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4年2月10日,山東半島以西,龍須島海域。


    日本帝國派出的船隊已經抵達此處,前麵是日本的海軍艦隊,由於常備艦隊要監視威海衛,所以由後備艦隊擔任護航任務。


    後麵是一個龐大的運輸船隊,船上裝載著由日本預備役主力部隊組成的“山東作戰軍”下轄四個師團,總兵力達到七萬人。總司令是陸軍中將伏見宮貞愛親王,但實際指揮官是副司令,陸軍參謀長,陸軍中將大山岩。


    雖然名義上是預備役,但是其戰鬥力絲毫不亞於現役部隊,因為這些官兵原本就是從現役裏退下來的,而且平時始終保持著訓練,隨時都能參戰。


    日本總共有六個預備役師團,一個送去補充山縣有朋的部隊,一個留在國內,剩下的四個全在這了,可以說精英盡出,孤注一擲了。


    日本在此地登陸,是經過精心選擇的。


    龍須島屬於榮成縣,其實是一個小半島,島的西南角有數條長礁,ting入深海,似龍須狀,因此得名。其東、西、南三麵礁石林立,船隻無法靠岸。隻有龍須島後麵有一片海岸,地勢平坦,全是沙灘,適於登陸,但是地方非常狹小。


    嚴格的說,這樣的地方並不適合大軍登陸,但日本為了出其不意,就特意選擇了此地。


    10日上午,日軍磐城、愛宕、摩耶、鳥海四艦開始對龍須島進行炮轟。岸上防禦能力極為薄弱,隻有幾尊明代的防倭銅炮。


    駐守的巡防營士兵很快就一哄而散了,但日軍還是不敢上岸,持續轟了兩個多小時,才派出一個小隊上岸。確認安全後,下午日軍終於開始了登陸,上百艘舢板來回穿越,不斷將部隊,裝備,物質,馬匹等運到岸上。


    如此大規模的登陸持續了七八天,人員物質川流不息,大批集結在灘頭上,先鋒部隊當晚就攻占了榮成縣城,成立了臨時指揮部。


    事情出乎意料的順利,讓日軍上下都非常振奮,大山岩向大本營發回報告,表示計劃已經成功,他不知道決定大和民族未來命運的時刻已經來臨了。


    北京,2月11日晚,乾清宮裏燈火通明,丁雲桐在來回踱著步,手裏拿著從山東發來的電報,ji動之情溢於言表。


    日軍已經在山東登陸了,最後的底牌也掀開了,所有的把戲也玩光了。這段時間以來,表麵上日本步步緊逼,海上掌握主導權,陸地上從朝鮮打到中國東北,看上去處於優勢,國際的輿論也開始看好日本,英法德美等國也開始有些動搖。


    在西方媒體上,已經有專家呼籲,鑒於日本將來有可能主導東亞局勢,建議給日本提供貸款,早點拉關係。


    現在日本又在中國腹地登陸,想必那些老外會開始給日本唱讚歌了,但這不要緊,接下來該中國大顯神威了,組合拳將接踵而至,丁雲桐冷笑道:“好戲開始上演了!”


    他連續下了四道命令,第一,命令劉錦棠的“鴨綠江集團軍”改組為“北方集團軍”時刻保持警惕,如果敵人進攻,馬上後退,無論丟失多少城市,無論民眾有多大損失,一律置之不理,總之絕不與日軍決戰,等待最後的時機.


    第二,命令駐紮威海衛的劉銘傳師做好準備,死守防禦陣地.


    第三,命令集結於保定的近衛軍組成“南方集團軍“由馮子材中將為最高指揮官,乘坐鐵路,目標直指山東半島,立刻增援威海衛!


    第四,最後一道命令,就是命令停泊在廣東徐聞港,按捺已久的秘密艦隊立即升火起錨,出發前往黃海,進行海上決戰!


