並向他訓示:戰場出現被動也是正常,因為敵人也很強大。在必要時,撤退和進攻同樣重要,但要記住一點,戰爭的勝利,是不能靠撤退實現的。
同時皇帝表示,他隻需要集中注意力打仗,戰場外的事情跟他無關。
打過電話後,皇帝的理解使劉錦棠深受鼓舞。事不宜遲,他立刻命令九連城內所有部隊,第七師、第九師、蘇元春旅共28000人,連夜全部出動,向栗子園猛撲!同時電令虎山的第四和第六師,立刻放棄陣地,也馬上連夜進攻栗子園。
劉錦棠要用偷襲對偷襲!日本人集中優勢兵力,利用中國的鬆懈突擊栗子園,那現在近衛軍也要如法炮製,利用日本計劃剛剛得逞的鬆懈,也集中兵力進行突擊,這叫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數萬近衛軍幾乎在半個小時內,就收拾好了行裝,丟下一切壇壇罐罐,從九連城魚貫而出,消失在黑夜中。
幾乎在同時,虎山上的近衛軍,包括剛撤過來,氣還沒喘穩的第四師,也全部動員起來,靜悄悄地出發了。血戰堅守下來的陣地,很多好兄弟都為此戰死,現在就這麽白白放棄了,有些士兵還流了眼淚。
2月1日半夜,栗子園。
經過一天的戰鬥,又煎熬著各種痛苦,日軍官兵極為疲憊,大多數人不顧天寒地凍,頭一沾地就睡著了。但山縣有朋卻非常謹慎,他下令加派了好幾道的警戒線,並命令各個哨卡不得有絲毫懈怠。
他如此小心是有原因的,在西南戰爭中,山縣有朋手下的部隊曾在熊本遭到叛軍的偷襲,天皇親賜的聯隊旗也被搶走,聯隊長乃木希典差點為此而自殺,作為政府軍的實際最高指揮官,山縣有朋對此也深感恥辱,由此他在行軍打仗時十分謹慎。
山縣有朋的謹慎得到了回報,淩晨時分,他得到了驚人的報告,從九連城和虎山方向,幾乎同時出現大批中**隊,漫山遍野,攻勢極為猛烈,外圍防禦部隊已經快擋不住了!
中國人白天才剛放棄,晚上就立刻大舉反攻,如此的有彈xing,如此的迅速果斷,實在令人震驚。山縣有朋馬上召集各個指揮官商討,但就在片刻工夫,手下報告,敵人已經攻至外圍!
其實不用報告,他也已經知道,因為鎮子外頭早已經槍炮聲響成一片,敵人攻勢之猛烈,有若雷霆萬鈞,讓人生起根本無法抵擋之感。
山縣有朋喃喃自語:“這就是支那的真正實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