    丁雲桐考慮從徐聞到山東半島大約需要12天時間,也就是2月24日左右,到時候可以讓港內艦隊出擊,一起夾擊日軍。


    至於陸軍方麵,從保定可以坐火車到石家莊,然後變軌轉向,沿著建設中的支線直達濟南。這個過程隻需要兩天,但之後部隊渡過黃河,前往威海衛大約還需要十天,也就是說劉銘傳至少要堅守到25日左右。


    2月12日,徐聞港彩旗高掛,鑼鼓喧天,宛若節日,強大的秘密艦隊,已經在這裏憋了幾個月了,平日裏不斷做著各種演練和沙盤推演,早已是躍躍yu試,渴望一戰,每天彈藥、糧食、藥品、煤炭都是整裝待發,現在皇上的命令來了,終於可以揚眉劍出鞘了。


    雖然艦隊規模不大,隻有兩艘鐵甲艦,四艘巡洋艦,但就其先進程度,各方麵綜合實力而言,在此時此刻無愧於世界頂尖!


    艦隊司令劉步蟾,在旗艦朱雀號上掛出信號旗“為祖國而戰!”各艦官兵一片歡呼聲“皇上萬歲!”“中國萬歲!”在歡呼聲中,禮炮鳴響,艦隊威嚴莊重,緩緩地駛出港口,彩雲飛舞,海鷗盤旋,岸上和船上的人,個個熱烈盈眶。


    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


    最後的決戰要開始了,手提三尺龍泉劍,不斬jian邪誓不休!


    2月15日,隨著大部分日軍已經完成登陸,設在榮成縣城一家漁行的指揮部裏,也正在召開軍事會議。


    根據情報來看,從榮成到威海衛有兩條路:一條稱為芝罘大道,即經橋頭、溫泉湯、虎山等地,北至威海衛及北幫炮台;


    另一條是北路,稱為威海大道,即經北港西、鮑家村、崮山後等地,直達威海南岸炮台,南路好走,北路難行。


    而威海衛位於山東半島的東北端,北瀕黃海,與遼東半島的大連相犄角,扼渤海門戶。東靠成山,西接煙台,港灣呈半圓形,向東北張伸,環抱大海。劉公島、日島橫列灣口,形同封鎖海灣的兩扇大門,形勢險要。


    整個港口三麵環山,一麵朝海,北麵是北幫炮台,南麵是南幫炮台,中間是威海衛城,防禦嚴密,易守難攻。


    會議最後決定,既然南路較為好走,就以南路為主攻方向,集中第七和第九兩個師團進攻南幫炮台,第十師團負責北幫炮台和威海衛,以牽製中國守軍力量,第八師團作為後援。


    2月17日,日軍開始了進攻,第七師團當天就攻占了三家廟,第九師團占領北港西,第十師團於18日,渡過了白馬河,占領橋頭。


    威海衛城中,劉銘傳在日軍登陸當天就得到了消息,皇帝給他的任務是要至少堅守到25日。他仔細考慮過,日軍兵力優勢極大,如果分兵各地,反而分散力量,哪裏都守,哪裏也守不住,幹脆集中力量固守威海衛港。因此他在南北兩路上,隻是埋設地雷,派出小股部隊進行遊擊偷襲。


    19日,南路日軍已經攻占崮山後,前麵已經是南幫炮台了,而北路走溫泉湯、虎山、風林集還需要兩天後才到北幫炮台,第七師團司令黑木為楨,與第九師團司令乃木希典商量後,認為時間寶貴,不等北路日軍到位,直接就發起進攻。


    南幫炮台經過中國數年建設,已經建成了一共七座炮台,其中皂埠嘴,鹿角嘴,龍廟嘴三座炮台麵對著大海,另外四座炮台所城北,楊楓嶺,摩天嶺和蓮子頂,都是陸地炮台,炮口朝向內陸。


    當初這麽修建完全是由於丁雲桐的強力幹預,軍務部大臣都百思不得其解:造這些炮台不就是為了掩護港內的艦隊嗎?怎麽炮口朝後的炮台更多呢?難道後麵還會有敵人嗎?


    今天的事實證明了皇帝的"英明",劉銘傳的敬服心情難以言表。此時南幫炮台駐紮有七千餘近衛軍,另有五千餘人駐紮在北幫炮台和威海衛城,其中南幫炮台上的摩天嶺是製高點,是最重要的戰略要地,失去此地,整個炮台群都將崩潰。


    因此劉銘傳將指揮部也設在了摩天嶺上。


    威海衛將麵臨血與火的考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雄霸天下之光緒大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東非浪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東非浪子並收藏雄霸天下之光緒大帝最新章節